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小方治愈带状疱疹

 林中雨露 2023-06-04 发布于广西
小编导读


提到带状疱疹,大家都不陌生,因其发病时会伴有皮损周围区域的剧烈疼痛,让人实在难以忍受。中医对此病早有记载,古时称“蛇串疮”,通过外治法及辨证论治的中药内服往往会收获向愈的效果。曾祥珲教授擅用经典经方治疗本病,常常药味少而功效宏,下面就通过一则病案,来了解一下。

初诊

陈某,男,60岁。2018年6月4日入院。

主诉:带状疱疹20余天,头痛10余天。

现病史:患者20余天前出现右侧前额部散在水疱疹,呈绿豆样大小,带状分布,水疱疹疱壁完整,疱液清澈,基底淡红,不过中线。遂至外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加巴喷丁胶囊止痛、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带状疱疹好转。但10余天前开始出现头痛,以右侧前额部为主,呈触电样,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伴头晕,至外院就诊,予止痛及神经肉毒素肌注后仍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夜间无法入睡,遂于2018年6月3日至我院急诊就诊。查颅脑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双侧放射冠多发腔隙样脑梗死;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急诊医师考虑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予曲马多注射液肌注止痛。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遂由急诊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收住我科。

诊查:神清,精神一般。头痛,以右侧前额部为主,呈触电样,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一天发作多次;伴头晕,汗不多,口干口苦,纳一般,眠差,大便一日1~2次,夜尿2~3次。舌淡暗胖大,中有裂纹,苔黄厚腻,脉寸弱,关尺浮滑略紧。下眼睑鲜红,目下卧蚕,腹稍满,下肢肌肤甲错,瘀络,手温。

既往史:10余年前有肺结核病史,经外院抗结核治疗,目前已治愈。

图片

西医诊断:①带状疱疹性神经痛;②陈旧性肺结核。

中医诊断:蛇串疮(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基础病机:表束,伤营;太阴伤血,水饮,里虚;阳明里结,里热,外热,外结,外燥。

辨证分析:患者右侧前额部头痛、头晕为表束,眠差为伤营;太阴层面,下睑鲜红为伤血,夜尿频、目下卧蚕为水饮,纳一般、大便2次为里虚;阳明层面,腹稍满为里结,口干口苦为里热,下肢肌肤甲错为外燥,手温为外热,右侧前额部病灶为外结。患者以表为所急所苦,在表有邪气结滞、胶着不解,荣血不能濡养,在里有水热攻冲于上、灼伤津血。

处方:《外台》六物黄芩汤。

黄芩12g,干姜12g,生晒参12g,红枣24g,桂枝6g,生半夏24g。

用法:加水9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内含半个半夏泻心汤清热化饮,桂枝解表邪。

二诊

6月5日:患者症状基本同前,思索患者里有水热攻冲,过用辛温,会增加里热,阳旦法不适合当下的病机。

改以解表清热、散结除饮为法,予知母解肌汤。

知母18g,葛根18g,生石膏18g,麻黄12g,炙甘草12g。

用法:加水9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此方以甘草麻黄汤配石膏发散解表,清除结热;葛根解肌,并能濡养津液;知母清热化饮。

图片

三诊

6月10日:上方服用5剂,患者精神尚可,仍有头痛,但头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较前减轻,仍以右侧前额部为主,呈触电样,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伴头晕,口干口苦缓解,纳眠一般,大便一日1次,夜尿3次。舌淡暗胖大,中有裂纹,苔薄黄腻,脉寸弱,关尺浮滑略紧。下眼睑鲜红,目下卧蚕,腹稍满,下肢肌肤甲错瘀络,手温。

辨证分析:患者症状虽有减轻,里热较前缓解,但表邪结滞仍未发散解透,里之水饮仍盛。

予《外台》麻黄泄黄汤。

麻黄18g,生石膏48g,生姜36g,葛根30g,茵陈12g。

用法:加水10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此方以麻黄配石膏解表清热散结;葛根解肌清热,柔痉缓急;茵陈清热利水;生姜质润多汁,温中益气,制化水饮。

6月19日:上方服用4剂后,疼痛已明显减轻,共服用9剂。患者精神尚可,疼痛症状已基本缓解,无头晕,无口干口苦,有少许汗出,纳可,眠改善,大便1次、成形,夜尿1次,纳可,眠改善。舌淡润,苔白腻,左脉弦滑,右脉沉细。考虑病情缓解,予安排出院。

出院后半月随访,患者疼痛均无复发。













图片
经方实战指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