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甲子体质及用药之三至十:六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壹团和气养形神 2023-06-03 发布于湖北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三:六丙年

一、丙寅(1926 1986 2046)、丙申(1956 2016 2076)

1、运气相合体质

丙寅、丙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丙乃阳干,岁水太过,水太过,火受乘,土来复,故心阳被郁,脾湿肾寒。综合丙寅、丙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肾脾心三焦胆肝肺,病性在上为肝风肺燥偏胜,心阳被郁,在下为脾肾阳虚湿寒,简言之为上风燥寒中湿下寒。

其中岁水太过,与之相通应的肾水偏胜,闭藏之力太过,阳虚寒凝为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水太过,土气来复,脾湿偏胜。但由六气推演,在泉之厥阴风木乘克脾土,脾土受乘而生燥热之性,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下半年脾湿偏胜的状态有所缓解。

由五运推演,岁水太过,乘克心火,水盛火衰,心受邪而神气内虚。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阳相火司天,三焦胆火热之邪燔盛,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心火不足与三焦胆火燔热相互牵制,故全年尤其是上半年,其心阳被抑的状态有所缓和。但太过的水寒之气乘克司天少阳之火气,运克气,运盛而气衰,为不和之年,火热之气易损,故丙寅、丙申寒气流行之年,以寒凝之性为主,火热之性表现不明显。

客气厥阴风木在泉,风淫于下,在人体木气旺盛,故在下半年肝木之气偏胜。

客气少阳相火司天,邪热壅于内,火盛乘金,肺金受乘而病,凉降之性被抑。

故丙寅年、丙申年体质特点总结为:肝肺风燥偏胜,心阳被郁,脾肾寒湿体质。肾脾心三焦胆肝肺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燥寒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阳虚寒凝是病机关键,虽然司天为少阳相火,火热之气盛,但是被太过水运所乘,如雪中之炭,虽灼热却无力融化整片积雪。故心阳被抑为主要见证,临证应注重清泻郁热、温阳利水。同时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权衡上半年与下半年脾虚湿盛程度的轻与重。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下焦寒凝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平肝熄风,温肺润燥,温中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温阳利水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丙寅、丙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水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少阳相火司天,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水运太过,水寒之气偏胜,热能胜寒,水性凝,咸反其性而软之,可知咸泻肾水,故中治以咸温。厥阴风木在泉,风邪淫胜,其治则不同于其他寅申年之“辛凉”,而为“辛温”,金可平木,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风邪淫胜当治以辛凉。但虑丙寅、丙申年乃水运太过之年,水寒之气偏胜,恐凉助其寒,故将“凉”易为“温”,既不助寒,又不至过热而助风温,故下治以辛温。

2)地支纪年治则

“寅申之纪……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寅年与申年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之年,寅申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阳相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风火之气,赞助其有关运气的所胜之气如不及的金气、土气。如相火司天,火克金,火气偏胜,金气郁而不行,必须折减其郁火,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金气,则猝暴太过之气不能发生,重病不起。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故用咸味。辛从金化,金克木,可克制在泉的风气,故用辛味。木生火,酸为木味,能顺木火之性,故用酸味。用渗利小便、通泄大便之法清除火热,用水渍或发汗之法以驱散风邪,根据观察气候的寒热变化,适当的调节其偏差,若中运如太角、太徴即与岁气风热相同之年,应多用寒化之品,若中运如太羽即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少用寒化之品,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丙寅、丙申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寒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口、唇、鼻、咽、皮肤干燥,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下焦寒凝为主,可能以上风燥寒或中湿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下焦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顾护中上二焦。温阳利水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天魂汤、玉池汤、静顺汤、五味子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猪苓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牛膝、细辛、川乌、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宣通心阳、平肝熄风、润肺燥的方药,如桂枝加桂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苏子降气汤、桑杏汤。桂枝、川芎、远志、石菖蒲;煅牡蛎、煅龙骨、钩藤、天麻;芦根、天花粉、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等。并注意顾护中焦,选用温中化湿类方药。如: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生姜、白豆蔻、砂仁、白术、陈皮、半夏、薏苡仁、茯苓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川连茯苓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丙寅、丙申年体质特点以肾寒偏胜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便加重了肾寒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温肾散寒为主,可用四逆辈,选用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而不必顾忌,同时适当配伍其他三类药。若诊病时间是火热偏胜的运气,其肾虚寒凝偏胜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温阳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肉桂、桂枝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大热之药物,而减少其用量,同时要适当增加清火药物。

二、丙子(1936 1996 2056)、丙午(1966 2026 2086)

1、运气相合体质

丙子、丙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丙乃阳干,岁水太过,水太过,火受乘,土来复,故心阳被郁,脾湿肾寒。综合丙子年、丙午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肾心脾肺肝,病性在上为心阳被抑,肺金燥热,在中为肝郁脾湿,在下为肾阳虚寒,简言之为上燥寒中湿郁下寒。

其中岁水太过,与之相通应的肾水偏胜,闭藏之力太过,阳虚寒凝为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水太过,乘克心火,即《气交变大论》言“岁水太过,寒气乃行,邪害心火”,心阳受到抑制而不得宣发;但由六气推演,少阴君火司天,火热之邪淫胜,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心阳被抑的状态得到缓解。又太过之岁水乘克司天之君火,运克气,运盛而气衰,为不和之年,以运对人体质的影响为主,故丙子、丙午以水寒之气为主,心阳不足是其显著的体质特点。

岁水太过,土气来复,湿气流行,表现为中焦湿盛的体质特点。

客气少阴君火司天,火热之邪淫胜,火盛灼金,金气受伐,表现为燥热体质;然阳明燥金在泉,金气被抑的状态于下半年在泉燥金的影响下相对缓和。

客气阳明燥金在泉,金胜克木,故木郁不达是其体质的又一特点。

故丙子年、丙午年出生人的体质特点总结为:心阳被抑,肺金燥热,肝郁脾湿,肾阳虚寒体质。肾心脾肺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寒中湿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如繆问解释,“少阴在上,寒热陵犯,气争于中。……皆寒盛火郁之会也”,寒气流行是病机关键,“邪害心火”是主要病症表现,临证应注重利水清热,寒水得利,心阳自宣。丙为阳刚之水,又逢少阴司天,寒热媾病,当上热下寒兼顾,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临证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权衡燥金的太过与不及。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下焦寒凝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平肝熄风,清肺润燥,温中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温阳利水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丙子岁会、丙午岁: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丙子、丙午之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水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少阴君火司天,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水运太过,水寒之气偏胜,热能胜寒,水性凝,咸反其性而软之,可知咸泻肾水,故中治以咸热。阳明燥金在泉,燥邪淫胜,金胜乘木,治当补木泻金。酸为木之正味,可益木;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受克,故下治以酸温。

2)地支纪年治则

子午之纪……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子年与午年即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子午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阴君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火气,火克金,金不及,故资助其岁气所胜不及的金气。如金克木,金气偏胜,木气不行,折其太过的金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木气。使火不至于太过而发生疾病。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丹谷和白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避虚邪。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而调其上半年的君火。如果火气过盛,可用苦寒药发泄火气,因火宜发散,苦味有升发之性。酸性收敛,可收下半年的燥金之气。若燥火过盛,甚则可用苦味以泄之。应根据岁运与岁气的同异,而制定用多或用少,若岁运如太徴与司天之气同为热者用寒凉之品以化之,若岁运如太商与在泉之气同为凉者,用温热之品以化之,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丙子、丙午年体质下,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寒见证,如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干咳无痰,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气短,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苔白滑,脉弱或结代等为主;或以中湿郁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腹痛便溏,头身困重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下焦寒凝为主,可能以上燥寒或中湿郁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下焦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顾护中上二焦。温阳利水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天魂汤、玉池汤、静顺汤、五味子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猪苓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牛膝、细辛、川乌、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宣心阳、润肺燥的方药,如桂枝加桂汤、瓜蒌薤白白酒汤;苏子降气汤、桑杏汤。桂枝、川芎、远志、石菖蒲;芦根、天花粉、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等。并注意顾护中焦,选用疏肝健脾类方药。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理中丸、苓桂术甘汤。香附、柴胡、木香、吴茱萸、桂枝、生姜、白豆蔻、砂仁、白术、陈皮、半夏、薏苡仁、茯苓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川连茯苓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丙子、丙午年体质特点以阳虚寒凝为主,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是病机关键,邪害心火是主要临床表现,临证应注重利水清热,寒水得利,心阳自宣。丙为阳刚之水,又逢少阴司天,寒热媾病,当上热下寒兼顾。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便加重了阳虚寒凝的状态,此时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要,选用真武汤类方药,并顾及上焦,适当宣发郁热;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火热偏胜,则上焦郁热的表现更加明显,治疗时当先宣发郁热,养心安神,选用黄连、牡丹皮、栀子、淡豆豉、远志、茯神、朱砂等方药。同时兼顾下焦肾寒,温阳利水化湿。以期使体内五脏能够顺应体外自然气候的寒热变化,不因外界过寒而产生寒凝病变,也不因外界过热而产生化热病变,以维持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

三、丙戌(1946 2006 2066)、丙辰(1976 2036 2096)

1、运气相合体质

丙戌、丙辰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丙乃阳干,岁水太过,水太过,火受乘,土来复,故心阳被郁,脾湿肾寒。综合丙戌、丙辰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肾心脾,病性在上为心阳被抑,在下为脾肾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寒中湿下寒。

其中岁水太过,与之相通应的肾水偏胜,闭藏之力太过,阳虚寒凝为主要体质特点;且岁运之水与司天之气太阳寒水五行属性相同,水同寒化,乃天符之年,故水寒之邪异常偏胜,表现为阳虚寒凝的体质特点。尽管在泉之太阴湿土克制岁运之水,使下半年寒凝的程度有所减轻,但仍难扭转寒气流行之势,阳虚寒凝仍是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水太过,乘克心火,水亢则火衰,心阳受到抑制而不得宣通;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阳寒水司天,寒水盛则乘克心火,心阳受伐,加重了心阳不宣的状态,故丙戌、丙辰年心阳被抑,君火不明亦为主要体质特点。

岁水太过,土气来复,土湿壅盛;加之太阴湿土在泉,湿邪淫胜,困脾及肾,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脾虚湿盛亦成为主要体质特点。

总言之,丙戌、丙辰年出生人的体质特点可总结为:心阳被郁,脾肾寒湿体质。肾心脾三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容易出现上寒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丙戌、丙辰年是六丙年中寒湿之气最盛的一年,仅涉及肾心脾三个脏腑,病性均为寒凝湿盛,上下一派寒湿见证,病位专而病性寒湿至极,是“岁水太过,寒气乃行,邪害心火”表现最典型的年份,故临证应用温阳利水祛湿药物而毫无犹疑

综观六丙年,阳虚寒凝、心阳被郁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丙戌丙辰年、丙子丙午年、丙寅丙申年,六气的作用叠加于五运影响下的脏腑功能,形成既有共同基础,又有各自特点的体质。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下焦寒凝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温中祛湿,温阳利水等三个方面,而以温阳利水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丙戌天符、丙辰岁天符: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丙戌、丙辰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水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司天,寒邪淫胜,寒可伤肾,水性凝,水欲坚,苦顺其气而坚之,可知苦补肾水;热可以胜寒,故上治以苦热。水运太过,水寒之气偏胜,热能胜寒,水性凝,咸反其性而软之,可知咸泻肾水,故中治以咸温。太阴湿土在泉,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湿伤脾,甘为土之正味可益脾,《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化湿,热为火气,故下治以甘热。

2)地支纪年治则

“辰戌之纪……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辰年与戌年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因太阳寒水司天,寒宜温之,故用苦温以祛寒,太阴湿土在泉,湿宜燥之,故用苦燥以祛湿。水克火,寒气偏胜,火气郁而不行,在治疗时宜折其太过的司天之寒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是此意。因辰戌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故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的寒湿之气,扶植其所胜之气如不及的火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玄谷和黅谷,以保全人体的正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根据岁运与司天在泉在气候推算中的同异,裁定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如在太宫、太羽、太商之年,气与运均为寒湿,故在治疗时用燥热药以化寒湿,如在太角、太徴之年,岁运与岁气不相同,宜用清热燥湿药治疗。气运相同就多用燥热药,气运不同就少用燥热药。凡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就是说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原则。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丙戌、丙辰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心阳被抑见证,如心悸怔忡,烦躁,谵妄,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苔白滑,脉弱或结代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下焦寒凝为主,可能以心阳被郁或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尤其丙戌、丙辰年心阳被郁、脾湿壅盛与阳虚寒凝均为主要体质特点,发病时可能以三者中的任何一项为主要表现,但要时刻把握岁水太过、阳虚寒凝的病机关键,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下焦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顾护中上二焦。温阳利水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天魂汤、玉池汤、静顺汤、五味子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猪苓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牛膝、细辛、川乌、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宣心阳的方药,如桂枝加桂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桂枝、川芎、远志、石菖蒲等。并注意顾护中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苓桂术甘汤、附子山茱萸汤;砂仁、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川连茯苓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丙戌、丙辰年体质以上下一派寒湿为主要见证,是六丙年中寒湿之气最盛的一年。此种体质的人群像一个个小冰块一样行走于自然界之中,若逢加重其体质特点的寒湿运气,则易感邪发病。反之,若外界气候炎热,可以助其真阳,温化寒湿,不易发病。在了解患者体质特点后,可以根据外界气候的特点,合理选方用药,调整脏腑寒热,以达到人体内外(人与自然)以及人体五脏之间的阴阳平衡。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便加重了整体寒湿偏胜的状态,在选方用药时要以温阳散寒为主,可用四逆辈、回阳救急汤、真武汤等,选用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而不必顾忌。反之,若诊病运气是火热偏胜,在无药物干预的情况下,阳虚寒凝的状态得到缓解。此时治疗可减轻温阳散寒的力度,注意温阳散寒药物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肉桂、桂枝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大热之药物,而减少其用量。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四:六丁年

一、丁卯(1927 1987 2047)、丁酉(1957 2017 2077)

1、运气相合体质

丁卯、丁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丁乃阴干,岁木不及,木不及,金来乘,火来复,土来侮,故心肺燥热,肝郁脾湿。综合丁卯年、丁酉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肝肺心脾,病性在上为心肺燥热,在中为肝郁脾湿,简言之为上燥火中湿郁。

其中木运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肝之升发之气不足,阳气布化无权为主要体质特点;又阳明燥金司天,司天之金气乘克不及之岁木,气克运,气盛而运衰,乃天刑之年,金盛木衰,肝气失于疏泄。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肝郁失疏,生气失应的体质特点更加突出。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金气乘之,肺之凉降之性偏胜;由六气推演,阳明燥金司天,凉燥之气淫胜;运气相合,岁运木不及,司天为阳明燥金,金乘木,金气兼化了木气,使得本为木运之年转变为燥金平气年。故燥气大行,在人体表现为肺之凉燥之性、肃降功能偏胜。虽客气少阴君火在泉,火胜乘金,金气被抑,但就整体而言,燥金偏胜,凉降之性有余也是丁卯、丁酉年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火气来复,热淫偏胜,表现为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阴君火在泉,心火亦盛。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心火燔热,上焦热盛的体质特点突出。

岁木不及,土气反侮,表现为中焦湿盛的体质特点。脾虚湿盛,阴不升而阳不化,致肝气升发无力,阳气不得舒布;而肝郁失疏又为丁卯、丁酉年出生人群最主要的体质特点,肝疏泄异常,阳不降而阴难化,致湿邪壅阻中焦。土壅木郁,木郁土壅,表现为肝郁脾虚湿盛的体质特点。

故丁卯、丁酉年出生人的体质特点总结为:心火燔热、肺燥偏胜、肝郁脾湿体质,肝肺心脾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郁的疾病病机特点。对于丁卯、丁酉年而言,五运与六气对体质的影响在病位和病性上趋同,使得其体质特点单一而鲜明,丁卯、丁酉年也因此成为六丁年中肝气郁滞最甚的年份。此二年的体质因肝的升发失常、肺的肃降太过,而整体呈现出向下、偏于寒凉的趋势,阳气升降失常则君火难降、脾湿难化。故肝郁失疏是病机的关键,燥金、心火、脾湿偏胜皆由此而来,临证应注重滋水涵木、疏肝理气,即使没有明显的肝郁见证也应如是,把握运气体质辨识技要,寻找病机关键,临证往往能取得非常之疗效。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中上二焦,且以肝气郁滞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中上二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等四个方面,而以疏肝理气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丁卯岁会、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丁卯、丁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木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燥邪淫胜,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小温。木运不及,风气不足,辛散助其温升之势以和不及之风气,故中治以辛和。少阴君火在泉,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卯酉之纪……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卯年与酉年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即得岁气的谷类如白谷与丹谷,以安定正气,根据各间气的邪气不同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祛邪气。水克火,咸从水化,可治在泉之君火。咸能入肾,有金水相生之意,可治司天之燥金,故宜用咸味。火克金,苦从火化,能泻在泉之火,故可用苦味。金的本味为辛,可补本气之不足,故用辛味的药物。以发汗、清热、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燥火之气,使人体不易受邪。如燥金司天,金克木,折制其太过的司天凉燥之气,资助其所胜之不及的木气。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中运少徴与在泉之火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中运如少商与司天之凉气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火气相同之品。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指的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丁卯、丁酉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火见证,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渴,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等为主;或以中湿郁见证,如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等表现为主;或上中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肝气郁滞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肺燥偏胜或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肝郁气滞的病症表现。所以在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顾护中上二焦。疏肝理气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越鞠丸、乌梅丸、苁蓉牛膝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青皮、木香、吴茱萸、桂枝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的方药,如凉膈散、导赤散;止嗽散、麦门冬汤。淡竹叶、栀子、黄连、牡丹皮、丹参;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兼顾中焦脾胃,选用健脾化湿类方药,如: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生姜、白扁豆、白术、厚朴、茯苓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苁蓉牛膝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丁卯、丁酉年体质特点以木气不及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湿气偏胜,则会加重木气被抑、中焦土湿的状态,治疗时当以疏肝养肝,温中祛湿为主,可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若就诊时为燥热的运气特点,则患者易以燥热的临床表现为主,当适量增加清热润燥药物;若就诊时的运气为风气偏胜,可使不及之木的状态相对缓和,临证时当根据其性质偏颇仔细揣度用药种类及用量。

二、丁丑(1937 1997 2057)、丁未(1967 2027 2087)

1、运气相合体质

丁丑、丁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丁乃阴干,岁木不及,木不及,金来乘,火来复,土来侮,故心肺燥热,肝郁脾湿。综合丁丑年、丁未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肝脾肺心肾,病性在上为肺燥心火偏胜,在中为木郁土壅,在下为阳虚寒凝,简言之为上燥火中湿郁下寒。

其中木运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肝之升发之气不足,阳气布化无权为主要体质特点;且六丁年为木运不及,不及之岁木克司天之太阴湿土,即运克气,为不和之年,运胜而气衰,以五运对体质的影响为著,故肝郁失疏,阳气失布为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脾土反侮,表现为脾湿偏胜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阴湿土司天,湿邪淫胜困脾,阴不升则阳难化,脾湿壅盛阻滞肝气升发,又本岁木不及,肝郁失疏,无力化湿,故肝郁失疏、脾虚湿阻互为因果;运气相合,岁运木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土之子金来兼化,则土摆脱了木之所克,而土得其政,故木运不及变成为土的平气年,土湿之气愈盛。故土湿壅盛与肝郁失疏同为丁丑、丁未年的主要体质特点。

岁木不及,金气来乘,故燥金凉降之性偏胜。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火气来复,表现为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阳寒水在泉,水胜火衰,心阳郁闭不得宣发。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心火燔热与心阳郁闭相互牵制,故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不甚。另客气太阴湿土司天,土胜乘水,肾水被抑,闭藏功能不足;然太阳寒水在泉,水寒之气偏胜,故下半年阳气郁闭太过。故丁丑年、丁未年的体质特点总结为:肺燥心火偏胜,木郁土壅肾寒体质。肝脾肺心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丁丑、丁未年体质特点总体表现为寒湿凉降之力太过,而温煦升发之力不足,即“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其中肝郁脾湿为主要体质特点,是六丁年中土湿壅盛程度最重的年份。在丁丑、丁未年,土湿偏胜与木气不足相互加重;而在人体,肝气郁滞与脾虚湿盛同样也是互为因果的存在,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息息相通,五运与六气在生理与病理上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功能。临证辨证治疗应结合运气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对于丁丑、丁未年应重视调理肝脏功能,疏肝健脾、滋水涵木,肝气得疏则诸症自愈,即使肝郁脾虚见证不明显也应如是,兼顾运气体质辨识易病脏腑,五脏功能兼顾,对于临床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对丁丑、丁未年出生人群体质分析可知,其体质特点为肺燥心火偏胜,木郁土壅肾寒体质。肝脾肺心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总体表现为寒湿凉降之力太过,是六丁年中土湿壅盛程度最重的年份。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肝气郁滞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疏肝理气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丁丑、丁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木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意为苦伤脾胃,使湿气受损,故知苦能泻土燥湿。《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温。木运不及,风气不足,木性温升,辛散助其温升之势,故中治以辛温。太阳寒水在泉,寒邪淫胜,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甘从土化,热能胜寒,故下治以甘热。

2)地支纪年治则

“丑未之纪……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丑年与未年,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之年。寒湿气偏胜,水克火,必须折其太过的寒气,而取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丑未为阴干,阴干配阴支。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均为岁运不及之年。据“运不及而得助”的原则,补益不及的岁运,使寒湿之邪不至于过胜。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黅谷和玄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因苦从火化,苦能燥湿,温能祛寒,甚则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以祛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肌肉溃烂,皮肤破裂,则水血淋漓。必须助其阳火,防御严寒,根据运与气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岁运如少羽与在泉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若岁运如少宫与司天相同为湿性的,用燥性之品,运气相同的应多之,不同的可少之,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丁丑、丁未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火见证,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渴,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郁见证,如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肝气郁滞为主,可能以肺燥心火偏胜,脾湿肾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肝郁气滞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顾护中上二焦。疏肝理气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越鞠丸、乌梅丸、苁蓉牛膝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青皮、木香、吴茱萸、桂枝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润肺燥的方药,如凉膈散、导赤散;止嗽散、麦门冬汤。淡竹叶、栀子、黄连、牡丹皮、丹参;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化湿,温阳利水类方药。如: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肾气丸、右归丸。生姜、白扁豆、白术、厚朴、茯苓;巴戟天、菟丝子、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苁蓉牛膝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丁丑、丁未年体质特点以肝郁脾湿为主,是六丁年中土湿壅盛程度最重的年份。不论是木气不及的运气还是土湿偏胜的运气,都容易加重原本体质中土壅木郁的特点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性质,则土壅木郁更甚,治疗时当加大疏肝健脾的力度,选用温升疏利之品,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小茴香、桂枝、柴胡等,甚至可以用天台乌药散、暖肝煎、大乌头汤等暖肝散寒、力强效专之品。若就诊时的运气为风热偏胜,则土壅木郁的状态相对缓和,临证当揣度药物的选择和用量,可选用逍遥丸、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柴胡、防风、升麻等疏肝健脾,效力缓和之品。

三、丁亥(1947 2007 2067)、丁巳(1977 2037 2097)

1、运气相合体质

丁亥、丁巳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丁乃阴干,岁木不及,木不及,金来乘,火来复,土来侮,故心肺燥热,肝郁脾湿。综合丁亥、丁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肝心三焦胆肺脾,病性在上为火热肺燥偏胜,在中为肝郁脾虚,简言之为上燥火中湿郁。

其中木运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肝之升发之气不足,阳气布化无权为主要体质特点;然客气厥阴风木司天,岁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同气相求,乃天符之年,不及的岁运得司天之木气相助,化为平气,故丁亥、丁巳年肝郁气滞,肝失疏泄的程度较丁卯、丁酉年以及丁丑、丁未年为轻。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火气来复,火热之邪淫胜;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阳相火在泉,三焦胆火炽盛。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下半年火热之邪淫胜,充斥上下内外的体质特点突出。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肺金乘之,燥乃大行,表现为肺凉降功能偏胜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阳相火在泉,三焦胆火炽盛而乘克燥金,故下半年金旺燥盛的状态受到抑制。

由五运推演,岁木不及,脾土反侮,土湿壅盛;由六气推演,厥阴风木司天,木胜乘土,脾湿不足。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脾旺与受乘相互牵制,故土湿之气相对平和。

故丁亥、丁巳年的体质特点总结为:火热肺燥偏胜,肝郁脾虚体质,肝心三焦胆肺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郁的疾病病机特点。丁亥、丁巳年各脏腑功能因运气叠加而相对平和,但仍要把握岁木不及,生气失应的体质特点,注意疏肝理气方药的选择。六丁年均是木运不及之年,且不及的岁运皆因司天之气而化为平气之年,但木运不及仍是其本质,肝失疏泄始终是其病机关键,疏肝理气、补益肝气是对于六丁年出生人群治疗时必须要注意的方面。六丁年的体质又各具特点:丁卯、丁酉年为肝气郁滞最甚的年份,丁丑、丁未年是土湿壅盛最甚的年份;丁亥、丁巳年各脏腑功能相对平和。临证在五运的基础上,要根据六气的不同分析患者体质,调整处方用药。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中上二焦,且以肝气郁滞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润肺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等四个方面,而以疏肝理气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丁亥天符、丁巳岁天符: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丁亥、丁巳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木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司天,风邪淫胜,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上治以辛凉。木运不及,风气不足,辛散助其温升之势以和风气,故中治以辛和。少阳相火在泉,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巳亥之纪……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巳年与亥年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之年,木克土,木气偏胜,土气不足,治当折其太过的木气,资助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土气。巳亥为阴支,阴干配阴支,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均为不及之年,故需赞助其不及的岁气,不要使邪气太胜。该年宜用辛味以调上半年的风木之气,因辛味入金,金能胜木。以咸调下半年的相火之气,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的“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在泉之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丁亥、丁巳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火见证,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渴,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郁见证,如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肝气郁滞为主,可能以心肺燥热偏胜,或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肝郁气滞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顾护中上二焦。疏肝理气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越鞠丸、乌梅丸、苁蓉牛膝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青皮、木香、吴茱萸、桂枝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润肺燥的方药,如凉膈散、导赤散;止嗽散、麦门冬汤。淡竹叶、栀子、黄连、牡丹皮、丹参;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化湿类方药,如: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生姜、白扁豆、白术、厚朴、茯苓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苁蓉牛膝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丁亥、丁巳年虽各脏腑功能因运气叠加而相对平和,但岁木不及,生气失应仍是其体质特点,若逢木气不及、土湿偏胜的运气,同样会加重易病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若诊病时间是火热偏胜的运气,则患者易以燥热的临床表现为主,当适量增加清热润燥药物;若就诊时的运气为风气偏胜,则不及之木的状态相对缓和,可减少疏肝理气之品的应用;若就诊时的运气为湿邪偏胜,则加重了中焦土湿的状态,治疗时当增加温中化湿的药物。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五:六戊年

一、戊辰(1928 1988 2048)、戊戍(1958 2018 2078)

(一)五运体质推演

六戊年即火运太过之年脏腑病变规律为:①火运之气淫胜,与岁运相通应之心火受病;②本脏所胜肺金受乘而病;③本脏所不胜之肾水来复而发病。如下表、下图所示。

六戊年(戊辰、戊戌年)脏腑病变规律表

六戊年(戊辰、戊戌年)脏腑病变规律图

(二)六气体质推演

辰戌年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的脏腑病变规律为:①水寒之气偏胜,肾阳虚寒而病;②水胜乘火,心火郁闭而病;③土湿之气偏胜,脾湿壅盛而病;④土胜乘水,肾水受病。

太阳寒水司天脏腑病变规律表

太阴湿土在泉脏腑病变规律表

辰戌年脏腑病变规律图

(三)运气相合体质推演

戊辰、戊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徴火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戊乃阳干,岁火太过,火太过,金受乘,水来复,故心肺燥热,阳虚寒凝。综合戊辰、戊戌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心肺肾脾,病性在上为心火燔热、肺金燥热,下为脾肾阳虚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火燥中湿下寒。

其中岁火太过,与之相通应之心火燔热为主要体质特点,但客气太阳寒水司天,水寒之气偏胜,水胜乘火,气克运,乃天刑之年,心火燔热的状态受到抑制。《素问·五常政大论》言:“赫曦之纪,……上羽与正徵同”,意为戊辰、戊戌年火气太过,得水制之,则同静顺之化,故与正徵同,胜己齐化为平气之年。运气相合,太过之岁火受司天太阳寒水之制,而趋于平和,从而心之火热之气也平和无过。

岁火太过,火热之邪淫胜,火盛乘金,即《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燥金受乘,凉降之力不足,表现为肺金燥热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火太过,水气来复,水寒之气偏胜,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阳寒水司天,寒邪淫胜。运气相合,两寒相加,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寒气流行,伤及心肾,故阳虚寒凝的体质特点突出。又太阴湿土在泉,脾湿偏胜,土胜乘水,故下半年肾阳虚寒的状态有所缓解。

同时,客气太阴湿土在泉,脾湿偏胜也是体质特点之一。

总言之,戊辰、戊戌年的体质表现为:心火燔热,肺金燥热,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肾脾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虽岁火太过,但是司天之太阳寒水乘克太过之火,使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弱化,而以肺金燥热为主要表现,故临证不能见岁火太过便专于苦寒泄热,还应重视顾护肺金,注意滋阴清肺润燥方药的应用。且岁火太过,水气来复,加之太阳寒水司天,运气相合,在火运太过之年,水寒之气反盛,使戊辰、戊戌年成为六戊年中火热之势最弱的年份,故临证还需注意权衡火与寒的轻与重,心火肾寒兼顾而无偏颇。基于五运六气学说的体质辨识,意在从五脏整体的高度去把握疾病病机关键,这对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以及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戊辰、戊戌年脏腑病变规律图

(四)具体用药

临证对于戊辰、戊戌年出生人群,应在考虑疾病病机特点、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以及方剂与药物特性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

1.戊辰、戊戌年用药原则

如前所述,戊辰、戊戌年体质是:心火燔热,肺金燥热,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肾脾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对于戊辰、戊戌年体质,临证诊疗时当遵循的主要原则在《内经》中作了充分的阐述,主要包括太阳寒水司天之气淫胜治则、太阴湿土在泉之气淫胜治则、太阳寒水之气胜治则,以及客主加临六步气治则,同时还介绍了运气相合及地支纪年治则,现分而述之。

1)司天之气淫胜治则

太阳寒水司天,寒邪淫胜治则:“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此处“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顺序有误,当与“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同,为“寒淫所胜,平以甘热,佐以苦辛”。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甘从土化,热能胜寒,故平以甘热。水性凝,水欲坚,苦顺其气而坚之,可知苦补肾水,《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此之谓也。水寒之气郁结不散,则津液失布。辛性散,能开腠理,致津液,通诸经之气而散水气,濡润四肢百骸,《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之谓也。故以苦辛佐之,一防甘热太过,伤其本气;二是助甘热辛散寒气。水性凝,咸反其性而软之,可知咸泻肾水,故以咸泻尽去之。

2)在泉之气淫胜治则

太阴湿土在泉,湿邪淫胜治则:“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土湿偏盛,治当以祛湿为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意为苦伤脾胃,使湿气受损,故知苦能泻土燥湿,即“以苦燥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此之谓也。《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故湿盛治以苦热。酸从木化,以制湿土;淡渗利窍以去其湿,即“以淡泄之”,故佐以酸淡。

3)太阳寒水之气胜治则

“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水胜火败,治当补火泻水。热为火气,可益心火;甘为土之正味,可平水。火土相生则水有制而火不受克,故治以甘热。依前法治,若药力不及,则水寒之气郁结不散,津液失布。辛性散,能开腠理,致津液,通诸经之气而散水气,故佐以辛而散郁结之水寒之气。《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之谓也。若甘温药力太过,又有伤津耗气之虞,故佐以酸味而顾护气津。水性凝,咸反其性而软之,故为泻。若水寒之气未尽去,则复以咸泻之。

4)客主加临六步气治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各年客主加临治法进行了描述,戊辰、戊戌年客主加临六步气如图所示。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

若主气厥阴风木胜,其治则为“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素问·至真要大论》)。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辛则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少阳相火胜,其治则为“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写之”,此之谓也。咸补火本于其软,故“软”即为“补”,故曰“以咸软之”。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

若主气少阴君火胜,其治则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阳明燥金胜,其治则为“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金性敛,辛则反其性而散之,故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而收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之谓也。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若燥邪未尽,则复以苦泄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此之谓也。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

若主气少阳相火胜,其治则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太阳寒水胜,其治则为“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故为泻。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此之谓也。因苦补水本于其坚,故“坚”即为“补”,故曰“以苦坚之”。因水寒之气郁结不散,津液失布。辛性散,能开腠理,致津液,通诸经之气而散水气,濡润四肢百骸,《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之谓也,故以辛润之。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

若主气太阴湿土胜,其治则为“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素问·至真要大论》)。土性湿,苦则反其性而燥之,故为泻。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厥阴风木胜,其治则为“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辛则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此之谓也。风木偏胜,易出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等证,临床出现拘急、痉挛、掉眩等“肝急”表现,甘能缓急,故以甘发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也”,此之谓也。

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

若主气阳明燥金胜,其治则为“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素问·至真要大论》)。金性敛,辛则反其性而散之,故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而收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少阴君火胜,其治则为“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之谓也。热盛于经而不敛,反伤阴耗气,故以酸收上炎之火气,顾护微弱之气阴。《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之谓也。

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

若主气太阳寒水胜,其治则为“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素问·至真要大论》)。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故为泻。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太阴湿土胜,其治则为“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土性湿,苦则反其性而燥之,故为泻。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此之谓也。甘补土本于其缓,故“缓”即为“补”,故曰“以甘缓之”。

5)运气相合治则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戊辰、戊戌岁,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火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司天,寒邪淫胜,寒可伤肾,水性凝,水欲坚,苦顺其气而坚之,可知苦补肾水;温可以散寒,故上治以苦温。火运太过,火热之邪淫胜,火性炎烈,甘反其性而缓之,故能泻火以和太过之火气,故中治以甘和。太阴湿土在泉,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湿伤脾,甘为土之正味可益脾,《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化湿,温为火气之渐,故下治以甘温。

6)地支纪年治则

“辰戌之纪……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辰年与戌年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因太阳寒水司天,寒宜温之,故用苦温以祛寒,太阴湿土在泉,湿宜燥之,故用苦燥以祛湿。水克火,寒气偏胜,火气郁而不行,在治疗时宜折其太过的司天之寒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是此意。因辰戌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故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的寒湿之气,扶植其所胜之气如不及的火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玄谷和黅谷,以保全人体的正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根据岁运与司天在泉在气候推算中的同异,裁定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如在太宫、太羽、太商之年,气与运均为寒湿,故在治疗时用燥热药以化寒湿,如在太角、太徴之年,岁运与岁气不相同,宜用清热燥湿药治疗。气运相同就多用燥热药,气运不同就少用燥热药。凡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就是说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原则。

2.戊辰、戊戌年具体用药指导

根据对戊辰、戊戌年出生人群体质分析可知,其体质特点为心火燔热,肺金燥热,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肾脾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如前体质分析所言,戊辰、戊戌年在司天与在泉之气的影响下,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弱化,为六戊年中火热之势最弱的年份,而多见肺金燥热表现。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心火燔热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润肺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四个方面,而以清心泻火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戊辰、戊戌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火燥见证,如干咳无痰,咳嗽无力,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口渴,口舌生疮,心烦,失眠,气促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声低懒言,神疲体倦,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心火燔热为主,可能以肺金燥热,脾肾阳虚寒湿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心火燔热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清心泻火的基础上,顾护中下二焦。清心泻火可选用的方剂有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凉膈散、导赤散、清心莲子饮、地魄汤、栀子豉汤;可选用的药物有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灯心草、黄连、生地黄、玄参、牡丹皮、丹参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肺润燥的方药。如桑杏汤、泻白散;石膏、杏仁、紫苏子、百部、川贝母等。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化湿,温阳利水类方药。如: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肾气丸、右归丸、八正散。生姜、白扁豆、白术、厚朴、茯苓;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肉苁蓉、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沙参麦冬汤等方剂。

2)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戊辰、戊戌年体质特点以心火太过与肾阳虚寒并见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火热之邪偏胜,便加重了心火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清泻心火为主,当重用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导赤散、清心莲子饮、栀子豉汤;栀子、黄连、牡丹皮等苦寒泻心之品。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邪偏胜,便加重了肾阳虚寒的状态,治疗时选方用药偏重于温阳利水,可用防己黄芪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猪苓汤等轻温肾阳,淡利水湿的方药,同时配以清心润肺之品。

(五)临床案例

六戊年为火运太过之年,自然界火热之气胜,人体之心火与之相通应,故心火燔热,火胜乘金,肺金受邪而病,故多心肺燥热之证,即《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言“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治疗当降火补肺。以下以戊戌年医案为例,介绍五运六气学说指导下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

高某某,男,59岁,戊戌年出生(19586月)。

2017828日,患者以“间断喘促憋气,咳嗽咳痰6年”为主诉就诊。患者2011年因喘促憋气、咳嗽咳痰,气急,呼吸困难,全身浮肿于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孟鲁司特钠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治疗,仍间断喘促憋气、咳嗽咳痰,每年住院数次治疗。现患者喘促憋气,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咳嗽咳痰,咳声重浊,痰量多色白质粘,喉中痰鸣,咯出为爽,呼吸困难,夜间为甚,口干,心悸心慌,汗出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平时吃饭、穿衣、系鞋带等均会加重喘促憋气。纳食尚可,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每夜睡眠时间34小时左右,白天精神萎靡、易疲乏,大便色黄,不成形,34/日,小便正常。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病史,最高血压:200/100mmHg,服药后血压维持在130140/8090mmHg。现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曲美他嗪、速效救心丸、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治疗。查体:体温36.4℃,脉搏99/分,呼吸27/分,血压120/90mmHg。神清,精神状态较差,面色暗红,颈静脉充盈,口唇紫绀。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率99/分,律不齐,心音遥远。四肢末梢发绀,双下肢浮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西医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为喘证。

1.处方

  

7付,日1付,水煎服至300mL,每次1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饮。

2.案例解析

患者1958年出生,戊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徴火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其体质特点为心火燔热,肺金燥热,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肾脾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虽岁火太过,但是司天之太阳寒水乘克太过之火,使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弱化,而以肺金燥热为主要表现,是六戊年中火热之势最弱的年份,临床易同时出现心火燔热与肾阳虚寒的病症表现。

患者发病时间为2011年,辛卯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在其运气影响下的脏腑功能表现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脾肾寒湿。戊戌年出生的人群逢辛卯年,其体质中心火燔热,脾湿壅盛的特点被强化。同时心火燔热,乘克肺金,本就不及的肺金受戕而病。故本病病机可总结为燥热偏胜,脾湿壅盛。脾湿壅盛,中焦运化无权,痰湿内盛,加之心火燔热,炼液为痰,肺为贮痰之器,成痰湿阻肺之证,故喘促憋气,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咳嗽咳痰,咳声重浊,痰量多色白质黏,喉中痰鸣,咯出为爽,呼吸困难,夜间为甚。心火燔热,心气鼓动有力,故心悸心甚。心火燔热,心气鼓动有力,故心悸心慌;火邪伤津耗气,故口干,汗出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痰火扰心,阳不入阴,故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不固,大肠失守,故大便稀而不成形。痰阻脉道,气血运行不利,因痰致瘀,故四肢末梢紫绀,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患者本就肾阳亏虚,加之发病日久,病情缠绵,久病及肾,肾阳愈虚,气化失司,水湿下行,故双下肢浮肿。本病治疗当以清心泻火,清肺润燥,健脾祛湿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兼顾下焦肾寒,温阳利水。清心泻火可选用的方剂有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凉膈散等;清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桑菊饮、苏子降气汤、清气化痰丸等;健脾祛湿可选用的方剂有理中丸、苓桂术甘汤、二陈汤等。

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828日,丁酉年四之气,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其运气影响下的脏腑功能表现为心肺燥热,肝郁脾湿。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阳寒水,燥热与寒湿并重。病机中的心火燔热、脾湿壅盛被加重,故应加强两者用药。方中麦冬、桑白皮、竹茹清肺化痰,紫菀、白芷、桔梗宣肺止咳,党参补益肺气;茯苓、木瓜、干姜、陈皮、枳壳、防风、半夏温中理气祛湿,甘草、生姜、大枣补益中焦,以杜生痰之源,且寓培土生金之意;黄芩、淡竹叶清心利水,五味子、牛膝一酸一降,敛心火下行;少佐川芎补气活血,细辛补肾助阳。诸药合用则痰湿得消,肺金清利,诸证自除。

3.二诊(2017.9.4

药后患者诉喘促减轻,痰量明显减少,喉中痰鸣音消失,痰质较前稀薄,喘促憋气较前减轻。活动后仍有心悸心慌、汗出乏力。纳可,寐差,入睡困难,每夜睡眠时间34小时左右,白天精神状态萎靡、易疲乏,大便不成形,23/日,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可知痰湿阻肺,心火燔热较前较轻,药力尚弱,故在前方基础上调整用药:陈皮20g,黄芩20g,加大清热利湿之力,以求蠲邪速去,继服7付。

4.三诊(2017.9.11

药后喘促减轻,痰量减少,质地也更稀薄,活动耐力较前有所改善,自觉身体空前轻便。口唇、双手掌面发绀较前改善,面容色泽由暗红紫转暗红。纳可,寐差,入睡困难,但夜间睡眠时间延长,每夜睡眠维持在45小时,大便不成形,小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前方基础上调整黄芩为30g,继服14付以巩固疗效。

5.结语患者戊戌年出生,体质为心火燔热,肺金燥热,脾肾阳虚寒湿。发病时间为2011年,辛卯年,运气影响下的脏腑功能表现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脾肾寒湿大行。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828日,丁酉年四之气,运气影响下的脏腑功能表现为心火燔热,肺燥偏盛,肝郁脾湿,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阳寒水,就诊时运气特点为燥热与寒湿并重。综合患者出生时体质特点、发病时与就诊时的运气特点,可知心肺燥热淫胜,脾湿壅盛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清心泻火、温肺润燥、健脾祛湿为治疗要点。药后患者咳痰明显好转,痰量减少,痰液黏稠度较初诊时变稀薄,口唇、四肢末梢发绀、面容色泽也明显由紫红转红转淡,喘促憋气、活动耐力较就诊前有所改善。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上太阳水”,指太阳寒水司天。“中太徵火运”,指火运太过。“下太阴天”,指太阴湿土在泉。“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意谓戊辰、戊戌年为火运太过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寒化”,指戊辰、戊戌年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阳主寒,因此,戊辰、戊戌年上半年气候寒冷,万物因气候寒冷而在化生上受到影响。“六”,为水之成数,故谓“寒化六”。这里之所以用水之成数而不用水之生数,是因为水气太过的原因。因为戊辰、戊戌为火运太过之年,火运太过,水气必然来复以求协调,而戊辰、戊戌年又是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水上加水,故此处用水的成数而不用水的生数以表示水气偏盛。

戊辰、戊戌年为火运太过之年,火主热,因此,戊辰、戊戌年的夏天气候炎热,万物感炎热之气而生长。“七”,为火之成数,故谓“热化七”。由于戊辰、戊戌年是火运太过之年,根据“太过者,其数成”的原则,所以此处用火之成数。

戊辰、戊戌年为太阴湿土在泉,太阴主湿,因此戊辰、戊戌年的下半年,湿气偏盛,雨水偏多,万物感此雨湿之气而化生。“五”,为土之生数,故谓“湿化五”。

“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表述了戊辰、戊戌年的药食所宜。“上苦温”,指上半年由于太阳寒水司天,气候偏寒,所以在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方面,以味苦性温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寒可伤肾,而苦可以坚肾,温可以散寒。“中甘和”,指岁运由于是火运太过之年,气候偏热,所以在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方面,以味甘性寒而较平和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甘寒可以清热。关于要用“甘和”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司天,水气偏胜,“火化减半”,气候并不大热,因此不宜用重剂而以“甘和”为宜。“下甘温”,指下半年由于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所以在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上以味甘性温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湿可伤脾,甘可补脾,温可化湿。)

二、戊寅(1938 1998 2058)、戊申(1968 2028 2088)

1、运气相合体质

戊寅、戊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徴火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戊乃阳干,岁火太过,金受乘,水来复,故心肺燥热,阳虚寒凝。综合戊寅、戊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心三焦胆肺肾肝脾,病性在上为心三焦胆火偏胜、肝风肺燥,在下为脾肾湿寒,简言之为上火风燥中湿下寒。

其中岁火太过,与之相通应之心火燔热为主要体质特点,又司天之少阳相火,与太过之岁火相合而同化,乃天符之年,故火热淫胜、内热充斥上下为戊寅、戊申年出生人群体质最显著的表现。

若单论五运,岁火太过,乘克肺金,故燥金不及、凉降不利位居体质的次要特点,但客气少阳相火司天,火盛烁金,加重了燥金不及的状态,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可知肺金燥热亦是主要体质特征。

岁火太过,肾水来复,寒邪淫胜,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同时,客气厥阴风木在泉,肝木乘克脾土,表现为肝风太过和脾虚湿盛的体质特点。

总言之,戊寅、戊申年的体质表现为:心三焦胆火偏胜、肝风肺燥,脾肾湿寒体质。心三焦胆肺肾肝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火风燥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三焦胆火偏胜、肺燥不及是病机关键,表现为一派燥热之势,临证应注重清泻心三焦胆火热,滋阴润肺,即使没有燥热见证,也应如此。戊寅、戊申年本就太过之火运,得六气中最热相火之助而愈加炎热,即《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岁火太过,……上临少阴少阳,火燔,水泉涸,物焦槁”,故此两年为六戊年中火热之势最甚的年份。戊寅、戊申年与戊辰、戊戌年同为火运太过之年,但因六气不同,其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体质形成的影响大相径庭。基于五运六气的体质辨识强调将运与气综合起来分析,而不是单讲五运或是单论六气,这种体质辨识方法能更加全面、准确的判别某一运气下体质特点,其灵活变通的辩证思维使临证诊疗更加个体化。如下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心火燔热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润肺燥,平肝熄风,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清心泻火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戊寅、戊申岁天符:上少阳相火,中太徵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戊寅、戊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火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少阳相火司天,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火运太过,火热之邪淫胜,火性炎烈,甘反其性而缓之,故能泻火以和太过之火气,故中治以甘和。厥阴风木在泉,风邪淫胜,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下治以辛凉。

2)地支纪年治则

“寅申之纪……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寅年与申年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之年,寅申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阳相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风火之气,赞助其有关运气的所胜之气如不及的金气、土气。如相火司天,火克金,火气偏胜,金气郁而不行,必须折减其郁火,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金气,则猝暴太过之气不能发生,重病不起。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故用咸味。辛从金化,金克木,可克制在泉的风气,故用辛味。木生火,酸为木味,能顺木火之性,故用酸味。用渗利小便、通泄大便之法清除火热,用水渍或发汗之法以驱散风邪,根据观察气候的寒热变化,适当地调节其偏差。若中运如太角、太徴即与岁气风热相同之年,应多用寒化之品,若中运如太羽即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少用寒化之品,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戊寅、戊申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火风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口舌生疮,溃烂疼痛,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心火燔热为主,可能以肺金燥热,肝风偏胜,脾肾阳虚寒湿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心火燔热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清心泻火的基础上,顾护中下二焦。清心泻火可选用的方剂有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凉膈散、导赤散、清心莲子饮、地魄汤、栀子豉汤;可选用的药物有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灯心草、黄连、生地黄、玄参、牡丹皮、丹参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肺润燥、平肝熄风的方药,如桑杏汤、泻白散;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石膏、杏仁、紫苏子、百部、川贝母;菊花、煅牡蛎、煅龙骨、钩藤、天麻等。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化湿,温阳利水类方药。如: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肾气丸、右归丸、八正散。生姜、白扁豆、白术、厚朴、茯苓;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肉苁蓉、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沙参麦冬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戊寅、戊申年体质特点以心火偏胜为主,为六戊年中火热之势最甚的年份,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火热偏胜,便加重了心火偏胜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清心泻火为主,可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竹叶石膏汤,石膏、黄连、黄芩等大苦大寒之品而不必顾忌,同时适当配伍其他三类药。若诊病时间是寒湿偏胜的运气,其心火偏胜偏胜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苦寒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淡竹叶、瞿麦、灯心草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石膏、黄芩、黄连等大苦大寒之药物而减少其用量,同时要适当增加清火药物的数量。

三、戊子(1948 2008 2068)、戊午(1978 2038 2098)

1、运气相合体质

戊子、戊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徴火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戊乃阳干,岁火太过,金被乘,水来复,故心火肺燥肾寒旺盛。综合戊子、戊午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心肺肾肝,病性在上为心肺燥热,在中为肝气郁滞,在下为肾阳虚寒,简言之为上燥火中郁下寒。

其中岁火太过,与之相通应之心火燔热为主要体质特点,且少阴君火司天,与太过之火运相合而同化,乃天符之年,运气相合,两火相加,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火热之邪盛极,进一步加重了上焦热盛的体质特点。其中戊午年岁支午居正南而属火,与太过之火运五行属性相同,为岁会之年,既是天符之年又是岁会之年,故戊午年为太乙天符之年,太过之火得司天之君火及岁支火位之助而愈旺,故与戊子年相较,戊午年出生的人群体质中火热之性更加明显。

由五运推演,岁火太过,火热淫胜乘克肺金,金受乘而病,体质特点表现为肺金燥热;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阴君火司天,心火燔热,肺金受乘。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肺金燥热,肃降不足的状态有所加重。又客气阳明燥金在泉,燥邪偏胜,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下半年肺金燥热的状态有所缓和。

岁火太过,水气来复,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

同时,客气阳明燥金在泉,金胜乘木,故在下半年肝气不舒也是体质特点之一。

总言之,戊子、戊午年的体质表现为:心肺燥热,肝气郁滞,肾阳虚寒体质。心肺肾肝四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火中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火燔热是病机关键,临证应注重清心泻火,尤其是戊午年火热之邪盛极,更应注重清火方药的应用。六戊年同为火运太过之年,但受六气的影响,火热的程度不同:戊寅、戊申年得司天相火之助,火热程度最甚;戊子、戊午年上临君火,火热程度次之,其中戊子年又次于戊午年;戊辰戊戌年受司天太阳寒水之制,化为平气年,火热程度最轻。需牢记火热愈甚,肺金受乘愈甚,燥热愈盛,临证还应结合具体临床表现,把握用药分寸。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心火燔热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润肺燥,疏肝理气,温阳利水等四个方面,而以清心泻火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戊子天符戊午岁太一天符: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戊子、戊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火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司天,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火运太过,火热之邪淫胜,水能胜之,寒为水气可制火;火性炎烈,甘反其性而缓之,故能泻火以和太过之火气,故中治以甘寒。阳明燥金在泉,燥邪淫胜,金胜乘木,治当补木泻金。酸为木之正味,可益木;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受克,故下治以酸温。

2)地支纪年治则

“子午之纪……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子年与午年即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子午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阴君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火气,火克金,金不及,故资助其岁气所胜不及的金气。如金克木,金气偏胜,木气不行,折其太过的金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木气。使火不至于太过而发生疾病。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丹谷和白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避虚邪。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而调其上半年的君火。如果火气过盛,可用苦寒药发泄火气,因火宜发散,苦味有升发之性。酸性收敛,可收下半年的燥金之气。若燥火过盛,甚则可用苦味以泄之。应根据岁运与岁气的同异,而制定用多或用少,若岁运如太徴与司天之气同为热者用寒凉之品以化之,若岁运如太商与在泉之气同为凉者,用温热之品以化之,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戊子、戊午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火见证,如干咳无痰,咳嗽无力,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口渴,口舌生疮,心烦,失眠,气促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声低懒言,神疲体倦,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等为主;或以木郁见证,如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疬,或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心火燔热为主,可能以肺金燥热,肝气郁滞,阳虚寒凝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心火燔热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清心泻火的基础上,顾护中下二焦。清心泻火可选用的方剂有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凉膈散、导赤散、清心莲子饮、地魄汤、栀子豉汤;可选用的药物有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灯心草、黄连、生地黄、玄参、牡丹皮、丹参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肺润燥的方药,如桑杏汤、泻白散;石膏、杏仁、紫苏子、百部、川贝母等。兼顾中下二焦,选用疏肝理气,温阳利水类方药。如:逍遥散、越鞠丸;肾气丸、右归丸、八正散。紫苏、柴胡、木香;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肉苁蓉、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沙参麦冬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戊子、戊午年体质特点以上火燥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火热偏胜,便加重了心肺燥热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清心润肺为主,可用黄连丹皮汤、麦门冬汤;黄连、黄芩、丹皮、麦门冬、杏仁等方药,同时适当配伍其他几类药。若诊病时间是寒湿偏胜的运气,则患者易出现肾阳虚寒凝的临床表现,其心肺燥热偏胜的状态得到转变,此时选用清热药物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下寒的体质特点,揣度苦寒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淡竹叶、莲子心之类较为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黄连、黄芩等大苦大寒之品,而减少其用量。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六:六己年

一、己巳(1929 1989 2049)、己亥(1959 2019 2079)

1、运气相合体质

己巳、己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己乃阴干,岁土不及,土不及,木来乘,金来复,水来侮,故肝风肺燥偏胜,脾肾阳虚湿寒。综合己巳、己亥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脾肝肾肺三焦胆,病性在上为风火燥盛,在下为脾肾阳虚湿寒,简言之为上风火燥中湿下寒。

其中岁运脾土不及,与之相通应之脾湿不足,运化失常是主要体质特点。客气厥阴风木司天,与之相通应之风木偏胜,木胜乘土,乃天刑之年,气盛而运衰;司天之厥阴风木乘克不及之岁土,兼化了土气,使得本为土运之年转变为风木平气年。又岁土不及,木气来乘,肝风偏胜。运气相合,己巳、己亥体质特点表现为肝气疏泄太过,甚至出现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现象,同时中焦运化无权,土湿壅盛,即脾弱肝强。

岁土不及,水气反侮,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土不及,金气来复,表现为肺燥偏胜;但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阳相火在泉,火盛烁金,抑制了肺燥偏胜,运气相合,肺燥太过与肺燥不及相互牵制,故下半年肺燥偏胜的状态有所缓和。

同时,客气少阳相火在泉,故三焦胆火淫胜,内热充斥上下为患。

总言之,己巳、己亥年的体质表现为:风火燥盛,脾肾阳虚湿寒体质。脾肝肾肺三焦胆易受邪感病,发病后上半年易出现上风火燥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己巳、己亥年虽为土运不及之年,但是受司天厥阴风木之兼化,而转变为风木平年,故土湿壅盛与风木偏胜均是主要体质特点。土运不及本就易致风气大行,又逢厥阴风木司天,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不及,……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肝风愈加淫胜。土湿不及与风木偏胜互为因果,在人体则表现为脾虚肝旺的体质特点,己巳、己亥年也因此成为六己年中脾弱肝强最明显的年份,故临证应注重平肝熄风与健脾祛湿并重,肝风得熄、脾气得健,则诸症自愈。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己巳、己亥年是六己年中脾弱肝强最明显的年份,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脾湿不足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内热,温肺润燥,平肝熄风,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健脾祛湿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己巳、己亥岁,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土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司天,风邪淫胜,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上治以辛凉。土运不及,湿气不足,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可益土,故中治以甘而和脾气。少阳相火在泉,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巳亥之纪……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巳年与亥年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之年,木克土,木气偏胜,土气不足,治当折其太过的木气,资助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土气。巳亥为阴支,阴干配阴支,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均为不及之年,故需赞助其不及的岁气,不要使邪气太胜。该年宜用辛味以调上半年的风木之气,因辛味入金,金能胜木。以咸调下半年的相火之气,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的“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在泉之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己巳、己亥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风火见证,如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干咳无痰,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失眠多梦,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脾虚湿盛为主,可能以肝风肺燥偏胜或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脾虚湿盛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顾护上下二焦。健脾祛湿可选用的方剂有理中丸、建中汤类(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附子山茱萸汤、备化汤、二陈汤、五苓散、五皮散、实脾散、木防己汤;可选用的药物有干姜、生姜、炮姜、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扁豆、砂仁、石菖蒲、白术、陈皮、苍术、半夏、厚朴、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内热、平肝熄风、温肺润燥的方药,如蒿芩清胆汤、黄芩汤、黄连解毒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生脉散、参苏饮、桔梗元参汤。龙胆草、黄芩、青黛;石决明、珍珠母;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下焦,选用温阳利水类方药,如:肾气丸、右归丸、八正散;车前子、车前草、肉苁蓉、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白术厚朴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己巳、己亥年体质特点以肝强脾弱为主,若诊病时间是风火偏胜的运气特点,会加重患者肝强脾弱的体质偏性,就诊时当以疏肝健脾为要为先;若就诊时的运气以寒湿壅盛为主,则肝木过于温升的趋势受到抑制,且脾湿不足,中焦温燥的情况得到缓解,反而下焦阳虚寒凝的状态被强化,易出现水饮停聚、下肢水肿、腰膝酸软的等表现,此时治疗当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温阳利水的力量,以求五脏功能平和。

二、己卯(1939 1999 2059)、己酉(1969 2029 2089)

1、运气相合体质

己卯、己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位少阴君火在泉。己乃阴干,岁土不及,土不及,木来乘,金来复,水来侮,故肝风肺燥偏胜,脾肾阳虚湿寒。综合己卯、己酉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脾肝肺肾心,病性在上为肝风肺燥心火太过,在中为脾虚湿盛,在下为肾阳虚寒,简言之为上风火燥中湿下寒。

其中岁运脾土不及,与之相通应之脾湿不足,运化失常是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土不及,风气大行,温升之力过强,在人体表现为肝气偏胜,疏泄太过;但由六气推演,客气阳明燥金司天,燥邪偏胜,金胜乘木,表现为肝失疏泄,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肝气偏胜的状态有所缓和。

由五运推演,岁土不及,金气来复,凉燥之气盛;由六气推演,客气阳明燥金司天,肺燥亦胜。且不及的岁土生司天之燥金,运生气,乃小逆之年,运气相合,燥金之气愈盛,表现为肺的凉降之力过强。又客气少阴君火在泉,火热之邪偏胜,火盛烁金,使下半年肺燥太过的状态有所抑制。

岁土不及,水气来侮,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

同时,客气少阴君火在泉,故心火燔热也是体质特点之一。

总言之,己卯、己酉年的体质表现为:肝风肺燥,心火燔热,脾肾阳虚寒湿体质。脾肝肺肾心五脏易受邪感病,发病易出现上风火燥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脾虚湿盛”是病机关键。土衰木亢,土之子金以燥气复之,且逢阳明燥金司天,使得己卯、己酉年成为六己年中燥金最盛的年份,临证在健脾祛湿的同时,勿忘温肺润燥。同时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注意上半年与下半年肝风偏胜程度的轻与重。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脾湿不足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温肺润燥,平肝熄风,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健脾祛湿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己卯、己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土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燥邪淫胜,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小温。土运不及,湿气不足,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可益土,故中治以甘而和脾气。少阴君火在泉,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卯酉之纪……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卯年与酉年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即得岁气的谷类,如白谷与丹谷,以安定正气,根据各间气的邪气不同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祛邪气。水克火,咸从水化,可治在泉之君火。咸能入肾,有金水相生之意,可治司天之燥金,故宜用咸味。火克金,苦从火化,能泻在泉之火,故可用苦味。金的本味为辛,可补本气之不足,故用辛味的药物。以发汗、清热、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燥火之气,使人体不易受邪气。如燥金司天,金克木,折制其太过的司天凉燥之气,资助其所胜之不及的木气。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中运少徴与在泉之火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中运如少商与司天之凉气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火气相同之品。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指的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己卯、己酉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火燥见证,如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干咳无痰,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多梦,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㿠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脾虚湿盛为主,可能以肝风肺燥,心火燔热,阳虚寒凝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脾虚湿盛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顾护上下二焦。健脾祛湿可选用的方剂有理中丸、建中汤类(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附子山茱萸汤、备化汤、二陈汤、五苓散、五皮散、实脾散、木防己汤;可选用的药物有干姜、生姜、炮姜、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扁豆、砂仁、石菖蒲、白术、陈皮、苍术、半夏、厚朴、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肺润燥的方药,如泻心汤、凉膈散、导赤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生脉散、参苏饮、桔梗元参汤。淡竹叶、栀子、牡丹皮;石决明、珍珠母;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下焦,选用温阳利水类方药。如:肾气丸、右归丸、八正散;车前子、车前草、肉苁蓉、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白术厚朴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己卯、己酉年体质特点以脾湿不足为主,是六己年中燥金最盛的年份。若诊病时的运气是风火偏胜的特点,会加重患者中焦脾湿不足、温燥太过、运化无权的体质偏性,而肺金太过,凉降之性过强的体质偏性得到纠正,此时治疗当以健运中焦为主,治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若就诊时的运气以肺金偏胜或寒湿偏胜为主,则脾湿不足的体质偏性受到抑制,而加重了肺金太过的体质特点,此时治疗当在健运中焦的基础上重以温肺润燥,可选用生脉散、参苏饮等方药。

三、己丑(1949 2009 2069)、己未(1979 2039 2099)

1、运气相合体质

己丑、己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商土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己乃阴干,岁土不及,土不及,木来乘,金来复,水来侮,故肝风肺燥偏胜,脾肾阳虚湿寒。综合己丑、己未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脾肝肺肾心,病性在上为肝风肺燥偏胜,心火被抑,在下为脾肾阳虚湿寒大行,简言之为上风燥寒中湿下寒。

其中岁土不及,与之相通应的脾湿不足,运化失常是主要体质特点。又因不及的岁运与司天之气以及岁支丑未的五行属性均为土,故己丑、己未年为太乙天符年,不及的岁运得司天及岁支之助,而转为平气之年,故土湿不足,健运失常的状态有所缓解。

岁土不及,土衰木亢,土之子金以燥气复之,表现为肝风偏胜、肺燥太过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土气不及,寒水无畏,水气独行而火衰,表现为阳虚寒凝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太阴湿土司天,湿邪偏胜,土胜乘水,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上半年肾虚寒凝的状态受到抑制;又太阳寒水在泉,寒邪偏胜,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下半年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表现突出。

同时,客气太阳寒水在泉,水寒之性偏胜,水胜克火,表现为心阳郁闭的体质特点。

总言之,己丑、己未年的体质表现:肝风肺燥偏胜,心火被抑,脾肾阳虚湿寒大行。脾肝肺肾心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燥寒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脾肾寒湿是病机关键,土气不及,寒水无畏,且得在泉太阳寒水之助,使己丑、己未年成为六己年中阳虚寒凝程度最重的年份。临证遇到该体质患者,应重点顾护脾肾,温阳利水祛湿,即使没有寒湿见证,也应如此。

六己年皆为土运不及之年,表现为土湿不足,脾虚燥热,运化失职。但是六己年体质特点在病位和病性上又各有侧重:己巳、己亥年受司天风木的影响,病位主要在肝脾,偏于中焦,呈脾弱肝强之态;己卯、己酉受司天燥金的影响,病位偏于脾肺,上下皆病,病性偏于寒凉;己丑、己未年受在泉寒水的影响,病位偏于脾肾,呈中下二焦寒湿偏胜之态。所以六己年在疏肝健脾基本治则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六气的不同而加减用药,或加大疏肝力度,或注意温肺润燥,或重用温热之品。体质辨识的意义在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大体的思路,提示易病脏腑,而减少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过度依赖。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脾湿不足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温肺润燥,平肝熄风,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健脾祛湿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岁太一天符: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己丑、己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土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意为苦伤脾胃,使湿气受损,故知苦能泻土燥湿。《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热为火气,故上治以苦热。土运不及,湿气不足,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可益土,故中治以甘而和脾气。太阳寒水在泉,寒邪淫胜,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甘从土化,热能胜寒,故下治以甘热。

2)地支纪年治则

“丑未之纪……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丑年与未年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之年。寒湿气偏胜,水克火,必须折其太过的寒气,而取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丑未为阴干,阴干配阴支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均为岁运不及之年。据“运不及而得助”的原则,补益不及的岁运,使寒湿之邪不至于过胜。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黅谷和玄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因苦从火化,苦能燥湿,温能祛寒,甚则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以祛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肌肉溃烂,皮肤破裂,则水血淋漓。必须助其阳火,防御严寒,根据运与气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岁运如少羽与在泉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若岁运如少宫与司天相同为湿性的,用燥性之品,运气相同的应多之,不同的可少之。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己丑、己未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寒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心悸怔忡,烦躁,谵妄,心胸憋闷或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脾虚湿盛为主,可能以肝风肺燥,心火被抑,阳虚寒凝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脾虚湿盛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顾护上下二焦。健脾祛湿可选用的方剂有理中丸、建中汤类(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芽汤、附子山茱萸汤、备化汤、二陈汤、五苓散、五皮散、实脾散、木防己汤;可选用的药物有干姜、生姜、炮姜、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扁豆、砂仁、石菖蒲、白术、陈皮、苍术、半夏、厚朴、薏苡仁、茯苓、木瓜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宣通心阳、平肝熄风、温肺润燥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生脉散、参苏饮、桔梗元参汤。桂枝、远志、石菖蒲;石决明、珍珠母;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下焦,选用温阳利水类方药。如:肾气丸、右归丸、八正散;车前子、车前草、肉苁蓉、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白术厚朴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己丑、己未年体质特点以脾失健运为主,为六己年中阳虚寒凝程度最重的年份,临证需要权衡健运中焦脾胃与温煦下焦肾寒的轻重。若就诊时的运气为风火偏胜,加重中焦脾湿不足,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津液不布,湿邪中生,故应健运脾胃;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邪偏胜,加重下焦肾阳虚寒,阳虚气化不利,致水湿不布,当治以温阳利水。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七:六庚年

一、庚午(1930 1990 2050)、庚子(1960 2020 2080)

1、运气相合体质

庚午、庚子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庚乃阳干,岁金太过,金太过,木受乘,火来复,故肝气不舒,心肺燥热。综合庚午、庚子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肺心肝,病性在上为心肺燥热偏胜,在中为肝郁气滞,简言之为上燥热中郁。

其中岁金太过,与之相通应之肺燥偏胜、肃降太过是主要体质特点,但客气少阴君火司天,君火克制太过之金气,气克运,气盛运衰,乃天刑之年,亦为平气年,使燥金偏胜状态得以抑制,受平和之清气。

若单论五运,则心火燔热、肝失疏泄均位居体质的次要特点,但是客气少阴君火司天加重了心火燔热;阳明燥金在泉,与岁运之气相通,相合而同化,乃同天符之年,肺金偏胜,故下半年肺燥表现比上半年更明显,同时金胜乘木,又加重了下半年肝失疏泄的体质特点,所以庚午、庚子年五运与六气对体质的影响在易病脏腑、易感病性及病机表现方面大致相同,根据“同者盛之,异者衰之”的原理可以推测,心火燔热、肝郁不畅也是主要体质特征。

总言之,庚午、庚子年的体质表现为:心肺燥热,肝失疏泄体质,肺心肝三脏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热中郁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肺燥偏胜是病机关键。庚午、庚子年肺燥偏胜、心火燔热与肝失疏泄三个体质特点因运气的叠加同化而表现的尤为突出,是六庚年中燥金之气最甚的年份,肺的肃降功能过强,表现为过凉、过降之性,同时对肝木的乘克也最严重。如《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故临证在顾护肺金,宣肺润燥的基础上应重视补肝、疏肝,即使没有肺燥肝郁见证,也应如此。这是运气辨证的客观性体现,也是运气辨证的特色。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二焦,且以肺燥偏胜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二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疏肝理气等三个方面,而以温肺润燥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庚午同天符、庚子岁同天符: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庚午、庚子岁,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金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少阴君火司天,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金运太过,燥邪淫胜,燥性收敛,酸顺其气而收之,可泻金气;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辛散温升可逆凉降之金气,故中治以辛温。阳明燥金在泉,燥邪淫胜,金胜乘木,治当补木泻金。酸为木之正味,可益木;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受克,故下治以酸温。

2)地支纪年治则

“子午之纪……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子年与午年即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子午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阴君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火气,火克金,金不及,故资助其岁气所胜不及的金气。如金克木,金气偏胜,木气不行,折其太过的金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木气。使火不至于太过而发生疾病。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丹谷和白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避虚邪。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而调其上半年的君火。如果火气过盛,可用苦寒药发泄火气,因火宜发散,苦味有升发之性。酸性收敛,可收下半年的燥金之气。若燥火过盛,甚则可用苦味以泄之。应根据岁运与岁气的同异,而制定用多或用少,若岁运如太徴与司天之气同为热者用寒凉之品以化之,若岁运如太商与在泉之气同为凉者,用温热之品以化之,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庚午、庚子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肺燥偏胜见证,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等表现为主;或以心火偏胜见证,如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谵语,神志不清等为主;或以肝郁见证,如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或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瘰疬,或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等表现为主;或上中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肺燥偏胜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肝失疏泄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肺燥偏胜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宣肺润燥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宣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止嗽散、杏苏散、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生脉散、百合五味汤、小青龙汤、参苏饮、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牛膝木瓜汤、审平汤、杏苏散;可选用的药物有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灯心草等。兼顾中焦,选用疏肝理气类方药。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青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牛膝木瓜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庚午、庚子年体质特点以心肺燥热、肝失疏泄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燥热偏胜为主(如丁酉年的三之气),便加重了心火燔热、燥金太过的状态,肝郁亦甚,治疗时当清热润燥疏肝三者并重,选方用药当量大力专,以求攻邪速去。若就诊时的运气以风木偏胜为主(如壬申年的终之气),肝气在岁运及在泉之气的影响下得以伸展,火热之性也因主气的影响而缓和,心火燔热、肝郁气滞的程度减轻,此时治疗仍以清热润燥疏肝为基本原则,但是用药的力度当有所减轻。

二、庚辰(1940 2000 2060)、庚戌(1970 2030 2090)

1、运气相合体质

庚辰、庚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庚乃阳干,岁金太过,金太过,木受乘,火来复,故肝气不舒,心肺燥热。综合庚辰、庚戌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肺肝心肾脾,病性在上为心肺燥热偏胜,在中为肝郁脾湿,在下为阳虚寒凝,简言之为上燥火中湿郁下寒。

其中岁金太过,与之相通应之肺燥偏胜、肃降太过是主要体质特点。

从五运而言,岁金太过,金胜乘木,木气被抑,表现为肝郁不舒。肝失疏泄则脾运无权,土湿壅盛;从六气而言,太阴湿土在泉,易致中焦湿胜土壅,湿胜则肝气升发不畅,郁结于中,运气相合,土壅木郁,木郁土壅,互为因果,彼此加重,故脾湿壅盛、肝失疏泄的体质特点表现突出。

由五运推演,肺金偏胜,心火来复,故患者体质特点表现为心火燔热,而六气中太阳寒水司天,肾水偏胜,水盛乘火,故心火被抑,甚至表现出阳虚寒凝之寒证,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则心火燔热的状态有所缓和。

客气中太阳寒水司天,肾水得司天之助;加之五运金运太过,肺金偏胜,金生水,乃小逆之年,故与之相通应之肾水偏胜;但太阴湿土在泉,土胜乘水,故下半年肾虚寒凝的状态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总言之,庚辰、庚戌年的体质表现为:心肺燥热,脾湿肝郁,肾阳虚寒凝体质,肺肝心肾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热中湿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肺燥偏胜是病机关键,同时,肝失疏泄与脾湿壅盛彼此加重。受司天与在泉的影响,庚辰、庚戌年是六庚年中寒湿之气最重的年份,所以此二年出生的人群体质中寒湿偏性也最重,再加上肺的凉降之力太过,肝的升发之力不足,在总体上呈现出向下的、寒凉的趋势。故此二年临证在顾护肺金,宣肺润燥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调和阴阳,温阳化湿。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肺燥偏胜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温肺润燥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庚辰、庚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金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司天,寒邪淫胜,寒可伤肾,水性凝,水欲坚,苦顺其气而坚之,可知苦补肾水;热可以胜寒,故上治以苦热。金运太过,燥邪淫胜,燥性收敛,酸顺其气而收之,可泻金气;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辛散温升可逆凉降之金气,故中治以辛温。太阴湿土在泉,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湿伤脾,甘为土之正味可益脾,《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化湿,热为火气,故下治以甘热。

2)地支纪年治则

“辰戌之纪……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辰年与戌年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因太阳寒水司天,寒宜温之,故用苦温以祛寒,太阴湿土在泉,湿宜燥之,故用苦燥以祛湿。水克火,寒气偏胜,火气郁而不行,在治疗时宜折其太过的司天之寒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是此意。因辰戌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故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的寒湿之气,扶植其所胜之气如不及的火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玄谷和黅谷,以保全人体的正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根据岁运与司天在泉在气候推算中的同异,裁定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如在太宫、太羽、太商之年,气与运均为寒湿,故在治疗时用燥热药以化寒湿,如在太角、太徴之年,岁运与岁气不相同,宜用清热燥湿药治疗。气运相同就多用燥热药,气运不同就少用燥热药。凡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就是说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原则。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庚辰、庚戌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热见证,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渴,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郁见证,如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肺燥偏胜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肝失疏泄,脾湿壅盛或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肺燥偏胜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宣肺润燥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下三焦。宣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止嗽散、杏苏散、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生脉散、百合五味汤、小青龙汤、参苏饮、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牛膝木瓜汤、审平汤、杏苏散;可选用的药物有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灯心草等。兼顾中下二焦,选用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类方药,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苓桂术甘汤、二陈汤、木防己汤;肾气丸、八正散、真武汤。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青皮;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细辛、附子、干姜、肉桂、猪苓、泽泻、车前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牛膝木瓜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庚辰、庚戌年运气影响下出生的人群体质是六庚年中寒湿偏性最重的,临证治疗在温肺润燥的基础上,当注意温阳健脾利水,可选用白术、陈皮、藿香、茯苓等淡渗微温之品,温利中下二焦而不助上热。但若适逢丙戌、丙辰等寒湿偏胜的年份,上焦燥热受到自然之气的抑制而减轻,中下二焦寒湿见证明显,此时可选用附子、炮姜、细辛、车前子、防己、五加皮等辛热温阳及峻猛利水之品。

三、庚寅(1950 2010 2070)、庚申(1980 2040 2100)

1、运气相合体质

庚寅、庚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庚乃阳干,岁金太过,金太过,木受乘,火来复,故肝气不舒,心肺燥热。综合庚寅、庚申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肺心三焦胆肝脾,病性在上为燥热偏胜,在中为肝郁脾湿,简言之为上燥热中湿郁。

其中岁金太过,与之相通应之肺燥偏胜、肃降太过是主要体质特点。但是客运少阳相火司天,三焦胆火偏胜,火克金,气克运,气盛而运衰,乃天刑之年,亦为平气之年,故肺燥偏胜的状态受到抑制。

岁金太过,心火来复,表现为上焦火热之象,且客气少阳相火司天,三焦胆火亦旺,两热相加,火热之邪充斥上下、攻冲为患,火热的体质特点表现突出。

若单论五运,金胜克木,表现为肝郁不舒的体质特点,但是客气厥阴风木在泉,肝风偏胜,缓解了肝郁不舒的状态,故下半年肝脏功能状态相对平和,从而脾脏也相安无事。

总言之,庚寅、庚申年的体质表现为:肺燥三焦胆火旺、木郁土壅体质,肺心三焦胆肝脾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热中湿郁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肺燥偏胜与内热燔胜是病机关键,庚寅、庚申年受司天之气的影响,火热之气甚重,使得此二年出生人群体质中内热燔胜特点突出,临证应注重顾护肺金,清泻内热。

六庚年均为金运太过之年,肺燥偏胜是其共同的体质特点,其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庚午、庚子年,庚辰、庚戌年,庚寅、庚申年。虽有共性,但又各具特点:六庚年中庚午、庚子年肝郁气滞程度最重,庚辰、庚戌年中下二焦寒湿偏性最重,庚寅、庚申年火热之性最重。临证既要掌握其共性,遵循基本的治疗原则,又要把握各自特性,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二焦,且以肺燥偏胜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二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等四个方面,而以温肺润燥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庚寅、庚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金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少阳相火司天,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金运太过,燥邪淫胜,燥性收敛,酸顺其气而收之,可泻金气;燥为金气,火能胜之,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辛散温升可逆凉降之金气,故中治以辛温。厥阴风木在泉,风邪淫胜,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下治以辛凉。

2)地支纪年治则

“寅申之纪……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寅年与申年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之年,寅申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阳相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风火之气,赞助其有关运气的所胜之气如不及的金气、土气。如相火司天,火克金,火气偏胜,金气郁而不行,必须折减其郁火,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金气,则猝暴太过之气不能发生,重病不起。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故用咸味。辛从金化,金克木,可克制在泉的风气,故用辛味。木生火,酸为木味,能顺木火之性,故用酸味。用渗利小便、通泄大便之法清除火热,用水渍或发汗之法以驱散风邪,根据观察气候的寒热变化,适当的调节其偏差,若中运如太角、太徴即与岁气风热相同之年,应多用寒化之品,若中运如太羽即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少用寒化之品,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庚寅、庚申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热见证,如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渴,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郁见证,如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等表现为主;或上中部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肺燥偏胜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肝失疏泄,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肺燥偏胜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宣肺润燥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宣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止嗽散、杏苏散、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生脉散、百合五味汤、小青龙汤、参苏饮、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牛膝木瓜汤、审平汤、杏苏散;可选用的药物有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竹叶、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灯心草等。兼顾中焦,选用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类方药,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五苓散。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青皮;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牛膝木瓜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庚寅、庚申年体质中内热充斥特点明显,若就诊时的运气以火热偏胜为主,助内火燔炎,使内热愈甚,治疗时当加重清热方药的用量,同时可以选用龙胆草、青黛、寒水石、栀子、水牛角等大寒之品而不必顾忌。若就诊时的运气以寒凝为主,其内热充斥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清热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黄芩、夏枯草、竹叶、灯心草、牡丹皮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上述大寒之品,而减少其用量。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八:六辛年

一、辛未(1931 1991 2051)、辛丑(1961 2021 2081)

1、运气相合体质

辛未、辛丑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辛乃阴干,岁水不及,水不及,土来乘,木来复,火来侮,故心火肝风偏胜,脾肾阳虚寒湿。综合辛未、辛丑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肾脾心肝,病性在上为心火肝风偏胜,在下为脾肾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风热中湿下寒。

其中岁水不及,与之相通应之肾水不足是主要特点,表现为肾的潜藏功能不足,阳气外泄,阳气虚浮于上,故心火燔热,阳气不藏于下,故肾阳虚寒,心肾难交。客气太阴湿土司天,与之相通应之脾土偏胜,土胜乘水,乃天刑之年,气盛而运衰,肾水不足愈甚,土气兼化了水气,使得本为水运之年转变为湿土平气年,故肾水不足、土湿壅盛明显;又太阳寒水在泉,与不及的岁运相合而同化,为同岁会之年,不及的肾水得在泉太阳寒水之助,闭藏不及之势有所缓解。

若单论五运,则脾湿大行位居体质的次要特点,但是客气太阴湿土司天加重了湿阻中焦,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可知“寒”与“湿”均是主要特征。

由五运推演,肾水不及,心火侮之,表现为心火偏胜;但由六气推演,客气为太阳寒水在泉,寒湿偏胜,水胜克火,表现为心火不足,甚至出现寒凝心脉之证,运气相合,心火偏胜与心火不足相互牵制,故心火燔热之势不甚。

水不及木来复,故肝风偏胜,升温太过属于次要特点。

总言之,辛未、辛丑年的体质表现为:心火肝风偏胜,脾肾阳虚寒湿体质,肾脾心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热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脾肾阳虚寒凝是病机关键,因太阴湿土司天,过盛的脾土乘克不及之肾水,使原本以肾水不及为主要体质特点的辛未、辛丑年转变成土的平气年,此二年肾水不及与脾湿偏胜均为主要体质特点,临床甚至以脾湿见证为主,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故临证应脾肾兼顾,温阳利水祛湿,即使没有寒湿见证,也应如此。同时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权衡心火的太过与不及;注意上半年与下半年阳虚寒凝程度的轻与重。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肾阳虚寒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平肝熄风,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四个方面,而以温阳利水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辛未同岁会、辛丑岁同岁会: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辛未、辛丑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水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意为苦伤脾胃,使湿气受损,故知苦能泻土燥湿。《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热为火气,故上治以苦热。水运不及,水寒之气不足,当补水气,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可补水而和不及之水气,故中治以苦和。太阳寒水在泉,寒邪淫胜,此处治法不同于其他丑未年之“甘热”,而治以“苦热”,因为太阳寒水在泉之年,气候本应寒冷,但由于岁运为水运不及,使水寒之气淫胜程度减轻,而不及其他丑未年,此时受司天之助而偏胜的湿邪更加淫胜,所以在治疗时以祛湿为主,兼顾,甚至补益寒水。前文已知苦能燥湿,且寒为水气,水性凝,水欲坚,苦顺其气而坚之,可知苦补肾水;热能胜寒,故下治以苦热。

2)地支纪年治则

“丑未之纪……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丑年与未年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之年。寒湿气偏胜,水克火,必须折其太过的寒气,而取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丑未为阴干,阴干配阴支,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均为岁运不及之年。据“运不及而得助”的原则,补益不及的岁运,使寒湿之邪不至于过胜。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黅谷和玄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因苦从火化,苦能燥湿,温能祛寒,甚则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以祛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肌肉溃烂,皮肤破裂,则水血淋漓。必须助其阳火,防御严寒,根据运与气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岁运如少羽与在泉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若岁运如少宫与司天相同为湿性的,用燥性之品,运气相同的应多之,不同的可少之,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辛未、辛丑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热见证,如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发热,心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临证应根据具体临床表现选择治疗的侧重点。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肾阳虚寒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肝风偏胜或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肾阳虚寒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温阳利水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天魂汤、玉池汤、静顺汤、五味子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猪苓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牛膝、细辛、川乌、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平肝熄风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菊花、石决明、珍珠母、煅牡蛎等。兼顾中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五苓散;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五味子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辛未、辛丑年体质特点以肾虚寒凝偏胜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便加重了肾虚寒凝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温肾散寒为主,可用四逆辈,选用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而不必顾忌,同时适当配伍其他三类药。若诊病时间是火热偏胜的运气,其肾虚寒凝偏胜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温阳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肉桂、桂枝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附子、细辛、干姜等大辛大热之药物,而减少其用量。

二、辛巳(1941 2001 2061)、辛亥(1971 2031 2091)

1、运气相合体质

辛巳、辛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辛乃阴干,岁水不及,水不及,土来乘,木来复,火来侮,心火肝风偏胜,脾肾阳虚寒湿。综合辛巳、辛亥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肾肝心三焦胆脾肺,病性在上为心三焦胆火热淫胜、肝风肺燥偏胜,在下为脾肾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热风燥中湿下寒。

其中岁水不及,与之相通应之肾水不足是主要特点,表现为肾的潜藏功能不足,阳气外泄,阳气虚浮于上,故心火燔热,阳气不藏于下,故肾阳虚寒,心肾难交。

由五运推演,岁水不及,木气来复,表现为肝风偏胜,升温太过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厥阴风木司天,与之相通应之肝气偏胜;运气相合,不及之岁水生司天厥阴风木,运生气,乃小逆之年,司天之风木得岁水之助愈盛。综上三者可知,肝风偏胜亦为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水不及,火亢奋,阳气反盛,心火来侮,即《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水不及……长气反用”,表现为心火淫胜;由六气推演,少阳相火在泉,表现为三焦胆火偏胜,运气相合,火热之邪充斥上下,遍布三焦,故火热偏胜的体质特点突出。

由五运推演,水不及,土乘之,脾湿偏胜;由六气推演,厥阴风木司天,肝风胜而横克脾土,脾虚湿滞,运气相合,脾土太过与不及相互弱化,故脾湿见证不明显。

客气少阳相火在泉,三焦胆火偏胜,火灼肺金,故下半年肺金肃降之力不足,属次要体质特征。

总言之,辛巳、辛亥年的体质表现为:心三焦胆火热淫胜,肝风肺燥偏胜,脾肾寒湿体质,肾肝心三焦胆脾肺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热风燥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肾水不足是病机关键,但是在司天与在泉之气的影响下,肝风太过与内热炽盛亦表现突出。病位偏于上下两头,而中焦脾胃相对平和,上热下寒如同沙漏般分布。对于此二年出生的人群,除顾护肾水外,当注意清利上焦风热,上下兼顾。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肾阳虚寒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泻内热,平肝熄风,清肺润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温阳利水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辛巳、辛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水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司天,风邪淫胜,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上治以辛凉。水运不及,水寒之气不足,当补水气,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可补水而和不及之水气,故中治以苦和。少阳相火在泉,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巳亥之纪……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巳年与亥年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之年,木克土,木气偏胜,土气不足,治当折其太过的木气,资助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土气。巳亥为阴支,阴干配阴支,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均为不及之年,故需赞助其不及的岁气,不要使邪气太胜。该年宜用辛味以调上半年的风木之气,因辛味入金,金能胜木。以咸调下半年的相火之气,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的“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在泉之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辛巳、辛亥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风热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口舌生疮,溃烂疼痛,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肾阳虚寒为主,可能以内热炽盛,肝风偏胜,肺金燥热,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肾阳虚寒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温阳利水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天魂汤、玉池汤、静顺汤、五味子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猪苓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牛膝、细辛、川乌、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泻内热,平肝熄风,清肺润燥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小柴胡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贝母瓜蒌散、沙参麦冬汤。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龙胆草、黄芩、夏枯草;菊花、石决明、珍珠母、煅牡蛎等;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兼顾中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五苓散;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五味子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辛巳、辛亥年体质特点为上热下寒,除肾阳虚寒外,肝风太过与内热炽盛亦表现突出,病位偏于上下两头,故治疗时,除顾护肾水外,当注意清利上焦风热,上下兼顾。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便加重了肾虚寒凝的状态,此时治疗当首先考虑温下焦不足之真阳,治疗重点放在温补肾阳。若诊病时间是火热偏胜的运气,则上焦风热愈盛,治疗时当以清利上焦风热为先,兼顾下焦肾阳不足。

三、辛卯(1951 2011 2071)、辛酉(1981 2041 2101)

1、运气相合体质

辛卯、辛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辛乃阴干,岁水不及,水不及,土来乘,木来复,火来侮,故心火肝风偏胜,脾肾阳虚寒湿。综合辛卯、辛酉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肾心脾肝肺,病性在上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在下为脾肾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火风燥中湿下寒。

其中岁水不及,与之相通应之肾水不足是主要特点,表现为肾的潜藏功能不足,阳气外泄,阳气虚浮于上,故心火燔热,阳气不藏于下,故肾阳虚寒,心肾难交。且司天之燥金生不及之岁水,气生运,乃顺化之年,不及之肾水得司天燥金之助而化为平年,故肾水不足的程度有所减轻。

由五运推演,岁水不及,火亢奋,阳气反盛,心火来侮,表现为心火淫胜;由六气推演,少阴君火在泉,与之相通应之心火淫胜。运气相合,上焦火热炽盛至极,与肾水不足同为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水不及,土乘之,表现为脾湿偏胜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水不及,木气来复,表现为肝风偏胜,升温太过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阳明燥金司天,金胜克木,故肝气郁结,运气相合,则肝风偏胜的程度减轻。

六气中阳明燥金司天,肺金偏胜,凉降之力过强;少阴君火在泉,与之相通应之心火偏胜,火胜灼金,故下半年偏胜的肺金受到抑制。

总言之,辛卯、辛酉年的体质表现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脾肾寒湿体质,肾心脾肝肺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火风燥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肾水不足是病机关键,肾水不足与心火燔热皆为主要见证。

六辛年均为水运不足之年,以肾虚闭藏无权为主要体质特点,但是因受不同六气的影响,肾气不足的程度不同,且每年的体质各具特点。辛未、辛丑年司天之湿土乘克不及之岁水,使肾水愈加不足,辛卯、辛酉年不及之岁水得司天燥金之助而有所缓解,故六辛年肾气不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辛未、辛丑年,辛巳、辛亥年,辛卯、辛酉年;其中辛未、辛丑年受司天太阴湿土的影响,脾湿壅盛最甚,辛巳、辛亥年与辛卯、辛酉年皆上热明显,而辛卯辛酉年热势又甚于辛巳、辛亥年。临证辨证治疗要抓住肾水不足,闭藏无权,阳气外泄的体质特点,同时兼顾各年体质差异,需整体与局部兼顾。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肾阳虚寒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肺润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温阳利水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辛卯、辛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水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燥邪淫胜,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小温。水运不及,水寒之气不足,当补水气,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可补水而和不及之水气,故中治以苦和。少阴君火在泉,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卯酉之纪……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卯年与酉年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即得岁气的谷类,如白谷与丹谷,以安定正气,根据各间气的邪气不同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祛邪气。水克火,咸从水化,可治在泉之君火。咸能入肾,有金水相生之意,可治司天之燥金,故宜用咸味。火克金,苦从火化,能泻在泉之火,故可用苦味。金的本味为辛,可补本气之不足,故用辛味的药物。以发汗、清热、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燥火之气,使人体不易受邪气。如燥金司天,金克木,折制其太过的司天凉燥之气,资助其所胜之不及的木气。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中运少徴与在泉之火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中运如少商与司天之凉气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火气相同之品。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指的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辛卯、辛酉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热见证,如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干咳无痰,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失眠多梦,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肾阳虚寒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肝风偏胜,肺金偏胜,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肾阳虚寒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温阳利水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天魂汤、玉池汤、静顺汤、五味子汤、八正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川连茯苓汤、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猪苓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可选用的药物有防己、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牛膝、细辛、川乌、附子、干姜、肉桂、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益智仁、菟丝子、覆盆子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肺润燥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菊花、石决明、珍珠母、煅牡蛎等;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五苓散;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五味子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辛卯、辛酉年在六辛年中心火燔热最盛,心火上炎无暇下温肾水,肾水闭藏失司,难以上降心火,热者愈热而寒者愈寒。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火热偏胜,便加重了上焦热盛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清利上焦为主,可选用清营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之类清心泻火的苦寒方药;若诊病时间是寒气偏胜,肾水不足之势缓和,心火燔热亦减轻,此时当注意清热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选用竹叶石膏汤、泻心汤、栀子豉汤等淡泄之品,清泻心火,小小之力即可,不必苦寒直折。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九:六壬年

一、壬申(1932 1992 2052)、壬寅(1962 2022 2082)

1、运气相合体质

壬申、壬寅年上少阳相火司天;中太角木运太过;下厥阴风木在泉。壬乃阳干,岁木太过,木太过,土受乘,金来复,故肝肺风火燥热,脾虚湿盛。综合壬申、壬寅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肝脾肺三焦胆,病性在上为肝风肺燥内热偏胜,在中为脾虚湿盛,简言之为上风火燥中湿。

其中木运太过,风气流行,与之相通应之肝木旺盛为主要体质特点。且太过的岁运与在泉之厥阴风木五行皆属木,乃同天符之年,同气相求,肝木亦旺,可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病症。

若单论五运,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木胜乘土,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故土湿不及为体质的次要特点。但由六气推演,客气厥阴风木在泉,风木之气亦旺,脾土愈虚,温燥之性偏胜,脾土运化无权。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肝愈旺而脾愈虚,脾虚湿盛同样为壬申、壬寅年的主要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木太过,金气来复,故肺燥之气偏胜;由六气推演,少阳相火司天,三焦胆火淫胜,火胜灼金,金受戕而病,凉降之力不足。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燥金偏胜与不及相互牵制,而得平和之金气。

客气少阳相火司天,三焦胆火淫胜;又太过岁运之木气生司天之火气,运生气,乃小逆之年,肝木太过既现过温过升之势,又逢火热淫胜,温升之性更著,运气相合,火热亦旺。表现为内热淫胜,充斥内外的体质特点。

总言之,壬申、壬寅年的体质表现:肝风肺燥内热偏胜,脾虚湿盛体质,肝脾肺三焦胆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火燥中湿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木旺乘脾是病机关键,木运太过和厥阴风木在泉相互叠加,又岁运之木气生司天之火气,温升之力更著,使得壬申、壬寅年成六壬年中木气最旺的年份,木旺乘土,故壬申、壬寅年也是六壬年中土湿最弱的年份,与其他年份相较,临证尤其要注重疏肝健脾,肝脾同治。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二焦,且以肝风偏胜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二焦兼顾,注意平肝熄风,温肺润燥,清泻内热,健脾祛湿等四个方面,而以平肝熄风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壬申同天符、壬寅岁同天符: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壬申、壬寅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木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少阳相火司天,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木运太过,风木之气偏胜,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可泻木,故以酸味和太过之风气。厥阴风木在泉,风邪淫胜,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下治以辛凉。

2)地支纪年治则

“寅申之纪……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寅年与申年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之年,寅申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阳相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风火之气,赞助其有关运气的所胜之气如不及的金气、土气。如相火司天,火克金,火气偏胜,金气郁而不行,必须折减其郁火,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金气,则猝暴太过之气不能发生,重病不起。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故用咸味。辛从金化,金克木,可克制在泉的风气,故用辛味。木生火,酸为木味,能顺木火之性,故用酸味。用渗利小便、通泄大便之法清除火热,用水渍或发汗之法以驱散风邪,根据观察气候的寒热变化,适当的调节其偏差,若中运如太角、太徴即与岁气风热相同之年,应多用寒化之品,若中运如太羽即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少用寒化之品,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壬申、壬寅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火见证,如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干咳无痰,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失眠多梦,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为主,或上中症状间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肝风偏胜为主,可能以内热炽盛,肺金不足,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肝风偏胜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平肝熄风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平肝熄风可选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选用的药物有菊花、石决明、珍珠母、煅牡蛎、煅龙骨、钩藤、天麻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泻内热,温肺润燥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小柴胡汤、黄连解毒汤;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龙胆草、黄芩、夏枯草;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五苓散;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苓术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和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与演变,壬申、壬寅年体质特点以肝肺风燥偏胜为主,是壬年中木气最旺、土湿最弱的年份,治疗时尤其要注重疏肝健脾,肝脾同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风木偏胜,则加重了肝强脾弱的状态,治疗当以疏肝健脾为主,可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若就诊时的运气为湿气偏胜,则缓解了脾湿不足,过于温燥的状态,土旺反过来牵制肝木,也相应地减轻了肝风偏胜的程度,此时用药仍以疏肝健脾为原则,但选方用药的量及势可相对减轻。可以看出,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调节时空”的特点,即通过药物的寒热温凉,调节脏腑功能,使其与相应的气候特点达到平衡,实现机体内外、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二、壬午(1942 2002 2062)、壬子(1972 2032 2092)

1、运气相合体质

壬午、壬子年上少阴君火司天;中太角木运太过;下阳明燥金在泉。壬乃阳干,岁木太过,木太过,土受乘,金来复,故肝肺风火燥热,脾虚湿盛。综合壬午、壬子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肝肺脾心,病性在上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在中为脾虚湿盛,简言之为上风火燥中湿。

其中木运太过,风气流行,与之相通应之肝木旺盛为主要体质特点。但客气阳明燥金在泉,燥金之气偏胜,金胜乘木,肝气受戕而病,故下半年肝风太过的状态有所缓解。

由五运推演,岁木太过,金气来复,故肺燥之气偏胜;由六气推演,少阴君火司天,心火燔热,火胜灼金,金受戕而病,凉降之力不足。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燥金偏胜与不及相互牵制,故上半年得平和之清气。又客气阳明燥金在泉,肺燥偏胜,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下半年凉燥之力又有所加重。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木气过旺,乘克脾土,表现为土湿不及,温燥之性偏胜,脾土运化无权。

客气少阴君火司天,心火燔热;又太过岁运之木气生司天之火气,运生气,乃小逆之年,肝木太过既现过温过升之势,又逢火热淫胜,温升之性更著,运气相合,火热亦旺,表现为上焦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

总言之,壬午、壬子年的体质表现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脾虚湿盛体质,肝肺脾心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火燥中湿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肝风太过是病机关键,但是与壬申、壬寅年相较,没有在泉木气之助,反受在泉燥金之乘,故其肝风偏胜的程度远轻于壬申、壬寅年,脾土受乘程度也相对较轻。且燥金受司天君火的影响也不至太过凉燥,故壬午、壬子年虽非平年,其脏腑功能盛衰情况也不至过于偏向某一性质,体质相对平和。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二焦,且以肝风偏胜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二焦兼顾,注意清心泻火,平肝熄风,温肺润燥,健脾祛湿等四个方面,而以平肝熄风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壬午、壬子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木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少阴君火司天,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上治以咸寒。木运太过,风木之气偏胜,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可泻木;凉为金气可平木,故以酸凉和太过之风气。阳明燥金在泉,燥邪淫胜,金胜乘木,治当补木泻金。酸为木之正味,可益木;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受克,故下治以酸温。

2)地支纪年治则

“子午之纪……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子年与午年即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子午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少阴君火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火气,火克金,金不及,故资助其岁气所胜不及的金气。如金克木,金气偏胜,木气不行,折其太过的金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木气。使火不至于太过而发生疾病。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丹谷和白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避虚邪。水能泻火,咸从水化,使心火得肾水相济而不上炎,顺心之性,而调其上半年的君火。如果火气过盛,可用苦寒药发泄火气,因火宜发散,苦味有升发之性。酸性收敛,可收下半年的燥金之气。若燥火过盛,甚则可用苦味以泄之。应根据岁运与岁气的同异,而制定用多或用少,若岁运如太徴与司天之气同为热者用寒凉之品以化之,若岁运如太商与在泉之气同为凉者,用温热之品以化之,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壬午、壬子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火燥见证,如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干咳无痰,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发热,心烦,失眠多梦,胁肋灼痛,吐血、衄血,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或弦细数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二焦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肝风偏胜为主,可能以心火燔热,肺金偏胜,脾湿壅盛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肝风偏胜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平肝熄风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二焦。平肝熄风可选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选用的药物有菊花、石决明、珍珠母、煅牡蛎、煅龙骨、钩藤、天麻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清心泻火,温肺润燥的方药,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泻心汤;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淡竹叶、栀子、木通、瞿麦;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五苓散;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苓术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壬午、壬子年体质特点为心火燔热,肝风肺燥偏胜,脾虚湿盛,五脏功能虽有偏胜偏衰,但不至太过偏于某一特性,此时,就诊时的运气对体质的影响尤为明显,若逢火热偏胜之际,则心火燔热,肝气升温太过的特点就显现出来,治疗时当以熄风泻火,可用天麻钩藤饮、泻心汤、导赤散等方剂,药物可用天麻、羚羊角、代赭石、决明子、荆芥、牡丹皮、黄连、黄芩等平肝熄风、清心泻火之品而不必顾忌,同时适当配伍健脾祛湿药。若诊病时间是寒湿偏胜的运气,其肝风心火肺燥的状态受到抑制,此时当注意泻火祛风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可用柴胡、菊花、桑叶、百合、远志之类平和的药物或者应用羚羊角、代赭石、决明子等凉镇之品,而减少其用量。

三、壬辰(1952 2012 2072)、壬戌(1982 2042 2102)

1、运气相合体质

壬辰、壬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太角木运太过;下太阴湿土在泉。壬乃阳干,岁木太过,木太过,土受乘,金来复,故肝肺风火燥热,脾虚湿盛。综合壬辰、壬戌年的五运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肝肺脾肾心,病性在上为心阳被抑、肝风肺燥偏胜,在下为脾肾阳虚寒湿,简言之为上风燥寒中湿下寒。

其中木运太过,风气流行,与之相通应之肝木旺盛为主要体质特点。且司天之气与太过的岁运之气为相生关系,水生木,气生运,乃顺化之年,气随运化,而风木之气愈盛。

岁木太过,金气来复,故肺燥之气偏胜,肃降、寒凉的特征明显。

由五运推演,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木气过旺,乘克脾土,表现为土湿不及,温燥之性偏胜,脾土运化无权;但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阴湿土在泉,表现为土湿偏胜。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土湿受乘与太过相互牵制,故下半年脾土之性平和。

客气太阳寒水司天,水寒之气淫胜,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又逢太阴湿土在泉,土胜乘水,故下半年肾阳虚寒的状态有所缓解。

客气太阳寒水司天,水寒之气淫胜,肾潜藏阳气的功能过旺,肾中之真阳不能上济心火,表现为心阳不足的体质特点。

总言之,壬辰、壬戌年的体质表现:心阳被抑,肝风肺燥偏胜,脾肾阳虚寒湿体质,肝肺脾肾心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燥寒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肝风太过是病机关键,壬辰、壬戌年因太阳寒水司天,水寒之邪淫胜,使肾的功能受到影响,是六壬年中病位唯一涉及下焦肾水的年份。

六壬年为木运太过之年,运气相合影响下肝风偏胜的程度不同,六壬年中肝风偏胜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壬申、壬寅年,壬辰、壬戌年,壬午、壬子年。其中壬申、壬寅年以肝风偏胜至极、脾虚最甚为特点;壬辰、壬戌年受司天与在泉之气的影响,病位涉及下焦肾水,带有寒湿之性;壬午、壬子年虽非平年,但受运气异化的影响,体质相对平和。基于五运六气的体质辨识,不是单论运,也不是单论气,而是运气互参,在运气相合的基础上全面的判断五脏功能盛衰情况,可以提示我们隐病脏腑,为患者的临床表现提供更加准确的辨证依据。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肝风偏胜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二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平肝熄风,温肺润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平肝熄风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壬辰、壬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木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司天,寒邪淫胜,寒可伤肾,水性凝,水欲坚,苦顺其气而坚之,可知苦补肾水;温可以散寒,故上治以苦温。木运太过,风木之气偏胜,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可泻木,故以酸味和太过之风气。太阴湿土在泉,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湿伤脾,甘为土之正味可益脾,《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化湿,温为火气之渐,故下治以甘温。

2)地支纪年治则

“辰戌之纪……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辰年与戌年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因太阳寒水司天,寒宜温之,故用苦温以祛寒,太阴湿土在泉,湿宜燥之,故用苦燥以祛湿。水克火,寒气偏胜,火气郁而不行,在治疗时宜折其太过的司天之寒气,资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王冰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是此意。因辰戌为阳支,阳干配阳支,故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均是岁运太过之年。故抑制其太过的岁运及司天在泉的寒湿之气,扶植其所胜之气如不及的火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玄谷和黅谷,以保全人体的正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根据岁运与司天在泉在气候推算中的同异,裁定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如在太宫、太羽、太商之年,气与运均为寒湿,故在治疗时用燥热药以化寒湿,如在太角、太徴之年,岁运与岁气不相同,宜用清热燥湿药治疗。气运相同就多用燥热药,气运不同就少用燥热药。凡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就是说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原则。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壬辰、壬戌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寒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心悸怔忡,烦躁,谵妄,心胸憋闷或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肝风偏胜为主,可能以心阳被抑,肺金偏胜,脾湿壅盛,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肝风偏胜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平肝熄风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下三焦。平肝熄风可选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选用的药物有菊花、石决明、珍珠母、煅牡蛎、煅龙骨、钩藤、天麻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宣通心阳,温肺润燥的方药,如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桂枝、川芎、远志、石菖蒲;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祛湿类方药,如:黄芪建中汤、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高良姜、白豆蔻、藿香、佩兰、白术、陈皮;猪苓、泽泻、车前子、菟丝子、覆盆子等。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苓术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壬辰、壬戌年体质特点以肝风太过、心脾肾阳虚寒凝为主,受司天与在泉之气的影响,病位涉及下焦肾水,带有寒湿之性。若就诊时的运气为风木偏胜,则会加重肝风太过的状态,阳气升发过度,而偏温热之性,此时心、脾、肾阳虚寒凝的程度减轻,所以治疗当重在平肝熄风,可用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等寒凉潜镇方药,根据有无阳虚寒凝的临床表现,适当佐以桂枝、川芎、干姜、砂仁、附子、菟丝子等温阳之品。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则要减轻寒凉药物的应用,以防加重寒湿之性,可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作基础方,并适当佐以温阳散寒类方药,可选用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药。

五运六气体质及选方用药之十:六癸年

一、癸酉(1933 1993 2053)、癸卯(1963 2023 2083)

(一)五运体质推演

六癸年即火运不及之年脏腑病变规律为:①火运之气羸弱,心火受病;②本脏所不胜之肾水乘而发病;③本脏所胜之肺金侮而发病。④土气来复,土胜乘水为病。

六癸年(癸酉、癸卯年)脏腑病变规律表

六癸年(癸酉、癸卯年)脏腑病变规律图

(二)六气体质推演

卯酉年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的脏腑病变规律为:①燥金之气偏胜,肺金自病;②金胜乘木,肝木受病;③火热之邪内胜,心火燔热而病;④火胜乘金,肺金受病。

阳明燥金司天脏腑病变规律表

少阴君火在泉脏腑病变规律表

卯酉年脏腑病变规律图

(三)运气相合体质推演

癸酉、癸卯年上阳明燥金司天;中少徵火运不及;下少阴君火在泉。癸为阴干,岁火不及,火不及,水来乘,土来复,金来侮,故心火不及,肺燥过胜,脾肾寒湿。综合癸酉、癸卯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心肺脾肾肝,病性在上为心阳不足、肺燥偏胜,在中为肝郁脾湿,在下为肾阳虚寒,简言之为上燥寒中湿郁下寒。

其中岁火不及,寒从中生,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故心火不足为主要体质特点。但少阴君火在泉,火热之邪淫胜,又不及的火运与在泉之少阴君火五行同属火,为同岁会之年,运气同化,表现为心火燔热的体质特点,故下半年心火不足的状态有所缓解。

由五运推演,岁火不及,金气反侮,肺燥之气偏胜,表现肺的肃降、凉燥功能过盛。由六气推演,岁运之火气克司天之金气,即运克气,为不和之年,故肺金被抑,运气相合,肺燥偏胜的状态有所抑制。但是癸酉、癸卯年岁运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金之子水来兼化,则金摆脱了火之所克,而金得其政,故火运不及变成为金的平气年,即“伏明之纪,……少徵与少羽同”,运气合参,癸酉、癸卯年火运不及,心阳不足的体质特点被弱化,而以平和之燥金为主要体质特征。

岁火不及,水来乘、土来复,故脾肾阳虚寒湿也是其体质特点之一。

又阳明燥金司天,燥金之气偏胜,金胜乘木,表现为肝气不足、肝郁不舒的体质特点。

故癸酉、癸卯年的体质表现:心阳不足,肺燥偏胜,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脾肾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寒中湿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阳不足、肺燥偏胜是病机关键,虽为火运不及之年,但是心火不足的体质特点并没有那么突出,反而因运气相合化为平气之年,心阳不足与肺金偏胜均为主要体质特点,故临证在补心助阳的基础上要注意温肺润燥。

(四)癸酉、癸卯年体质选方用药指导

临证对于癸酉、癸卯年出生人群,应在考虑疾病病机特点、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以及方剂与药物特性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

1.癸酉、癸卯年用药原则

如前所述,癸酉、癸卯年体质是:心阳不足,肺燥偏胜,肝郁脾湿,肾阳虚寒体质,心肺脾肾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寒中湿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对于癸酉、癸卯年体质,临证诊疗时当遵循的主要原则在《内经》中作了充分的阐述,主要包括阳明燥金司天之气淫胜治则、少阴君火在泉之气淫胜治则、阳明燥金之气胜治则,以及客主加临六步气治则,同时还介绍了运气相合及地支纪年治则,现分而述之。

1)司天之气淫胜治则

阳明燥金司天,燥邪淫胜治则:“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温为火气之渐,故平以苦温。燥性收敛,酸顺其气而收之,辛反其性而散之,故酸补燥而辛泻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之谓也。佐以酸辛,一防苦温太过而伤其本气,二将固结于内的燥邪发散于外。“下”,意为使之不得,若苦温药力不及,余邪未尽,则复以苦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此之谓也。

2)在泉之气淫胜治则

少阴君火在泉,热邪淫胜治则:“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治以咸寒。火性炎烈,甘反其性而缓之,故能泻火气,苦能泄热,故以甘苦为佐。热盛于经而不敛,反伤阴耗气,故以酸收上炎之火气,顾护微弱之气阴。《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之谓也。热邪未尽去、郁而不能散,故以苦发汗泄热。

3)阳明燥金之气胜治则

“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金胜木败,治当补木泻金。酸为木之正味,可益木;温为火气之渐,可平金。木火相生则金有制而木不受克,故治以酸温。燥性收敛,辛反其性而散之,故为泻,用之助酸温泻金之力。《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之谓也。甘为土之正味,可益土,土为金之母,乃培土生金之意,用之防金泻太过而伤其本气。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若酸温药力不及,余邪未尽,则复以苦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此之谓也。

4)客主加临六步气治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各年客主加临治法进行了描述,癸酉、癸卯年客主加临六步气如图所示。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

若主气厥阴风木胜,其治则为“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素问·至真要大论》)。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辛则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太阴湿土胜,其治则为“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土性湿,苦则反其性而燥之,故为泻。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此之谓也。甘补土本于其缓,故“缓”即为“补”,故曰“以甘缓之”。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

若主气少阴君火胜,其治则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少阳相火胜,其治则为“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写之”,此之谓也。咸补火本于其软,故“软”即为“补”,故曰“以咸软之”。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

若主气少阳相火胜,其治则为“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阳明燥金胜,其治则为“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金性敛,辛则反其性而散之,故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而收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之谓也。苦从火化,能泻燥邪之实,若燥邪未尽,则复以苦泄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此之谓也。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

若主气太阴湿土胜,其治则为“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素问·至真要大论》)。土性湿,苦则反其性而燥之,故为泻。土欲缓,甘则顺其气而缓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太阳寒水胜,其治则为“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故为泻。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此之谓也。因苦补水本于其坚,故“坚”即为“补”,故曰“以苦坚之”。因水寒之气郁结不散,津液失布。辛性散,能开腠理,致津液,通诸经之气而散水气,濡润四肢百骸,《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之谓也,故以辛润之。

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

若主气阳明燥金胜,其治则为“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素问·至真要大论》)。金性敛,辛则反其性而散之,故为泻。金欲收,酸则顺其气而收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厥阴风木胜,其治则为“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敛之,故为泻。辛则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此之谓也。风木偏胜,易出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等证,临床出现拘急、痉挛、掉眩等“肝急”表现,甘能缓急,故以甘发之,《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也”,此之谓也。

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

若主气太阳寒水胜,其治则为“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素问·至真要大论》)。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故为泻。水欲坚,苦则顺其气而坚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此之谓也。

若客气少阴君火胜,其治则为“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为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之谓也。热盛于经而不敛,反伤阴耗气,故以酸收上炎之火气,顾护微弱之气阴。《素问·脏气法时论》言“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此之谓也。

5)运气相合治则

癸酉同岁会、癸卯岁同岁会: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火运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气与雨化的复气。酉年与卯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九宫灾变发生在南方九宫(离位))燥化九司天之气为燥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热化二年运和在泉之气均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所谓正化日也凡癸酉、癸卯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燥化九,熱化二),就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小温,年运热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癸酉、癸卯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火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燥邪淫胜,燥为金气,火能胜之,苦从火化,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小温。火运不及,水气来乘,当补火泻水,温为火气之渐,可益火;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可补火;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可泻水,故中治以咸温。少阴君火在泉,热邪淫胜,热为火气,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6)地支纪年治则

“卯酉之纪……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卯年与酉年即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之年,应当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即得岁气的谷类如白谷与丹谷,以安定正气,根据各间气的邪气不同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祛邪气。水克火,咸从水化,可治在泉之君火。咸能入肾,有金水相生之意,可治司天之燥金,故宜用咸味。火克金,苦从火化,能泻在泉之火,故可用苦味。金的本味为辛,可补本气之不足,故用辛味的药物。以发汗、清热、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燥火之气,使人体不易受邪气。如燥金司天,金克木,折制其太过的司天凉燥之气,资助其所胜之不及的木气。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中运少徴与在泉之火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中运如少商与司天之凉气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火气相同之品。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指的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2.癸酉、癸卯年具体用药指导

根据对癸酉、癸卯年出生人群体质分析可知,其体质特点为心阳不足,肺燥偏胜,肝郁脾湿,肾阳虚寒体质,心肺脾肾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寒中湿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阳不足、肺燥偏胜是病机关键。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心阳不足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温肺润燥,疏肝健脾,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宣通心阳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体质

1)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癸酉、癸卯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寒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心悸怔忡,烦躁,谵妄,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口、唇、鼻、咽、皮肤干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㿠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心阳不足为主,可能以肺燥偏胜,肝郁脾湿,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心阳不足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宣通心阳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下三焦。宣通心阳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桂枝加桂汤、天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参附汤;可选用的药物有桂枝、细辛、川乌、附子、薤白、川芎、远志、石菖蒲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温肺润燥的方药,如;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下二焦,选用疏肝健脾,温阳利水类方药,如:逍遥散、痛泻要方、越鞠丸;二陈汤、五苓散、五皮散;四逆汤、参附汤、肾气丸。香附、紫苏、柴胡、川楝子;高良姜、白豆蔻、砂仁、陈皮、苍术、半夏;益智仁、菟丝子、猪苓、泽泻、车前子。或上中下兼顾,选用苓术汤等方剂。

2)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癸酉、癸卯年体质特点以心阳不足,肺燥偏胜为主,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燥金偏胜,便加重了燥凉的状态,治疗时尤当以补心温阳润肺为主,可用人参、桂枝、细辛、紫河车、蛤蚧、五味子、百合之品,同时适当配伍其他三类药。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火热偏胜,则心阳不足,肺燥偏胜的状态有所缓解,治疗时当注意温阳药的选择与应用,当减少桂枝、细辛等大辛大热之品的运用,改用人参、肉桂、甘草等平补心阳的药物,并适当佐以黄连、牡丹皮、麦冬、玉竹清上润燥之品。

(五)临床案例

六癸年为火运不及之年,火不及,水来乘,自然界火热之气不足,水寒之气较盛,人体之气与之相通应,故多心火不足、阳虚寒凝之证,即《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言“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治疗当补心逐寒。以下以癸酉年医案为例,介绍五运六气学说指导下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

肖某某,男,84岁。癸酉年出生(1933228日)。2017821日,患者以“慢性腹泻伴食欲不振3月余,加重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稀溏,色黄,量少,一日约23次,腹部下坠感,肠鸣音增多,伴食欲不振,胸胁胀闷,期间自行服用“黄连素”,药后大便次数减少,仍食欲不振。近1周患者大便次数再次增多,一日约35次,食欲不振,纳食少,胃部胀满,偶胸闷气短,夜间尤甚,全身乏力。查体:体温36.4℃,脉搏68/分,呼吸18/分,血压135/70mmHg。神清,精神可,心肺(-),腹软、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10/分,双下肢不肿。舌淡,中部苔厚,脉弦滑。西医诊为慢性肠炎。中医诊为泄泻。

1.处方

颗粒剂4付,日1付,分早晚两次,每次150mL温水冲服。

2.案例解析

患者1933228日出生,为癸酉年。上阳明燥金司天;中少徵火运不及;下少阴君火在泉。其体质表现为心阳不足,肺燥偏胜,脾肾阳虚寒湿体质,心肺脾肾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寒中湿郁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阳不足、肺燥偏胜是病机关键,虽为火运不及之年,但是心火不足的体质特点并没有那么突出,反而因运气相合化为平气之年,心阳不足与肺金偏胜均为主要体质特点。

患者发病时间为20175月,丁酉年二之气,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木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在其运气影响下的脏腑功能为心火燔热,肺燥偏盛,肝郁脾湿。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少阳相火,发病时运气特点以火热为主。癸酉年出生的人,逢丁酉年二之气,其心阳不足的体质特点相对减轻,而肺金偏胜,脾湿壅盛的体质偏性被强化。故肺金偏胜,脾湿壅盛为本病病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偏胜,肃降太过,肠道气行有力,且大肠主津,肠道失司,津液输布失常,停于肠道,凉降之气迫粪便与津液下行,故大便频数、稀溏。脾湿壅盛,脾虚不摄,气虚下陷,故腹部有下坠感;土湿壅盛,中焦运化不利,湿流于胃肠,故食欲不振,纳食少,胃部胀满,大便稀溏。泄泻日久,津液耗伤,气随津脱,故全身乏力;气虚及阳,且患者本就心阳不足,故胸闷气短,夜间尤甚。舌淡,中部苔厚,脉弦滑均是肺金偏胜,脾湿壅盛的表现。此时治疗当以温肺润燥,健脾祛湿为原则,温肺润燥可选用的方剂有止嗽散、麦门冬汤、百合五味汤等,健脾祛湿可选用的方剂有理中丸、苓桂术甘汤、二陈汤等。

患者就诊于2017821日,丁酉年三之气,此时司天之阳明燥金主时,肺金愈旺,治疗当加大温肺润燥之力,且考虑到患者年老久病,脾胃不胜戕伐,故重用健脾益胃之品。方中半夏、陈皮、白术、砂仁、六神曲、炒麦芽、干姜、大枣、甘草健脾祛湿,复中焦运化之常。肉豆蔻、补骨脂、降香、木香、五味子温肠理气,涩肠止泻。肺性凉降,温肺即温升阳气,方中桂枝宣发阳气,亦抑凉降之气;肝性温主升发,山茱萸、白芍味酸入肝,补肝体以助阳气升发;麦冬润肺金之燥。肺燥得抑,温升复常,津液散而肠道亦安。佐以黄芪、茯苓、远志补心气,安心神。

3.二诊(2017.8.24

药后未现稀便,大便成形,大便一日12次,腹部下坠感消失,仍感胃部胀满,食欲差,偶胸闷气短、全身乏力。舌淡红,中部苔厚微黄,脉弦滑。处方于上方基础上调整用药:桂枝改为30g、干姜改为15g、白术改为20g、陈皮改为20g,以增加温中健脾之力,加苏梗15g、藿香15g以行气化湿,继服14剂。

4.三诊(2017.9.7

药后大便成形,每日晨起一次。食欲增加,胸闷气短减轻,无胃部胀满,腹中肠鸣减少。舌淡红,苔薄微黄,脉弦。患者症状得以明显缓解,可知寒凉之湿气渐去,病症有向热转化之势,桂枝改为15g、干姜改为12g,继服14剂。后患者家属来述,未再腹泻,食欲增加,偶有腹部胀满。嘱清淡饮食,忌生冷油腻,避风寒。

5.结语

患者癸酉年出生,体质特点为心阳不足,肺燥偏胜,脾肾阳虚寒湿,发病逢丁酉年二之气,特别加重肺金偏胜,脾湿壅盛的特点,而减轻心阳不足的程度,再结合患者首次就诊的临床表现,如食欲不振、胃部胀满、胸胁胀闷等中焦脾湿壅盛症状,泄泻、便溏等阳明失司症状,推测其发病的主要病机在于肺金偏胜,脾湿壅盛。治疗以温肺润燥,健脾祛湿为主。患者规律就诊并遵医嘱服药1月余后,大便正常,纳食增多,余症皆愈。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癸酉同岁会、癸卯岁同岁会,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上阳明金”,指阳明燥金司天。“中少徵火运”,指火运不及。“下少阴火”,指少阴君火在泉。“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意即癸酉、癸卯年为火运不及之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该二年中运为火运不及,下加少阴君火在泉,运气相同,故又为同岁会之年。

“寒化”,指太阳寒水之气。“雨化”,指太阳湿土之气。“寒化雨化胜复同”,意谓癸酉、癸卯年为火运不及之年,火运不及,水来乘之,因此这一年的客运初运所属一段时间及夏季可以出现暴寒的气候变化。但是由于胜复原因,寒气偏胜时,湿气又必然来复,因此有时又可以出现气候偏湿、偏热的气候变化,故谓“寒化雨化胜复同”。

《灵枢》九宫图中“九宫”,代表南方离位。“灾九宫”,意谓癸酉、癸卯年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或发生在夏季。

癸酉、癸卯年为阳明燥金司天,阳明主凉、主燥,因此癸酉、癸卯年上半年气候偏凉、偏燥,万物因气候偏凉、偏燥而在生长上受到影响。“九”,为金之成数,故谓“燥化九”。因为癸酉、癸卯年为火运不及之年,火运不及,应热不热,气候必然相对偏寒,再加上阳明司天,气候又凉,所以此处用金之成数而不用金之生数。

癸酉、癸卯之年,火运不及,因此这两年夏令来迟,应热不热,万物因应热不热、气候偏凉而影响生长。“二”,为火之生数,故谓“热化二”。由于癸酉、癸卯年属于火运不及之年,所以此处用火之生数表示火运不及。

“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表述了癸酉、癸卯年之药食所宜。上半年由于阳明燥金司天,气候偏凉。同时上半年主气的初之气是厥阴风木,二之气是少阴君火,三之气是少阳相火,主气偏温、偏热。虽然客气的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气候偏凉,应该用偏温的药物和食物来加以矫正,但是由于主气偏温,也要适当考虑主气而不能用大温大热的药物和食物,所以对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以味苦性小温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中咸温”,指由于癸酉、癸卯年是火运不及之年,气候偏凉,应热不热,人体心气不足,所以对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以味咸性温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咸可以补心,温可以胜凉。“下咸寒”,指下半年由于少阴君火在泉,气候偏热,所以对疾病的治疗及饮食调理,以味咸性寒的药物及食物为适宜,因为咸可以胜火,寒可以泻热。)

二、癸未(1943 2003 2063)、癸丑(1973 2033 2093)

1、运气相合体质

癸未、癸丑年上太阴湿土司天,中少徵火运不及;下太阳寒水在泉。癸为阴干,岁火不及,火不及,水来乘,土来复,金来侮,故心火不及,肺燥过胜,脾肾寒湿。综合癸未、癸丑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心脾肺肾,病性在上为心阳不足、肺燥偏胜,在中为脾虚湿盛,在下为肾阳虚寒,简言之为上燥寒中湿下寒。

其中岁火不及,寒从中生,故心火不足为主要体质特点。加之太阳寒水在泉,水寒之气偏胜,水胜乘火,心阳被抑。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心阳不足,鼓动无力的体质特点更加显著。

由五运推演,岁火不及,土气来复,土湿之气偏旺,表现为脾虚湿盛的体质特点;由六气推演,太阴湿土司天,土湿之气淫胜;运气相合,岁运之火气生司天之土气,运生气,为小逆之年,司天之土得岁火之助而愈盛。综上所述,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脾虚湿盛也为体质的主要特点。

岁火不及,金气来侮,肺燥偏胜,表现为凉降之力太过。

岁火不及,金气来侮,故肺燥偏胜也是体质特点之一。

由五运推演,岁火不及,水气乘之,肾之闭藏功能太过,表现为阳虚寒凝体质;由六气推演,客气太阴湿土司天,湿气淫胜,土胜乘水,肾水受乘而病,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全年尤其上半年,阳虚寒凝程度有所缓和。又客气太阳寒水在泉,水寒之气淫胜,运气相合,根据“同者盛之”的原理,下半年阳虚寒凝的体质有所显现。

故癸未、癸丑年的体质表现:心阳不足,肺燥偏胜,脾虚湿盛,肾阳虚寒,体质,心肺脾肾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燥寒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阳不足、脾虚湿盛是病机关键,即“岁火不及,寒气大行,长政不用”,总体以阳虚寒湿为主要表现,受在泉水寒之气的影响,癸未、癸丑年心阳不足的程度在六癸年中最重,寒湿交互为病,故临证应注重补心温阳,温中祛湿,即使没有心脾见证,也应如此。同时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权衡上半年与下半年肾虚寒凝的轻与重。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心阳不足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温肺润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四个方面,而以宣通心阳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癸未、癸丑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火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湿邪淫胜,治当以祛湿为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意为苦伤脾胃,使湿气受损,故知苦能泻土燥湿。《周易·说卦》言:“燥万物者,莫炽乎火。”意为火能干燥万物,而不至于润滋,可知火能助燥,温为火气之渐,故上治以苦温。火运不及,水气来乘,当补火泻水,温为火气之渐,可益火;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而软之,可补火;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可泻水,故中治以咸温。太阳寒水在泉,寒邪淫胜,寒为水气,土能胜水,甘从土化,热能胜寒,故下治以甘热。

2)地支纪年治则

“丑未之纪……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丑年与未年即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之年。寒湿气偏胜,水克火,必须折其太过的寒气,而取所胜之气即不及的火气,丑未为阴干,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均为岁运不及之年。据“运不及而得助”的原则,补益不及的岁运,使寒湿之邪不至于过胜。食用与该年气候生长相适应的谷类,如黅谷和玄谷,以保全人体的真气,食用感间气而化生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因苦从火化,苦能燥湿,温能祛寒,甚则用发汗、利小便的方法以祛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肌肉溃烂,皮肤破裂,则水血淋漓。必须助其阳火,防御严寒,根据运与气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岁运如少羽与在泉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若岁运如少宫与司天相同为湿性的,用燥性之品,运气相同的应多之,不同的可少之,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癸未、癸丑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燥寒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心悸怔忡,烦躁,谵妄,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口、唇、鼻、咽、皮肤干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晄白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心阳不足为主,可能以肺燥偏胜,脾湿壅盛,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心阳不足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宣通心阳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下三焦。宣通心阳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桂枝加桂汤、天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参附汤;可选用的药物有桂枝、细辛、川乌、附子、薤白、川芎、远志、石菖蒲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温肺润燥的方药,如;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类方药,如:二陈汤、五苓散、五皮散;四逆汤、参附汤、肾气丸。高良姜、白豆蔻、砂仁、陈皮、苍术、半夏;益智仁、菟丝子、猪苓、泽泻、车前子。或上中下兼顾,选用黄芪茯神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癸未、癸丑年体质特点以心阳不足、脾虚湿盛为主,寒湿交互为病,是六癸年中心阳不足程度最重的年份。若就诊时的运气为寒湿偏胜,则加重心阳不足、脾虚湿盛的状态,治疗时当以温补心阳、健脾祛湿为主,可重用细辛、附子、川乌、高良姜、砂仁、草豆蔻等辛温之品。相反,若就诊时的运气为燥热偏胜,其寒湿状态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口干口苦、烦躁失眠、头昏胀痛等上焦燥热的病症表现,此时治疗当注意温阳药的选用及其量的大小,当选用桂枝、远志、当归、扁豆、白术、茯苓之类平和的药物,适当佐以黄连、黄芩、牡丹皮、栀子等清上之品。即使患者未出现上述上焦燥热见证,也应注意辛温药物的选择,并注意其用量的大小。

三、癸巳(1953 2013 2073)、癸亥(1983 2043 2103)

1、运气相合体质

癸巳、癸亥年上厥阴风木司天;中少徵火运不及;下少阳相火在泉。癸为阴干,岁火不及,火不及,水来乘,土来复,金来侮,故心火不及,肺燥过胜,脾肾寒湿。综合癸巳、癸亥年的五运与六气,对于其体质特征可以总结为:易病脏腑为心肾肺脾肝三焦胆,病性在上心火不足,肝风肺燥偏胜,在下为脾肾寒湿大行,简言之为上风燥寒中湿下寒。

其中岁火不及,寒从中生,故心火不足为主要体质特点。但客气少阳相火在泉,火邪偏胜,与不及的岁运之气火气相合而同化,为同岁会之年,且司天之木气生岁运之火气,即气生运,为顺化之年,生升温热之气胜,故心火不足的状态有所缓解。

岁火不及,水气乘之,水寒之气偏胜,表现为肾阳虚寒的体质特点。

由五运推演,岁火不及,燥金反侮,表现为肺燥过胜的体质特点,凉降之气偏重。由六气推演,客气少阳相火在泉,火热之邪偏胜,火胜灼金,金受乘而病,肃降之力不足,运气相合,根据“异者衰之”的原理,肺燥过盛与不及相互牵制,故下半年得平和之清气。

又厥阴风木司天,与之相通应之风气偏胜,温升之力有余,表现为肝风偏胜的体质特点。故癸巳、癸亥年的体质表现:心火不足,肝风肺燥偏胜,脾肾寒湿体质,心三焦胆肾肺脾肝易受邪感病,发病后易出现上风燥寒中湿下寒的疾病病机特点,其中心火不足是病机关键,临证应注重顾护补心温阳,即使没有心阳不足见证,也应如此。六癸年皆为岁火不及之年,均表现为心火不足的体质特点,在临床上应注意补心气、养心血、安心神,正气安内则外邪无患。虽同为岁火不及之年,但是受六气影响,六癸年体质又方圆各异:癸酉、癸卯年司天之燥金兼化不及之岁火,使火运年变为金的平气年,因而肺燥偏胜程度在六癸年中最甚;癸未、癸丑年太阴湿土司天,且岁火生土气,故土湿壅盛至极,是六癸年中脾虚湿盛最重的年份;癸巳、癸亥年虽非平气年,但是运气相合,五运与六气对脏腑病性的影响没有叠加现象,故体质相对平和。其中癸未、癸丑年是六癸年中心火不足程度最重的年份。临证治疗,在补心温阳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年体质的差异,加减化裁,灵活变通。如图所示。

   

2、具体用药

根据其体质特点,患者易病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且以心阳不足为主,故从五运六气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角度分析,临证处理此类体质的病人时当上中下三焦兼顾,注意宣通心阳,温肺润燥,平肝熄风,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等五个方面,而以宣通心阳为要、为先。同时又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病及就诊时间等,权衡治疗的着重点。因为同一体质下不同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病机特点,临证应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同一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侧重点可能不同;另外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对于疾病的发展倾向及治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运气相合治则

“癸巳同岁会、癸亥岁同岁会: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癸巳、癸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火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司天,风邪淫胜,风为木气,金能胜之,辛从金化,凉为金气,故上治以辛凉。火运不及,水气来乘,当补火泻水。火欲软,咸则顺其气软之,可补火;水性凝,咸则反其性而软之,可泻水,故中治以咸和。少阳相火在泉,火邪淫胜,水能胜之,咸从水化,寒为水气,故下治以咸寒。

2)地支纪年治则

“巳亥之纪……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巳年与亥年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之年,木克土,木气偏胜,土气不足,治当折其太过的木气,资助其所胜之气即不及的土气。巳亥为阴支,阴干配阴支,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均为不及之年,故需赞助其不及的岁气,不要使邪气太胜。该年宜用辛味以调上半年的风木之气,因辛味入金,金能胜木。以咸调下半年的相火之气,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的“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在泉之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临床表现不同,选方用药各异

癸巳、癸亥年体质下,同一疾病发病后或以上风燥寒见证,如干咳无痰,胸痛,痰中带血,头晕胀痛,眩晕耳鸣,眩晕欲仆,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心悸怔忡,烦躁,谵妄,心胸憋闷或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表现为主;或以中湿见证,如口腻纳呆,食少腹胀,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表现为主;或以下寒见证,如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耳鸣,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腹部胀满,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表现为主;或上中下症状夹杂出现。

如上所言,患者病症表现并不一定以心阳不足为主,可能以肝风肺燥偏胜,脾湿壅盛,肾阳虚寒为主要表现,此时问诊除关注患者主诉脏腑外,还应按患者体质易病脏腑询问是否有心阳不足的病症表现。所以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具体而言,首先要调理患者体质,即在宣通心阳的基础上,顾护上中下三焦。宣通心阳可选用的方剂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桂枝加桂汤、天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参附汤;可选用的药物有桂枝、细辛、川乌、附子、薤白、川芎、远志、石菖蒲等,可灵活加减化裁。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适当调理上焦,选用平肝熄风,温肺润燥的方药,如: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香苏散、麻黄细辛附子汤、桔梗元参汤。菊花、煅牡蛎、煅龙骨、天麻;紫菀、款冬花、百部。兼顾中下二焦,选用健脾祛湿,温阳利水类方药。如:二陈汤、五苓散、五皮散;四逆汤、参附汤、肾气丸。高良姜、白豆蔻、砂仁、陈皮、苍术、半夏;益智仁、菟丝子、猪苓、泽泻、车前子。或上中下兼顾,选用黄芪茯神汤等方剂。

4)就诊时间不同,用药轻重不一

发病及就诊时间的运气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如癸巳、癸亥年体质特点为心火不足,肝风肺燥偏胜,脾肾寒湿体质,其中以心阳不足为主。此二年五运与六气对脏腑病性的影响没有叠加现象,故体质相对平和,此时发病及就诊时的运气对疾病的形成及演变影响较大。若就诊时的运气以寒湿为主,则心阳不足、脾肾寒湿的状态加重,此三脏易感邪受病,治疗当以“温”为要,注意温通心阳、温脾祛湿、温阳利水,选用桂枝加瓜蒌薤白白酒汤、健脾汤、真武汤等方药;若就诊时的运气以肝风肺燥为主,气机升降得力,阳气周转快利,则心、脾、肾阳虚寒凝的程度减轻,此时当适当减轻“温”的力度,选用细辛煅龙骨煅牡蛎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药,并适当选用天麻、钩藤、菊花、杏仁等清润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