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64岁胡适访美,35岁张爱玲得知后,专程去拜访 见面

 铁血老枪 2023-06-05 发布于上海
1955年,64岁胡适访美,35岁张爱玲得知后,专程去拜访。见面时,胡适笑眯眯:“向你爷爷问好。”张爱玲:爷爷早死了。几天后,胡适敲响了张爱玲家的门。

张爱玲与胡适,一生中只见过3次面。
 
第一次见面是在1955年,那时张爱玲刚到美国,正在为生计发愁,连个固定住处都没有。于是去拜访同在美国的胡适,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但是一进门,张爱玲就感到些许失落。
 
那一年胡适64岁,落了一个老来穷。他是文坛的大师级人物,风光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晚年受穷,和妻子两人挤在纽约一间小小的寓所里。
 
在经济上,胡适帮不了张爱玲太大忙,但在文学上,却能为她指点一二。
 
见面那天,胡适鼓励张爱玲去翻译《海上花列传》。这是一本好作品,可惜因为是苏州话写的,很多人看不懂,从而被埋没了。
 
后来,张爱玲分别翻译了一个白话文版本,和一个英文版本的《海上花列传》,拿到一笔稿费解了燃眉之急。
 
这是她此行最大的收获。
 
但有一个困惑,张爱玲始终不得其解,为什么胡适见到她的第一句话是:“问你爷爷好?”
 
张爱玲还没出生之前,爷爷就去世了,对他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到了10岁才知道爷爷是李鸿章的女婿。
 
难道仅仅因为这个身份,胡适就要向爷爷问好?
 
张爱玲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没过几天,胡适的登门拜访,解开了她的疑虑。
 
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从胡适口中,张爱玲第一次知道了爷爷和胡适一家的渊源。
 
当年,胡适的父亲胡传,寒窗苦读多年总也考不上举人。他不甘心放弃仕途,于是到北京寻找贵人相助。
 
他找到的贵人,就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
 
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说话自然很有分量。在他的引荐下,胡传顺利进入仕途。
对张佩纶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可对胡传来说,却是影响一生命运的大事,于是一直把张佩纶的提携之恩铭记在心。
 
后来,张佩纶替人背了黑锅被贬官。所谓食尽鸟投林,一见张佩纶落难,平时那些巴结他的人都不见了踪影。唯独胡传给他写了慰问信,并寄来200两银子。
 
雪中送炭的情谊最是深重,张佩纶感动不已,将这件事写进《涧于日记》。这本日记张家后人都没有读过。
 
说来也巧,胡适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读到了这本日记,从而得知父亲与张爱玲爷爷的这段往事。
 
这才有了第一次见张爱玲时,胡适的那句:“问你爷爷好。”
 
虽然时隔70多年,但胡适仍感恩于心,想着尽自己所能帮扶张佩纶的后人。
 
这也是胡适此次来访的原因。
 
张爱玲确实需要帮助,她的工作和住处都还没有着落。无奈胡适能力有限,只能在感恩节请她吃饭,聊以慰藉。
 
后来实在没了办法,张爱玲住进一个叫“救世军”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难民营,里面大都是些酒鬼疯子似的人物,周围黑洞洞地糟透了。
 
胡适来看望她时,却说道:“蛮好,蛮好的,很好呀,你就住在这里。”

张爱玲有些尴尬,只是附和着笑。
 
她知道胡适并没有丝毫造次之心,反而是对她绝境逢生的赞赏。
 
这是张爱玲和胡适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不久后胡适离开美国。
 
后来张爱玲申请进入作者创作营,需要担保人,她第一个想到胡适,胡适也非常高兴能帮上她的忙。
 
1962年,胡适突发心脏病去世。张爱玲在报纸上看到消息,难过得胸口发痛,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她始终不愿相信,这么好的一个人,生命却停留在71岁。
 
多年之后,张爱玲想把胡适的《上海花》和《醒世姻缘》,翻译成英文,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她才感叹说:“适之真的离开了!”

【ST情说历史】
 
其实,早在俩人见面之前,张爱玲就曾冒昧给胡适写信,附上自己刚出版的小说《秧歌》,希望能得到这位文坛前辈的指导。

她原本以为胡适不会回信,可没想到,胡适不仅百忙之中读了《秧歌》,还认真写了不少见解。
 
胡适离开美国前,把这本《秧歌》物归原主。张爱玲看到那本书上,密密麻麻都是各种圈点、建议,扉页上也题了字。
 
张爱玲很珍爱这本书,因为这是来自文坛前辈的诚恳指点和帮助。
 
胡适对张爱玲的帮助,是一种善意的延续,延续了其父亲和张爱玲爷爷的互帮互助。
 
虽然彼此只见过3次面,但冥冥中的缘分,让胡适和张爱玲这两位杰出文人,不仅没有相轻,而且相互帮扶。

世间最美的缘分,不过如此了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ST情说历史,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