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学习笔记八十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6-0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该是每个人生活的必备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医者。

本章内容要点

      1、“凡刺之要,官针最妙”,即针刺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规格适当的针具。

      2、九针各有所为,名有所施。具体区别,查看注②。

      3、应九变之刺法有: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九种。

      4、应十二经之刺法有: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剌、浮刺、阴刺、傍针刺、赞刺十二种针刺法。

      5、“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即对于那些位于人体浅表、显露在外的经脉,则不能直接针刺它们,而应当先按绝其脉,避开血管,之后再针刺。

      6、所谓“三刺”,即先浅刺皮肤,然后刺营分,最后刺分肉间,以通导谷气而产生酸胀之针感。

      7、应五脏之刺法有:半刺应肺,豹文刺应心,关刺应肝,合谷刺应脾,输刺应肾。

图片
     下面,随附《官针》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注①:针刺的关键,就是要选择规格适当的针具。临床治疗之所以需要九种针具,就是因为它们各有不同的治疗效果,长针、短针、大针、小针,每一种针的使用对象都不同。如果施针不合理,就无法治愈病痛。如果病痛在皮肤表面,而针却刺得很深,那么就容易使肌肉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皮肤脓肿;如果病痛在肌肤深处,而针却刺得很浅,那么不但无法消除病气,反而还会使皮肤产生大面积疮疡;如果病情轻微,却刺以大针,针刺过重,就容易使元气消散过甚而加剧病情;如果病情严重,却仅以小针轻刺,邪气无法疏,就难以达到预期疗效。可见,针刺时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针具,应当使用小针之处却使用了大针,针刺过度,就会伤害元气;而应当使用大针之处却使用来了小针,针刺力度不够,那么疾病就无法消除。上文中我已经阐述了错误使用针具的害处,下面就让我来说一说针具的正确用方法。)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讒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之鍉针于井荥分输。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注②:病痛在皮肤表面的位置并不固定的,可采用镵针针刺病痛之处,以便消散风热,可如果患处的皮肤苍白无红肿,那就表明风热已经散去,就不可再使用镵针针刺了。病痛位于皮下浅层肌肉中或肌腱之间的,可采用员针来按摩病痛之处,使气血顺畅。病痛位于经络,属顽固性痹症的,可采用锋针医治,刺络放血。病痛位于经脉,属脉气不足的虚证当用补法的,可采用鍉针按压各经脉上的井穴、荥穴等腧穴,令血气畅通。脓疡一类的病痛,可采用剑形的铍针切割排脓。急性痹症,可采用员利针进行医治,将其深刺入人体,可治疗暴痛。疼痛且长时间无法痊愈的痹病,可采用豪毛状的毫针来医治,毫针可长时间留针于病人身上,以消除痛痹。病痛在体内深处的,可采用长针医治,去除内在邪气。患水肿病,关节间因积水而导致关节无法通利的,可采用针锋略圆的大针来针刺关节,以泻去关节间的积水。病痛固留于五脏的,也可采用锋针医治,在各经脉的井穴、荥穴等腧穴上施行泻法,同时依据腧穴与四时的关系灵活治疗。)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腧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注③:通常来说,针刺的方法有九种,分别对应九种不同的病症。方法一输刺,输刺,即针刺十二经位于四肢的荥穴、输穴和背部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脏腧穴;方法二远道刺,远到刺,指病在人的上半身,却针刺离病痛处较远的下半身的腧穴,即足三阳经所属的下肢腧穴;方法三经刺,经刺,即针刺病人经脉中经与络间纠结不顺之处;方法四络刺,络刺,即针刺皮下浅处小络脉隶属的细小静脉,令其出血,以便泻除邪气;方法五分刺,分刺,即针刺肌与肉的空隙,此法适用于邪气位于经脉分肉之间的情况;方法六大泻刺,大泻刺,即用铍针切割排脓,此法适用于比较严重的化脓性痈疡;方法七毛刺,毛刺是浅色的一种,即针刺进皮肤却不进肉,此法适用于皮肤表层的痹症;方法八巨刺,巨刺,即病痛在身体左侧却针刺身体右侧的腧穴,而病痛在身体右侧却针刺身体左侧的腧穴;方法九为焠刺,焠刺,即将针烧热后来医治寒痹症。)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十一曰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注④:还有12种针刺之法,分别用来医治12经的不同疾病。

      方法一为偶刺。偶刺,即将手对准胸口和后背,当痛之所在,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此法用来治疗因心气闭塞而导致心胸疼痛的心痹症。实施执法时,切记将针斜刺入人体,以免损伤内脏。

      方法二为报刺。报刺,用来医治痛无定所、痛势时上时下的疾病。针刺时,在痛处用右手将针直刺入体内,不立刻拔针,用左手沿着疼痛处循按,按压到新的:疼痛处后再拔针,然后将针刺入新的痛处。

      方法三为恢刺。恢刺,即将针直刺入筋旁,然后前后左后的提插捻转针具,使针孔变大,令筋急之症得以舒缓。此法适用于医治因筋脉拘挛而导致疼痛的筋痹病。

      方法四为齐刺。齐刺,即将针直刺入病变处的正中,而后在此针的左右再各刺一针。此法用于医治寒气滞留范围小但部位深的痹症。因为此法三针并用,所以也被称为三刺。三刺主要用于治疗那些寒气范围小但居人体内部较深的疾病。

      方法五为扬剌。扬刺,即先将一针刺入病变正中,另外再刺四针于四周,五针都用浅刺。此法用于医治寒气滞留范围广但居人体浅处的疾病。

      方法六为直针刺。直针刺,即针刺时提起穴位处的皮肤,将针刺入皮肤,但不刺入肌肉。此法用于治疗寒气滞留部位较浅的疾病。

      方法七为输刺。输剌,在实施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必须迅速,且还应当直入直出。虽然它取用的穴位很少但刺入却很深。此法用于医治气盛而发热的疾病,主要功能是退热。

      方法八为短刺。短刺,主要用于治疗骨节浮肿,无法行动,身体局部发寒的骨痹病。施针时,要缓慢地将针刺入人体,进针后需微微摇动针具,然后再进一步深刺,等针尖到达了骨头附近,要提插针具,使针尖得以与骨头发生摩擦。

      方法九浮刺。浮刺,即将针斜刺入人体病痛之处的旁边,只浅刺人的肌表。此法用于医治肌肉挛急且病性属寒的病症。

      方法十为阴刺。阴剌,即左右都刺。此法用于医治阴寒内盛的寒厥症。因为寒厥症和足少阴肾经有关,所以医治患寒厥症之人,必须针刺其足内踝后方之肾经的原穴太溪穴,且穴位左右都需要针刺。

      方法十一为傍针刺。傍针刺,即在病痛处直刺一针,另外位于其旁再刺一针。此法用于医治邪气久滞不去的留弊症。

      方法十二为赞刺。赞刺的进针和出针都很迅速,且直入直出。施用此针法时,需快速地在病痛处浅刺多针,令其出血以泻出瘀血、消除痈肿。)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

      (注⑤:对于那些深居在人体内部不显露在外、人用肉眼无法看见的经脉,在针刺时,要轻微的进入其内,留针时间稍久,目的是为了让孔穴中的脉气上行,使人产生针感。而对于那些位于人体浅表、显露在外的经脉,则不能直接针刺它们,而应当先按绝其脉,避开血管,之后再针刺。这样做可避免经脉出血,也不会使精气外泄,只会将邪气驱散。)

      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注⑥:“三刺”是一种使谷气出而产生针感的针刺法。先将针浅刺进皮肤,泻出卫分的阳邪,之后将针刺入深处,令营分的阴邪得以泻出。而这深刻也仅是稍微深刺一点,比皮肤的浅层略深,此时针穿过皮肤,靠近肌肉,但还不到分肉之间。最后再将针刺入分肉之间,便谷气出,此时人就会产生酸胀的针感。因此古代医书《刺法》中说道:“先浅剌皮肤,使人体浅表的邪气得以驱散,从而让人血气顺畅,之后再深刺一些,以泻去阴分的邪气,最后深深刺入,等针到达一定深度时,就能够通导谷气而使人产生针感。”这段话所说的正是“三刺”。

      可见,医生使用针法来医治病痛,如果他无法通晓一年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加临的时间,不能掌握每个节气中六气的盛衰虚实,以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情况,就不可能成为好医生。)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以之应也。

      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之应也。

      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之应也。

      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之应也。

      (注⑦:另外还有五种针刺法,用于治疗与五脏有关的疾病。

      方法一为半刺。半刺,即先将针浅刺进皮肤,然后赶快拔针,使肌肉不受损伤,其施针的动作如同从身体上拔去毫毛。此法是为了轻微的刺激体表皮肤,以便泄出皮肤浅表的邪气。由于肺主皮毛,所以这是对应肺脏的针刺法。

      方法二为豹文刺。豹文刺,即在病变处的周围多次行针,以至皮肤上的针孔呈豹纹状。此法以刺中络脉、泻出郁血为准,主要用于消除经脉中的郁血。由于心主血脉,因此这是对应心脏的针刺法。

      方法三为关刺。关刺,即直刺四肢关节附近筋腱的尽端,以医治筋痹病。针刺时要避免出血。由于肝主筋腱,因此这是对应肝脏的针刺法。此法又称为渊刺,也叫做岂刺。

      方法四为合谷刺。合谷刺,即在病痛处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两针,便三针呈“个”字状如同鸡足,合谷刺是将针刺入分肉之间,以医治肌痹病。由于脾主肌肉,因此这次对应脾脏的针刺法。

      方法五为输刺。实施输刺时,进针和出针的动作都必须迅速,用针既要直入直出,又要深刺至骨头附近。此法用于医治骨痹病。由于肾主骨,因此这是对应肾脏的针刺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