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潮”诗歌

 求是1025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伊朗社会的迅速西化,伊朗的传统道德观念迅速土崩瓦解,整个社会面临“价值重估”。在巴列维国王1941年登基前后出生的一代人,此时正是20岁左右的青年。这一代青年是伴随着巴列维国王的全面西化政策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是西式的,他们叛逆、颠覆传统、蔑视责任,渴望新观念、新价值。

这些年轻人的新观念、新价值体现在诗歌观念上,即表现为这一代年轻人厌倦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厌倦重复不断的比喻、象征和忧伤,他们希望从此以后,“夜”在诗歌中不再象征暴虐和社会黑暗,而就是“夜”本身;太阳就是太阳,不再象征光明和希望,一切事物都是它本身。这些青年从各方面与传统相对抗,打碎了一切旧的和新的标准,将格律、韵律、文学性、感情、想象、朦胧、比喻、象征,甚至意义和逻辑全都抛弃,他们创作的诗歌与他们之前的诗歌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与此同时,法国“新浪潮”电影兴起,在伊朗产生较大影响。阿赫玛德·礼萨·阿赫玛迪1962年出版第一本“新浪潮”诗歌诗集《印象》后,学界根据当时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将《印象》引发的新诗歌浪潮取名为“新浪潮”诗歌。此外,穆罕默德·阿里·塞庞鲁也是“新浪潮”诗歌的捍卫者和实践者,在六七十年代的诗坛具有较大影响。“新浪潮诗歌”在60年代的诗坛得到大量年轻人的拥护和支持,具有一定的声势,但在70年代走向衰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