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对刘邦忠心吗?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韩信对刘邦忠心吗?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认为,韩信在感情上对刘邦忠心,但是在政治上不忠心。只是韩信分不清楚感情跟政治的巨大差异,所以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蒋介石死了以后,张学良写了一副挽联,十六个字:“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张学良用这十六个字,来表达他跟蒋介石之间那既兄弟亦仇雠的复杂关系。
我觉得,这十六个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刘邦跟韩信之间的关系。刘邦未必不关心韩信,推衣解食等的表现也不都是虚情假意,他也非常欣赏韩信的才能。
当刘邦从云梦泽抓了韩信以后,并没有马上处死他,而是降级使用。刘邦有时间还跟韩信喝酒聊天,这就表明刘邦在给韩信留机会。但韩信始终没有达到刘邦对他的期待,最后,刘邦只得狠心除掉了这个让他欣赏、让他头疼、又让他忌恨的韩信,为了刘氏江山的长治久安,他只得这样做。
从刘邦在云梦泽抓捕韩信这一件事,我们来看看韩信跟刘邦的真实关系。
韩信做齐王之后跟刘邦的关系,我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谁是落花?韩信;谁是流水?刘邦。
此言怎讲?接下来我一点一点的解释。
韩信是公元前二零二年正月被刘邦从齐王改封为楚王的,到十月份就有人告他谋反。
告发谋反的人常常是被告身边知道底细的人,因为被告者得罪了告发者,或者被告者逼得告发者走投无路所以拼死一搏。
后来告发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谋反的人,都是他们身边的人,外人因为没有利益纠葛,所以一般不会告发。
韩信做楚王还不到一年,为了稳定政局,他连曾经侮辱过他的无赖都破格提拔,现在屁股还没坐热的韩信会得罪谁呢?
有人告发韩信谋反,是谁告韩信?史书没写。
是韩信身边的人告发的吗?可能性不大。
是刘邦指使的人,或者说刘邦安在楚国的眼线指使人告发的吗?有可能。
甚至,根本就没有人告发,而是刘邦捏造的一个罪名而已!
不然你怎么名正言顺地逮捕韩信呢!
其实,专制皇权制度之下,就算国家法律,也都是皇帝统御的工具而已,哪有什么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只要你对至高皇权构成威胁,皇帝可以捏造很多罪名来处置威胁皇权的大臣,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诬以谋反”。
韩信有没有真正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只要在楚王的位子上,刘邦就睡不好觉。所以,“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这基本上就是个托词而已!
刘邦询问各级将领,该怎么办?大家慷慨激昂、异口同声地说:“马上发兵,活埋了那小子!”
大家要知道,这些将领中有很多都是韩信的部下!就连曹参、灌婴这样的百战名将也是。
为什么刘邦一说怎么办,这些人都这么无情无义地说要灭了韩信这小子呢?难道韩信跟这些人的关系都很差?我想未必。
韩信虽然孤傲,但他是一个知恩报恩的人。知恩报恩的人,他不会建立太差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韩信跟萧何的关系就不错,韩信跟钟离眛也是故交。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要干掉韩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邦借着建国以后的种种巩固政权的策略,通过对项羽旧部的屠戮,对异己分子的肃杀,已经牢牢地坐稳了天下,谁也不敢在刘邦面前再随便说一个不字!
皇帝指东就是东,西也是东;皇帝指西就是西,东也是西。
正像《宰相刘罗锅》的片尾曲所唱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我把这首歌词改一下:皇帝说的话,是就是,不是也是;皇帝说的话,不是就是不是,是也不是。
刘邦说,韩信谋反,大家并不用去研究韩信是不是真的谋反,而要研究刘邦对韩信是个什么态度就行。
曹参和灌婴长期在韩信身边,对韩信比较了解,他们应该知道韩信不会谋反。
其实刘邦也知道韩信没有谋反,但刘邦就是要韩信去势。
在刘邦身边长了,大家都明白刘邦对韩信的忌惮。当大家都说“活埋了那小子”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就凭自己那两下子,这一伙人都加起来也未必干得过韩信,所以,他们应该知道,真的打韩信,那得皇帝自己出马才行。
所以,皇帝沉默了。
刘邦、陈平剧照
以前有了大事,刘邦犹豫不决的时候,总是询问张良的建议,现在张良已经退出朝廷是非之地,修仙访道去了!身边还剩下一个陈平可以做参谋。
刘邦问陈平应该怎么办,陈平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问了刘邦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人告发韩信谋反,韩信知道吗?”
陈平问这个问题干什么?韩信知道不知道有什么关系?有关系。
如果韩信知道,他就会提前做准备,如果不知道,主动权就控制在刘邦这边。
刘邦说:韩信不知道。
第二个问题:“陛下手下的精兵,比韩信的精兵怎么样呢?”
这是什么意思?你的军队硬实力跟韩信的比一下怎么样呢?有没有制胜的把握?
刘邦非常不情愿地说了三个字:不能过。”
第三个问题:“陛下将领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有没有能力超过韩信的?”
这是问的军事素养方面,军队能否打胜仗,除了单兵的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将领的素质。
这一点刘邦当然清楚,不然这么着急地给韩信去势干什么!
这次刘邦还是很不情愿地说出了三个字:莫及也。
刘邦、韩信等人剧照
这让我想起了当韩信拜将以后,韩信也是问刘邦非常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又是刘邦必须面对的问题。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这样写道: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刘邦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我们看到,当初韩信让刘邦诚实面对自己跟对手之间的差距,刘邦自认为在诸多方面确实不如项羽,但是服弱得非常不情愿。
现在陈平让刘邦诚实地面对跟韩信之间的差距,做了皇帝的刘邦,自认为自己的人马在军事上诸多方面不能跟韩信相比。
陈平接下来说:“陛下的士兵没有韩信的精良,将领的能耐也比不上韩信,却要举兵攻打他,这就是逼他反抗啊!我真替陛下捏一把汗!
刘邦说:“该怎么办呢?”
擅长问“该怎么办”这是刘邦的一大长处,他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不是因为他是大流氓出身,而是因为他有集人之才为己所用和集思广益的本领!
在刘邦的常规思路中,要想拿下韩信,武力征服是第一考虑的。
但他深知,跟韩信比武,胜算能有多大呢!
当年楚霸王项羽最后都被韩信困住,自己这两下子能跟韩信比划?!
刘邦、张良等人剧照
刘邦的最突出才能除了用人之才,就是善于变通。
陈平接下来给刘邦出了一计,就是假装去云梦泽游览,在那里会见各路诸侯,因为云梦泽在楚国境内,韩信一定会前来拜见,他一来,就把他拿下。
不用跟韩信在战场上比武,一个武士就可以把韩信给抓起来。
陈平的这一招,完全是站在维护刘邦利益的立场上出的,但损害的是韩信的利益。
为什么张良选择归隐?很可能他是不愿意再为了巩固刘邦的利益而损害从前战友的利益,他不忍心看见刘邦跟这些曾经一起扛过枪的兄弟们自相残杀,但自己也没有办法避免这一切,远离朝堂是自己无奈的选择。
张良选择了归隐,因为张良境界高,但陈平没有像张良一样,因为陈平出身贫寒,他要的就是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现在刚刚享受不多久,怎能像张良一样修仙访道!
但想要富贵,就得攀龙附凤,政治上必须高度正确才行,很多人做不了官,可能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于是刘邦派使者告知各路诸侯,他要去云梦泽一游,韩信当然也接到了诏书。
韩信接到诏书以后是什么反应呢?
《资治通鉴》中是这样描述的:“楚王信闻之,自疑惧,不知所为。”
也就是说,韩信接到诏书以后,怀疑是怎么回事,心中充满恐惧,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次刘邦要去云梦泽游玩,不是单给韩信通知,韩信却害怕了,那么其他诸侯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史书中没有记载。
彭越会害怕吗?黥布呢?当时,刘邦刚刚平定臧荼叛乱和利几的叛乱,这些事情诸侯王们应该都知道。
臧荼是仗势谋反,利几是主动出击也绝不坐以待毙;臧荼是被项羽分封,刘邦不得不承认的诸侯王,利几是项羽的旧部。
当刘邦说要去云梦泽游玩的时候,彭越会害怕吗?我想,彭越不会,因为彭越从来没有投靠过项羽,反倒是,彭越一直跟项羽对立,竭尽所能骚扰项羽的大后方。
所以,根据当下的形势,彭越没有理由害怕。
黥布呢?黥布曾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是项羽手下唯一被封为诸侯王的将领。但是黥布没有跟刘邦在战场上较量过,楚汉战争一开始,黥布就倒戈,投奔刘邦了!并且,楚汉战争中,黥布立功也不少。所以,按当时的形势,刘邦不会动他,黥布自然不必害怕。
韩信剧照
韩信为什么害怕呢?因为钟离眛在他这里。而钟离眛是项羽手下的一员骁将,楚汉战争中,刘邦没少吃钟离眛的苦头。刘邦曾诏谕韩信抓捕钟离眛,但韩信并没有执行。这一次,刘邦要来云梦泽游玩,韩信天真地认为,很可能皇上来跟我要人了,我只要把钟离眛献上,就可保自己的禄位。经过反复权衡,韩信找到钟离眛说明来意,钟离眛仰天长啸,大骂韩信不厚道,然后自刎而死。
我觉得,从韩信个人利益出发,他绝对不该交出钟离眛的人头,而是跟钟离眛联合,打刘邦一个措手不及,这才是上策。刘邦想在军事上灭掉韩信,几乎是不可能。如果汉政权跟楚政权再次陷入长期的拉锯战当中,我想,最后韩信还会输,因为他的用人和政治才能比刘邦差远了。但是韩信的优势是年轻,可以跟刘邦耗下去,怕是最后,刘邦的体力、精力也会受不了的。但是从民生的角度来讲,这是下策,两方要是打起来,多少的黎民百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这是上天给韩信的最后机会,要反还是乖乖就擒,这次以后韩信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但当时韩信还是对刘邦怀着极其天真的想法,他认为只要把钟离眛的人头献上,刘邦就不会再追究什么了,他哪里知道,在刘邦的心里,钟离眛就算捉不到,一时也难成气候了,最要紧的是拿下他韩信!
刘邦要的是韩信作他笼中的鸟或者摇尾巴的狗,他哪里容得下做楚王的韩信!
韩信痴痴傻傻地提着钟离眛的人头去见刘邦了,到了陈县,刘邦一看见韩信来了,并不是带着大量的卫戍部队而来,也不是称病不来,也没有暗中部署军队造反,而是提着钟离眛的人头过来了,刘邦看过钟离眛的人头,随即命武士把韩信给捆起来押到随行的车上。
直到这时,韩信才恍然大悟,上了这个老流氓的当了!
刚刚钟离眛还跟我说,他先死,我也得跟上,怕是让他说中了!
当韩信被捆起来的时候,才真正的开始体验“骄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真实含义!
我想,当韩信被捆起来的时候,刘邦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这么多年来,刘邦对韩信是不得不用又必须得防,只要韩信还在独当一面,刘邦心里就不消停,现在天下已定,韩信也没大用处了,只有杀掉他或者把他软禁起来,刘邦才能放下心来。
当韩信还在大声发着牢骚的时候,刘邦说话了:“少在那里嚷嚷起来没完没了,有人告你谋反!”
不知道这个时候,韩信有没有看明白:眼前这个说狠话的刘邦才是真实的刘邦,解衣推食很多时候不过是手段罢了!
当韩信被押上车的那一刻起,韩信的剧本基本上结束了!
想当年,他在项羽帐下三年而得不到重用;投靠刘邦后,经过萧何的举荐终于得到刘邦的器重,挂帅三年多每战必胜的军事生涯,让韩信在汉军中得到极高的威望,让他成为仅次于刘邦的二号人物。
但是才风光了不到四年,韩信就又沉寂下来,此后的多年,虽然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一般,刘邦再也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时刻都在刘邦的严密监视之下,成为名副其实的“笼中鸟”、“瓮中鳖”,毫无人身自由和性命保障。
刘邦、韩信剧照
刘邦没有马上杀掉他,而是把他贬为淮阴侯,安置在自己的身边。
为什么呢?刘邦知道韩信没有谋反,说他谋反只是找一个抓他的借口罢了!
再者,当时刘邦不能杀韩信,因为当时功臣们还没有受封,如果听见灭项大功臣韩信被干掉了,这些功臣们会造反的!
虽然刘邦当时不杀韩信,韩信也一定得不到善终,因为当时刘邦已经快到花甲之年,而韩信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刘邦还能活多少年?他不久以后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这个让自己都这么头疼的韩信,自己的儿子又岂能驾驭得了?
所以,在自己仙去之前,刘邦为了给儿子留下一个稳定的江山,一定会除去韩信这块绊脚石的,韩信从拿着钟离眛的人头向刘邦献媚的那一刻起,今后的结局已经基本上注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