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民间歪理“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取经的兵 2023-06-05 发布于湖北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婚姻向来都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古人,他们对婚姻是非常谨慎的,毕竟婚姻的结合影响一代人和几代人的大事,为此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关于婚姻生活的智慧和感悟,比如“娶妻娶贤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娶妻不娶颧骨高,嫁汉不嫁连眉梢”等等。

当然,还有些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婚恋畸形观念,比如在湖北鄂州地区至今还有一种“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说法,意思就是“宁娶二度花,不取遗下人”就是宁愿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也不娶一个寡妇当妻子。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喜欢以花喻人,尤其喜欢把女子比作花,比如形容少女比作“豆蔻”,还把少女的青春比作“豆蔻年华”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又把年轻未出嫁的女子比作“黄花闺女”。

而,这个“二度花"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再次盛开的花朵,泛指美好的事物再次如鲜花一般绽放,所谓“梅开二度,满园芬芳”便是如此。再一个,在古代梅开二度还是一种吉兆。

还有,其实在古代发生“二度花”概率其实不是很大,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想要一纸休书来解决婚姻问题,通常肯定是这个女人违反了所谓的三从四德七出。

古籍《仪礼.丧服》中给男子休妻专门单独提出了七条罪名:无子、淫癖、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意思是说女子除非犯了“七出”之条:不孝、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只有妻子犯了以上七个问题中的一个,才可以休妻。

另外,古人为了保障女子,还有"三不去"的规定,第一、妻子娘家人没了,被休后无家可归的,不能休;第二、妻子替公婆守孝三年的,不能休;第三、娶妻时贫穷,如今丈夫富贵的,不能休。

因此,在封建礼教面前,男子想要休妻还是有点难度的。毕竟,我们传统的婚恋观念当中,白头偕老是最让社会推崇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幸福家庭的来源和保障。

唯一能离婚的理由,就是“合离”。古代人的婚姻很多是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两个互相不认识的男女双方凑到了一起,这样的婚姻生活肯定就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有磨合得不错,琴瑟和鸣的夫妻,自然也有过不到一块去的夫妻。

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有一种“合离书”,其中写道:“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来相对,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两个人如果性格不合,对姻缘不愿意讲究,不如分开各过各的。所以,“宁娶二度花”在古代指的是“合离”且没有孩子的女人。

即使在当下,“梅开二度”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梗,意思是同一件事做第二次,比男子或女子再婚,也就是再缔良缘也称之为“二度梅”。

尤其是有些人在经过了一段感情的挫败后,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特别是对男人来说,能娶到这样的女人是一种福气,不仅聘礼少,且也没有子女,还能再次的传宗接代,压力小,负担也小,也就是通常我们口中的“经济适用女”。

关于这个“二度花”还有一段民间传说,相传唐肃宗时期,邯郸城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陈杏元。她家有一株梅树,当时正值花期,开得非常繁盛。但有一天,梅花树突然毫无缘由地枯萎了,枝儿蔫了,花儿落了。陈杏元很是不解。就在这一天,在朝为官的父亲派人送来一个小书童。

后来陈杏元才得知,这小书童是忠臣之后,他的父亲被人陷害入狱而死,自己父亲于心不忍保下了他,此人名为梅良玉。而梅花的自败,就落在了他的身上。随着时间的积淀,二人渐渐产生了感情。就在他们结婚前夕,发生了北国南侵的灾祸。唐朝难以抵挡,便打算派美人前去和亲。

而陈杏元就是不幸被挑中的那个。邯郸在当时是边陲重镇,凡是到番邦的人,必定要登上邯郸丛台,与亲人垂泪话别。陈杏元就在这里与梅良玉依依惜别,后来她不愿嫁给番邦人,就在车子路过一个悬崖时跳了下去。

谁知,竟然碰到了当年为了和亲从古鄂地出嫁到边塞的昭君亡魂。王昭君不忍她步自己后尘,便救下了陈杏元,将她送回了陈家。之后,陈杏元与梅良玉喜结良缘,步入婚姻的殿堂。此举感动了陈家院里的梅花树,本已凋零的梅花树,二度重开,馨香四溢。所以“二度花”,又用来指再次迎来爱情的女子。

那么,古人宁娶“二度花”,也不愿意娶“遗下人”,这个“遗下人”又是指的哪一类人呢?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遗下”有剩、丢、留的意思。

在古代发生这种情的有这几类人:一类是丧偶的寡妇,就是“剩”即剩下的人;一类是丈夫休妻,就是“丢”既丢弃的人;还有一类就是有孩子的女人,就是“留”既留下的子女。

为何古人不愿意娶丧偶的女子呢?这是因为丧偶的女子就是我们口头上俗称“寡妇”。但是,在古代还有一种称谓叫做"未亡人",通常被认为克夫或不吉利,也容易同床异梦,生活在一起还想着前夫的种种,多少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韵味。想呀,一个心里有着别人的女人,不免男方心生纠结。

另外,迷信这个词眼便从封建时代传来,古人对于鬼神之说有着至高崇拜,他们会认为二婚妇死去的丈夫,极有可能看到妻子二嫁会实施报复。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代女人被封建桎梏思想“三从四德”所束缚。其中“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样一来就导致古代女子地位很低,从而对女子的要求也就较多,比如女人要从一而终,即便是丈夫去世了成为了寡妇,也不宜再嫁,而是要继续守寡终老。像是成了男性的一个附属的物品一样,自己的命运完全被掌握在男方家庭手中,就算是想要改嫁,还要经过男方家人的同意的。

即使娘家有条件,被突破千难万阻接回家的,也是没有话语权,人们对于她前任丈夫的话会偏听偏信,遭遇莫名的白眼都还是轻松的,更要命的是街坊邻居会经常八卦对其进行编排诽谤,即便是父母有意偏爱,也难免被娘家其他人不待见。

尤其是那些因公殉职的男子妻子,还要强行给其树立“贞节牌坊”,在贞节牌坊里的女性被称为贞节烈女,是值得当时的人们歌颂的,所以想要娶一个这样的寡妇,不仅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还得要面对铺天盖地的道德舆论压力。

可是,古代战乱频发,很多女子刚结婚不久,丈夫就从军了,所谓战场"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多少死去的战士,就会有多少寡妇。

一旦发生战争,就必然会出现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很多时候朝廷为了增加人口,不得不鼓励提倡寡妇再嫁,或者未婚男子娶寡妇。

有时候,为了打破封建思想禁锢,一些王侯将相还要纷纷以身示范娶寡妇为妻,比如三国时期寡妇再嫁就十分盛行,不仅是平民百姓之家娶寡妇,就连赫赫有名的曹操、曹丕、刘备、孙权等都娶过寡妇为妻为妾。

再比如,宋朝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后,还以50岁年龄嫁给了官二代张汝舟。还有陆游的前妻唐琬,尽管被婆婆以“无子"的理由强行休弃了,但其却遇到了痴男赵士程。

所以,娶寡妇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什么禁忌,毕竟很多女子沦为寡妇,都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她们自身也是不幸的。

真正被称之为“遗下人”,笔者理解为是在“七出之条”和"三不去“规定下,还能被休掉的女子,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讲究娶妻娶贤,这样都能被休掉的女子十有八九是人品不好、或者身体有问题的。

因此,无论是在什么年代,婚恋和择偶,都是人生重大的事情,一定要慎重考虑。虽然,如今时代变了,但“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句话依旧被很多人奉为圭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