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 草书《干呕帖》

 家有学子 2023-06-05 发布于甘肃

[转载]《干呕帖》: <wbr>天博镇馆之宝

释文: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
忧之。力不具。王羲之。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王羲之书,榻本,草书。四行,三十六宇。此帖亦收刻于《大观帖》、《绛帖》等刻帖中。

第一行“匈中”之“匈”字,即今之“胸”字,古代“胸”字常常写作“匈” 。乃形声字,“凶”为音符,“勺”为义符。第二行“淡闷干呕”之“淡”字,通“痰”字。第三行“高”字,根据上下文,当作“笃”。

帖文大意是:昨天行药返回家中,格外困顿,有痰积闷于胸中,咽喉干燥,连连作呕,越来越厉害,进食尚不能勉强。疾病沉重,难以诊治,甚为忧虑。

帖中记叙了王羲之行药回家之后,药性发作,痰积滞胸中,咽喉燥热发千,恶心干呕的种种痛苦之状,甚至难以勉强地进食。在王羲之的尺牍中,有不少篇什记载了类似的情状,《右军书记》记载的例子就不少:“吾昨暮复大吐,小瞰物便尔”,“顷日了不得食,至为虚劣”,“得散力,烦不得眠,食至少,疾患经日”。这些都是王羲之生活的一个侧画。王羲之人生的痛苦之中,许多是服食带来的。他一生执迷于服食,否则,他不会五十九岁就魂归道山。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书圣,他的墨迹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然而,据史书上记载: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传世的王羲之的书法墨迹都是后世的临摹本,但就是这极为稀少的临摹本留传到今天已经都是稀世珍宝了。除海外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外,今天所知道留在内陆的只有《兰亭序》、《姨母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干呕帖》等几件。

伪满时期,溥仪到将《干呕帖》带到东北,后来,流落到民间。四十多年前,正是文革动乱时期,刘光启在堆积如山的大纸堆中发现了一卷黄黑色的旧纸卷,他抽出打开一看,眼前展开的是一件年代久远的草书纸本书帖,凭着多年鉴定书画的经验,刘光启读出该帖的内容为:“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眼前的东西竟是文物界苦苦寻觅了30多年的故宫流失国宝、书圣王羲之的《干呕帖》。

现在这件从纸堆里偶然发现的王羲之的《干呕帖》和《寒切帖》一起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图片

据《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王羲之《干呕帖》原本有上等和次等两件,此件的笔墨韵致明显偏弱,是《石渠宝笈》中的次等件。

图片

释文: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

图片

乔篑成(款)书法题跋:晋右军王逸少书《干呕帖》,其字画圆劲雄雅,而纸亦古色,是知唐初人所藏也。于书行空间直界成路,盖为久而卷舒,恐致褙绢丝纹磨损字面,故置诸书笥而秘之,乃知前人宝爱如此之笃。太宗时已尝刻诸淳化古帖石中。上有南唐“内合同”并集贤院印及卷首尾古印朱文十数,又鹅溪黄素革首,前后皆用宣、政内府图书印之。想当必有数帖成轴,不然何以革首外边各有印文邪?今存者此帖耳,是以《书谱》止载此帖之号号云。皇庆二年十二月朔,乔篑成仲山父题。

图片

王羲之草书《干呕帖》刻本,天津博物馆藏。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伪满时期,溥仪到将《干呕帖》带到东北,后来,流落到民间。被刘光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所发现。现在这件从纸堆里偶然发现的王羲之的《干呕帖》和《寒切帖》一起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