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钱没资源,普通家庭拿什么给孩子托底?

 圣龙领主 2023-06-03 发布于重庆
文-石头爸



要我说,最近一年的新闻,对咱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都不太友好。

GPT-4替代人类、卷到无解的海淀娃、35岁失业、65岁退休、孔乙己文学,还有一些我写了要被删文封号的...

要是最近的新闻一篇不落的看,总觉得孩子的未来一片灰暗:

前有AI抢工作,后有海淀卷上天,
家里头的小普娃,以后还能干点啥?

图片

最近还有个说法,现在爬藤已经不是中产可以考虑的事情了图片

所以...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已经和普通人没啥关系了?

图片

那必然不是的,因为:

  • 教育虽有不公平,花钱总能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 教育又是公平的,不是花钱就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不管是普娃牛娃,不管家底如何,我想给大家
一个建议,一个方向。

图片
一个建议:耐得住寂寞

无论你是否承认,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人的认知

我们以为AI还是很遥远的事,GPT-4已经能在各种考试上战胜90%的学生。而几个月之前,ChatGPT还是考后10%的吊车尾。

科技发展又好的一面,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扫地机、AI办公助手、说不定未来还有AI保姆...

图片

科技的发展,也让每个人面对更多的“诱惑”。

远的的不说,就说我们和孩子都接触的短视频、游戏。这些公司有一个十分重要,不挣钱也要完成的指标:

用户时长。

这个指标,比挣钱的优先级还高。因为资本认为:哪个App能让用户每天用更多时间,哪个App就更有价值。

有家月均用户时长高达33小时的优秀选手,一年亏损800亿,还能成为“资本的宠儿”。

于是,翻一翻他们的招聘,都已经在招聘心理学专业的人来想方设法的让用户花更多时间在他们的产品上,单凭忙碌的家长,还真不好对抗。

毕竟,在专家们的潜心研究下,刷短视频,玩电子游戏,多巴胺分泌得非常快,快感也来得快和强烈,年轻人非常容易上瘾。

图片

怎么办呢?

我在挺早的文章里提到一个观点:孩子要有一个需要长期重复练习的项目,枯燥的练习对他有帮助。

一件乐器,一项体育运动,都可以。

大家可以在自己关注的教育公众号上搜一个关键词“枯燥”,包括我们,会发现推荐产品,谈教育理念,永远摆脱不了一句:

  • XX产品一点也不枯燥,孩子特别喜欢;
  • 孩子的XX启蒙一定要有趣,不能枯燥;
  • 让孩子反复XX会让他失去对XX的兴趣。
字数一样,对齐了,对我这个强迫症来说,真幸福↑

说到底,我们也好,教孩子也罢,都明确了一件事:我们无比拒绝枯燥的东西。

图片

大面上,这没错。好的课程,一定是不枯燥的。好的书籍,也一定是不枯燥的。

但是,孩子不能完全不接触枯燥的事物。

因为科研、体育、工作甚至是几十年的婚姻等等,未来有太多看似枯燥但重要的事情和东西了。

就说枯燥扛把子钢琴吧,再牛再风趣的老师,也要让孩子大量重复练习手势,这个过程就是枯燥无味的。

但孩子坚持不下去,必然学不会钢琴。

兴趣重要吗?当然重要,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孩子在还没学会弹钢琴的时候,Ta的兴趣大概率是一种“羡慕”的情绪而已,只是羡慕别人会弹琴的美好画面,这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兴趣。

就好比我羡慕彭于晏的腹肌,我能说我对健身有兴趣吗?躺在沙发上嚼薯片,吐槽一句:中年人的腹肌,都是一整块!

就只是“羡慕”。

图片

我说的夸张一点,99%的人都有类似的“羡慕兴趣”。

等因为“羡慕兴趣”报名了钢琴班,结果上几节课,孩子知道需要付出很多才能学好,哭着闹着说不学了。

那Ta失去的就不只是对钢琴的兴趣,还有对勤奋的抗拒。

另外,我们也得明确一件事,我们不用为了孩子不自律、不自觉而焦虑。

几岁的孩子,是不懂先苦后甜这样的大道理的,也不需要和Ta谈会一门乐器意味着什么,孩子更在意当下的感受。

图片
有感悟,还不是因为经历过👆

但是,带着Ta上台演出的时候,Ta就能体会到了“枯燥练习”带给Ta的真真切切的好处和收获。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能顶大用。

我举例的钢琴,可能小众了一些。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一样能让孩子体会到枯燥练习的价值,明白延迟满足的快乐:

尤克里里弹一个简单的曲子,需要练习一周;

30秒跳绳达到90次,需要坚持练习半个月;

跑50米跑进13秒,需要坚持练习一个月(小学)


看到一个个成果以后,他们会慢慢明白过程的付出,努力的价值,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学会付出和等待。

另外,这对家长也有启发:对孩子讲一百个道理,不如陪他完成一次小小的成就。

图片
一个方向:胜任未来竞争

最近的教改、官方口径都有很大的变化。

一会儿说科教兴国,编程、科学等网课马上原地起跳;一会儿又发布新课标,大语文、思维启蒙的网课又站起来了。

报这个,报那个,总想多报几个班,就能给孩子的人生“托底”。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慌张。不管是官方,还是教改,其实都在说一件事:21世纪最需要的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技能全面,既有硬技能,又有软技能,而且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所以,什么样的教育是合适的、完整的教育?

图片
硬实力过关,软实力兼备。
图片

记住这句话,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具体解释下:

硬技能,指的是以成体系的教学科目存在,可以用测试、分数衡量的技能。比如:文字技能,数量技能,科学技能,IT 技能,等等。

这些都是学校里的固定内容,不能完全忽略,不管了。双减再怎么减,AI再怎么发展,咱们都不可能不考核这些。

硬实力是基础,比如在纸上“划拉一刀”就能卖1.8亿美金的封塔纳,我们吐槽他“骗钱”。

图片
👆🏻这幅画卖1.8亿美元

事实上,他“划拉一刀”之前的作品,以传统的眼光看,水平很高,是大家能看懂的那种。

图片

有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出一个理论谁都会,但如果这个人在旧理论体系下就很专业,那他提出的理论更有信服力。

当然,仅仅有硬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软技能,这些构成孩子未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

比如做家务,口头表达,情商,通识,这些不能忘了。即便双减以后这些不考,但仍要提上家庭教育的计划中。

软硬结合的技能,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为了避免光喊口号不行动,我从现代最前沿的人才判定方式中总结出一个孩子的未来竞争力模型,这样去评估和培养孩子就更有方向。

未来的孩子,他们是否胜任未来的竞争,需要哪些特定的能力:

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
专业技能+核心素质+领导/管理力

这个模型做一些细致拆分,如下图所示:

图片

每一项能力都需要细分为很多方面,简单解释一下,通常一个人才或者岗位所具备的胜任力,应该分为三大部分。

核心素质:具体指一个人的软性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影响力,情商,人际敏感度,演讲呈现能力等等。

专业能力:学校会考核指从事某一专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例如,翻译的英语能力,程序员的编程能力等。

领导/管理能力:指领导团队或者影响他人的综合能力。


关于胜任力,我写过一篇👉和一群家长吃饭,我憋了一肚子话

虽然图表看上去异常的复杂,但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核心能力上,就会发现处处是课堂。

  逻辑、批判性思维

和孩子一起拼积木,做思维的时候挑战孩子:“爸爸就一定对吗?为什么?”引导他的批判性思维, 自己分析推理,找出原因。

  表达、想象力

亲子共读的时候自然不必说,我是个不会“循规蹈矩”的爸爸。

每次晚上给石头读完绘本后,我会与石头一起躺下来,关上灯,然后自编一个睡前故事。

故事内容有我的儿时经历、平时的所见所闻,还有把他喜欢的各种卡通人物融合在一起的探险故事。慢慢培养他的想象力, 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解决问题

和他一起做科普实验,玩编程游戏,假装自己这里不会哪里也不会,让石头带着我完成一个个任务。

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最近流行的编程思维,都藏在其中。

图片

很多人都说,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最好的投资,这句话就像是老板画饼,充满了“大赚一笔”的遐想空间,却把投资风险藏了起来。

既然是投资,那教育也会和投资市场一样有短期波动。我和很多读者一样,希望有“教育的标准答案”,才敢坚持现在的选择。

只是理智告诉我,真正的坚定是对外部环境作出了预判,敢于应对可能的挑战。

只要基本逻辑不变,在别人犹豫的时候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笑到最后。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