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刘向军: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育名言选录20060329
2023-06-05 | 阅:  转:  |  分享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教育名言选录

刘向军



一、关于教书育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无甚用处。”——陶行知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教育植根于爱。”——鲁迅

“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善于行动,善于运用诙诣,要既快乐适时,又要生气得当。教师应当能让自己的每一举动,都能对自己起教育的作用,并且永远应当知道当时自己所希望的是什么,所不希望的是什么。如果一个教师不了解这一点,那他还能教育谁呢?——马卡连柯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赞科夫

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末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马卡连柯全集》

二、关于爱岗敬业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马卡连柯

三、关于师生关系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变成偶然性、独断性。”——杜威

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育家爱默森

四、关于教学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中国教育家·叶圣陶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中国教育家·叶圣陶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宏,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礼记·学记》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英国教育家洛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陶行知全集》卷一 .44

“在我们学校的课程里,有两门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是学会怎样学习,一门是学会怎样思考,而恰恰在我们的课表里却没有这两门课。”——《学习的革命》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法国思想家 卢梭

五、关于主体性教育

“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王夫之

“如果教师总是把自己放在首要的地位,或者让学生感到他们是教育的对象,这样就会加强对教育的反抗力量,削弱教育的力量。”——凯洛夫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可表现为许多方式。我们决不能忘记学生会以多种方式发生变化。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 ——布卢姆

“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的;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动物。”——洛克

“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赞可夫

六、关于情感教育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付出真情”。——苏霍姆林斯基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

“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的和纯理性的,因为认识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待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的情感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个性的意向。” ——前苏联教育家·休金娜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有真性情即有真境界。”——王国维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田本娜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爱因斯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托尔斯泰

七、关于因材施教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第斯多惠

“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晴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裴斯泰洛齐

“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做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叶圣陶

“教者顺其性之所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而可”。——王夫之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用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第斯多惠

八、关于习惯养成??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王尔德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九、关于创新与实践

(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罗杰·冯·伊庄(美国)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

“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心理学家利珀

(二)想象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黑格尔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鲁迅

(三)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或许只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

“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

(四)探究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

十、关于课堂应变能力

“安·谢·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应用”。 ——赞科夫



2006.3.9

















8





1









献花(0)
+1
(本文系三驾马车19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