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死后,刘邦葬之以礼,为之哭泣,厚赏项氏族人,只为笼络人心?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项羽死后,刘邦葬鲁公的礼节把项羽葬在城,并亲自为项羽发丧举哀,哭了一阵后离去。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穀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剧照

刘邦这个人的高明之处乃在于,你很难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想法,他外面的一切举动都是给人看的,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刘邦的演技是第一流的。

鸿门宴上他在项羽面前装孙子,把这个小老弟骗得神魂颠倒,似乎项羽自己理亏一样!

义帝被杀之后,他号召天下诸侯,以替义帝报仇诛灭乱臣贼子的名义发兵东进,他的宣传很成功,赢得了天下诸侯的一致拥护,所以诸侯联军一路势如破竹,遂直捣西楚国都彭城;

广武涧对峙的时候,刘邦凭借奥斯卡影帝的非凡表演和反应能力,大打政治宣传战,对外力斥项羽不仁不义,对内安抚汉军军心,好不精彩!

现在,当他的宿敌,也是从前的老战友,终于败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刘邦没有像项羽一样快意恩仇,非要把这个一直让自己狼狈不堪的敌人碎尸万段不可!

刘邦没有这样做,他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位老对手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

我觉得,他将项羽妥善安葬并且为之哭泣,固然有作秀的成分,真实的眼泪应该也不少。

刘邦一辈子,真正佩服的人,不多,但这位项老弟应该是其中一个。

他曾经看见秦始皇的仪仗队从身边经过,于是心里无比艳羡秦始皇的浩然威风和气概,慨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他一生敬仰信陵君,也一直效法信陵君,年轻时就想去追随信陵君,只是没有赶上机会,但他穷其一生都以信陵君的接人待物方法,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他也佩服韩信的军事才华,这一点以后再讲。

刘邦、项羽剧照

l对于四年前的好战友,四年来的苦主、死敌,刘邦对项羽是爱憎交加的。

憎恨项羽的原因自不必多说,这几年,项羽曾多次把刘邦逼到穷途末路,要不是上天相助,刘邦非要死在这小子的手里不可!

刘邦对项羽的爱惜呢?这一方面的内容就多了。

刘邦敬佩项羽不世出军事的才能,自己跟项羽硬抗,就没有一次胜利过!

刘邦的老爹、老婆在项羽阵营里一定是受苦不多,即便是楚军将士挨饿,这翁媳俩也没遭什么大罪,在项羽扣押他们两年零八个月以后,毫发无损地给送回来了,这一点,刘邦得感激项羽;

楚汉对峙这四年,刘邦使的阴招不少,但未见项羽那边对他使什么阴招,项羽一直要跟刘邦堂堂正正地打一仗,除了彭城之战那一仗以外,刘邦基本上都是龟缩在坚固城里,绝不硬刚,因为知道自己要是跟项羽硬刚的话,搞不好还得把家底都赔上。

所以,刘邦常用些阴招来对付不屑于耍小聪明的项羽。

对于项羽在两军对峙时胸怀的坦荡,刘邦也是佩服的。

很可能,刘邦已经把这个小自己二十四岁的对手,当成自己的心中偶像了!

现在项羽已经兵败自杀,刘邦要以对待鲁公的礼节来安葬项羽,“鲁公”是项梁死后楚怀王给项羽封的爵位,也就是说刘邦承认项羽从前在楚怀王身边作臣子时的身份,不承认他作为天下诸侯总盟主的身份,更不认可他对天下诸侯的分封,因为刘邦没有用对待楚王的礼节来安葬项羽。

最后,项羽的尸身并没有被安葬在鲁县,而是安葬在了距离鲁县有三百里之遥的谷城,这是政治上的考虑,因为刘邦要鲁县人的忠诚,更要他们对自己的忠诚。

l在丧礼上,刘邦痛痛地哭泣,他哭什么?他不应该大喜吗?

从政治上的考虑,他绝不能面有喜色,不然他就得不了一直忠于项羽的鲁县百姓和楚地百姓的心。

从个人情感而言,他的眼泪也不完全是作秀。

想起七年前自己跟项羽奉楚怀王之命,一起领兵打仗同甘共苦时愉快的合作情景,那时他开始领教这个项老弟非凡的军事才能。

当项羽的叔叔项梁,也就是当时义军的统帅,被秦将章邯所杀的时候,项羽伤心欲绝,因为项羽是项梁养大的,项梁就像项羽的父亲一样。

刘邦这个老大哥,一定是变着法地安慰项老弟的心……那时他们的革命友谊是何等地深厚,但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开始分道扬镳。

项梁一死,政治敏锐的楚怀王马上抓住机会咸鱼翻身,夺了项羽的军权,又对刘邦委以重任,从那时起,项羽和刘邦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

等到项羽杀死楚怀王任命的上将军宋义,并亲率楚军将士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军、威震天下,一举成为灭秦的天下诸侯的总盟主。

而刘邦也率领他的灭秦大军,一路西进,三分硬拼七分招降,为求早日进入关中作关中王,不择一切手段,终于早一步进入关中。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因为各自实力的不断增长,利益间的冲突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对手了。因为天下只有一块大蛋糕,你多我就少,你少我才能多,你一点都没有,我才能独享,可是谁愿意把唾手可得的蛋糕给别人呢!

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前不久张耳和陈馀的故事已经深刻地教训我们了,当巨大的利益诱惑摆在人面前的时候,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为利益之争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更有甚者,刎颈之交变成催命鬼,非要置对方于死地才罢休!

刘邦跟项羽在这一点上都看得明白,只是那个大傻瓜韩信,你落花有意,却不知刘邦流水无情!

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

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

——晚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

刘邦剧照

刘邦跟项羽对峙四年每战必败,最后一战定乾坤,刘邦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项羽死前说上天要灭亡他,说得也对也不对:对,是上天把他取去,是因为看他没有人主之才;不对,是他把责任推到上天那里,而没有反省自己为何失败。他想,我打仗这么厉害,上天不保佑我,我才失败啊!

项羽哪里知道,自己除了打仗厉害,其他的方面多比刘邦差一大截!

刘邦在项羽坟前,感叹上天对自己的垂青,自己每战必败,好几次都差一点就丢了性命,要不是命运之神对自己百般眷顾,现在面前坟里躺着的就是自己,或许,自己死在哪里都不知道呢!

从起兵起到现在八年了,多少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天下大乱中失去生命,自己的爱将纪信、周苛,爱卿郦食其,都为自己得天下而献出生命,还有王陵的老母亲、千万的家乡父老和关中父老的忠心拥戴,几十万年轻士兵血洒疆场,一千多万的黎民百姓死于战火!

终于结束了…………

项羽剧照

项老弟,你安息吧!

上天既然选择我作天下的主人,我就不负上天的厚爱,把天下治理好。

我要向全天下证明,我刘邦得了天下也能治理好天下!

对于项羽的家族,刘邦不但没有斩尽杀绝,也没有残忍虐待,而是给他们高官厚禄,赐国姓刘,纳入皇族。

部分项家子弟还被封了侯。

不只是刘邦的“亲家”项伯,还有两位也被封了侯:

项伯被封为射阳侯,

项襄被封为桃侯,

项它被封为平皋侯,

还有一位项氏族人被封为玄武侯。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史记·项羽本纪》

l为什么刘邦对项羽的族人这么好?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政治原因有三个:

第一,刘邦不杀项羽的族人,还给他们高官厚禄,这让天下百姓看见这位胜利者乃是一位仁义之主,对待死敌尚且这么宽厚仁义,更何况对待黎民百姓呢。虽然天下已定,但是人心未定,效忠项羽的人仍然不少,厚待项氏宗族可以安定人心!

第二,项家人有的对刘邦有恩,有的对汉国有功。刘邦起兵之初,因为实力不济,被雍齿背叛,两次强攻不下,大病一场,投靠项梁以后,刘邦才一雪前耻,实力也逐渐壮大起来,可以说,项梁是刘邦成功之路上的一大贵人;项伯一直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这一点刘邦也清楚,所以他尊重项伯,记得项伯的恩情;项襄在楚汉战争第二年就投降刘邦了,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项襄有什么功劳,但有功是一定的。

第三,项家人除了项羽是军事天才以外,其他人的军事才能都一般般,政治才能也没有看出多突出的,都不能独当一面。刘邦给他们封侯拜将、加官进爵对自己的权力没什么不利影响。总之,项家人才能有限,翻不起大浪来。

我觉得还有一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刘邦的英雄惜英雄,厚赏项家人算是对项老弟在天之灵的一些安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