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古拉·阿诺索夫:女指挥家郑小瑛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6-03 发布于北京

女指挥家郑小瑛

作者:尼古拉·阿诺索夫

(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指挥教授,曾任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团长)

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数千年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为远东的多元文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养育了一批又一批文化艺术精英。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创建了自己的音乐文化和音乐体系。中国的音乐艺术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并在人民群众中得以广泛的传播。然而,数百年来,历代统治者通过“万里长城”,使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隔离开来,阻断了异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最终导致本民族文化艺术趋于保守并停滞不前。虽然当时的中国艺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都严重受阻,文化艺术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当然,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国家体制发生了巨变,这些变化不可能不对民族艺术产生影响。各艺术领域都涌现出一大批进步艺术家,他们积极探索崭新的艺术形式、表达新思想和新创作构思所需的艺术语言。然而,由于内讧、时局混乱,加之美、英、法、日等强国的殖民政策和武装干涉,大片领土被日本军占领,国民生活和民族艺术受到严重影响,艺术创作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几乎彻底中断。只是在12年以前(即1949年),革命人民政府掌握了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为有效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创造了各种条件。在音乐艺术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在继承本国传统文化、借鉴欧洲文化的基础上沿着两条轨迹发展,从而为中西文化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保障。

人民中国开始创办欧式音乐学府、试验歌剧舞剧院,中国作曲家以欧洲作曲技术为基础,重新谱写中华民族的音乐作品。开始组建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为培养音乐专业人才,国家还创办了中央音乐学院。与此同时,大批中国青年音乐家被派往民主国家接受音乐教育,许多人被派往苏联学习。他们当中的多数人已如期在苏联各地的音乐学院毕业,其中包括莫斯科的音乐学院。苏联音乐学院使大批中国青年和音乐家接受了音乐教育,目前他们正在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本民族音乐文化而积极努力地工作,当然也包括回国工作的指挥家。比如,担任北京中央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李德伦、严良堃等。由他们指挥的北京的交响乐团大量演奏中国当代作曲家谱写的经典作品和欧洲现代音乐作品。他们还指挥了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之类的大型作品,担任合唱和独唱的都是中国歌唱家,充分证明了完全由中国音乐家参与的乐团的高水平。足以证明指挥家高水平演奏技艺的还有他们在北京演奏的贝拉·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

只有通过中国人非凡的艺术天赋,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特别有助于取得辉煌艺术成就的还有中国人固有的勤劳精神、善于工作和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等特质。

196110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周年,为加深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在克里姆林宫剧院经理处的倡导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最引人入胜的有两大亮点,一大亮点是上半场演奏的曲目全部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担任指挥的是中国女指挥家郑小瑛,她正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二大亮点是下半场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独奏:奥伊斯特拉赫)和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的作品——《友谊序曲》。

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充分证明,他们已掌握欧洲作曲技术,他们善于根据本民族音乐曲调、素材和旋律要素,谱写出崇高的音乐艺术作品,同时为中国作曲学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方面,两位中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的创作发挥了特别显著的作用,一位是担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另一位是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贺渌汀。作为汇报演奏曲目,音乐会上演奏了苏联听众已经熟知的马思聪的交响小品《思乡曲》、《塞外舞曲》和贺渌汀的管弦乐曲《晚会》。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曾演奏过这些乐曲,这些作品带有人民中国当代交响乐发展的最典型的特征,即中华民族的主题、民主性、通俗易懂的表现手段、极其熟练地掌握作曲技术的能力、运用非常有限的乐队表现手段生动表现音乐作品的演奏技术等。特别典型的还有这些乐曲的固定标题,它们代表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比如,在管弦乐曲《晚会》中,作曲家贺渌汀生动地表达了中国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小憩的场景和气氛。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和师从巴拉萨年教授的作曲家朱践耳的管弦乐曲《节日序曲》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这首以奏鸣曲谱写的大型交响作品的配器异常精湛。《节日序曲》是一部极好的作品,作曲家运用民族主题素材,表现了与国内人民政权取得胜利相关的重大事件及其节庆特点。像马思聪、贺渌汀和其他许多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这首序曲证明了中国当代音乐运用奏鸣曲式的规律性。令人可喜的还有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刘铁山和茅沅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李焕之《春节组曲》等。所有这些都深刻表明,中国作曲学派正在有规律地迅速发展。衷心希望中国作曲家谱写的作品能在我国交响音乐会节目单中占有至尊地位。为此必须使我国指挥家和演出团的领导高度重视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活动,近距离了解他们的作品,以便从中发现足够的大型作品。我国的乐谱图书馆藏有足够的乐谱资料。同时应该引起重视的还有中国室内乐的发展。

无论是国际获奖者伊格尔·奥伊斯特拉赫精彩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还是卡兰·哈恰图良的辉煌杰作《友谊序曲》,完全适合于两国人民友谊的曲目主题之要求。

指挥那场音乐会的青年指挥家郑小瑛的天赋和指挥技艺给听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她具有崇高的演员才具,她拥有异常鲜明的指挥专业天赋。尽管郑小瑛与乐团工作的经验不够丰富,但她善于迅速集中和调动乐手们的注意力,善于使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服从她的意志。足以证实这一点的是她那独特、鲜明的音乐思维、自然的天性及其和谐的激情特点。她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朴实自然,令人折服,从而有助于乐团进行成功的演奏,加深听众对音乐的理解。除此之外,郑小瑛还具有绝对的指挥才华,全面掌握了指挥技术。不难预见,她在未来的指挥阵地将前途无量,她必将在本国交响艺术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她是所有学习指挥艺术的青年音乐家的杰出代表。

郑小瑛1929年生于上海的一个英语教授之家。虽然她并非音乐世家,但她具有超长的音乐才华,所以父母决定让她从6岁开始学钢琴。然而,由于当时的国内政治环境和战事,她不得不在1942年中断学习。1948年,19岁的郑小瑛决定投身于祖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她跑到解放区,开始从事音乐工作,她先后担任文工团的打击乐手、钢伴、作曲家和指挥家。多种音乐职务无疑非常有助于她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革命者和爱国主义者个性的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她的音乐才华很快引起了组织和领导的关注,于是在1952年,她被保送至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该学院当时设在天津,她在作曲系学作曲,师从江定仙教授。在学习作曲的同时,她还在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的苏联教育家、合唱指挥家Л.Н.杜马舍夫和В.Ф.巴拉晓夫教授指导下学习合唱指挥。学院毕业之后,郑小瑛破格担任合唱指挥教师,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了一段时间。

1960年,郑小瑛被派往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她考入我的指挥班,主攻歌剧与交响指挥专业。我只想说一点:给她上课使我得到了真正的创作享受。在上一学年的汇报音乐会演出期间,郑小瑛以指挥的身份,在音乐学院举办的多场音乐会上,指挥演奏了贝多芬《第一交响曲》,还与小提琴家联手演奏了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认为还应指出的是她在克里姆林宫剧院汇报音乐会的组织和演出过程中表现出的旺盛精力。假如没有达到目标所需的特别顽强的毅力,假如天资超群的女指挥家郑小瑛缺乏顽强的毅力,那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周年音乐会是难以成行的。当时的主要困难在于,莫斯科所有的交响乐团都在紧锣密鼓地为迎接苏共中央第22次代表大会做准备,我不得不在莫斯科各大乐团和音乐剧院一个一个地寻找正在休假的乐手,甚至包括已经退休的乐手。幸运的是,通过这种突击行动,组成了一支水平颇高的乐团。由于郑小瑛的天赋,她最终能在排练时间极短的情况下,使音乐会演出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那场在克里姆林宫剧院举办的音乐会受到听众极其热烈的好评。我想,那场音乐会同样是苏中两国音乐家对苏共22大所作的贡献。

           1961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