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节“礼物”:妈妈当着我的面,摔死了爸爸送我的猫

 微语职场 2023-06-04 发表于广东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微语职场


文 | 曌露 ·  首发公众号| 微语职场

和父母有一种健康的关系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幸运。说这是一种“幸运”,因为它真的不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可以决定的。

某乎上有这样的提问——有哪些时候真的对父母感到失望?

大多数人眼中,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使然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无私爱着孩子,对于一些孩子而言,父母反而是他们一生难以治愈的伤痛。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01.儿童节“礼物”:妈妈当着我的面,摔死了爸爸送我的猫  

"到底给不给退钱?不给退我就把它摔死!"来自一位母亲歇斯底里地怒吼!随后她亲手摔死了孩子父亲送给女儿的“六一”礼物——一只软糯糯的小猫咪。

浙江宁波,爸爸带着女儿来到宠物店,兴高采烈挑选“六一”礼物,女儿左看看,右看看,最终选定了猫咪作为自己的宠物。

可是,宠物店的猫咪太多了,一时间小女孩竟不知该选哪一只作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伙伴。

也许是缘分使然,一只小猫咪盯着圆溜溜的眼睛用心望着小女孩儿,仿佛在说“快选我,快选我!我最乖了呢!”

女孩伸出手去抚摸猫咪,猫咪也懂事地舔舐着女孩的手掌。

就这样,一段羁绊就在无形中达成。

“爸爸,我就要这只猫咪!我选好了!”小女孩开心地告诉爸爸。

就这样,承载着父女俩的爱意,店家细心地为猫咪准备好生活用品和玩具,小猫咪随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儿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宠物店老板李女士还亲切地给小女孩家致电,询问猫咪的情况,听到客户反馈猫咪一切正常后,李女士这才放下心来。

说实话,猫咪是“高贵的”宠物,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稍有不慎就容易应激。猫咪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足以说明小女孩一家充满爱心,对猫咪很是用心,李女士暗自思忖。

可是,好景不长。

电话挂断没多久,孩子妈妈就拉着小女孩带着猫咪来到李女士的宠物店,说家里养不了猫咪,要求退掉!

李女士表示,猫咪一经售出,没有健康问题,概不退换,要对生命负责任!

“到底退不退?不退我就把它摔死!”在双方商量无果后,小女孩的母亲歇斯底里怒吼道!直接将小猫重重摔向地面。

眼瞅着小猫在地上抽搐几下后,就再没了动静,小女孩哪里见过这阵仗?

回忆起与父亲一同购买小猫时的场景,毛茸茸的身体,圆溜溜的大眼睛,就这么不动了,空气中充斥着血腥的气息,小女孩瞬间崩溃大哭,怎么劝都劝不住,似是被这瘆人的场面吓傻了。

多年后,这个小女孩长大成人,我想她再也不敢养宠物。父亲的“六一”礼物,被母亲亲手虐杀眼前,拥有这样的回忆,我不知道她的一生该如何自处?她该如何与自己的母亲和解?自己母亲还是软绵绵给孩童安全感的天使吗?这天的妈妈比魔鬼还可怕吧……

都说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在教育女儿如何冷酷吗?孩子与母亲间的信任和牵绊就这么土崩瓦解了,需要用一生来治愈受伤的童年。

02.“孩子,你朋友被我吃了,真香”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恶意源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

有的父母,怎么就那么爱看自己的孩子崩溃哭泣呢?还是用吃掉孩子朋友的方式。

我刷到一条视频:孩子精心养大的大闸蟹,被父母蒸了。随后端上桌,还强迫孩子吃掉。孩子们崩溃大哭,不停哭喊着“是我养大的大闸蟹,是我喂大的,它是我的朋友!”父母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家长还催促道:“你吃不吃?不吃我吃了!”“香不香?什么味道?”

父母还嫌弃事情不够大,孩子的崩溃要与大众分享,于是再拍下来,发网上,美其名曰分享一桩教育趣闻。

很抱歉,我感受不到任何笑点,只有阴森恐怖。

一条简单的视频,一个不经意的玩笑,一桩不以为意地小事,背后葬送的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自己的朋友被吃掉,几乎是孩子们童年必经的劫难。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总是教人如何做子女,却从不教人如何做父母。

网友们集体回忆自己的伤心童年,小时候养的猫咪、小狗、小鸡、小鸭……大多数都以被吃掉收场。即便已经成人,每个午夜梦回,还是令自己毛骨悚然。

有一个网友的留言格外引人注意:早晨上学前,“我”一如往昔与猫咪告别,放学后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小猫,吃饭后“我”央求父母陪自己找猫咪,父母却告诉我饭桌上的那一盘肉就是“我”的猫咪。“我”崩溃了,大哭大闹,要求父母把猫咪还回来,这时候父亲厉声指责“哭,就知道哭,再哭把你也吃了”。就这样,我的哭声戛然而止。随后的几年,每一分钟与父母相处的时光都令“我”感到恐怖,“我”担心自己也被吃掉。后来,考上初中,“我”就要求住校,截至目前,我能不回家就不回家。

在不少成年人的逻辑里,这些动物是食材。可是,对于把它们养大的孩子来说,也许就是朝夕相处的玩伴,更是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

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太悠久了。以至于很多人说:养的动物不就是用来吃的吗?和吃鸡鸭鱼肉有什么区别?

可是,过去父母宰杀宠物,是因为物资匮乏,还有原因可说。

而如今呢?那些连宠物都要吃掉的父母,是缺这一口肉吗?

在我看来,在物质充足的年代,吃掉孩子养大的宠物,就是一种心理扭曲。

父母吃掉孩子的宠物,不是为了一口肉,而是为了宣示权力,一种对孩子绝对控制的权力。

成人和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在这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可以成为朋友,小宠物们是拟人的,甚至可以与它们沟通。

成人的世界是功利的。在这里,浪漫已经枯竭,童真已经消失殆尽,不要说人与动物之间,就是人与人之间都别提有多少真情。

本来这两个世界可以相安无事,可是某些父母以吃掉孩子宠物的方式,完成对孩子的驯化。

因为,他们无法再得到天真无邪,便以毁灭天真为乐趣。

当孩子哭过了,吃下了肉。就代表着孩子已经完全被父母征服。

这个时候,烹饪宠物只是征服的方式之一,他们还可以毁灭孩子的心爱物、隐私、任何孩子珍视的物品。

在这些物品被毁灭殆尽的时候,父母对孩子不容抗辩的权威就此建成。

在本该保留童真的年龄,他们要求孩子迅速长大;在该拥有平等权利的时候,他们又说你不懂事。

总之,一切似乎都是父母说了算。

可是,在孩子心中,“吃宠物=吃人”,吃掉你的自我,吃掉你的童真,吃掉你的热血,吃掉你的理想。

直到有一天,你成长为和所有人相似的麻木、世故、自私、冷漠的——社会人。

大人们一定会欣喜地祝贺你:你长大了!

多年后,我们被时间催熟,被职场打磨,越发麻木不仁……

为什么?

我想童年崩塌时,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便停止了成长。

这些被成人强行催熟的瞬间,其实并没有让孩子健康成长,只是为日后打造里一片废墟,是无法治愈的童年之殇。

这种痛感是好的,它会不时发作,来提醒你——别成为那样的大人!


作者介绍:

曌露,企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用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欢迎关注交流。

文章原创确权,盗用必究!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点击下方卡片 ★ 关注微语职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