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一个藏不住事的人,很容易就会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真正厉害的人,遇事管得住自己的嘴巴,也管得住自己的炫耀欲,所以,他们能够守住那份宁静与从容。 人生路漫漫,会“藏”,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 ![]()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的侮辱。 面对侮辱,我们越是愤怒,越是计较,那么,对方可能就越会变本加厉。 反之,如果我们表现得云淡风轻,毫不在意,对方发现对我们造不成什么影响,也就没有动力去纠缠了。 面对侮辱,我们如果忍不住一时之气,非要与对方较劲,那么,很可能就会让自己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能够“含羞忍辱”,有时候并不是懦弱,而是一份难得的气量。 郭德纲说:“冤枉你的人,比你都知道你有多冤枉。” 面对某些侮辱我们的人,我们越是解释,越是去证明,反而会越描越黑,令自己陷入自证的“陷阱”当中。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就会水落石出了。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既然无可奈何,那么我们能够做的,就只有转变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应对方式了。 如此,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 ![]()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层次低的人,一旦发现别人的过错,便会大张旗鼓的指出来。似乎只有这么做,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明来。 然而,如此做法,看似聪明,实则愚蠢。 为何呢? 因为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别人的过错,必然会使对方难堪,如此便会招来对方的怨恨,从而让自己今后的路,产生不必要的阻碍。 层次高的人,即使发现了别人的过错,也会假装没有发现。 这份“大智若愚”,既是对他人的体谅,同时,也为自己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并不少。 然而,大多数的聪明人,却并不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格言联璧》里说:“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过错是容易的,难的是发现自身的过错、修正自身的过错。 只有以“察人之过”之心“察己之过”,才能让自己日益精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 ![]()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一个人如果对他人有恩惠,就时时记挂于心,甚至去“道德绑架”对方,那么, 这份恩惠,也就“变了味”。 “上德”之人,帮助了对方之后,也就忘记了,如此,便不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为何有些人做了好事,却不留名呢? 他们的本意,就是为了让受惠者避免不必要的困扰。 每个人都会有处于难堪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既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又会害怕众人异样的目光。 真正修养高的人,往往会采取不动声色的方式去帮助对方。如此,对方既得到了帮助,也可以避免尴尬。 “为善而欲人知,不是真善。” 一个人做好事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感与回报,而应当仅仅是出于自己见不得别人受苦的“慈悲”之心。 人与世界的关系,本质上是与自己的关系。 只有修好自己的心,才能与这个世界更加和谐的相处。 结语: 人生海海,许多事情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说的太多,不但不能解决当下的烦恼,反而还会给自己“雪上加霜”。 唯有守住自己的心,学会“自渡”,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愿你我,都能“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摆渡人。 与君共勉。 *来源:哲学 作者:龙靖,一个热爱哲学的理工男,自由撰稿人, 愿用一支笔,点亮每一盏心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