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6-03 发布于江苏

       清代戏曲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顺治(1644-1661)到乾隆初年,后期为乾隆中叶到嘉庆(1796-1820) 道光(1821-1850)时期。在前一时期,戏曲创作继承明末文人传奇繁荣鼎盛的余势,大量文人投身于戏曲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而乾隆中叶以后,地方戏的迅速崛起使得昆腔传奇渐成强弩之末,中国戏曲的剧本创作意识逐渐淡化,而进入以艺人为主导的新阶段。

图片

      明清易代之际,前朝遗老们在承受巨大的时代痛苦之后,试图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或隐居山林,或遁人空门,或寄情文字。不少文化名流在写作诗文之余,也选择用戏曲寄托悲愤与哀思,抒写内心难以言说的隐衷。因此,一些仕清的剧作家创作出表现深沉忏悔之意的作品。如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通天台》杂剧,丁耀亢的《游赤松》传奇等。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演南唐亡国后,徐适与李后主宠妃黄保仪之侄女黄展娘的爱情故事,其中有徐适在天堂受李后主冥恩,回到人间又被宋朝皇帝取为状元的情节。联系到吴伟业曾受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明亡后又被迫应荐出仕清朝的经历,不难看出剧中隐寓的作者矛盾与悔恨的心理。

图片

      明清之际的剧作家群体中,成就最大的是苏州剧作家群。他们大多是生活在苏州地区的下层文人,多数人彼此有交往,有的还合作写剧。他们的作品大多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气息浓厚,适合舞台演出。其代表人物为李玉。李玉在明亡以前所作,以“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最为有名,合称“一人永占”。这些作品力图以道德的重振来挽救“颓世”,表现出歌哭笑骂、慷慨激昂的风格特征。明亡之后李玉绝意仕进,《清忠谱》、《千钟禄》(又名《千忠戮》《千忠禄》)借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抒发深沉低回的兴亡之感。其他的苏州剧作家也表现出相似的创作倾向。如叶稚斐的《逊国误》指责建文帝逊位误国,朱佐朝的《渔家乐》《万寿冠》都是写太子因亡国而被迫流亡的故事,陆世廉的《西台记》歌颂文天祥、张世杰抗元兵败后以身殉国的壮举。这些作品均借用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表达出复杂的遗民心曲。

谢谢观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