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2023-17

 初丹德月 2023-06-05 发布于四川

《真原医》

最理想的状态,人体应该在进食的24小时后排除这些废物,然而 ,现代生活中以肉食为主食、高脂低纤的膳食,让一般的成人必须花上73至96小时才能将粪便排出。值得一提的是,肉类中蛋白质,只有不到25%能被完全消化并转化成有用的营养成分,其他的肉类蛋白质则在肠道中缓缓腐败,直到随粪便排出为止。
许多东方的古老运动系统,如瑜伽、太极拳、柔软体操、气功、道功等,都是科学且内外兼修的运动,运用“螺旋”运动原理而活动到身体全部的关节。至于螺旋是什么呢?其实观察宇宙大小的动力,大到星球爆炸、宇宙成形或是大自然中空气或水的流动,小至次原子的运行,完全都在一个螺旋状态下。此种状态是阻力最小、阻抗最少的动力原则,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也都依循螺旋原则,所以说螺旋是宇宙间最有效率的运动方式。
古人说,当一个人开通顿悟后,一切就没有阻碍了,“动”与“静”完全合一。提醒大家,运动时要完全放松,就好像把意识融入身体内,才能感受到动静合并状态。此时,不论运动方法是刚柔还是动静,至柔却也最刚,至动却也极静,动感或静态运动系统的抉择间一点矛盾也没有。
所有的教导都是为了提醒我们活在平衡中,在每一瞬间活出身心整体。大脑的左右半球、性格中的内外相、内在与外在、上与下、前与后,都必须睿智且充满创意地去平衡,在每一个当下都是如此。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生命领往存在的十字路口。
打开的心胸是一颗充满怜悯的心,怜悯与慈悲是宇宙中最强的统一力量,它比任何力量都能战胜所有不适。充满正向、感恩与慈悲的念头,是帮助身心灵和谐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体液和细胞所处的环境液体,必须经常流动,才能使细胞保持健康,因为细胞周围营养液的流动,除了能确保洋气供应充足外,还能使营养的摄入与排出维持在适当的平衡点上。营养液的流动如果变得迟滞,所有细胞也会变得虚弱无力。运动是促进营养液流动的最佳方式,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拉伸运动和有氧锻炼特别有帮助。
毁灭性的情绪,像是极度的恐惧、忧虑、沮丧、喷怒、嫉妒、贪求、偏执,都会使内在紧绷、神经机制受损,同时让内脏运作困难,削弱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这完全是一个我们自己造出来摧毁自己健康的敌人,因为这些情绪往往是阻碍身体健康的关键。该怎么培养正确的思考习惯?简单地说,正确的思考就是以清晰、冷静的方式思考,让生命因为宽容与善意而充满活力。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真正做到。
压力是身心失去协调的状态,即它是一种“不协调”的状态。克服压力最主要的方法不是减少造成压力的事务,而是如何改变对事情的认知。唯一解决压力的长期、有效办法,是彻底改变心念,从一个更宽阔的角度去看待生命。
压力往往来自我们对事情的观感,而非事情的本身。
压力通常并非来自生命中的重大问题,而由日常生活中未妥善处理的小事所累积。
怨恨、愤怒、沮丧、失望,这些负面情绪一旦产生,是会在心脑甚至全身通行无阻的。
以更宽广、体谅的心去观看各种事物,可以帮助身体重回平衡、协调的状态。这种心境的转换可以改变压力,引领我们进入崭新快乐的生命世界。
要成功达到身心同步、合一状态,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就如同我一再重述的,最重要的仍是心灵改造。在此所提及的方法,仅是引导大家心灵改造的一种工具,如果一个人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成为一个体谅、感恩且慈悲的人,他就已经活在合一的状态。在这种认知下,不需任何训练、技巧,人们即可达到合一的状态,一个完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状态,这正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简单真理。
我个人曾经把全世界许多对静坐的看法稍做归纳,都离不开“止”和“观”两大法门。“止”可解释为集中、专注,而“观”则可以说是观照、观想。“止”与“观”离不开“定”,而“定”与“空”则是两面一体。“定”与“空”是我们的本性与万物的根本,是虚空包容且无挂碍的,这追寻不来而一切也只是如此。能理解这些话,自然就活在“定”与“空”中。此时身心是觉醒、活跃且创造力无限的。这在当下,任何华丽的词汇或言语都是多余。
真正的静坐,其实是对生命万事万物的充分理解,这个理解能帮助我们平息心中所有困惑、不安,带来全面的放下。
真正的静坐时看清幻想的纷扰,了解那些看来真实且具象的一切,在本质上不过是虚幻,或说是一场空。若能时时刻刻如此感受生命,就是将静坐带进入场生活中,生活、言谈、行走、睡眠都在静坐之中。真正的静坐,就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同时也会让我们突然地、当下了解自己是谁,彻底了解万事万物。这种顿悟,会带领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平息心中曾有过的所有困惑。
无论哪个领域,若想寻求真理,用心比用脑更重要。
头脑靠的是理解,心则是用直觉追求真理。
思考相似处让我们停留在过去,而思考相异处令我们走进未来。
只是靠意志力来改变习惯是不够的,事实上,只要开始做别的事,不要再想旧习惯,就是改变习惯的最好方法。
而恐惧的另一面就是慈悲。时时刻刻将慈悲表现出来,就是中和恐惧最有力的方式。因为在慈悲之中,我们不用处理恐惧,恐惧已经被中和掉了。
当达到绝对的专注时,便能将自我本身与外界事物合而为一,了无分别。因为,在此意识转换的境界中,已不允许有何人主客体之分,顿然进入绝对宁静的状态。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宁静状态是一种未曾有过并能改变生命的体验。
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经历着亲人生病住院的事情,这一周里有好几天都在医院陪同亲人,看着她被推入手术室,在手术室外踱步等待,一边观察家属等候区的病人家属,一边思考着书中的内容,觉得还挺魔幻的。
我经常对朋友说,如果你感到厌世,觉得活着没意思,那就到医院看看,站在候诊室外看看等待救治的病人对生命的渴望,看看多少人想倾家荡产的换回一个生命,看看陪同家人眼里暗淡无光的悲伤。所有日常的矫情和无中生有的悲伤在面临生命健康本身的脆弱性时,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即使你一无所有,了无成就,但有一副健康的躯体,也是值得庆祝和感恩,有这么多人在为自己的健康斗争着呢。
这本书的作者很有意思,从全世界最顶尖的医学院博士毕业,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最高的奖项,但随着他对医学的越来越了解,居然开始对很多大众觉得有些“不科学”的中医、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真原医”理论,而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这套理论。
西医关注局部,中医关注整体,两者本身应该相辅相成,不过在主流的引导下,似乎两方总在打架,而作者更在两者之上加上了灵性层面的东西,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以及控制身体本身的精神,三个方面合而为一,达到身心灵的健康,自由。
观察生活中的这些规律,感觉挺有趣,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在生命前五十年用命换钱,又用生命后五十年用钱换命,前半生挣的钱都一股脑在后半生塞到医院的收费处了,而且还落得痛不欲生。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有恃无恐,我还年轻,偶尔透支生命没什么问题,不去运动也没关系,体重超重只要不要影响健康也无所谓等等,就像忙着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前几十年不顾污染发展经济,后面又用纳税人的钱去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道理。为什么不能用相对比较平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呢,所有极端的方式到最后都会变成一种小聪明似的讨巧,并不能解决长久之道。
当然,人总是短视的,习惯于只顾眼前的利益,所以只有大智慧者才能逆本能去行事,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修行和学习的,也正是对这些大智慧的渴望,才是我翻开此书的动机和目的,最终,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愿我们都能取得最终的平静和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