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之花灯制作

 拾芥 2023-06-04 发布于江苏

中国文化中的花灯制作可以追溯至汉朝中国,当时人们用竹子、木工等材料制作花灯,没有现代化的电线和电池驱动。随着时代的推移,花灯的制作技艺也逐渐发展完善。现如今,花灯制作别具一格,造型精巧,多样化,深受人们的青睐。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文化之花灯制作。

一、花灯的历史

中国的花灯又称彩灯或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最早出现在汉朝时期。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和乡村,每到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花灯游园会,让人们在欣赏花灯中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花灯制作创作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朝时期有人用芦苇或麻绳、篾条等材料编成灯笼形状,用于人们夜间作为照明的工具。后来用纸、木块或竹子制成的灯笼逐渐取代了编织的灯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灯在事物属性、内在涵义、文化价值等方面,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现,成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瑰宝。

二、花灯的种类

花灯种类繁多,有立体花灯、扁物花灯、水陆灯、贴身灯、高跷花灯等等。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花灯:

1. 立体花灯

立体花灯是指灯笼内部做出如立体无形、流线造型的花灯。这类花灯造型尤其讲究,可以呈现出惟妙惟肖的形象,如虫蛇、七十二变、神圣教主、千手观音、神兽等,非常惊艳。立体花灯色彩璀璨,形体流畅,增加了夜色中的颜色和生动,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2. 扁物花灯

扁物花灯又称平面灯,就是将花灯的造型展开并展示。其有吊灯、伞灯、面风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扁物花灯以 “平面美” 为主旨,注重色彩搭配和造型结构的设计,展现出非常瑰丽的艺术品味。

3. 水陆灯

水陆灯又称盆灯,最早起源于广东。水陆灯使用多种做法,可以让花灯飘泊在水上,或是通过造型设计,让花灯像鱼般漂浮、反弹或轨迹旋回等等游动动态,展现强烈的视觉冲击。水陆灯的表现方式可以在水中显现出幽深浅远的天地之美,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命的美好愿望。

4. 贴身灯

贴身灯又称纸板灯、金属雕刻灯,凡是附着在地面或建筑物上的花灯,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贴身灯。贴身灯一般采用的是翻钩贴、竿担贴、塔运贴或凭高“走线”固定的方式进行搭建,把人们的想象融入其中,使它们成为主人公的表情和神态,让花灯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5. 高跷花灯

高跷花灯的特色在于它可以直立在空中,踩在高跷上的演员们,在花灯的烘托下,翩翩起舞,给人以夸张、神秘、娴熟的感觉。高跷花灯主要出现在中国传统庙会上,如温州名花庙会、草坪寺庙会、草坪关帝庙会等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极为重要的。

三、花灯的制作技艺

花灯的制作需要经过设计、雕刻、打胶、上色、漆光等多个环节。首先,制作花灯需要进行设计,包括烟火、动物、名胜、拜年、神话、趣味等多种类型。其次,设计好模型,选材、切割和铆钉,然后将模型按比例实彩或绘画。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雕刻和打胶环节,首先采用木材、竹子、钢管等材料制成花灯的骨架,一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将骨架进行修改加工,最后固定形状并进行打胶处理,以保证花灯的精度和牢度。然后进行上色,按照需要完成对每个花灯的上色处理,最后就是漆光,对花灯进行喷漆处理,使其更加光亮、透亮。

四、花灯的文化内涵

花灯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是夜晚的照明器,而且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每年赏花灯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一,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都少不了灯火通明的花灯。

花灯的形状多样,寓意深刻,有的表扬人物、有的颂扬历史、有的展示当代文化等等。例如动物花灯,展现人们对动物的喜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历史人物花灯,展示人们对历史的敬仰和追忆;现代人文花灯,展现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情感。而且花灯的制作工艺也让它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花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传达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具有高度文化品位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