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女长大后为什么不心疼你,从你对他做这件事开始,就错了

 振王府图书馆 2023-06-04 发布于湖北

作者:十点小嗲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图片

为什么送父母礼物

他们永远都不开心?

前段时间,因为一则#男生给母亲买花被骂哭#的视频,网友几乎吵翻了。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母亲发视频称,儿子瞒着她给她买了很大一袋子花,她看到后很生气,觉得花不实用,过不了几天就得扔掉。

于是从来不骂人的自己,把儿子指责了一通,让他去退掉。

没想到,退了花的儿子觉得很委屈,回家后就哭了。

而这位母亲呢,不仅没有安慰儿子,反而把他擦眼泪的模样拍下来发在社交网站。

图片

还配文说:

“我明白送花是儿子的心意,只是希望儿子送礼物时能做到自己开心,接受的人更加开心。”

结果,视频发出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指责这位母亲——既然是儿子的心意,作为母亲就不该践踏。

为什么这位母亲的做法让人感到不适?

因为,我们都曾是那个哭泣的孩子。

还记得去年,一对母女的聊天记录在全网刷屏。

女儿在网上给妈妈买了一条裙子。

不料妈妈收到后,第一句话却是:

“不好看,能退吗。”

“这个颜色好土,我不喜欢。”

图片

当女儿表示这种款式今年比较流行,妈妈直接回复:

“质量很差,没档次。”

“一点成熟感都没有。”

图片

在女儿希望妈妈能先试一下再说时,妈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

“不想试。”

你的审美观太差了。”

图片

甚至第二天,这位妈妈还不依不饶追着女儿退货,指责她浪费钱:

“不退我就扔掉。”

“那就快点取走,以后不要乱给我花一分钱。”

图片

说实话,这些聊天记录看得我也很难受。

满心欢喜给妈妈买礼物,妈妈不但不领情,还劈头盖脸地泼冷水,任谁都会难过。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其实并不在少数。

每次面对子女送的东西,都是“买这些东西干啥”“浪费钱”“拿去退掉”,或者转头就送人。

他们好像永远没有办法开开心心接受子女的礼物

难道想要对他们好,想让他们开心,还错了?

图片

父母心口和喉咙之间,

横亘着“羞耻感”

我们的父母身上,似乎有一种很明显的“矛盾感”

明明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有出息、懂感恩。

可是当孩子真的对他们好、关爱他们时,他们又会下意识地感觉不安。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们成长的大环境。

大多数80后、90后的父母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挨过饿,受过冻,所以哪怕是现在有条件、有能力了,他们依旧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觉得吃苦才能让他们踏实。

我想起了一位亲戚。

人很能干,也很关爱家人,对女儿的付出绝不输给家里的任何人。

但女儿和她的关系并不好。

一开始我很困惑,直到一次去她家,亲眼目睹了她是如何处理自己和女儿的关系的。

那天是她的生日,女儿也回来陪老两口。

她高兴地做了一桌子菜,留我们一起吃饭。

本来其乐融融的氛围,却在收到一个蛋糕外卖后,戛然而止。

图片

她:“又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吗?又甜又不健康。”

她女儿:“那不是你过生日吗,买个蛋糕庆祝一下,你又没吃过,吃一小块试试。”

然后她就开始喋喋不休:

“这么大肯定很贵,生意人最精的,整天糊弄你们花钱。以后再也别买了,每次都是乱花钱,还不如用这些钱买几斤肉……”

那一顿饭,我们坐在旁边,真的十分尴尬。

我这才知道,她女儿为什么跟她不亲。

这样的场景可能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已经重复上演过无数次。

后来我也劝过她:

“孩子也是一片孝心,买都买了,何必再说那些堵心的话呢?她以前给你买过那么多东西,你不是也用得挺好。”

但她完全听不进去,只是很激动地说:

“我只是不想让她多花钱而已,我又不需要那些东西。”

图片

在心理学上,这种感觉被称为“不配得感”

因为长期以来生活、情感的匮乏感,让他们潜意识里不敢接受别人的好,总担心会给别人增加麻烦和负担。

所以很多父母收到礼物,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不安。

他们下意识地就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物品的物质价值,而看不到寄托在物品上的情感价值,更别说接住孩子的爱了。

有的父母甚至还会认为,接受了孩子的好,就是向他们低头,孩子就会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于是,他们通过责怪,甚至是践踏子女的心意,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图片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也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只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如同咒语束缚着他们,让他们活得又拧巴又累。

这对他们来说,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对孩子来说,父母每一次拒绝和嫌弃,都像一柄柄伤人的利刃。

伤的不仅是他们的心,还有他们对父母的感情。

随手在网上一搜,就能看到多少人对被父母践踏心意,难以释怀。

我与母亲的关系就是这样,你做得再多、全世界都说你好,只有你的母亲非常吝啬,不会有一句夸奖。

父母还会通过贬低我的礼物来向周围人炫耀,死要面子的那种。

图片

有一位博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以前我也喜欢给家里买礼物,但是从来没有得到好的回应。

“上学时是'给我礼物没用,学习好才有用’

“工作后是,买鞋他们不爱,买棉衣'领子高了、低了’,买其他的'我多的是,你说你买个东西也不知道先问一下’。

“但是真的不买吧,他们又会说我没想着他们。

“去年过年,我买了条4000块左右的金项链给我妈,她收到了也不开心,说太细了。

“哎,我也很无奈,即便是在她看来细细的金项链,我也攒了好久的钱,自己还不舍得给自己买。

这段故事,看得我很难过。

人心都是肉长的,更何况还有着血缘关系。

家庭关系中最令人唏嘘的部分莫过于——

父母还在期待子女感恩,但子女已经默默远离父母。

图片

令人欣慰的是,文章开头的这位妈妈,看到了大家的评论后,对自己当时不冷静的行为无比后悔。

“想了一晚上,自己确实做错了,没控制情绪,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已经跟儿子道歉了。”

并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做出改变,会珍视儿子的每一个心意。

毫无疑问,这位儿子是幸运的。

但我想说的是:

其实对于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来说,父母是否改变,是否道歉,其实并没那么重要。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对父母感到失望,难道仅仅是因为对方拒绝礼物吗?

不是的,归根结底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他们也抱有期待。

期待他们开开心心接受礼物,然后获得他们的感谢与认可,期待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爱自己。

这是一种正常需求,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了联结,就会有期待。

图片

可现实是,大多数父母都只是一般人,他们很多观念、想法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所以,与其奢求他们改变,不如自己适当地放弃对他们的“理想化期待”,也许会幸福得多。

我有一个朋友,早些年也很介意父母的反馈。

后来她慢慢发现,既然怎么给他们买东西都是错的,那就干脆直接给钱,他们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在过年和他们生日时,再另外买一些礼物。

买的东西,她原价就说原价,攒钱买的就说攒钱买的。

他们如果说不要,那就真的去退货,不要留心理负担。

用她的话来说:

“爱是相互的,我本来就是出于本心孝敬他们、对他们好,而不是期待他们评价。

图片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有时也无法撼动他们维持了半生的行为模式

但我们已经长大,跟父母努力分个是非对错,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课题。

如何用成年人的方式去和父母相处,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爱自己,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功课。

就像有句话说的: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处,但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最后,我也特别想说。

我知道对一些父母来说,对孩子道歉比登天还难。

但我依然希望,如果你也是父母,看完这篇文章,能有一点点小的改变,哪怕是最微小的心理撬动,那就够了。

也希望你可以勇敢地将文章分享出去,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故事。

本文部分图片基于CC0协议使用

图片

愿天下所有的爱,

都是双向奔赴。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3年第12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小嗲。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