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盛顿小传

 杏坛归客 2023-06-04 发布于山东

让我们从一个有趣的话题说起。乔治·华盛顿作为美国国父,其实是一个沉默无趣的人。他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保持缄默的能力,即使当周围人为了打破寂静而被迫说些什么的时候,他能够完全不为所动,依然故我。他的继任者约翰·亚当斯后来说,“沉默的天赋”是华盛顿最大的政治资本,他深感嫉妒。对于社恐族如我来说,这简直是无敌的能力,高冷值MAX。可是,并不是沉默不言就可以当上美国开国总统的。比起德高望重的富兰克林、精明能干的亚当斯、博学儒雅的杰斐逊、才华横溢的汉密尔顿,为什么是华盛顿众望所归,一致被推举为第一人?让我们走近那段历史,了解真实的华盛顿。

关于少年时期的华盛顿,信息并不详尽。他出生于1732年,当开始留名于历史时,一般是从加入英军,参与对美国内陆地区的远征开始。他参加了英法之间的法印战争(法国与印第安联盟),最高获得了上校的军衔,这也是“华盛顿上校”的来历。但实际上,他在英军的战绩经历并不显赫。华盛顿一共领导了四场战斗:第一场亲眼目睹了印第安人的屠杀,第二场从大溃败中死里逃生,第三场是令人羞愧的败绩,直到第四场才取得一次有名无实的胜利,因为敌人早已逃跑。在这些并不能算是成功的战斗中,华盛顿逐渐成长起来,一方面,他成为弗吉尼亚军团的领袖,为未来领导大陆军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开始形成自己对这片大陆未来命运的思考。终其一生,华盛顿坚持认定美国的未来在其广阔的西部,不能不说和他在俄亥俄领地战斗的经历有关。

1758年,华盛顿从英军退役,开始乡绅的生活。他这段经历也无甚突出之处,最大的财富来自妻子的嫁妆。作为庄园主的华盛顿,和广大殖民地人民一样,受到英国的剥削,渐渐地决心反抗。1774年起,作为当地最著名的战斗英雄,华盛顿成为了民兵司令,并被选举参加费城大陆会议。他是唯一一位穿着军装与会的代表,理所当然的被选举为北美军司令。一方面,是因为弗吉尼亚在各殖民地中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借用亚当斯的玩笑话,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们经过深思熟虑,总是会选择华盛顿,因为他是屋里个子最高的那一位。华盛顿身高超过1.89米,同时又沉默寡言,在一堆聒噪的文官代表中,反而成为了力量和智慧的象征。无论从外貌还是政治上,华盛顿都是最佳人选。

图片

大陆会议上的华盛顿

1775年,华盛顿开始带领一万多人的部队,与强大的英军展开战斗。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斗持续了八年之久。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的战绩并没有表现突出,与大众想象不同的,华盛顿并非军事天才。他战败的次数不仅比战胜的次数多,而且可能超过近代史上任何战胜国的将军。他能生存下来的原因,除了要归结于好运外,更重要的是,他有应变的能力,能够驯服自己攻击性的本能。在与英军的战斗中,华盛顿渐渐认识到,大陆军远远不是其对手,美军必须充分发挥其本土作战的优势,不打败仗就是赢得战争的最好办法。他开始采取更具防御性的战略,采取类似游击战的战术,每当遇到危险,就选择撤退。华盛顿的词汇表中,甚至出现了一个词:“把握农村”(cover the country),这与同英军的攻防同样重要。说到这里,相信各位一定已经想起另一场同样持续八年的战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英军在美国辽阔的土地上四处出击,试图找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反叛战略核心时,其自负的战斗威力终将消散。坚持过1778年冬天后,大陆军从死亡边缘幸存下来,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转向美国。华盛顿继续遏制住了想要正面击败英军的冲动,避免大规模战斗,保持守势,直到1781年,终于等来机会,与姗姗来迟的盟军法国舰队联合,取得约克镇大捷,一举奠定胜局。1783年,美英双方签订合约,美国人得到了自己的帝国。

图片

华盛顿带领大陆军赢得独立战争

至此,华盛顿已取得了超凡的声誉和地位,成为美国开国英雄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面对权力的顶峰,华盛顿却选择了放弃,就像他后来更为世人熟知的第二次选择一样。华盛顿视古罗马名将辛辛纳图斯为偶像,一直期望能在率领国家取得胜利后解甲归田、退休终老。至于他为何如此崇高?也许以下原因值得思考。第一,寿命问题。华盛顿此时虽然只有51岁,但已达到家族年龄的上限,他的男性祖先中很少有人活过这个岁数,华盛顿也相信自己时日无多。并且他没有子嗣,不需要考虑“皇位”的继承。第二,爱惜羽毛。像那个时代其他的政治家一样,华盛顿钟爱自己的美名,很早就开始考虑“向后代解释自己”的问题。战争时期,他就开始组建专门的秘书组,抄写整理自己的信件。他的很多行为也是留给后人在看。第三,政治环境。当时的美国还处在邦联时期,各州才是美利坚邦联的主权单位。实际上,华盛顿是一直带领人手不够、给养缺乏、装备低劣的大陆军进行战斗,邦联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力给予支持。他早已深刻的意识到这种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关于上面第三条,这种观点也许今天看来十分平常,但当时却绝对可称之为高瞻远瞩。因为美国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对强权政治,尤其是来自外部地区、超出公民监督范围集权的本能的厌恶。华盛顿能跳出自身时代背景,看到未来的趋势,体现出他真正的雄才大略。战争经历将华盛顿锻造成了坚定的国家主义者,让他对美国的前景做出了正确的预测。他并不担心邦联政府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导致英国议会那样的专制,相反担心它过于软弱而像战争期间一样无能。实际上,华盛顿相信“合众国”应该成为一个单数,而非当时的复数。更长远的目标来看,华盛顿心中的美国有着十分宏大的前景,地理上将横跨整个北美大陆,成为世界强国(这种观点未来被称为“命定扩张说”,manifest destiny)。要有效地管理这个大规模的帝国,政府必须获得足够的权力,能够管理和控制庞大的人力、财力和武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到1786年,捉襟见肘的邦联体制已经无法维系,以詹姆斯·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积极推动召开制宪会议,并邀请华盛顿担任会议主席。虽然华盛顿并不想拿自己的名誉冒险,但对国家的责任感还是让他再次出山。有了华盛顿的助阵,1787-1788年,联邦党人有惊无险的推动宪法通过各州政府的审核。1789年,华盛顿全票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

图片

制宪会议上的华盛顿

担任总统的八年期间,是华盛顿人生的第二个高峰。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在很多特定领域为行政部门开创了一系列制度先例,如内阁制、控制外交政策、宪法否决权、行政官员的任命,立法议程的安排等等。华盛顿有一种天赋的才能,就是选拔有才能的年轻人。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美国历史上最睿智的政治家。虽然华盛顿本人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知人善任让他成为最优秀的领袖。在很多重大的政治和军事问题上,他的判断总是很有预见性,好像知道历史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一样。他既是一个极端现实的预言家,又是一个谨慎的先行者。用华盛顿自己的话说,是“走在无人涉足的土地上”。一方面,这是说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将确立先例;但另一方面,就像月之背面一样,“美国总统”这个新生事物,唤起人们对君主制的可怕回忆。在宪法中更多的篇幅用来阐明选举和弹劾总统,而不是总统本身的权力,这反映了当时普遍的担忧。新生的美利坚民族,不得不在争论、斗争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

君主制的幽灵始终萦绕在华盛顿的整个总统周期,特别是在第二任期内,反对君主制的闲言碎语甚至发展为对华盛顿政策和人格的公开攻击。同时,民主党与联邦党之间的党争也把华盛顿牵扯进去,对他造成了极大困扰。杰斐逊领导的报纸大肆攻击华盛顿,甚至暗示弹劾总统,这与我们印象中他谦谦君子的形象简直大相径庭。当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后,华盛顿为什么主动辞任总统,就不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了:恶劣的舆论环境早就让他不堪重负,毫无留恋。尽管如果华盛顿愿意,依然能轻易获选,但他已经铁了心退休,完成最后一次伟大的离场。

退休后的华盛顿终于能够享受人生,但作为一个体面而好客的主人,还是不得不在自己的农场招待络绎不断的来访者。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释放他所有的奴隶(124人)。在华盛顿从政期间,并没有积极推动废奴,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必须团结所有力量,才能完成独立使命,废奴的任务过于超前。但对于他个人,良心驱使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为自己的英名再添一笔。1799年底,华盛顿因受凉感染逝世,终年67岁。这一刻也宣告美国18世纪的终结,进入19世纪。

毫无疑问,华盛顿的一生是一座真正的丰碑,有着伟大的历程。没有华盛顿,很难说美国能否在18世纪从英国统治下独立,法国大革命也可能不会发生,世界历史必将被改写。他两次主动放弃权力,也为全世界的政治家们树立了无可超越的标杆。尽管我们从历史细节中可以得知,这并不完全是他个人美德的原因,但并无损其光辉。后人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将华盛顿神话(包括“砍倒父亲的樱桃树”,这也是虚构的),反而让他真实的形象离人远去,变得高大而模糊,遥不可及。了解华盛顿,也是了解美国建国史的一个过程,让我们对那个民主初现的年代,致以敬意。

参考书目:

约瑟夫·J·埃利斯 《华盛顿传》

约瑟夫·J·埃利斯 《缔造共和 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783—1789》

约瑟夫·J·埃利斯 《美国创世纪 建国历程的胜利与悲剧,1775—1803》

戴维·麦卡洛《约翰·亚当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