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季丨周洪民:我的高中时代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3-06-04 发布于山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清晰记得我年刚入高中时的场景,我们全级九十六名同学,共两个班级,我分在了一班。

这年学校里一下子分配来七八个应届大学生,班主任延老师是为数不多的某师范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在整个学校也是凤毛麟角。

他上课时从来不带课本和教案,只带着木质大三角板和圆规,两个班级的代数课和几何课都由他一个人负责授课。

高二文理分科重新编班,高一教化学的侯老师成为了我们理科班主任。改教物理课,他多才多艺、口才很棒,说话声音清脆洪亮,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并且风趣幽默,长得也英俊潇洒,课堂气氛很活跃,是同学们喜欢的老师之一。

我们这级是新建校区第一批进入的学生,高二高三师生陆续从老校区搬迁过来。

无休止的劳动压在我们高一肩上,这可苦了大家。

校园里全是平房,校园最北边是一个坑洼不平,长满翅碱蓬、杂草以及红荆条的大操场,整个校园裸露的地方全是白花花一片盐碱地。

我对学校食堂印象颇深,每天放学之后同学们三五成群相约向食堂奔跑。

食堂胖师傅早早把大竹蒸笼抬到灶台南边的水泥台子上。

同学们各自认领自己的热馒头,有时盛馒头的网兜颜色相同而馒头又相似的,就会拿错,等到一方发觉不对,寻找到失主时,冒失的失主往往已经把对方馒头吃了一小半,弄得相当尴尬。

相处不错的同学会围在一起,拿出从自家带来的咸菜罐子摆在面前,共同分享和品评谁家母亲炒的咸菜好吃。

当班值日同学用一只镔铁大水桶打来一桶玉米面稀汤,只有提前交票预定的同学才能喝到像放了盐的咸清汤。

因为做汤的水是露天水井里的苦涩咸水,不及时趁热喝等到凉了,就会上下分离像喝咸水一般难以下咽。

清晰记得当年我们的校报名称为《碱滩之花》,版面是一张薄的八开白纸,纯手工刻版油印而成,校报曾经刊发过我的处女作——打油诗,可惜没有保存下来,甚感遗憾。

高中三年,我们的好多时光花费在了整改操场及学校周边环境卫生上——铲除杂草、挖坑换土、栽培花木、整平操场跑道等各类义务劳动。

就连学校西邻“516国道”两边的白蜡树苗,也是老师带领我们义务培植下的,从学校大路口向北一直到支脉河边上。

如今开车回老家时,看到当年手腕般细小的树苗现在已长成一抱粗的参天大树,我很是自豪。等到我们毕业时,学校已达到市级花园式校园标准。

如今又到了毕业季,我的母校虽然历经多次合并搬迁,但不仅保留了下来,发展势头还很良好,后劲很足,如今本科升学率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已遥遥领先。

祝愿我的母校发展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

周洪民,笔名舟楫,中国作家网会员,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作协会员,垦利文艺编辑部编辑,文学爱好者。作品曾入编《2022年度全国文学精品选》,作品散见于《山东电视报东营周刊》《红柳》《东营文艺》等报刊杂志及“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山东政事”等网络平台。

公众号征稿启事

毕业季

入夏以后,天渐渐炎热起来,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季也渐渐到了。

望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作为毕业生,有哪些难忘的时刻浮现在你脑海里?有哪些情愫不吐不快?你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憧憬?

作为老师,你对学生有着怎样的不舍,怎样的祝福?

作为家长,或其他“过来人”,提到“毕业”一词,你又有哪些话不吐不快?

请把它写下来,发给我们吧!

本次征文仅在“长河副刊”公众号进行,没有稿酬。

来稿要求:

1、不要泛泛而谈,内容不必贪多贪全,请抓住一件事或一个点说透,文章字数以1000字以内为宜;

■作者:周洪民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