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届高考语文冲刺考前阅读专题指导:梳理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叙述类考点
2023-06-04 | 阅:  转:  |  分享 
  
高考语文冲刺考前阅读专题指导: ?梳理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叙述类考点有关文本叙述特色方面的知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有涉及
,比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题《石门阵》中,考查多处使用反复手法的效果;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九一
八”致弟弟书》中,分析“我”将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的作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现代文
阅读题《到橘子林去》中对儿童视角的考查等。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知识体系混乱,不知道叙述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不能正确区
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不知道叙述线索的作用,对叙事手法的作用分析不到位等。那么,有关文本叙述特色方面的知识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复习?我
们不妨从几道经典试题入手去梳理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叙述类知识考点。一、怎么做叙述角度类考题【相关试题】(2023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
次联考)《父亲的影子》(段奇生),文本略。本小说在叙述上非常有特色,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说明。(6分)【解析】本题考查叙述特色,可从
情节叙述手法如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等角度思考,也可从情节安排技法角度思考。小说的叙述方式主要涉及谁来讲故事,从哪个角度讲,
以什么方式讲等基本问题。《父亲的影子》这篇小说选择通过“我”的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展开情节内容,以“我”的成长经历为明线,逐次通过同村
人、母亲、县城里被偷的人、市里的医生等人之口,详细地刻画了父亲这个赤脚医生的形象。文中的“我”是叙述者,可以面向读者叙述;亦是亲历
者,可以参与到叙述的事件中去。【参考答案】①小说以第一人称限制视角来讲述,在叙述“我”的成长过程时逐次展开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使得父
亲的形象逐步清晰。②双线结构:小说明线是“我”的成长经历,暗线是父亲对他人的帮助,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父亲的形象愈加丰满,“我”对
父亲的理解逐步深刻。③反衬:小说通过叙述“我”小时候的顽劣和成长过程中的放纵来反衬父亲的善良品性。(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即可酌情给分。)【思考方向】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双线结构(明暗线交织)、衬托手法>>链接知识清单:叙述角度(一)两种叙述角度1
.全知视角:是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其作用如下:①小说选材不受时空限制,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人物众多、关系
矛盾复杂、时空延展度大的作品,如《红楼梦》;②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如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便是借助这种视角来叙述
当时俄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2.有限视角:相对于全知视角而存在,在作品中一般以第一人称出现。有限视角中的叙述者不能像在全知视角中那样
“无所不知”,所以这种叙事形式也被称为“内聚焦叙事”。其作用有:①真实可信,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读者对文本有一种亲切感;②叙述
者直接参与故事,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便于抒情,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以及重构文本的机会;⑤丰富了人物形
象,加强了主题表达的力度。(二)两种特殊视角1.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
的特征,如鲁迅的《孔乙己》、萧红的《呼兰河传》等。其作用有: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简单的词汇
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述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懵懂的状态使得叙述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可推动情节的发展;⑤从
儿童视听角度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复杂,审视人性,凸显主题。2.女性视角:将女性
作为叙事主体,从女性角度出发去观察思考世界,呈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其作用有: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来叙述,情感更加细腻,叙述更引人入胜
;②以女性特有的母性情感笔触来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③塑造了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心
理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发展。(仅供参考,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分析后作答)二、怎么做叙述人称类考题【相关试题】(2016年高
考全国Ⅲ卷)《玻璃》(贾平凹),文本略。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从“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
用入手,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叙述人角色功能与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通过发生在生活中的“玻璃”事件,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现实进行了深
入剖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角度思考。一是从讲述故事角度。讲述故事是“我”的基本任务。《玻璃》中主人公王
有福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表述出来的,“我”讲述故事的最大好处是亲切、真实。二是从推进情节角度。《玻璃》中的“我”有着两
种身份,一个是叙述者,一个是参与者。正是由于“我”的提议,才有了“我”与王有福在不同观念上的冲突,可以说,没有“我”就没有小说情节
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从表现手法角度。衬托手法是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之一,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在相互的对比、衬托中鲜明起来的,虽然“我
”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有了“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加鲜明突出。【参考答案】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串联、组织全文故事情
节;②故事是由第一人称“我”叙述出来的,这样叙述使故事真实可信;③形成明暗两条线索,将“我”的活动与故事主人公的活动交织起来;④由
“我”的有限视角隐去一些重要情节,从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⑤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思考方
向】情节方面的作用、第一人称的作用、衬托手法>>链接知识清单:叙述人称(一)三种叙述人称三种叙述人称的内涵及作用如下。第一人称:以
“我”的身份来叙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它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可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
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
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二)叙述人称的转换同一篇小说中有时还存在
叙述人称转换的问题,这也是近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人称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
貌特征。 “叙述人称的转换”或“讲述者转换”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叙述空间,弥补单一叙述的不足,使叙述更富变化;②
强化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故事的丰富性,使主题意蕴更加丰富、深刻。三、怎么做叙述人称类考题【相关试题】(2020年
高考浙江卷)《雪》(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文本略。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小说情节手法的
能力。“情节手法”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
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
等技巧。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从题干的指向来看,“手法”应是针对整篇小说而言。学生作答时,可从情节结构、叙述节奏、环境描写和场景
设置等角度展开分析。第二步,定角度,析运用。第三步,简概括,说效果。至于情节手法的效果,题干中已经点出“结构紧凑”,这样考生就不难
得出答案。【参考答案】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
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
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思考方向】情节方面的作用、叙述节奏、环境描写的作用>>链接知识清单:叙
述人称叙述节奏,就是叙述速度的快慢。当小说要加快叙述速度时,一般采用简练的概括性叙述;而当小说要放慢叙述速度时,就会进行大量的详尽
的描写。如2019年高考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分析文本叙述上的特征”一题,参考答案其中一点如下: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过
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传神,使得整个叙述节奏舒缓,呈现散文化特点。另外,还有摇摆、延迟等手法也能起到调节文本叙说
速度、调整情节的作用。摇摆是适度偏离,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交代与事件相关的另一件事;延迟则是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中,故意给故事、人物、心理
等设置障碍。四、怎么做叙事线索类考题【相关试题】(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辩才禅师》(沈祖棻),文本略。这篇小说采用了
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解析】本题考查叙述线索的作用。首先要找到小说的叙述线索,再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寻找线索的方法有:①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思考是否有景、物、
人、事贯穿全文;④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参考答案】①明线是辩才禅师拒绝皇帝回到寺庙后认识客人丢失《兰亭》的过程;暗线是皇帝直
接骗取《兰亭》未果后,派御史用计谋骗得《兰亭》。②明线表现了辩才禅师的淳朴善良,和暗线皇帝巧取豪夺的险恶形成对比,使主题丰富深刻。
③双线交织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思考方向】双线作用(对比突出、丰富人物形象、情节集中紧凑、深化主题)>>链接知识清单:叙述人称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事件。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明线+暗线)两种。线索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结构角度看,使情节更集中紧凑;②从人物角度看,使形象更立体丰满;③从主题角度看,使主题更突出鲜明。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