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匈和亲模式开启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刘邦跟匈奴在白登山较量之后,匈奴仍不断地侵扰汉朝的北部边境。

怎么回事?很可能是刘邦跟匈奴之间的约定还没有完全落实的缘故。

匈奴不断地犯边,刘邦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只能想出一个解决汉匈关系的办法,我想,刘敬的办法很可能早就跟刘邦说过了,只是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刘邦的利益,所以他一直没有实施。

但是匈奴不依不饶,使得刘邦不得不正视汉匈关系的问题。

一、刘邦在忧虑中再次招刘敬商讨对策,刘敬提到两个“不可”和一个“可否”

(一)第一个“不可”,不可跟匈奴武力对抗

刘敬的理由是,天下大乱这么多年,现在刚刚安定下来,百姓和士兵都很疲惫,所以不宜对匈奴动武。

刘敬的理由无疑非常正确。

我想,除了百姓和士兵疲惫不堪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非常贫弱。当时刘邦出行,连四匹同色的马都配不齐,大臣们上朝都坐牛车,足见当时国家的经济非常的落后,已接近崩溃的边缘。

无疑,当时汉朝的军队,战斗力非常的强劲,因为大将们身经百战,士兵们也大多有战场经验,但是朝廷里没有足够的钱粮,来供应他们跟匈奴之间长时间的对抗。

再说,当时,刘邦的皇位还不十分稳固,除了军事天才韩信被刘邦软禁起来了,彭越、黥布等人还都在自己的封国里快活着呢!

“攘外必先安内”,刘邦最大的忧患不是匈奴,而是诸侯王,如果刘邦跟匈奴较上了劲儿,最后打得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的正是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们本来就对刘邦不是很服气,现在刘邦的实力被匈奴削弱了,诸侯王岂不更是尾大不掉!

所以,从两个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跟匈奴硬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对汉朝的伤害更大。

如果从刘邦江山稳固的角度讲,那就更不能跟匈奴武力对抗了!

刘敬剧照

(二)第二个“不可”,不可用仁义来说服匈奴王冒顿

刘敬的理由是匈奴杀死亲生父亲,把后母当做自己的妻子,这种人没有人伦观念,近乎禽兽,所以跟他讲礼义廉耻是对牛弹琴、白费口舌。

是的,冒顿杀死亲生父亲,这是中原民族一般干不出来的。

中国历史上,为了夺得皇位,杀死自己兄弟的事,数都数不过来。

比如,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矫诏逼哥哥扶苏自杀,自己登上皇位,之后胡亥对自己的其他兄弟姊妹大开杀戒,其过程极其惨烈;

隋文帝的二儿子杨广登上皇位后,也是马上除掉了曾经做过太子的哥哥杨勇;

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逼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当上皇帝。李世民恨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也怨恨父亲对自己的不公平,他敢杀死哥哥和弟弟,但是绝不敢动杀死父亲的念头。

虽然以上杨广、李世民都有鲜卑血统,但是他们在文化上已经基本汉化了,他们跟草原民族的皇子是不一样的。

所以,冒顿杀死父亲自立为单于,这在中原民族看来,完全是禽兽行径。

但我们也不要过于为难冒顿,因为草原民族的生存环境比中原民族恶劣得多,所以他们对强者非常崇拜,对人伦关系并不十分看重,冒顿杀死父亲以后,并没有再被其他人给杀死,他死后,单于位置平稳过渡给儿子老上单于。我们看见,冒顿杀父的负面影响远没有我们中原民族想象的那样大。

至于冒顿把自己的后母当做自己的妻子,这乃是北方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嫡子娶庶母,弟弟娶寡嫂,更重要的是安顿这些妇女的生活,给她们和她们的子女保护,不让她们流离失所以至于被人欺负,这是比较人道的做法,不是大家想的嫡子贪恋庶母的美貌,弟弟贪恋寡嫂的姿色,所以娶来为妻。你想,冒顿这样心狠手辣不重感情的人,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能当成箭靶子,他会恋慕老爹留下的女人?他什么样的女人弄不到手!他之所以娶庶母,更重要的是给庶母和他们的儿女一个安定的家。

中东很多国家和民族,在古代也有相似的风俗,哥哥死了,弟弟就要娶嫂子为妻,二人生的第一个男孩子要算在哥哥的名下,继承哥哥的产业。

这也基本上跟情色没有关系,只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发展而制定的道德要求而已。

刘敬说,对冒顿这样的人,用仁义说服他是不可以的,对吗?很对。

仁义能够说服谁?也就是说给被统治者罢了!

当年孔子周游四方,给各位诸侯王大讲仁义治国的道理,效果怎样?没有哪位诸侯王把孔子的学说放在心上!

孟子苦心规劝梁惠王,希望梁惠王实行仁政,梁惠王听吗?根本不听。

这些诸侯王更相信的是:拳头硬才是硬道理。对于孔子、孟子提出来的施仁政以达到国富民强的道理根本不在意!

诸侯王可都是受古圣先贤文化熏陶的人,他们尚且不接受仁义的道理。

你让一个野蛮民族的首领接受仁义的道理,当然更不可能。

我再说一遍,仁义的道理是教化民众的,不是外交上必用的工具,国家之间的交往,利益才是至上的。

想必众位读者亲身经历过或者看见过社会上许多纠纷,纠纷发生以后,讲道理有用吗?可以说,用处不大。

即便是你处处占理,遇上垃圾人,你的道理也是毫无用处。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根本不是讲理的世界,这个世界只讲实力与利益。

你强大起来了,你有理自然有理,你很弱小,有理也毫无用处。

有的人强大起来了,无理也是有理,他若衰弱下来,马上就变成众人唾骂的对象。

我写给有良心的你,你一定要强大起来,但也要守得住自己的底线。

和亲

二、接下来刘敬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和亲”

“和亲”这个词,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但中国汉朝以前是从来没有跟别的国家或民族和亲的。

刘敬仅凭这一条政治方案,就足以奠定他优秀政治家的地位。

(一)刘敬告诉刘邦,要想让匈奴在很短的时间内向中原王朝臣服,是不可能的事

刘邦当然知道匈奴远非自己从前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在白登山较量一次,刘邦就被匈奴实力的强大深深震撼。

刘邦人生中已经遇到过好几位强对手了:

起义之初,刘邦就被不服自己的雍齿涮了一把,后来通过加盟更强大的项梁集团,拜项梁为老大,才从项梁处获得帮助,刘邦兵强马壮之后,攻下丰邑,赶走背叛自己的雍齿;

彭城之战,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被项羽三万精锐骑兵一举击溃,刘邦差一点丢了性命,在稍微整顿以后,刘邦怎样重新崛起的呢?联合最有实力的彭越、黥布,重用韩信,后来经过长达三年多的拉锯战,刘邦和各路诸侯终于形成合围项羽之势,最后垓下大战消灭西楚军主力,项羽兵败自杀。

我们看见,刘邦战胜雍齿靠的是加盟,战胜项羽靠的是联合。

现在刘邦已贵为大汉皇帝,他还需要加盟吗?刘邦已是大汉公司的董事长,别人都是加盟他,他不需要加盟别人,也没有任何势力值得他加盟。

刘邦还可以联合其他诸侯王来对抗匈奴吗?当年刘邦联合彭越、黥布等人乃是无奈之举,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干掉项羽。

彭越、黥布等人都是跟刘邦基本同级别的割据势力,他们拥有对自己武装的绝对指挥权,而他们的武装,刘邦是没有权力指挥的。

就是天下大定以后,刘邦也没法直接调动诸侯国的军队,前面刘邦攻打韩王信和匈奴,我们就没有看见彭越和黥布的军队,张敖有没有派兵支援,我们也不知道。

既然老办法都不可行,刘邦怎样对付强大的匈奴,使他们不再肆无忌惮地劫掠大汉北部边境城市呢?

动武硬拼不行,用礼义感化也不行,那怎么办呢?好办。

给匈奴实际的好处,把匈奴的利益跟大汉的利益绑在一起。

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把刘邦的嫡长公主嫁给匈奴王冒顿,这样刘邦就成了匈奴王冒顿的老丈人了!

每逢过年过节,馈赠匈奴大量的必需品,让一些有口才有教养的人暗示并教导匈奴王对岳父该有的礼节。

其实和亲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送公主、送财物。

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汉匈两国和平共处。

大汉公主与匈奴单于剧照

(二)在刘敬的表述中,有一些看法值得商榷

他说,匈奴单于冒顿娶了大汉公主以后,就一定会立大汉公主为皇后,大汉公主生的儿子就一定是太子,冒顿一死,太子继位,太子就是大汉皇帝的外甥,哪有外甥跟姥爷或舅舅对抗的道理?

我觉得,刘敬的这一番说辞,属于自说自话。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没有证据显示冒顿单于之后的老上单于、军臣单于是大汉公主所生的,似乎军臣单于之后的匈奴单于也没有沾上大汉的血统。

为什么呢?可能跟一个重要原因有关,就是大汉皇帝没有一个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匈奴单于做妻子,送的都是宗室女或宫女

这也正是刘敬一再强调的,要嫁就嫁真公主,假公主起的作用不大。

大汉嫁公主给匈奴单于,本来就是迫不得已,绝非一厢情愿,更非情投意合。

汉朝从骨子里是非常轻看匈奴的,从没有要跟匈奴结成百年之好的想法。

我们看到汉匈之间的和亲是单向的,是汉朝拿匈奴没有办法时的权宜之计,是一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结合。

当然了,虽然大汉公主所生的儿子未必继承大单于的位子,但是大汉公主还有她所生的孩子就是汉匈友好的一个记号,并且,大汉公主还能有一定参与朝政的权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国争取利益。

(三)刘敬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一定要嫁皇帝的嫡长公主

刘敬说,不能在皇室成员中随便物色一位女孩冒充,不然和亲的作用大打折扣,嫁就要嫁嫡长公主。

这个话,刘邦听进去了,也打算实施,但刘邦有两个难处:

第一个就是,嫡长公主鲁元公主已经嫁给赵王张敖了,刘邦可以随便从张敖那里把女儿要回来吗?

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探讨过了,我的意思是,刘邦要逼反张敖,或者逼张敖做出格的事情,好顺理成章地把鲁元公主接走。

不料这个张敖修养太高,他就是不上道,于是,刘邦也没有办法硬把女儿接回去,因为,无缘无故地解除鲁元公主跟赵王张敖之间的婚姻,张敖不会服气,赵国臣民不会服气,天下百姓都会轻看这个皇帝。

我们看见,刘邦真是冷酷,丝毫不把女儿的感情幸福放在心上。

鸿门宴前一天晚上,在霸上,沛公刘邦把酒言欢,跟项伯套近乎,说要跟项伯结成亲家,当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还说这茬事吗?不说了,为什么?今非昔比,项伯的儿子怎么能配得上皇帝的女儿呢!项伯当然更不敢提这桩亲事了。

刘邦把女儿许配给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做妻子,其实这也是一桩政治婚姻,刘邦没有想到,女儿跟女婿的感情还很好!

当然,刘邦也不在意这个,他在意的只有自己的江山。

当自己江山的稳固受到威胁,他不得不跟匈奴妥协的时候,刘邦没有紧考虑,就决定牺牲女儿的幸福,把女儿送给匈奴单于做老婆。

刘邦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处理问题只靠理智,不动感情,他在乎的只有更大的利益。

刘邦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当初他在彭城西边赶路的时候,把一双儿女踹下车,现在又要拆散恩爱小夫妻,把女儿扔给匈奴单于,刘邦真是个冷血的父亲!

有国就不能有家,家国难两全啊!

刘邦的第二个难处是,老婆吕雉同意吗?同意的可能性很小!

鲁元公主剧照

果然,当吕雉得知刘邦竟然如此狠心之后,肝肠寸断,愁得日日夜夜哭泣不止。

鲁元公主当然是刘邦的亲生女儿,也是吕雉的贴身小棉袄,但刘邦跟女儿之间的感情与做母亲的吕雉跟女儿之间的感情还是不一样的。自从鲁元公主出生以后,刘邦就没有安安稳稳地在女儿身边待几天,先是跟一些匪类混社会,后来给秦朝廷当差,再后来落草为寇,再后来又闹革命,总之,父女离多聚少,感情比较疏远。

相比起刘邦这个不称职的父亲,母亲吕雉跟这一双儿女的关系非常亲密,刘鲁元、刘盈都是母亲吕雉辛辛苦苦拉扯大的。

再者,刘邦作了沛公以后,身边的女人不断,想当年,刘邦混社会时身边就不缺女人,现在干起革命来,身边的女人就更多了,后来刘邦又作了汉王,更多能歌善舞的年轻女孩向刘邦投怀送抱,戚夫人就是其中一位,也有给刘邦生下一儿半女的。

其中,戚夫人就给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叫刘如意;曾做过魏王豹妃子的薄姬给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叫刘恒。

我想,刘邦可能还有一些女儿,只不过没有记载在史书中罢了!

连吕雉的女儿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名字记载下来,更何况刘邦的其他妃子所生的女儿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刘邦的儿女加起来,比吕雉的儿女多得多,所以吕雉在刘邦面前哭泣哀求:“我只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你竟然要把我的女儿送到匈奴蛮荒之地去受苦!”

最终,刘邦没有下狠心送女儿到匈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冬季,刘邦在庶民家找来一名女子,称之为大公主,把她嫁给匈奴单于作妻子,同时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盟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