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吸多一口,命续多5年?中科院颠覆性研究:尼古丁降低40%死亡率

 覌魚 2023-06-04 发布于天津
尼古丁,是香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身体的伤害“罄竹难书”。它能让人上瘾,还会诱导癌症等多种疾病,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万恶之源”。
然而,中科院的一项研究却为其 “辩解”:十恶不赦的恶魔,竟也是续命延寿的“天使”?
01 颠覆性研究!尼古丁可降低40%死亡率
中科院刊载于《Nature》的一项研究,称低剂量的尼古丁,能延缓哺乳动物的老化,使死亡率降低40%。
内容图片
科研人员挑选了48只年轻健康的小鼠,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则正常饲养,另一组小鼠的饮用水中添加了2μg/ml的尼古丁。两组小鼠的食物、所处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的精准性。
从10月龄开始(约为人类38岁),尼古丁组和对照组小鼠逐渐拉开差距:后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到16月(约为人类55岁)时,对照组小鼠相继离世,最终仅剩一半的存活率。反观尼古丁组,小鼠大多活蹦乱跳,存活率高达91.67%。
这一结果大大出乎科研人员的意料,在尼古丁的干预下,小鼠死亡率反而降低40%。正常情况下,小鼠寿命约为18~24个月。若按照18个月寿命(人类60岁)换算,相当人类至少多活了5年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小鼠的生理数据也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其大脑、心脏等器官的老化状态等均得到缓解。
内容图片
此外,尼古丁的“魔法”甚至施展到了神经基因,暮年鼠大脑中炎症、“老年痴呆”和焦虑等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02 揭秘逆老机制,关键在于这一分子
为何尼古丁会有如此神奇作用?
深入探究后,科学家发现尼古丁可重新激活细胞端粒,令其再度延长,让生物体得以“重回青春”。而这些惊艳的生命延缓效果,与一类“派洛维”Pro核心分子有关。
2013年,哈佛P.G老龄中心通过实验发现,该类分子可激活线粒体、延长端粒长度,并使受试健康生命期延展近30%。随后,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也相继开展临床验证,受该类分子干预后40-55岁中老年志愿者的细胞活力得以提升,端粒、皮肤等生理指标均退回年轻水平。
内容图片
可以说,此类“派洛维“Pro核心分子,赋予了尼古丁为小鼠续命的 “魔力”。在尼古丁的干预下,小鼠体内的此类核心分子含量也随之增加,进而激活长寿蛋白sirtuins、延展健康生存期。
早期实验中,科学家就能通过鳄梨等蔬菜水果中提取此物质,无需冒险借助尼古丁作为中介。相比之下,前者安全性更高,更易于被大众接受,甚至受到马斯克母亲等一众欧美富豪关注,风靡养生圈。
如今,“派洛维”Pro分子已成为主流抑老方式之一,国内也开始跟进相关研究。除中科院外,南京大学也通过线粒体干预,将线虫整体生命周期延展了500%。在众多高校的研发背书下,它已从科研界触及老年群体。亰JD东商智数据,相关成果已渗透至国内数十万需求者,其核心诉求多为“提升精力”、“健康老去”。
03 烟民狂喜?过度摄入不可取
随着尼古丁抑老科研成果的出炉,不少烟民狂喜:有了中科院的“撑腰”,是不是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放飞自我了?
内容图片
且慢!尼古丁延寿的结论不假,但是也有一项关键前提——剂量极低。实验室采用的剂量为2mg/L,在饮用水的稀释下,在体内被吸收含量更低,血液中尼古丁的浓度仅0.25μg/L。
而正常抽样的情况下,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的尼古丁,传送速度快且效率高。仅需7秒,血液中的尼古丁浓度就高达100μg/L,是前者的400倍。过犹不及,若试图通过大量吸烟获得尼古丁的抑老效果,只会得不偿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低剂量尼古丁具备一定抑老潜力,其价值依旧值得探讨。也许有一天,尼古丁能冲破人体临床的界限,成为抗击衰老的利器之一。正如此次研究负责人李翔教授所言:“未来相关成果若能广泛应用于解决人体老化问题,会节省大量医疗费用,改善广大百姓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Yang, L., Shen, J., Liu, C., Kuang, Z., Tang, Y., Qian, Z., Guan, M., Yang, Y., Zhan, Y., Li, N., & Li, X. (2023). Nicotine rebalances NAD+ homeostasis and improves aging-related symptoms in male mice by enhancing NAMPT activ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1), 900. http:///10.1038/s41467-023-3654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