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汕头二模历史非选择题解析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03 发布于甘肃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酉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该文例举了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即“言路”。)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努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6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答题来源为材料+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这是第1问,掌握信息渠道是答题的指向,特点是答案项目语,“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中的“其”皇帝掌握信息渠道的作用。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特点: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多种信息渠道交流方式,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把信息传递分为不同等级。(作用:有利于信息传递的畅通。)

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军队信息最为紧急,可以优先传递。(作用:有利于保证军事信息的快速传递。)

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余里。——紧急的信息传递可以额外提升等级。(作用:有利于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

④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强。(作用:有利于信息的保密性。)

⑤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该文例举了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即“言路”——皇帝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作用: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为君主制定政策做出依据。)

◎根据所学知识:

特点:通过监察系统向皇帝汇报信息。

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整理答案:

特点:

多种信息渠道交流方式,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把信息传递分为不同等级。

军队信息最为紧急,可以优先传递。

紧急的信息传递可以额外提升等级。

④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强。

⑤皇帝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

⑥通过监察系统向皇帝汇报信息。

作用:

有利于信息传递的畅通。

有利于保证军事信息的快速传递。

有利于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

④有利于信息的保密性。

⑤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⑥为君主制定政策做出依据。

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标准答案:

特点:渠道多样;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能获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每点1分,任答3点,给3分。)

作用: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维护了边疆安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等。(每点1分,任答3点,共3分。)

◎反思: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4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据以上材料”,具体分析还是根据材料三,材料一、二表达传递信息的方式,只有材料三表达了信息传递需求的原因,要概括材料三信息。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经济重心难难移促成了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疆的信息交流道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交流途径的发展。

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商业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宋代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促进了沟通需求的增加。

整理答案:

原因:

经济重心难难移促成了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疆的信息交流道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交流途径的发展。

商业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流。

④宋代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促进了沟通需求的增加。

标准答案:

原因: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反思:挖掘信息不够。

(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4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据材料三”,确定答题来源为材料三,要从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做历史研究的,然后对这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从整体视角出发,阐述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此种视角有助于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宋朝的影响。

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从国际上重大历史事件对宋朝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影响角度分析,强调重大历史事件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如推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从国际国内形势的角度,即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察了宋朝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信息交流的增加。

◎整理答案:                                   

评析:

从整体视角出发,阐述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此种视角有助于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宋朝的影响。

从国际上重大历史事件对宋朝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影响角度分析,强调重大历史事件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如推动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从国际国内形势的角度,即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察了宋朝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信息交流的增加。

标准答案:

评析: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反思:“历史研究方法”这一个概念要从材料中概括即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请以中国历史某一专题史内容为例,围绕“三种特性”,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考生可以选择12种特性论述,也可以三种特性同时论述;要求:论题合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答题思路解析:材料要选择中国历史某一专题内容,就不能选择世界史内容,围绕“三种特性”,需要根据材料概括三种特性,然后自拟论题,说明是小论文。可以选择一种特性进行论述,一种角度最好论述。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历史三性是什么,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

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研究历史优先关注特殊性。

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变异性与特殊性交织在一起。

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特殊性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

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研究历史必然要重视历史的变异性。

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这句话可以算一个观点,可以拿来用。

没有变,不成为历史。——历史是变化的。

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历史的特殊性与变异性放在一起构成了历史的传统性。

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研究历史要重视历史的三性。

◎整理观点:

论题:儒家文化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传承性。

论题:儒家思想在兼收并蓄与自我更新中不断发展。

论题:儒家文化在变革中不断发展。

论题:儒家文化相对与其它文化具有特殊性。

论题: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变异性。

整理答案:

观点:儒家思想在变革中不断发展。

论证:汉武帝时期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用思想上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汉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被统治者接受,儒学的正统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宋朝时期,儒学面临佛教与道教的冲击,儒学经过自我调适,融合佛、道思想,形成更为思辨化和理论化的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儒学在自我更新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儒学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发展变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答案:

示例

论点: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阐述: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反思:从单一角度作答较为容易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4931月,哥伦布到达波尔图·卡巴洛后,当地印第安人反映船队有人掳走了六个印第安人,计划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西班牙。哥伦布找到这六个人后,下令释放,并送礼物弥补他们遭受的一切。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生平与航海史》

材料二

你禀告陛下,……我们认为送回西班牙的印第安人越多越好。……加勒比人是未经开化的野人,可以做任何工作。他们体型匀称,非常聪明。他们只要摆脱吃人的残忍习俗,就会比其他奴隶都要优秀。

 ——1494年哥伦布写给安东尼奥·德·托雷斯的信

材料三

14931月,船抵达卡隆角……哥伦布热情接待了这群看似野蛮的印第安人。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打开和当地部落友好交往的大门。哥伦布派了一艘小船送他(印第安人)上岸,还送了很多礼物给他。他一上岸就大喊一声。四处埋伏的印第安人立即冲到他身旁,一起抓捕了小船上的西班牙人。因此,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西班牙人的武装比印第安人好很多。两个印第安人在战斗中受了伤,剩余的全逃走了。这次战斗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在新大陆的第一次正面冲突。……针对这次流血冲突事件,哥伦布非常伤心。

 ——[美]翰·SC阿伯特《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

(1)辨析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哥伦布对待贩卖奴隶的态度,并从史料鉴别的角度说明理由。(6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辨析材料一、材料二”,确定答题来源为材料,通过“概括指出哥伦布对待贩卖奴隶的态度”,说明要从材料中概括概括哥伦布对待贩卖奴隶的态度,通过“并从史料鉴别的角度说明理由。”,确定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材料一与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具说服力,也就验证了哥伦布的态度。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14931月,哥伦布到达波尔图·卡巴洛后,当地印第安人反映船队有人掳走了六个印第安人,计划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西班牙。哥伦布找到这六个人后,下令释放,并送礼物弥补他们遭受的一切。——材料一反映了哥伦布反对贩卖奴隶

材料二你禀告陛下,……我们认为送回西班牙的印第安人越多越好。……加勒比人是未经开化的野人,可以做任何工作。他们体型匀称,非常聪明。他们只要摆脱吃人的残忍习俗,就会比其他奴隶都要优秀。——材料二反映了哥伦布支持奴隶贸易。

总结:材料一出处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生平与航海史》属于二手史料,史料价值低,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哥伦布对奴隶贸易的态度;材料二出处为1494年哥伦布写给安东尼奥·德·托雷斯的信,属于一手史料,能真实反映哥伦布对奴隶贸易的态度。

整理答案:

态度:哥伦布支持奴隶贸易。

理由:材料一出处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生平与航海史》属于二手史料,史料价值低,从内容看,美化了哥伦布,哥伦布作为殖民者,其行为不符合哥伦布的身份,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哥伦布对奴隶贸易的态度;材料二出处为1494年哥伦布写给安东尼奥·德·托雷斯的信,属于一手史料,信件属于个人私人物品,能真实反映哥伦布的心理,所以能真实反映哥伦布对奴隶贸易的态度。

◎标准答案:

1)从材料看,哥伦布支持奴隶贩卖。(2分)材料一是19世纪西方作家的著述,描述了哥伦布对待印第安人的和善态度。从史料鉴别看,一是作者离事件比较久远,二是代表了西方人的视角(2分)材料二是当时哥伦布写给朋友的信件,建议贩卖奴隶。材料二属于第一手史料,更具史料价值。私人书信具有私密性,较能反映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综合起来看,材料二可信度更高因此认为哥伦布对贩卖奴隶持支持态度。(2分)

反思:此题主要要注意审题,侧重点在辨析,辨别哪则史料真实,然后从史料角度分析为什么真实。

(2)依据材料三作者的历史叙述,推断作者的立场及意图。(4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依据材料三作者的历史叙述”,确定要依据材料概括信息,通过“推断作者的立场及意图”可知,答题方向共有两个,一个是立场,另一个是意图。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三:14931月,船抵达卡隆角……哥伦布热情接待了这群看似野蛮的印第安人。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打开和当地部落友好交往的大门。哥伦布派了一艘小船送他(印第安人)上岸,还送了很多礼物给他。他一上岸就大喊一声。四处埋伏的印第安人立即冲到他身旁,一起抓捕了小船上的西班牙人。因此,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西班牙人的武装比印第安人好很多。两个印第安人在战斗中受了伤,剩余的全逃走了。这次战斗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在新大陆的第一次正面冲突。……针对这次流血冲突事件,哥伦布非常伤心。——从材料可以看到作者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对哥伦布的侵略予以辩护。意图:对于殖民侵略进行掩盖,把过错归结为印第安人的野蛮落后,哥伦布对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杀是出于自卫。

整理答案:

立场:从材料可以看到作者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对哥伦布的侵略予以辩护。

意图:对于殖民侵略进行掩盖,把过错归结为印第安人的野蛮落后,哥伦布对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杀是出于自卫。

标准答案:

作者立场:站在西方殖民者立场;(2分)

意图:从作者对事件过程及哥伦布心理描写看,将印第安人塑造成失信、残暴的形象,将哥伦布塑造成有仁爱之心的形象,故推断作者有为西方殖民者杀戮辩护的意图。(2分)

反思:本题要注重审好题,要注意是“作者的立场与意图”。

3)据材料三,请剔除作者的主观意识成分,重新叙述该事件。(4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据材料三”,确定答题来源为材料三,条件是“请剔除作者的主观意识成分”,即去除作者的维护哥伦布的部分,重新叙述也即客观叙述,不带有情感色彩。

◎整理答案

叙述事件:14931月,哥伦布船队抵达卡隆角,与当地人爆发了冲突,印第安人出现伤亡。

◎标准答案:

叙述事件:14931月,哥伦布船队与印第安人发生流血冲突,导致印第安人伤亡(或受伤)(经过2分,结果2分,共4分)

反思: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客观叙述即可,不要带感情色彩。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变化时刻,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我真想要一块黑板。我可以给你们画一幅图画。我并不想把它挂在皇家学院里,但它可以说明我迫切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对于我们说来,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现在你们想一想这相互联接的三环,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的国家。

  ——194810月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的讲话

(1)据材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绘制出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示意图,并加适当标注。(3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据材料”可知,要理解材料中三环外交的含义,然后绘制“三环外交”政策示意图,并在示意图上加标注。

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变化时刻,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二战后英国衰落。

我真想要一块黑板。我可以给你们画一幅图画。我并不想把它挂在皇家学院里,但它可以说明我迫切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一种陈述

对于我们说来,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一环是英联邦本身。

④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国家。

⑤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最后一环就是联合的欧洲

⑥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三环外交加强了英国的实力。

⑦现在你们想一想这相互联接的三环,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的国家。”——英国在三环外交中的焦点,占据关键位置。

整理答案:

Image

标准答案:

Image

1)画出相互交织的三环图案给1分;三环图中体现出以“英国”为中心(或连接点)给1分;正确在图中标注“英帝国(或英联邦)”“英国”“英语世界”“欧洲”给1分。

反思:本题主要是通过材料理解三环外交的含义,理解英国在三环外交中的位置。

2)概括指出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政策的背景,并分析其政策意图。(9分)

答题思路解析:通过概括指出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政策的背景”,这是第1问,需要结合二战后的阶段特征来回答,“并分析其政策意图”,这是第2问,本题要根据时间“194810”来确定阶段特征。实行三环外交对于英国的会有什么样的意义,体现了英国的意图,属于推理题。

结合阶段特征

Image

背景:

政治:①英国在二战后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强大,处于冷战状态。

经济:①美国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推行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民族解放: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并提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现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意图:

英国通过三环外交,恢复英国大国地位。

在美苏争霸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

◎整理答案

背景:

政治:英国在二战后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强大,处于冷战状态。

经济:美国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推行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民族解放: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并提高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现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意图:

英国通过三环外交,恢复英国大国地位。

在美苏争霸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

◎标准答案:

背景:二战后英国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战后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或答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等);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力量中心,英国处于夹缝中;冷战爆发等。(每2分,任答3点,共6分)

意图:挽救颓势,维护英国传统利益和国际地位。3分)

◎反思:主要要考虑时间,综合当时的英国与国际背景。

王老师个人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