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求是1025 2023-06-04 发布于山东

1944年G.米达尔在其著作《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先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原理的概念。对于区域经济发展,G.米达尔(1957)认为,市场的力量通常是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间的差异。他指出,由于聚集经济的存在,发达区域会因市场的作用而持续、累积地加速增长,并同时产生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扩散效应指发达区域到不发达区域的投资活动,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这种效应有利于不发达区域经济的增长。回流效应指劳动和资本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回流的过程,它将引起不发达区域经济的衰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扩散效应远小于回流效应。在这两种彼此极不平衡的效应的作用下,发达区域经济表现为一种上升的正反馈运动,不发达区域经济表现为一种下降的正反馈运动,即发达区域更发达,不发达区域更不发达。

这一概念逐渐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分析方法,用来分析经济发展过程。P.克鲁格曼则将该原理融入模型,引入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用以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问题。克鲁格曼引领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发现,初始的短暂而微弱的冲击,会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累积循环因果的影响,对产业或企业的宏观布局产生长期而显著的作用。为了更通俗地理解这一机制,不妨假设当前存在两个初始条件相同的区域(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两个区域是完全对称的。当有一天有至少一个劳动力从西部迁移至东部,则初始的均衡状态被打破。迁移的劳动力将自己的收入消费在工作的地区(东部),因而西部的市场规模萎缩而东部市场规模扩大。一些企业从西部迁移至东部追求与更大的市场临近性。这使得东部地区相对能够生产种类和数量更多的产品给当地消费,从而提高了东部地区劳动力的实际工资,增强了东部地区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劳动力向东部迁移,引发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这种内生累积循环因果的分析思路贯穿诸多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推进了循环累积因果原理的影响力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