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duction 导读 胸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但其诊断却很困难。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胃肠道问题、肌肉骨骼问题等,这些疾病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明确病因。本文报道了一名胸痛患者,辗转于全国多家医院诊治均未见明显好转,最终经过感染科、胸外科、放射科等多方会诊,患者诊断明确,并开始了相应的治疗。 \ | / ★ 不经意的胸痛,成为噩梦的开始! 2年前的一天,46岁的李先生开始感到右侧胸部针刺样疼痛,因为每天仅出现一两次,且每次仅持续几秒,所以李先生并没有在意。直到疼痛持续了一个月后,李先生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于是前往当地医院检查。然而,医生并没有发现异常,只建议他多休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先生每天都被胸痛困扰,怀疑可能是感冒或肺炎,自行服用了抗感染药物。即便如此,他的症状依旧没有缓解。 10个月后,李先生出现了咳嗽、咳痰的症状,医生完善肺部CT发现他的右肺有炎症,给了他抗感染、化痰、止咳的药物,李先生感觉咳嗽、咳痰的症状有所缓解,就没有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多天后,李先生感到浑身无力,同时胸痛症状也更加明显,他感到体温较高,测量后发现体温已经达到38℃,李先生马上到当地医院就诊。抽血完善检查提示他可能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并出现了轻度肝功能异常。此外,胸部CT检查发现少量胸腔积液。医生给他开了抗感染药和对症药物,治疗4天后,李先生的咳嗽和咳痰症状有所缓解,但是他仍多次出现反复低热,体温都在38℃左右,发热时胸痛更明显。 诊治档案1:向上滑动阅览 辅助检查 胸部CT: 阶段1:两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气管、各叶段支气管通畅。两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两侧胸腔内未见明显游离积液。附见:右侧第7肋骨形态欠规整; 阶段1 胸部CT 阶段2:右肺中叶及下叶见片状高密度影,部分边界清,局部与胸膜相连,右侧胸腔背侧见弧形液性密度影,气管、各叶段支气管通畅,两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 阶段2 胸部CT 阶段3:右肺中叶及下叶见片状高密度影,部分边界清,局部与胸膜相连,右侧胸腔背侧见弧形液性密度影,气管、各叶段支气管通畅。两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 阶段3 胸部CT 实验室检查(阶段3)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90U/L,谷草转氨酶196U/L; 血沉:48mm/h;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治疗史
\ | / ★ 一年求医之路,陷入崩溃的边缘! 李先生反复低热,胸痛症状也逐渐加重,李先生开始了长达1年的求医之路,先后就诊于8家医院均未得到有效诊治,期间进行了多次有创检查,李先生几乎陷入崩溃,胸痛成为了萦绕在心头的噩梦!图1展示了其中6家医院诊治情况,治疗过程中从抗感染药物的频繁更换到中医治疗,再到逐渐加入激素治疗,甚至不得不通过激素加量来控制发热。虽然T-SPOT.TB、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查均未提示李先生有结核的证据,大多数医院倾向于李先生属于结核感染,期间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但未见明显好转。 图1 为期1年的诊治过程 \ | / ★ 短暂的曙光:结核性胸膜炎? 后来李先生选择去了一家声望较高的医院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医生除了常规的抽血检查外,给他做了右肺穿刺,但是由于穿刺到的样本较少,无法出具报告,医生又给李先生做了支气管镜,也未见到明显的诊断证据。考虑到李先生先前多次进行有创性操作,医院让他向F医院外借胸膜活检病理切片,通过病理科会诊,发现胸膜活检抗酸染色阳性,医生告诉他确诊了结核性胸膜炎。李先生似乎看到了曙光,想到自己不用再在全国各地奔波,终于可以安心治疗了,于是认真遵从医嘱,开始进行了规律的抗结核治疗。 诊治档案2:向上滑动阅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15.92x10^9/L↑,血红蛋白 125g/L,血小板345x10^9/L 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158U/L↑,谷草转氨酶30U/L↑,总胆红素 15.0umol/L,直接胆红素7.1umol/L↑,白蛋白42g/L; 血沉 80mm/h; 辅助检查
![]() 入院前 ![]() 入院后 治疗史 莫西沙星0.4g qd;异烟肼片 0.3g qd;乙胺丁醇 0.75g qd;吡嗪酰胺 0.5g tid;甲泼尼龙:8mg qd 其他:保肝、降尿酸、降糖治疗 \ | / ★ 华山感染揭开病症之谜 可是,好景不长,出院后李先生再次发热,胸痛症状加重,尤其咳嗽和深吸气时疼痛尤其明显,同时他还感觉胸闷、气促,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他也想继续医治,但是长达两年的病痛折磨和辗转就医,已经让他逐渐绝望。病历本上收集了各种科室的印章,出院小结上的诊断越来越长,自己的病却看不到一点点好转的苗头。正当李先生正不知该何去何从时,朋友推荐他到华山医院感染科试一试。经过再三考虑后,李先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到了华山医院。 李先生以“胸痛待查”收入我科邵凌云教授组,由此开始了一场胸痛之谜的破案。 入院体格检查:向上滑动阅览 入院查体 T:37.3℃,P:119次/分,R:18次/分,BP:141/99mmHg 神清,精神欠佳,激素面容。颜面和胸背部有大量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双侧胸廓运动不对称,右侧胸廓活动明显减弱,肺部听诊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心脏及血管杂音。双下肢腓肠肌萎缩。 入院后首次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6.63x109/L,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239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4.48x109/L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7U/L,谷草转氨酶10U/L,碱性磷酸酶为140U/L,血肌酐50umol/L↓ C反应蛋白:88.1 mg/L;血沉:91mm/h;降钙素原:0.12ng/ml;铁蛋白:929ng/ml;白介素-6:13.7pg/ml;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3.64(+) 血培养:阴性 血T-SPOT.TB:阴性(抗原A孔0,抗原B孔0,阴性对照孔0,阳性对照孔正常) 自身免疫指标均阴性 胸部CT:右侧胸膜增厚伴肺内多发条索牵拉,右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膜局部稍增厚伴左肺内少许条索牵拉;可符合结核性胸膜炎改变。纵隔内多发淋巴结显示。 ![]() 我院胸部CT 胸部B超:右侧胸腔极少量积液。 骨密度测定:腰椎正位和左股骨颈骨密度低于正常,T值分别为:-3.0及-0.3,Z值分别为-2.7及0.4。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1 邵凌云教授、高岩主任详细了解病史,发现李先生既往就诊于多家医院,多次进行有创检查均未明确诊断,但是均未进行胸腔镜下检查,既往胸膜活检为经皮穿刺,获得胸膜组织有限,不能观察到胸膜病变情况,因此,需要考虑进行胸腔镜下活检,即请放射科会诊。放射科胸部CT会诊提示李先生更倾向于结核导致的肥厚性胸膜炎,伴胸廓塌陷,肺部没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但不排除胸膜肿瘤可能。 2 张文宏教授听说后,也非常关心李先生的病情,亲自到病房查房,张教授分析:患者中年男性,因“右侧胸痛22月,反复发热伴咳嗽1年余”入院,查体双侧胸廓运动不对称,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患者肺功能明显受限,肺部CT提示右侧胸膜粘连增厚,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非结核感染:如放线菌、奴卡菌等低毒力菌感染,抗菌治疗可采用喹诺酮、氨基糖苷类等覆盖低毒力菌的药物;②耐药结核感染:患者T-SPOT.TB阴性,虽然某知名医院病理科胸膜活检切片会诊提示抗酸染色阳性,但给予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结合T-SPOT.TB结核感染证据不足,需进一步获取胸膜组织进行鉴别,并进一步除外耐药结核感染;③肺部或胸膜肿瘤:患者胸痛时间较长,肿瘤不能排除,请胸外科会诊,进一步排除肿瘤可能。 ![]() 图2 张文宏教授、邵凌云教授、高岩教授进行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 3 结合放射科教授和张文宏教授的建议,邵凌云主任邀请了肺科医院胸外科周逸鸣教授到我院会诊,会诊意见:建议胸腔镜活检排除恶性肿瘤、耐药结核等可能。邵凌云主任与李先生充分沟通后,同意转院至肺科医院行胸腔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在肺科医院,李先生行胸腔镜检查(见图3),并取胸膜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右侧胸膜组织)恶性胸膜间皮瘤。 ![]() ![]() ![]() 图3 胸腔镜下胸膜表现 左侧白色增厚的胸膜为肿瘤组织 结语 真相水落石出,李先生联系了肿瘤医院,终于可以安心地进行治疗,不用再在全国各地辗转奔波! 李先生的遭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非特异性胸痛患者的情况,并提高大众对于罕见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同时,临床医生也更应该注重多学科联合会诊,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 / ★ 科普小课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