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赣榆】连载十三:赣榆古庙会、八大景、山川河流,都在哪?

 秦小弟 2023-06-05 发布于江苏

说起 庙会

八九十年代孩子的心头好

这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

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赣榆古庙会

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

  赣榆的古庙会  

  吴山庙会  

相传吴山庙会始于唐永徽六年(655)。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正会。会前,县衙、商号及四乡百姓提前在山前搭好戏台、货棚,支好锅灶、摊位。正会之日,远至百里之遥的百姓也赶来烧香敬神,求药治病。吴山所产的中药材甚多,庙会期间各寺院、道观的和尚道士免费为百姓治病。官、商、黎民或烧香,或买卖,或游玩,热闹非凡。清末民初,庙会转以商品交易为主。

  青口南窑会  

1921年,青口人陈三在青口河南建小土窑两座。每年正月十六日敬罢窑神点火烧砖。百姓自发观看者甚多,逐渐形成习惯,自此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四乡百姓都来赶南窑会,有买有卖,进行物资交流。逢会时,窑前香烟缭绕,百姓从青口河顺木桥走到窑前,从窑顶鱼贯而过,边走边祷念“走南窑,过百桥,走三遍,不害腰。”连转三圈,边走边往窑洞里扔钱敬神。此民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窑没有了,但是每年正月的南窑会依旧兴隆。

  青口三二三花木会  

明万历年间,青口镇建成前宫娘娘殿。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祭祀天妃,四乡赶娘娘会者甚众,形成了物资交流大会。因为上市的花木多,又称花木会,一直延续至今。每逢会日,青口镇主要街道按区划分为花木市、竹柳编市、小农具市、木器市等。上市商品以花草树木和竹编草柳编制品为主。

图片

前宫娘娘殿小编找不到图片痕迹了,到是找到了遗存的清代道光年间“天后宫”石质匾额

  城里的城隍庙会  

赣马镇城里村是南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朝的赣榆县城。城隍庙每年正月十五逢会,会期三天。届时,神像前点燃大红烛,殿内外挂满各种式样的彩灯,庙门对面戏楼上照例唱三天大戏。远近百姓有求神的、观灯的、听戏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小商小贩则利用逢会的时机,卖吃的、玩的,做些小生意,后来逐渐出现卖家具、农具、药材、杂品和牲口等的。庙会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骡马大会,今会址迁移到马场村。

  沙河信香庙会(四月八) 

每年农历四月八浴佛日,沙河信香庙逢会。清末民初,赶会的客商来自南北数省。自农历二月,塞北关外的客商赶着马群奔赴沙河镇。三月,山西、河北的铁器、木器,苏杭的丝绸,上海的轻工业品,南北二京的日杂百货以及安徽、山东的土特产,运抵沙河。会前数日,沿途客商络绎不绝。1939年,沙河被日军占领,市场萧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恢复了四月八物资交流大会,目前为全区最大的物资交流大会。

  赣榆八大景  

  赣榆明八景  

端木书台。景观地位于塔山水库西南侧子贡山,有一石如平台,上有蝌蚪文“子贡晒书处”。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学生端木子贡由鲁赴吴国游说,途经塔山西侧万松山小居读书,遇雨,行囊尽湿。端木子贡择一平整岩石,摊晒书籍,后人遂改万松山为子贡山,晒书处为端木书台。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秦碑籀迹。景观地在秦山岛。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1),秦始皇东巡至赣榆,登秦山,“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所立之碑为李斯篆书,又称李斯碑。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吴峰望日。景观地在大吴山山巅。选择晴朗天气,于清晨登吴山顶东望海曙日出,蔚为壮观。因为近海,比泰山日出更胜一筹。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丫髻听潮。景观在今日照安东卫丫髻山。此地旧为赣榆境,因为两山相对,状如丫髻,故名。山靠黄海,三面环水,是听潮的好去处。

夹谷莺啼。景观地在班庄镇夹谷山。山有岩洞四部,山风骤起,吹山洞或者岩石嘤嘤作响,如黄莺啼啭,故名“夹谷莺啼”。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兴庄夜雨。景观地在海头镇兴庄村。该地为盐碱滩,土壤盐分较高,夏天日晒形成一层硬壳,夜间地下水汽上升,温差骤然加大,硬壳破裂,发出“噼啪”的声音,如同大雨点的声音。加上夜潮如雷鸣,真如雷阵雨从天而降。实为千百年来夜雨奇观。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拦头丹灶。景观地在日照安东卫栏头东。山在海边,势如遮拦,拒波挡浪,确保一方平安。山西有石洞,有姓陈仙人炼丹于此,故名拦头丹灶。

阿夜烟云。景观地在日照安东卫阿夜山。该山与栏头山并峙,有水帘洞,海雾弥漫,昼如黑夜,故名阿夜烟云。

  附添明四景  

云岩曲洞。景观地在日照岚山诸峰中。突兀之峰,中有溶洞,曲折而入可纳百人。

泊船锦缆。景观地在赣榆金山镇泊船山。半山腰有石龟两个,又名龟山。山东北有白石两道,逶迤而下,状若船缆。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石梁仙迹。石梁河在大沙河上流,上通游水,原河内乱石辐辏,水由石隙穿越,铿如鸣琴。旁有钓鱼台,相传为仙人张果老垂钓处。盛夏季节,常有海市蜃楼,直如仙境。

图片

赣榆乡贤馆展示的山水画

春潮酒市。景观地在海头镇朱蓬口。清代为赣榆大港,渔船销货,春季为甚。每当此时,樯橹如云,商贾云集,酒家列市,尝鲜沽醉,竟成一景。

  清代八大景  

夹谷圣迹景。景观地在夹谷山。

玉带洄环。景观地在赣马境内。玉带河汇集西北山区之水,逶迤东下,一村一湾,千回百折。

纪鄣遗城。景观地在柘汪东近海中。纪鄣为西周纪子帛之国,为莒国都城之一。后沉入海底。

图片

春秋纪鄣城遗址:在柘汪东海中,为东周至南北朝城池,后沦为海底,清乾隆初年潮退时可见西门。

藏春城池。景观地在赣马旧城东城。因为有亭名藏春,故名藏春城池。

秦碑籀迹。上文已经介绍。

溠金罗髻。景观地在夹山北1千米之金牛山,旧名错金山。山上植被丰富,状如罗髻,故名溠金罗髻。

沙河古渡。沙河古渡口盛行于清代乾隆年间,至光绪年间修坝止,今已不存。

紫阳桥观。景观地在赣马西关新建之紫阳桥畔。旧时紫阳桥横跨玉带河,伫立桥面眺望,玉带河波光潋滟,玄帝观绿瓦红墙,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赣榆革命遗址  

  革命故址  

赣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活动旧址。建于1928年2月,活动地点在青口油业义成小学(旧址后为原县政府招待所东院库房),首任负责人张竞同,继任侯文风。

中共赣榆县总支部旧址。建于1929年,活动地点在青口小学,支部书记是灌云人卢伯玉。

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930年11月30日,在第五区(夹山)王接庄成立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已毁坏。

中共赣榆县第一届委员会旧址。1941年2月,中共赣榆县第一届委员会在第五区(厉庄镇)杨家岭成立,旧址已毁坏。

刘少奇同志纪念室。1942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赣榆黑林镇大树村农民熊方朋家居住。该旧址为草房五间,院落一座,已辟为“刘少奇同志纪念室”。

图片

  烈士纪念碑、馆、陵园

抗日民族英雄纪念碑。位于石桥镇汪益茂村西,通高163米,宽60米,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二旅三团1941年3月为纪念在韩家湖抗日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立。

图片

抗日山革命烈士纪念馆

抗日山革命烈士纪念馆。1942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建设窑洞式抗日烈士纪念堂。1973年,中共赣榆县委在陵园大门内右侧兴建抗日山烈士纪念馆。

抗日山烈士陵园。1941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马鞍山建抗日烈士纪念碑,之后又续建碑、亭、纪念堂等。

图片

抗日山烈士陵园

大吴山战斗纪念碑。位于黑林镇山前村北60米天文台门前。1945年5月,日军沿大吴山一线向东南“扫荡”,滨海军区第二十三团于大吴山周边设伏,毙敌近百人,我军牺牲37人。2008年黑林镇政府在此立纪念碑。

  烈士墓冢  

符竹庭将军墓。位于抗日山第五坡段。为六角亭式建筑。

小沙东海战烈士冢。位于抗日山第三坡段。为圆形石砌公墓,直径10米。墓中葬有烈士16人。

朱爱周将军墓。位于墩尚镇朱庄村南100米处。墓周长14米,高3.5米,底部为圆形,上部为半球形。

抗日山东麓烈士墓群。位于抗日山东麓半山腰。共有烈士坟茔708座,占全县烈士墓的43%。

  赣榆古代名人冢  

《红楼梦》里面有一首诗,云:世人只知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那么赣榆历史上有哪些王侯将相或者知名学者官员的墓冢呢?这些墓冢都分布在什么地方?下面让我们来一一寻找。

明代裴天祐墓。位于赣马镇戴家岭村北。裴天祐,字顺之,号鹤州,赣马镇城里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丞、光禄寺卿。著有《拙逸亭稿》。墓区东西长72米,南北宽48米,原有一组大型石雕:石羊、石猪、石宫灯和石碑等。今墓志铭存于赣马高级中学碑林。

明代朱梓墓。位于沙河镇朱屯村西侧。朱梓(1542—1616),字孔材,号柳津,朱屯村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三考升授湖广省靖州天柱守御千户所吏目,后委权署天柱所掌印官事,专司抚苗事宜。任内除暴安良,三年苗疆大治,升授海盐知县。军民闻讯,上万民众苦留。感其忠勇练达,朝廷特旨立天柱县,升朱梓为天柱县第一任县令。万历四十四年病逝,葬于沙河朱屯祖茔。

图片

朱梓墓

宋代胡松年墓。位于赣马镇原西关村西南。胡松年(1086—1146),字茂老,赣马城里人,官至宋代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晚年病逝于宜兴,归葬故里。赣马城里村有“宋吏部尚书胡松年故第”碑刻,现无存。

元代吴王秦三公墓葬。位于赣马镇中上堰村南600米处。吴、王、秦三姓于北宋靖康之乱时,随徽、钦二帝北去,于军中结为异姓兄弟,第二代人自宋末元初从山西太原避乱迁至赣榆,是为三姓迁赣榆始祖。兄弟三人秉承父嘱,誓言:生居同庐,死葬连莹。兄弟三人死后墓陵呈三角状,距离不超过一丈,三墓葬中间置元代墓志,中镌“生气福德”四个字,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匡翼墓。位于赣马镇匡林村。匡翼,字敬敷,号云溪,别号卓山,明成化进士,历任御史、贵州巡按等职,卒年62岁。村依此得名匡陵,后演变成匡林。

明代董杰墓。位于青口镇董家庄。董杰,明正德九年(1514)任浙江孝丰县知县。

明代邵思忠墓。位于赣马镇邵林村。邵思忠,字廷臣,明正德丙子科举人,任商县令,后提拔为户部主事。后来多次上书皇上,要求退休,回到老家十年后去世。村名本为邵家陵,后演变为邵林。

明代刘守良墓。位于赣马镇小林头村。刘守良为明正德庚辰科进士。死后入乡贤祠,皇帝钦赐“香火生世守”御匾。

明代徐可久墓。位于赣马镇吕河埃村。徐可久,字长白,明崇祯五年(1632)以岁贡任镇江学官,后调任福建定知县。后以病告养。

明代贺爵墓。位于青口镇贺岗村。贺爵,字子序,举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任湖广省湘乡县知县,升开封府同知,调嘉兴府同知。后归家养老至终。

明代董志毅墓。位于海头镇董庄村。董志毅,嘉靖十九年(1540)生,字子道,号望峰,原殷庄人,后迁居赣马城里村。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科举人,官至琼州府同知。

明代倪文纯墓。位于塔山镇倪林村。倪文纯,字杜青,海州人,世居赣榆。明代崇祯八年(1635)任寿州训导,后荐为太和知县,不久调任息县,但是他不愿意就任,带着96岁老母回家。

清代倪长犀墓。位于塔山镇倪林村。倪长犀,字六通,康熙九年(1670)进士,曾作《地震记》,主编康熙《赣榆县志》。58岁病逝于谷城县,归葬赣榆。

清代汪彤程墓。位于赣马镇汪庄村。汪彤程,字笏山,青口镇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官工部都水司主事,直隶束鹿知县。

清代张登瀛墓。位于班庄镇班庄村北。同治六年(1867),淮军副将张登瀛追贼战死,其部卒厚葬之。

清代许鼎霖墓。位于青口镇二沟村。许鼎霖(1857—1915),字久香,青口镇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南通张謇联办民族工业,推行实业救国。1915年病逝于上海,归葬故里祖茔,墓葬于“文革”中被毁坏

清代龙赐恩墓。位于青口镇小里庄。龙赐恩,青口人,清光绪五年(1879)中举,官灌县知县、衢州府知府。

清代马继增墓。位于城西镇寺后村。马继增,字子高,青口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陷京城,马继增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狩长安。袁世凯称帝后,被册封为一等子爵,率军讨逆。因其同情革命,不愿意与革命军作战,遂自戕于马援庙,死后追赠陆军上将,归葬赣榆寺后村。

  赣榆的古井  

庄留村东汉古井。位于塔山镇庄留村西1500米处。2012年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经县博物馆抢救性清理,初步判定为东汉古井。井上部为砖结构,下部为陶井圈。砖结构内径75厘米,外径85厘米,正七边形。结合部,竖楔一砖,菱形纹饰,共12层,砖下为陶井圈,绳纹,共六层。现在该井被完整陈列于赣榆区博物馆陈列厅。

杨岭清代古井。位于厉庄镇杨岭村中间。三面为民房,井口为圆形,井壁以石块砌成。直径65厘米,深约20米。

金蟹泉。位于赣马镇半路村北玉带河畔。传说泉水中有一金色螃蟹,故名金蟹泉。清康熙四年(1665),知县李俊有把泉改为水井,百姓因此把泉改称为李公泉。1919年,县知事王佐良进行整修,复名金蟹泉,并勒“金蟹泉碑”于井侧。碑文由王佐良撰文,进士王思衍书丹。

百碌泉。位于沙河镇北门外沙河中学南100米处。掘于清道光年间,泉口呈方形,每边长3.33米,井壁用圆柱形的石头砌成,每边8块,五层到顶,共160块,每块圆柱形石高65厘米,形似碌磙子,故名百碌泉。泉深3米,水质特佳。该泉现在被一工厂厂房建在屋内,不复见日

  赣榆的河流  

赣榆县内诸河,多源自西、北部山区,东流直接入海。源近坡陡,浅而弯曲,下游迭经改道,水系紊乱。经40余年整治,调整水系,河道有增有减,现存跨境排洪河4条,运河1条,排涝河13条。

新沭河。其旧套为大沙河,又名庙湾子河。上源有两支,北支源自马山,南支源自郯城县大沙河镇,在石梁河村东北汇合东流,至沙河镇东又分为南北两派,至临洪镇东汇合而成为五龙河入临洪口。全长50千米,流域面积620平方千米。

范河(白马河)。原为朱稽河之第五沟,全长19.75米。

朱稽河。旧河主流源于夹谷山区,流域范围自青口河至大沙河,面积560平方千米。朱稽河源头山高坡陡,山洪湍急,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水系紊乱。

青口河。旧名小沙河、洙水。现有支流18条,主流源自莒南县书院村北草沟,在三界首村南入县境,至城东下口村东南入海。全长64千米,县境内长47.5千米,全部流域面积493平方千米。

图片

青口河城区段

沙汪河。原为1954年开挖青口河分洪道时的南堤取土沟,经1960年、1965年两次扩大成此河。源于塔山镇大莒城村,沿塔青干渠向东,至原来的城东乡小沙村入海。长16千米,流域面积41.3平方千米。

兴庄河。旧名尧水,原为大石桥河、木头沟河、小泥河三条小河,水系紊乱。经三次整治成今河。源自大吴山东麓,经厉庄村内东南流至海头镇新河村东南经兴庄口入海。长27.5千米,有塔山河、黄庄河、上庄河、木头沟河等支流,流域面积共188.7平方千米。

官庄河。原名芦沟河。源自龙河乡王场村,在海脐村东支分为二,南入大石桥河,北入龙河。长约4千米。

龙河。有大支流六条,主流源自莒南五莲山南麓,称络车河;至金山镇石埠村与小河埃两村间入县境,经朱汪村东南流,称为朱汪河;又经原龙河乡龙王庙村南,称为龙王庙河;至海头镇梁东沙村东入海,海口称朱蓬口。主流全长75千米,县内长27.5千米,流域面积共582平方千米。

小河口。1966年挖成的龙北灌区排水沟。源自海头镇马庄村南,东流至北朱皋村盐田折而南,至小口村东入龙河口入海。长7.2千米,流域面积6.2平方千米。

小沙河。在原九里乡小沙村南,原为排淡引卤晒盐的小沟。

韩口河。又名潮口河。源自龟山东麓,至潮河口入海。全长13千米,流域面积42.75平方千米。

木套河。在上下木套村之间,原为引卤晒盐的小沟。

图片

木套河大桥

石桥河。源自芦山东麓,经过石桥镇驻地东流,至原九里乡柳树底村东北入海。长13.5千米,落差195米,流域面积31.89平方千米。

柘汪河。源自马站乡韦家岭,至柘汪镇村东南入海。

石羊河。因为河流上有石羊而得名。源自马站南岭,至林子铺口入海。

响石河。原为一条小沟,后疏浚成河。源自盘古岭东麓,入狄水口。

绣针河。又名袖珍河、狄水河、汾水河。为赣榆县和日照市界河。源自莒南五莲山东麓,在马站西棘荡村入境,至狄水口入海。全长46千米,流域面积380平方千米。

通榆运河。为南通、赣榆运河新沭河以北段。为六级航道。

玉带河。又称腰带河。源自土城大莒城村南500米处,东南流经王留、张庄至马厂村西,呈U字形而北。因其蜿蜒如带,名腰带河,后改为玉带河。

  赣榆的山  

赣榆县境内多山及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等10个乡镇内。

芦山。石桥镇境内,旧名青山,以山色青黑得名。高195.2米,南麓在赣榆境内,余属山东莒南县。

高家山。卢山西边,旧名蒿子山、鸡山。高91米,东南麓在赣榆境内,余属山东莒南县。

怀仁山。又名宿山。在高家山西南1.2千米处,面积0.61平方千米。山下有北周怀仁县城遗址,故名。高75.3米。

龟山。怀仁山东南1.6千米处,面积1.49平方千米,高92.9米。半山腰有两石似龟,因以名山。有石如船,两列白石如锦缆,又名泊船山、石缆山。泊船玉缆为赣榆八景之一。

玫瑰山。在八条路水库大坝南,面积1.03平方千米。高55.9米。

马子山。又名马家山、马鞍山。在厉庄西陡岭村北1.7千米处,面积0.457平方千米,高102.1米。

两狼山。又名狼山。厉庄镇上小山村东北500米处,面积1.65平方千米,高92.8米。山上有泉,今称之为九泉山矿泉,为低钠低矿化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

人山。又名银山。在两狼山西500米,面积1.21平方千米,高112.5米。

九泉山。厉庄镇东陡岭村南1千米处,面积4.9平方千米,高135.7米。

东山。又名转山、平山、东屏山。在九泉山南1.5千米处,面积1.35平方千米,高124米。

小吴山。又名后小吴山。在大吴山东北2千米处,面积1.92平方千米,高222.5米。

龙山。又名二龙山。在原吴山乡大赤涧村北2千米处,面积0.9平方千米,高190米。

猪山。又名前小吴山、蜘蛛山。在龙山南500米处,为龙山余脉,面积0.61平方千米,高159.8米。

芦山。又名楼山,在大吴山东南1.7千米处,面积0.31平方千米,高100米。

大吴山。在原来的吴山乡驻地,面积7平方千米,又名吴凤山。相传唐贞观元年(627),民女吴凤英占此山为王,死后有灵异,水旱祷必应。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封她为显惠王,故名吴凤山。高364.4米,为赣榆最高山。山上有古庙,庙旁有古井,神泉甘洌,山民以为常饮令人延年益寿。吴峰望日为赣榆八景之一

小塔山。旧名塌山,因山如坍塌之状而得名。在塔山水库东端,面积1.07平方千米,高69.5米。

子贡山。小塔山水库主坝西端,面积0.085平方千米,旧名万松山。相传子贡赴吴国过此山宿晒书,因以得名,有子贡晒书台、端木书院遗址。高47.7米。

车辐山。在原徐山乡姚葛埠村西南,面积2.24平方千米,高133米。

小徐山。又名小龙山。在原徐山乡姚葛埠村北1.4千米处,面积1.31平方千米,高159米。

大徐山。在原夹山乡横山官庄村东南1千米处,面积1.65平方千米,高256.2米。

太平山。在原夹山乡横山官庄村南1千米处,高134米。

榔头山。又名狼子山。在原夹山乡西响石村东1千米处,面积3.21平方千米,高202米。

祝其山。又名竖旗山。在原夹山乡西响石村西1千米处,面积0.85平方千米,高224米。

夹谷山。在祝其山西南,面积1.93平方千米。山上有圣化亭、夹谷书院、魁星阁、奶奶洞等古迹。此山为西部群山之首,夹谷莺啼为赣榆八景之一

图片

夹谷山景色

葫芦山。在夹谷山东,面积1.75平方千米,高229米。

金牛山。又名金山。在夹谷山东南,面积0.6平方千米,高185米。

双山。一山双峰,又名双峰山、葫头山。在祝其山西1千米处,面积2.42平方千米,高221米。

马山。在原夹山乡吴沟村东南750米处,面积3.38平方千米,高261米。

廖山。在原夹山乡廖沟村东南1.5千米处,面积1.47平方千米,高143米。

抗日山。在原夹山乡窦洪爽村南,面积2.57平方千米,高167.1米。本名马鞍山,1942年7月7日,抗日烈士纪念塔在此山建成后,改名抗日山

图片

抗日山

刘家山。旧名留驾山。在班庄镇泉子坡村北1千米处,面积1.2平方千米,高139米。

葛家山。与刘家山一山双峰,面积0.8平方千米,高115米。

横山。在原夹山乡西响石村北1.4千米处,面积1.56平方千米,高194米。

朱雀山。在原夹山乡横山官庄村北1.3千米处,面积2.61平方千米,高91米。

牛王山。在黑林镇申疃村西800米处,面积1.658平方千米,高86米。

武强山。在墩尚镇武强山村旁,面积0.06平方千米,峰顶高23.7米。相传山下村民黄雄率众御寇,保一方平安,号白马将军,以武强名山。

图片

秦山神路

秦山。在赣榆海岸东海中。秦山神路为赣榆八景之一

图片

下一期我们一起来细数

赣榆的村庄吧

图文编辑:佳祺

素材来源:人文赣榆(九卷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