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人

 新用户1827SHTG 2023-06-05 发布于北京

尼日利亚作家阿切比有段话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但细想之下大有深意——

我们不求财富,因为有了健康和子孙就会有财富。我们不企求更多的金钱,而是需更多的亲人。我们比动物优越,是因为我们有亲人。动物要把腰靠在树上蹭痒痒,一个人却可以要求他的亲人为他挠一挠。

据说很多非洲人根本存不下钱,因为他们有很多亲人,一有了钱,亲人们就来有借无还。我们羡慕他们的热情奔放,但暗地里可能会嘲笑他们的不开化。难道不是他们更接近生命的本质吗?

那些在生活中能够得到让人愉悦的身体接触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而缺乏身体接触的孩子会感到压力。我们几乎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需要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身处这个无接触式社会,很多人感到孤独,四下寻找,希望能找到些许亲近感,哪怕付费也可以。(德国记者伊丽莎白·冯·塔登《自我决定的孤独》)

只在一个封闭的群体内循环同样的想法可能会毒害我们对外界的感觉。如果我们只对别人说陈腐的共识,我们就只能把那些关于自己本性的秘密留在心里,这对我们的精神健康有害。分享我们是谁,这是最人性、最有创造性的行为。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谈话来振奋精神、与他人联系、更坚实地感知自我。(美国学者宝拉·马兰兹·科恩《谈话疗法》)

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到,从身体到精神,我们的亲人都越来越少。随着所谓的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亲”成了一件很冒昧,甚至是有风险的事。和他人,即使是和自己的家人搂搂抱抱拍拍打打也很不自然。在精神上对他人敞开心扉,更是害怕病菌嗖的一声就钻进心扉。不“亲”,很安全,也很孤独,渐渐地也就觉得了无生趣。你有什么底气嘲笑非洲人的不开化?

亲,来给我挠一挠。

本期播读:曹烨琼;配乐:张艺馨。谢谢她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