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5种父母,你是哪一种?

 zzhclcq 2023-06-04 发布于江西

图片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冰凌朗读音频

结尾曲:老范儿 - 全心全意去爱你

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在教育上都舍得下血本。

买昂贵的学区房、报各类兴趣班、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等等;

只要是对孩子教育有帮助的事情,即使花再多的钱,父母们也心甘情愿。

但这些付出,孩子将来真的能够更优秀吗?

当老师的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家长和孩子。

在观察了很久后发现,虽然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不同;

但是那些长大后有出息的孩子,他们背后的父母,往往会有这5个特点。

01
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

每天让你陪伴孩子30分钟,你能做到吗?

我想很多父母,都能做到。但是这30分钟是高质量的陪伴吗?我想很多父母不一定都能做到。

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在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想着工作、没有心不在焉。

一直很认同一句话:

高质量的陪伴是一种愉快和谐的双向交流,让孩子变得自信、独立的同时,父母也会从中收获愉悦和成长。

《少年说》中有一期叫“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

有一个小男孩叫叶子健,今年读五年级了,他一上天台来就开始吐槽自己的父母爱玩手机。

他说道:

“在我们小的时候,你们为了图一时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

等我们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开始抱怨,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大人有没有想过,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了我们手里?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不吵不闹,就把手机丢给孩子,自己图个清闲。

还有一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边随口迎合着孩子“好”、“嗯”,一边双眼不离手机,和孩子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其实这些所谓的陪伴都是无效的,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真正的“陪伴”,不是和孩子在一起就好,而是在陪伴的时候,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根据孩子的个人特长,用饱含“爱的心和行动”去培养孩子的闪光点。

当然,陪伴也并不是要求我们时刻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能给他一个回应。

那些高质量陪伴的父母,他们是全身心的在陪伴孩子,眼睛在观察孩子,大脑在思考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灵在体会孩子的感受。

凡是认真、有效地陪伴孩子的父母,哪怕是通过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能很快知道孩子的思想情绪处于何种状态。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幼苗,那么父母用心的陪伴就是成长的养料、阳光和雨露,滋养着孩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图片

02
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有耐心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不吼不叫,是每一位父母的一场修行。

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的心,留给了陌生人。

作为一名老师和妈妈,很长一段时间,我曾经也觉得孩子是“不打不骂不成才”。

你耐心跟孩子讲道理,即使说上一百遍,都抵不上骂一句管用。

但当我学习了蒙台梭利教育之后,我终于明白她为何会说“奖赏与惩罚是在精神上奴役别人所用的工具,这只会诱使孩子勉强去做非自然的努力。”

奖惩对孩子来说,只会妨碍他们的自然发展,对孩子来说所产生的效果只是短暂的,无法长久下去。

当我们通过吼叫、责罚等手段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只是在宣泄我们对孩子的不满情绪。

为人父母,如何控制情绪,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一门功课。

一个控制情绪的很好办法,就是冷静,给自己3分钟等待时间。

为了避免和孩子引起更大的冲突,当你感觉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的时候;

可以暂时远离孩子,自己独处3分钟时间,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深呼吸、听听音乐或者欣赏远处的风景,总之做一些能转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

等情绪完全好了之后,再跟孩子沟通交流。

03
懂得恰当地夸奖孩子

我们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专注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而往往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优点。

这是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爱”的鼓励和赞美,就像植物的成长需要水分、阳光和土壤。

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鼓励和赞美,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田。

有时候,一句善意的鼓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的时候,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

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的感叹:

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应该都会有成就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的是,当年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然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这个小偷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之后,如同被点醒一样,改邪归正。

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简单的行为,都可能会让一个无助的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

肯定的力量多么强大,如果家长能够把这股力量引导到孩子身上,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鼓励他、赞美他,你会发现孩子真的会越变越好。

马克·吐温曾说:“一句赞美的话,可以让我充实地活上两个月。”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欣喜,我们也总是不吝啬于对孩子的夸赞。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夸赞,都是恰如其分。正确夸奖或鼓励孩子,可是一个技术活。

如何表扬孩子呢?

  • 不要那种泛泛地夸赞,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

  • 表扬孩子一定要具体、注重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

  • 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孩子们终其一生,或多或少地在寻求父母的肯定和认可。

如果他们得到赞扬、尊重和认可,他们会非常乐意用行动向父母表现,自己有多出色。

图片

04
及时给孩子立规矩

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中说:

“6岁之前,父母的话是黄金,而12岁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简言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趁早,小时候不管,长大了便会管不住。

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该立规矩的年龄,及时给孩子立规矩。

那么几岁给孩子立规矩最好呢?

孩子2-3岁会经历一个“自我意识敏感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什么事情都想自己亲自去尝试。

想自己吃饭,看见大人扫地、拖地,他也想去尝试;见到大人炒菜、做饭,他也要自己做。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孩子的成长,就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喜欢被安排,而是喜欢自己去动手、去体验。

因此,3-6岁这个时期,也是给孩子立规矩最好的年龄段。

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动手体验的环境,放手让他去尝试、探索。

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用正面的词句,只需要2-5条规则即可,要切合孩子年龄和能力。

05
给孩子做好自律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孩子热爱读书,那你自己就要捧起书本,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书香之气的家庭氛围。

好学、上进的家庭,大概率会养出一个追求知识、热爱学习的孩子。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家庭熏陶,是其他教育形式很难比得上的。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曾说:“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杨绛的父亲书房里的书很多,不管什么书,杨绛都翻一番,看一看,父亲在书房里做自己的研究,杨绛就在一旁静静地读书。

在父亲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杨绛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只要遇见好书就会忍不住拿起来看进去,手不释卷,嗜书如命。

杨绛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先生,除了她个人的勤奋、理想追求之外,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

杨绛父亲的教诲与潜移默化,让她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母亲的蕙质兰心、谦逊有礼,让她学会了淡泊名利,修炼出平和的心性。

有句话说得好: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有一个自律的孩子,首先得作为原件的父母自身是否足够自律。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中,所以父母自然成了孩子的参照物。

06

在自律这一条道路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当你放下手机,孩子对手机的兴趣也会减少;

当你努力上进,孩子也会干劲十足,勇往直前。

能渗入孩子心灵的,不是父母们做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以身作则的自律,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