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这4种爸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精选

 李功随 2023-06-04 发布于内蒙古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一个家庭中,爸爸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有的爸爸,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会让孩子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然而有些爸爸,却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成为了孩子心中的“反面教材”。

比如下面这4种爸爸,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01
缺席的爸爸

图片

从前几年开始,“丧偶式育儿”现象就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在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一直是“隐形人”,孩子和爸爸的互动、交流都很少。

很多爸爸都觉得,陪伴和照顾孩子都是妈妈的事情,自己只要努力工作,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就行了。

其实,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妈妈无法替代的。
我们都知道,爸爸对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性别认知、勇气等品质的培养都有着先天的优势。

而爸爸的缺席,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比如:男孩子缺乏“男子气概”,女孩子不懂如何与异性相处。

一个愿意对家庭、对孩子用心的爸爸,从不会用“忙、没时间”当借口。

比起物质,孩子需要的是和爸爸之间实实在在的情感交流、游戏互动。每一刻的亲子时光,都会成为孩子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孩子的成长就那么几年,对爸爸来说,在工作之余,尽量多花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多和孩子创造属于彼此的回忆。

对妈妈来说,学会适当“偷懒”,给自己放个假,给爸爸表现的机会;把目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或另一半身上,提升自己、经营好夫妻关系,会更利于爸爸参与到家庭和育儿中来。

02
坏脾气的爸爸

图片

生活中,很多爸爸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回家看到孩子不听话就容易把火发在孩子身上,情绪管理能力差,遇到事情就喜欢朝家人、孩子发脾气。

爸爸的坏脾气,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也容易破坏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伤害夫妻、亲子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朋友,对爸爸的感觉就是小时候又爱又怕,长大了剩下同情和恨。

脾气暴躁的爸爸,一点事不顺心就会发脾气、黑着脸,朝她和妈妈说狠话。
小时候有一次,爸爸修理凳子让她帮忙找一个小钉子,她找了一会儿没找到,爸爸就急吼吼地过来自己找,一边生气地摔东西,一边责怪她“没用的东西”。

类似的事情给她造成了童年阴影,导致她长大后对于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看到别人生气心理压力很大,总觉得是自己的错。

而且,她非常绝望地发现,自己毕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反而越来越像爸爸。

坏脾气的爸爸,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会把坏脾气“传染”给孩子,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和人生发展。

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不管遇到再大的事情,都要冷静、淡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爸爸,应该做好家里的“定海神针”,让家人感到安心。

对家人好好说话,永远是家庭幸福和睦、孩子快乐成长的秘诀。


03
爱玩手机的爸爸

某卫视的一档节目中,一个7岁的小男孩委屈地告诉主持人:爸爸平时总是玩手机,不陪他玩。

“每次爸爸在玩手机时,让他陪我玩,他都说等一等。”

“他让我等,其实就是不想陪我玩。”


小男孩在节目中给爸爸唱了《父亲》这首歌,因为里面的一句歌词“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他很喜欢。

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只牵过他两次手,牵着爸爸的手很温暖。

坐在台下的父亲,听到孩子的心声很羞愧,也承诺会改掉玩手机的坏习惯,多陪陪孩子。

现实生活中,爱玩手机,忽视孩子的爸爸不在少数。

表面上看是陪孩子玩,其实心思都在手机上,孩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孩子和爸爸说话也得不到积极的回应。

小小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态度是很敏感的。

如果爸爸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玩手机上,常常忽视孩子、敷衍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冷漠、拒绝、不被爱。

慢慢地,他会开始自我怀疑,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内心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造成自卑、敏感的性格。

而且,爸爸沉迷手机,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示范效应,孩子也开始对手机感兴趣,照着爸爸的样子养成爱玩手机的坏习惯。

对孩子负责的爸爸,就应该懂得反省自身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

玩手机可以,但要适度,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多玩手机。

把时间用在陪孩子阅读、玩乐高、亲子游戏、跑步爬山等户外活动上,对彼此都是更有意义的。

04
不体贴妈妈的爸爸

图片

一个喜欢以工作为借口、在家庭中不作为的爸爸,很容易“成就一个焦虑、负能量的妈妈,而妈妈又会在无意识中把这份负能量和委屈转移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教育。
爸爸爱妈妈、关心体贴妈妈,看得见她为家庭的付出,会滋养妈妈的心灵和情绪,让她感觉幸福、快乐。

同时,妈妈也会把这份爱回馈到爸爸、孩子和家庭中来,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良好,整个家都会充满积极、温暖的气氛。

爸爸爱妈妈,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内心会充满安全感、幸福感、更加有自信、积极乐观。

所以说,爸爸平时可以多和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活以及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把所有的生活琐事都丢给妈妈,甚至常常挑剔妈妈、和妈妈争吵。

没有一个爸爸生来就会做“爸爸”,都是在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中得到进步,自我成长。

愿天底下的爸爸都能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

图片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作者 | 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