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岁到25岁的心境变化

 四月的小屋丫 2023-06-04 发布于湖北

每晚七点,不见不散


🧡
🪶
【21岁】
那一年,我大三。
当被导员告知大二学年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时候,我故作镇静,欢快地走出办公室,回到教室。
室友问:“找你什么事?”
“年级第一。”说这话的时候,法语老师刚好在我面前,虚荣的自豪感萌生。
两年前入学的那一天,在小院里,我看着录取通知书中的“奖助学金”详情,内心暗自较劲:我要拿一次国奖。
没想到这个愿望比预期早了两年,那一刻,我好似完成了大学的使命。看着身边陆续离开校园的曾经与我有过很多交集的人,我也想卷铺盖走。
我的心变得浮躁,不想上课,不好好写文章,学习流于形式,在一次下课后,院长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啊。”
我哑然,讪笑离开。
当时,我满脑子都是赚钱。自从宿舍搬到六楼后,生活模式没能调整好,一下课就回出租屋,不找朋友,所有的情绪都有男朋友承担。
我计划着,大四实习,我就去对象公司。可以想到的未来,是两个年轻人共同创业的故事。
无论结局如何,有他在,便觉得心安,好像什么都不害怕。只管放手去做,他会一直兜底。

🪶

【22岁】

我们在县城创业了一年多,通过互联网,业务量不受地域的影响。

我的定位是“螺丝钉”。

公司缺会计,我就做进销存、出货单、进货单等账目记载;出版社返回来的书稿,我负责校对;管理店家1号,上架图书,为读者答疑解惑,还有打包快递,核实快递单……

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随时待命是日常。

渐渐地,“花前月下”已成了过去式,“能多卖几本书”是每天的KPI。

恋爱关系演变成上下级,我感觉自己难以公私分明,经常闹脾气。

在对图书业务的熟稔后,我明晰了未来的职业定位。加上,疫情当下,很多公司裁员,形势严峻,我们这个不足十人的小公司也岌岌可危,没有业务,整天游手好闲。

于是,在和男朋友商量后,我决定出版的研究生。

兴致满满地买了五件套,还有腿姐的政治大礼包,由于我们出版了英语的考研资料,小小地占据一些优势,就这样,我与复旦的渊源声势浩荡地开始了。

不过,长期以往的安逸生活让我的斗志早已消磨,只要动脑的事情,我就想放弃。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日子简单舒服就好。

最爱的人在身边,还有一只狗狗,好像除了没钱,一切喜欢的都在身边。我为什么还要努力?

🪶

【23岁】

考研失败,身边的人成了前任。

我在江城找了一家出版公司,规模不大。编辑部由十二个女生组成,全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

很幸运,在毕业的时候,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很开心,身边的同事是年轻人,聊得来。

不幸的是,这是一家披着文化公司名号的”工具人“加工厂。

我在上班的第二天被HR叫到小办公室,说我的编校能力不行,随时会被辞退。回到工位后,我忐忑不安。

身边的同事说她也有类似的情况,“你别在意,她就是个人偏好,喜欢那种埋头苦干,一天都不说话的员工。“

我开始收敛起自己的活泼性子,像个扫描机器一样,慧眼识珠,看出文稿中的各种错误。

刚开始,我原打算下班后,看书做饭散步,可是一个多小时的通勤,回到出租屋就不想说话,麻木地刷手机,直到对面的情侣洗完澡下楼散步。

翻开一本书,我开始职业病似的纠错,无法进行完整的句子阅读,这种感觉让我很不适应。陌生,焦躁,证明自己……种种情绪,在心里一锅乱炖。

化压力为食欲。

我一个人,吃两盘菜,两碗饭,好像不知道饿的滋味,一直吃让我觉得很享受。

翌日早上醒来,肚子还是撑撑的。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之久。

看不到未来的曙光,我找朋友抱怨,薪资这么低,什么时候才能买房啊。

朋友吃惊地望着我,你还想买房,我想都不敢想。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上班第一年,是消费直线下降的一年,没有买衣服包包鞋子,更没有出去旅游吃大餐。

【24岁】

二战上岸,换了一份工作。

在宽敞明亮的格子间,我感受到了公司文化所带来的工作体验的不同。大家各司其职,做好手头的事,同事关系简单。

这是我理想中的工作。

不过,这半年身体频繁出现问题,每天都在硬扛着上班,很害怕第二天的太阳。在七月诊断出颈椎之后,我开始了频繁请假,直到八月递交辞职申请,我选择回到校园。

一是养病,二是探索生命的意义。

这两份工作,工作量大,意义却不那么显而易见。满打满算,我上了14个月的班。

七个月,是我对一份工作的极限。当我弄清楚所有的细枝末节后,我便开始思索工作的意义。

我发现,没有意义才是我痛苦地方。

我好像看不到自身价值的体现,换句话说,这个岗位换成其他人,也能够顺利推动出版。

这与我想象中的壮志不相符,我希望自己被需要,被肯定,被更多的人看到。

回到校园,是想探索一个出口。

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为什么上班两年,我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所有的东西在我眼里都会被换算成人民币,进行价值衡量。

在和一群比自己小的朋友中,我似乎触摸到了开关。她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纯真,眼里闪烁的清澈,是我一直追寻的宝贵的”热爱“。

从事编辑,是因为我喜欢写作。可出版单位的编辑不同于新媒体编辑,就相当于我自一个湖泊里面找鲨鱼。

心境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买房不是所有的人的归属,自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经济独立可以在25岁,也可以是35岁。

不要着急,命运会指引你找到出路。

【25岁】

留在北京还是回村?

回到家乡,大概率依然在江城当编辑,生活如三年前,挤公交,看一天的稿子,省吃俭用,每个月存两千块。

留在北京,面临早八的通勤,干燥的天气,重口味的伙食,雾霾天气,出版社的安稳,8k的薪资,与大咖见面,旁听经验,省吃俭用,可能会存五千。

对比之下,我选择后者。

至少我是爱钱的。

”早日退休“不是一句口号,口嗨就完事了。像一个终极目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像只蚂蚁,按照计划爬行,积累跬步,回头看着一路走来的脚印,原来我一个人也走了这么远。

对于前路,更有信心。

”内卷“是他人的事,我只想走在自己的热爱中,并且在热衷赚足看月亮的时间和资本。

🎁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
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内 容:半夏
排 版:半夏
图 片:半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