需求侧持续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4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48.31GW,同增186%,其中4月新增装机14.7GW,同增299.2%。海外需求亦同比高增,据海关总署数据,1-3月光伏电池组件累计出货62GW,同增40%。我们预计下半年硅料产能集中释放将带动硅料价格下降,降价有望刺激下游需求增长,我们预计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50GW以上,同增40%以上,行业高增长态势延续。随着光伏行业需求快速放量,技术、成本领先的头部组件企业与逆变器企业有望受益。 光伏:降本增效持续推进,电池+辅材新技术频出 围绕降本增效的永恒主题,多家企业在SNEC展会上发布新产品,爱旭ABC组件效率高至24.0%,刷新世界纪录;光伏胶膜企业紧跟异质结、TOPCon等电池新技术催化推出新型胶膜;产业链进展方面,2023年TOPCon 走向大规模量产,技术红利在产业端逐步兑现,目前较PERC已实现0.1元/W左右的溢价,为当前扩产主流。 机械:关注N型技术渗透率提升下设备辅材迭代逻辑 由于设备二阶导因素影响,随着新增装机快速提升,光伏设备后续成长逻辑主要源于技术迭代带动老旧产能的淘汰以及新设备单GW价值量的提升。据CPIA预计,2023年N型组件市场占比将超过20%,2025年N型电池产能占比超35%。N型电池是当前光伏技术主要迭代趋势,在2023年SNEC展会上,各家设备和辅材厂家推出自身适配N型电池的新设备和技术,主要包括低氧单晶炉、超细金刚线、电镀铜设备、0BB串焊机等产品。 机械:低氧炉、电镀铜、超细金刚线、0BB串焊引领未来设备端技术迭代 高温工艺下,TOPCon电池容易出现同心圆问题,影响电池转化效率和外观良率。降低硅片氧含量是解决同心圆的关键,低氧单晶炉有望加速老旧设备折旧,带动超导磁场、真空泵、电源等单晶炉配件环节升级。HJT降银需求日益迫切,其中电镀铜为最有效解决方案之一,2023年电镀铜有望迎来中试大年。超细金刚线顺应电池薄片化和硅料节约,更细的金刚线有望推动切片机迭代。0BB串焊是TOPCon、HJT、XBC等N型电池薄片化和降银增效背景下重要的配套封装方案,且适合电镀铜等前道金属化技术发展。预计随着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以上环节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增速低于预期,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 光伏:全年需求高增,新技术百花齐放 海内外共振,需求高增态势延续 23Q1光伏需求延续高增长态势,海内外新增装机同比高增。国内方面,2022年受到高供应链价格影响,地面型项目发展受限,集中式并网容量仅36.3GW。2023随着组件价格回落,先前延期的大基地开始拉动,23Q1集中式表现亮眼,分布式光伏亦明显增长。据能源局披露,2023年1-4月光伏新增装机48.31GW,占全国新增装机的57.2%,较去年同期增长186%,其中4月新增装机14.7GW,同比增长299.2%。海外需求亦同比高增,据海关总署数据,1-3月光伏电池组件累计出货62GW,同增40%。4月我国电池组件出口额为304.99亿元,同比增长36.48%。 下半年装机高增或将延续。23年上半年光伏板块需求维持高景气,往下半年看,国内政策端持续发力+美国需求明显改善+巴西市场需求维持高态势,我们预计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50GW以上,同比增长近42%,需求侧动能强劲。 硅料大量产能集中于下半年释放,价格或将进一步下降,进而刺激下游需求增长。根据各公司公告,23年各家新增规划产能接近130万吨,预计23年底名义产能将达260万吨左右。考虑到硅料爬产节奏,大量增量将于23H2释放,市场供应充足,综合硅料供需判断,我们预计23年下半年硅料价格将会大幅下跌。硅料价格下降带动组件降价,下游电站光伏装机经济性随之提升,有望刺激光伏需求增长。 降本增效推动技术迭代,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 新技术之#1:TOPCon 2023年TOPCon走向大规模量产,技术红利在产业端逐步兑现,为当前扩产主流。扩产难易度上,Topcon可实现在Perc产线上改造升级,随着N型电池片技术逐步投产,技术成熟度提高,成本降低,最终将逐步的替代Perc技术成为主流。2022年产业链上下游围绕 TOPCon 共同布局,2023 年 TOPCon 走向大规模量产,技术红利逐渐兑现。据我们测算,目前TOPCon电池端非硅约0.17元/W,较PERC高0.03元/W,电池端N型较P型成本差距在2分以内。销售端,TOPCon电池较PERC型溢价约0.1元/W以上,TOPCon较PERC盈利领先优势显著,是当前企业主流扩产方向。 新技术之#2:BC&HJT 爱旭ABC电池创最高组件效率记录。爱旭N型ABC系列基于M10规格72版型单玻组件以最高效率24.27%、交付效率高至24.0%,刷新其于2023年3月创下23.6%的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爱旭向24%+的跃进,标志着目前全球晶硅光伏组件效率的最高水平,也预示着全球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正式步入24%+时代。N型ABC双玻高效组件:54版型双玻组件交付功率为445W-460W,交付效率高至23.6%;72版型双面双玻组件交付功率为605W-625W,交付效率高至23.7%。 HJT产业化加速进行,领先玩家组件功率突破700W。根据各公司公告,东方日升异质结Hyper-ion 伏曦系列组件功率达741.456W;天合HJT组件叠加SMBB和小间距技术,功率高达730W;爱康光电新品AK iPower 7.0系列异质结组件采用无主栅设计,功率达730W;华晟新能源HJT组件功率达720W。 新技术之#3:新型胶膜 光伏胶膜企业跟随电池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福斯特在本周相继发布TOPCon、异质结相关新品:1)TF4N纯POE胶膜,可延长TOPCon组件耐腐蚀和抗PID性能,封装效果更优,从而大幅减少组件的衰减,在长期湿热老化测试中保持较低的衰减水平;2)针对异质结组件封装开发CF连接膜、G400一体膜、DC光转膜,匹配异质结电池无主栅等要。 关注光伏设备技术迭代,推荐低氧炉、铜电镀、细线化、0BB 设备后续成长性主要源于技术迭代。考虑设备的二阶导属性,在下游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新增装机增速将逐渐下降,下游成长性对设备的成长性影响逐渐变弱,但由于光伏环节技术迭代频繁,存量设备置换将成为光伏设备后续订单能维持高增速的主要动力。 一代技术、一代工艺、一代设备,关注N型电池技术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设备辅材迭代。据CPIA统计,2021/2022年PERC电池出货占比分别为91%/88%,仍是最主流电池技术路线,但由于PERC电池转化效率接近理论极限,具有更高转化效率的TOPCon、HJT等N型电池技术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2022年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14次刷新了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记录,其中10次为n型电池技术。通过23年部分央国企的集采情况可以看出,每家均有n型产品的采购,在部分集采中n型产品占比已经突破50%,显示出n型电池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预计2023年n型组件市场占比将超过20%。N型迭代将带动设备和辅材技术迭代,关注具备迭代逻辑的设备和辅材。 1)TOPCon技术迭代推动低氧单晶炉迭代,利好单晶炉、磁场、真空泵等环节 硅片在拉晶的过程中易出现空位缺陷、点缺陷,此外还有磷掺杂促进空位缺陷的形成。根据PV TECH,当前的单晶炉技术只能做到含氧量12.5ppma,TOPCON电池中有高温制程,来自石英坩埚的氧在400度以上可以在硅里移动,在800~900度以上可以流动。杂质会影响少子,而氧会具体导致氧缺陷的形成,进而影响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并产生同心圆影响电池外观。 为控制拉晶氧含量,可通过工艺优化,比如促进氧挥发,降低热对流,采用可升降加热器等,同时可采用超导磁场(MCZ),超导磁场在抑制熔体中的热对流、减少固液界面温度波动、抑制单晶中生长条纹、降低氧浓度及提高杂质径向分布均匀性等方面作用均十分有效。低氧炉概念一方面利好单晶炉生产企业,如晶盛机电、连城数控、奥特维等,在加速老旧设备折旧淘汰的同时,提升了新设备的价值量。此外对于磁场(包括线材、磁体等)、真空泵、电源等环节均有升级逻辑,利好对应配件供应商。 2)HJT降银诉求迫切,铜电镀2023年有望迎来中试大年 电极成本是制约HJT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HJT低温银浆的消耗量和价值量都显著高于PERC电池。尽管降银方案中包括银包铜、钢网印刷等过度方案,但我们认为铜电镀仍为HJT最终的解决方案,可弥补HJT成本中显著落后于TOPCon和PERC的部分。铜电镀是指用价值量仅为银1%的铜作为电极材料替代银,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可减少遮光面积、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降低CTM损失。电镀铜步骤主要包括PVD、图形化和电镀三道工序。 图形化与电镀环节为电镀铜重要的环节,图形化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技术路径,其中湿法相对主流,包括涂布-烘干-曝光-显影。湿法曝光环节有平行普通光源曝光(迈为股份、苏大维格等企业)和激光直写光刻(芯碁微装、苏州源卓等企业),直写光刻精度更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随着高功率光源的使用,激光直写成本有望大幅降低。除了曝光以外,油墨、树脂、光刻胶等感光材料应用也将随着电镀铜技术发展而放量。图形化后的电镀是指在裸露出的铜种子层上生长铜栅线,目前存在以东威科技为代表的垂直电镀路径,以捷得宝为代表的水平电镀路径,以罗博特科为代表的VDI路径为主。随着HJT对降银的需求日益迫切,电镀铜有望在2023年迎来广泛中试。 3)金刚线细线化日益加速,推动切片出片量提升和设备迭代 金刚线细线化是推动切片出片率提升的重要技术,可有效降低硅片成本。随着N型时代薄片技术到来,对切割设备和金刚线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金刚线越细,其破断力越小,当破断力小于设备对线的拉力时,在切片时将产生断线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在细线化的同时保障切割良率则成为细线化重要工艺难点。一方面行业通过对基于高碳钢丝母线的金刚线不断优化,如在本次2023年SNEC光伏展上,高测股份首推30线高碳钢丝金刚线,打破了行业对高碳钢丝金刚线细线化瓶颈的认知,另一方面诸如美畅、高测、聚成等企业加强对具有更高破断力的钨丝金刚线的研发和生产,最后,细线化将带动老旧设备迭代,特别是当金刚线母线线径进入“30um”时代,切片机有望迎来换代潮。 4)N型薄片+降银提效趋势下,0BB有望成为未来串焊最主流路径 无论是TOPCon、HJT还是XBC电池,对于薄片的诉求提升,但也带来生产良率问题,特别是丝网印刷、串焊等直接接触硅片的高速自动化工艺。常规串焊仍采用焊接的方式,焊带直径较高,助焊剂在焊接时容易产生杂质,两者都会造成组件在层压时造成隐裂,且焊接温度更高,不利于薄片趋势。0BB取消了电池主栅银电极,进一步提升所需要的焊带数量,同时优化焊带的导电性和低温特性,降低线径,使焊带表面合金可以在低温状态下熔化并实现焊接。此外,0BB可减少主栅银浆使用量,减少遮光面积,在降低成本同时有效提升转化效率。0BB除了适合目前金属化方案以外,也适配电镀铜方案,未来有望在TOPCon和HJT上成为主流焊接方式。 目前0BB串焊方案包括梅耶博格的SmartWire方案、类SmartWire方案、点胶方案、焊接点胶方案等,不同路线对胶膜、焊带等技术需求不同,在本次SNEC展会上,奥特维、宁夏小牛、沃特维、先导智能、深圳光远、迈为股份等厂家均推出自身0BB串焊解决方案。 光伏行业需求快速放量,晶澳科技成本、技术领先,组件出货持续提升,新建产能有序推进且海外一体化产能布局持续推进,盈利能力继续向好;光储需求高增,阳光电源逆变器占有率稳居第一,产品力持续领先且风电业务取得突破,净利润快速增长;N型迭代背景下,0BB串焊同时满足TOPon,HJT等N型电池金属化需求,兼顾薄片、省银、提效。奥特维0BB串焊进展顺利,且SMBB串焊,单晶炉,丝印,半导体等平台化业务拓展顺利,成长确定性强。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增速低于预期,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首先是光伏装机规模不达预期,其次,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可能导致降价程度超过预期,最后,存在相关公司生产线建设及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