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最大努力推动青年人就业

 深柏浅觅探 2023-06-04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5月数据显示,尽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在3月下降0.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4月再下降0.1个百分点,已经接近疫情前水平。但是,16-24岁的青年人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达到20.4%,为2018年1月此数据定期公布以来的新高,着实有些令人揪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人就业则是重中之重。从个体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个年轻人价值的体现,有利于其用工资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从社会层面和国家而言,庞大的青年群体顺利就业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必须承认的是,当前青年人的就业的确面临多重压力。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几乎每年都在创下历史新高。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慢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难”和“招工难”长期并存。

想要青年人未来“乘风破浪”,得先从一个岗位开始。而岗位主要来源于市场主体。因此,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稳”住了,就业自然也就“稳”了。近年来,从上到下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不算少,但“叫渴”声依然频频,说明政策的针对性和集合度还有优化空间。

首先,政府部门应树立“促就业”为头号“KPI”的思想,在考核地区经济投资总量的同时,也要考核吸纳就业的规模、登记失业人数、失业再就业的比例等。

其次,当前不少企业正在“恢复期”中,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更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财政鼓励政策,扩大相关适用范围、延长补贴时间,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此外,要进一步满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需求,企业也要创造更多适合其就业的知识智力型、技术技能型岗位,增加职业培训和实习机会供给,增强其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就业通用能力。

就业“供需”发力,少了青年人自身也不行。近年来,从“小镇做题家”到“985废物”再到今年被频频提起的“孔乙己长衫”,每年的求职毕业季,都会有反映年轻人求职升学困境的“热词”在社交媒体上出现,这些所谓“个人故事”的背后,凸显出了群体性焦虑。

不可否认,当前求职的确有点“卷”,想找一份“好工作”也没那么容易,但这并不应该成为青年人自嘲甚至颓废的理由。青年人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理应有迎难而上的气魄。对于青年人来说,首当其冲地是要调整自我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走出校门,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先从头做起,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学会用职场思维来解决问题,最终“逆袭”为成熟、合格的职场精英。

当然,青年人还需主动提升自我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要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技能和市场动态,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和企业需求;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例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要主动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职业方向,学会在“冷门赛道”寻找岗位,不止步短平快,还要坚持梦想,期望未来。

还需要指出的是,全社会应该集体“发力”,做好公共服务,扫除青年人就业路上的障碍。教育部门应调整教育结构、改进培养方式,优化大学和职校专业设置,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明确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长效机制;人社部门应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鼓励更多的政府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青年人才提供见习岗位,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做好兜底 ,对失业青年及时纳入就业失业管理服务,对长期失业的青年加强实践引导和分类帮扶,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就业市场。

总而言之,当代年轻人虽然面临着就业困境,但是也不乏机遇。相信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好转,稳就业政策不断显效,青年人就业形势也必将逐步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