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不懂袁绍被低估,就读不懂汉末乱世,他才是出场即巅峰的大咖

 老易说史 2023-06-05 发布于湖南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袁绍是:”咸有威容、当世名士。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 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这段话意思其实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意思,袁绍就是一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用当下某位历史讲师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漂亮的草包。

但是,咱们首先不要拘泥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既定呈现和先入为主的《三国志》的权威结论,咱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几个问题:1、一个草包能在汉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2、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袁绍的对手对他评价,比如公孙瓒说袁绍用兵状若鬼神,这是一个草包能得到的评价吗?3、袁绍去世之前一直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即便是官渡之败也并没有对他造成致命的伤害,一个草包能当这么久的天下第一吗?4、袁绍手下人才云集、群英荟萃,就连他治下的百姓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一个草包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类似于上述的问题想得越多,想得越清,或许我们才会慢慢发现,袁绍其实一直被低估,或者说是被人为地抹黑了。就连史学家陈寿都有“强行给失败者挑刺”的嫌疑。

那么,真实的袁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水平和能力究竟是什么档次呢?他的失败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个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对我们现实生活和工作到底有什么启发和借鉴意义呢?

简单梳理一下袁绍的一生

众所周知,袁绍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四世三公”很好理解,就是袁家连续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说明袁家是当之无愧的顶级豪门。重点说一下汝南这个地方,汝南、南阳、颍川是汉末当时三大人才基地,相当于我们现在“北上广”在教育行业的地位,袁家作为汝南的顶级士族门阀,其背后的含金量是不言而喻的。

也正是因为袁家这块熠熠生辉到有点刺眼的金字招牌,所以很多人都说袁绍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实在是因为水平差。但事实上真的出生在豪门的人就能躺赢吗?皇帝的孩子还有朝不保夕的呢,跨国公司的员工也有入不敷出的呢,袁绍其实并没有躺赢的机会,因为他是袁家的庶子,他母亲是一个丫鬟。这种身份上的硬伤在那个年代是难以逾越的阶级障碍。按照正常的发展,袁绍尽管出生在华彩四溢的袁家,但他只不过会比普通人过得衣食无忧一点,袁家的核心资源和政治遗产等等都跟他没关系。他弟弟袁术后来骂他本是袁家的奴才,这话确实难听,但还真不算是栽赃式地泼脏水。

袁绍人生第一个贵人是他那个生不出儿子就早逝了的大爷袁成,他被过继给了他大爷袁成当儿子,继承了袁成那一房的香火。别小看这么一个“内部调岗”的动作,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袁绍的身份障碍,从这以后,他不再是袁家的奴才了,摇身一变也是袁家的主子了,尽管是高仿、是替补上位的,但身份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袁绍长大后,家世好、容貌好、学识好、能力好,走到哪里都很拉风,是汉末顶级的青年流量偶像。

二十岁那年,跟武侠小说里“艺成下山”的桥段一样,袁绍出仕了,逮上去就当了濮阳县长,关键是初出茅庐的袁绍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史载其任期内名声清正能干。

后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袁绍在家度过了六年的服丧期。

刚过服丧期的袁绍就被朝廷征召,这样的英才值得拥有。但是,袁绍却拒绝了,隐居在了洛阳。

恰如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的经典台词一样,“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袁绍这样的男人在洛阳那样的帝都怎么可能隐居得了?因为袁绍的巨大人格魅力和卓越见识,当然还有他们袁家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前往袁绍住所求见他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

袁绍对来访人员一概以礼相待,言行举止十分得体,见解言论鞭辟入里,引得各方英雄豪杰、士族文人纷纷为之折腰。其中像大名鼎鼎的张邈何颙许攸等人皆是袁绍的堂前客,后来大放异彩的曹操曹孟德此时在袁绍眼里还压根排不上号。

袁绍这样广泛结交、抬高声望,自然也引起了士族集团的死敌宦官集团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斥责袁绍说:“你这是要毁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袁绍不愿出仕,却关起门来天天搞文艺沙龙,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想做行业标杆。东汉末年,因为“党锢之祸”,士族集团被打压得相当严重,士族集团几乎在宦官集团的压制下夹着尾巴做人。袁绍觉得这样憋着窝囊气的官不当也罢,要做官就要做自己说了算的官,要大家以我为焦点,而不是我去追随别人的焦点。

后来,黄巾起义爆发了,因为平乱的需要,大量士族成员被解除禁锢,重新回到东汉的权力序列之中,袁绍也觉得出山的时候到了,便应召进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并很快就得到了何进的器重和信任。

但袁绍出仕的初心并不是为了辅佐何进,而是想借助何进之手实现自己背后那“杀他个干干净净”的谋划,他要凭一己之力把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都清除干净,这朗朗乾坤、花花江山,以后得有以他们袁家和他袁绍为代表的士族集团说了算。

这就相当于一个刚准备创业的小伙子,就要一举掀翻两大行业巨头,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但是袁绍出手天下惊,他通过对袁绍实行PUA,让何进对宦官集团步步紧逼,逼得宦官集团狗急跳墙地与何进火拼,待到一方彻底倒下或两败俱伤时,他再安排自己的嫡系势力出来收拾残局。关键是,袁绍他成功了(这个过程很精彩,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更为关键的是,袁绍他在这个过程中从来没脏了自己的手,全是借刀杀人。

可袁绍的运气似乎一直差了点,生在豪门,但不是嫡子;出场即巅峰,自导自演一部汉末崩塌的史诗级大戏,票房却被一个叫董卓的黑势力头目突然闯进来给据为己有了。所以,后来袁绍和董卓在朝堂上对骂但董卓不敢拿袁绍怎么样,除了董卓比较忌惮袁家的幕后势力外,内心的愧疚也多少有点影响(董卓的官身来自于袁家,这次还摘了袁绍的桃子)。

为别人做了嫁衣裳的袁绍意难平,于是愤而出京,打算自己草创一家公司来推翻被董卓据为己有的大汉公司,其内心怒吼的潜台词是:“我现在失去的,有一天我一定要加倍地拿回来。”

别人白手起家创业是举步维艰,但是袁绍创业却看起来很简单。他轻松拿到了渤海太守的编制,轻松成为诸侯联盟的盟主,然后轻松地空手套白狼夺取了冀州,再在举世看衰他的情况下打败了公孙瓒,逐渐成为了坐拥幽、冀、并、青四州的北方霸主。

很多人对袁绍这种看似一帆风顺的成功嗤之以鼻,觉得他就是靠着祖上的荣光在升官发财。其实这一部分人都是对别人的成功有偏见,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随随便便的成功?袁绍的成功其实也经历了很多九死一生才获取的,别的不说,他刚取得冀州时,其实就面临着“西有黑山贼、北有公孙瓒、东有青州田楷、南有陶谦、刘岱等观望诸侯”的死局,没有惊世之才,袁绍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让袁绍的人生包括历史评价发生断崖式转变的无疑就是后来那场举世皆知的“官渡之战”,因为官渡之战的过程解释起来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细解说了。总的来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虽然有决策失误,但总体上是可圈可点的,前期也一直吊打着曹操。

世人皆说,官渡之战是曹操吊打袁绍,其实这是典型的唯结果论,真实的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互有胜负、各有损伤。

而且,即便是经历了官渡惨败,袁绍其实依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在实力上对比获胜的曹操来说,依然是不遑多让,仍然是一种卷土重来未可知的状态。

但遗憾的是,官渡之败后不久,袁绍就病逝了。他打下的那份巨大的家产无人守得住了,这才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用了7年时间逐渐统一了整个北方,从而成就曹操的千古美名。而在官渡之战前未尝一败的袁绍,因为永远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成为了一些不明就里的历史评说人员口中的笑柄。

袁绍去世后,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就连后来进军河北的曹操,也是对着他这个一生之敌的坟墓痛哭流涕,像极了刘邦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却对项羽表达了自己内心之中最为真挚的尊敬和惋惜。

袁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袁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按照武侠小说的思维来介绍的话,他就是曹操接替他位置之前的天下第一高手。关键是他这个天下第一的名号并不是真正被曹操给打没的,而是因为寿命到了,不得不拱手相让。因此,我们真的没法去说袁绍是一个漂亮的草包了,草包能在天下第一的位置上坐那么久吗?

话不多说,咱们从一些细节来抽丝剥茧地还原真实的袁绍究竟有多厉害!

袁绍之所以在汉末混得风生水起,自然少了不了袁家那厚重的底蕴支撑,比如没有这个优势,他就很难取得冀州。但这种家族背景支持,其实对袁绍的成功来说,仅仅是冰山一角。最直接的对比就是,袁家嫡子袁术的牌面其实比袁绍还要好,大家看看袁术最后混成什么逼样了?袁绍不是漂亮的草包,袁术才是。

袁绍之所以能够那么顺理成章地崛起和成功,其实是家庭、能力、魅力、智慧等各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光鲜的家庭背景给他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平台;出色的能力使得他能运用好一切他可以运用的工具和资源;出众的魅力使得他自带流量和融资属性,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干啥都能应者云集;极高的智慧则使得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克服困难以最体面的方式、最小的成本去完成他的目标。

袁绍是汉末当之无愧的人性管理大师,在这一点上,曹操都不如他。曹操一生怕过谁?或许只有袁绍一人而已,因为只有在袁绍面前,他才感觉自己是光着身子的。

早期的袁绍咱们就不分析了,全是加分项,又会做人,又会做事,从一个豪门庶子逆袭成了士族头面,无可挑剔。

咱就从他守孝归来不肯轻易入仕开始说起,袁绍为啥不肯入仕呢?他积累了满腹才华和盛世美名,他难道不想变现吗?不是!而是袁绍对于自己的人生活法早已规划得清清楚楚了,他也是一个有英雄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愿意屈居于他人之下,唯唯诺诺地去做事做人,要玩游戏就得我来当庄家。

但袁绍也知道,生活从来不会按照弱者的想法来运转的,既然要让自己代表士族当家做主,就得深谋远虑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借力打力搬开所有拦路石。这是他养士、造势的主要目的。

时机成熟了,他积极地靠近何进,道理很简单,你要得到或利用一个人,你首先就得靠近他。袁绍在取得何进的信任之后,利用人性之中的猜忌、恐惧多次劝说何进血洗宦官集团。奈何宦官集团和何进的外戚集团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相反宦官集团早就把何家当成前途无量的投资对象多少年了,何进脑袋一热半推半就,但何进的妹妹何皇后、母亲和弟弟何苗这些人可不糊涂,死活不答应诛杀宦官。

袁绍怎么破这个局的?你们唇齿相依、抱团取暖是吧?我让你们互相猜忌和恐惧就行了。

他先用断章取义的手法截取了一些历史往事,告诉何进,历史证明宦官和外戚是不可能共存的,你要先下手为强;然后建议召集外地军阀到京城外摇旗呐喊,给皇宫中的何太后和宦官们施加压力,逼得何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何太后不得不放弃保护宦官集团。

另一方面他又有意无意地向宦官集团透露何进要对他们赶尽杀绝的消息,让宦官们陷入绝望的恐惧当中,逼得他们也想先发制人。

图穷匕见,你们互相去撕咬吧!只要谁倒下了,另一方就成了蓄势待发的袁绍的猎物了。后来,宦官集团偷袭杀害了何进,袁绍借口“为国诛贼”,以何进封给他的权力发号施令,攻打了皇宫,杀光了宦官集团。

然后诬陷何进的弟弟何苗(当时军中三把手)勾结宦官集团,鼓动何进的部下为何进报仇,把何家的势力也彻底清除了。

 看看,袁绍这种环环相扣、算无遗策的局中局、计中计是一个草包可以策划得出来的吗?虽然,袁绍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袁绍的算计之深、心思之密。

抛开道德方面的讨论,其实袁绍行事是非常缜密严谨的。他的动作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会轻易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局面,如果非要有人去承担各种风险才能实现他的目的,那就必须是其他人给他当枪使,比如他指使曹操杀张邈未成和指使曹操成功剿杀王匡,都是属于杀人不沾血的高招。还比如朝廷当年派人来招抚关东士族集团,还是袁绍指使王匡等人把这帮人干掉的,袁术这一点就比袁绍差远了,因为他亲自拔剑杀人了。人家那些都是朝廷官员,都是士族成员,你们这么武力残杀多多少少会损害自己的名声的,为啥不学袁绍那样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呢?

结合种种表现和分析,其实袁绍是真正具备了一个干大事者几乎所有的能力和条件,否则,河北、颍川、南阳那么多饱学之士会急急忙忙地去抱他的大腿?那些聪明人个个跟猴精似的,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袁绍无能,他们会选择袁绍吗?

再说一说袁绍取冀州一事,都说冀州是袁绍靠着家族品牌从韩馥那里忽悠来的,这话大家作为一个成年人能信吗?韩馥是他们老袁家的门生没错,但韩馥作为一方诸侯会用这种方式去感恩吗?要知道之前韩馥还故意克扣袁绍的军粮来弹压过袁绍哦。成年人的世界只讲利益,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实际上就是就坡下驴,他知道自己不是袁绍的对手,民望、士气、能力、潜力等等都不如袁绍,做个顺水人情图个好前景罢了。

在官渡之战以前,其实袁绍一直都是被人仰望的存在,做人做事滴水不漏,既能摧枯拉朽又能高瞻远瞩。再举两个例子,一是他把公认的战场骁将公孙瓒打得最后感叹道:“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啥意思呢?把公孙瓒的心态打崩了呗,说他用兵神鬼莫测,这是啥评价?大家自己品一品。还有就是袁绍早早就在自己的好兄弟曹操身边安插各种间谍,为啥他连北方都没统一,就要提前在自己的铁杆哥们身边安插间谍呢?说明他早就预料到他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或者说他早就志在天下了。

这样一个“走一步能看三步、五步甚至十步”的人,居然会被很多后世人认为他就是一个草包,这委实让人很无语。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后来震惊天下的“官渡之战”,因为我们很多人从来都是以结果和表象来看问题的,他们对失败者不会有丝毫的尊重的。对项羽如此,对诸葛亮如此,对袁绍也是如此。

再来解释一下袁绍为什么不采用沮授的“迎天子以令诸侯”之策,因为很多人把这个作为袁绍是个糊涂虫的罪证。

袁绍不采用“迎天子以令诸侯”之策,其实有几个主要的原因:一是这个计策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你用不好汉献帝,就会被汉献帝反制;二是袁绍因为之前反对汉献帝登基,还意欲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加上东汉朝廷在董卓掌权时杀了他全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袁绍把汉献帝请过来当爷一样供着,都会很尴尬;三是“迎天子以令诸侯”对于袁绍来说,实用性其实并没有曹操那么强,他都已经是天下霸主了,是众望所归的,还犯得着挂羊头卖狗肉地玩这种借势套路吗?

最后为官渡之战的袁绍解释几句,很多人把官渡之战的失败归因于袁绍的无能,就像他们攻陷北伐失败的诸葛亮一样。

其实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官渡之战时,袁绍的指挥、决策各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还一度把曹操打得怀疑人生了。袁绍之所以会失败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内部不和,比如沮授、田丰、许攸等各阵营的谋士勾心斗角等,比如张郃、高揽的临阵倒戈等等。你主帅再牛,下面的骨干人员背后各自心怀鬼胎,你能怎么办?你只能一直用胜利去掩盖矛盾和冲突,只要你一旦陷入不利局面,马上就是一场无法遏制的溃败。有些公司,一年的经营业绩不好,员工永远斗志昂扬、众志成城;有些公司,平时大家都是一团和气,高唱赞歌,遇到两个月业绩不好,队伍和人心就散了。袁绍官渡之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颍川、南阳、河北三大利益集团背后争名夺利、勾心斗角。袁绍能把仗打成那个样子已经相当不错了。

小结一下,袁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可以这么说,这个人在能力、谋略、军事、魅力、声望、格局、见识等各个方面,都是汉末顶级存在。这么说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抽象,具体一点来说,曹操除了在胆气和运气方面胜过他,其他方面似乎都要被他压制的,曹操一生唯独敬怕袁绍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何去读懂袁绍?

其实,我很能理解那些说袁绍好谋无断、外宽内忌、志大才疏等声音,因为袁绍毕竟离我们太久远了,而很多朋友品读历史的时候往往追求的是一种人云亦云的乐趣和认同,而不是逻辑上的严谨和思想上的借鉴。在《三国演义》中有太多抹黑袁绍的大人物存在了,难道他们的话不值得相信吗?

要真正读懂一个人一定要学会去筛选和区分他的客观环境,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才应该正面去理解或者反面去理解。

比如公孙瓒当年要打袁绍时,给袁绍列了十大罪状,后来被袁绍打得崩溃了,说人家用兵如神,也说人家是丫鬟生的而改称“袁公”了。哪个可信?

比如郭嘉,他最初是专门从颍川赶到冀州去投靠袁绍的,大家能想象他一开始是怎么评价袁绍的吗?后来是因为在袁绍那里没有获得让他满意的待遇,才在荀彧的举荐下投靠曹操的。他在官渡之战前也发表了“十胜十败论”,把袁绍说得至少十个方面不如曹操,这话能信吗?你是郭嘉,你不说你自己的老板好,反而给你前老板打气?

比如沮授,这个人是有才,但最后慢慢变成了地域之争的蛀虫了,经常跟袁绍唱反调,逮着机会就跟颍川、南阳的士族成员内斗。袁绍要是不听他的意见,逮着机会就到处散播扰乱军心、打击士气的言论,甚至还会阴阳怪气地对袁绍冷嘲热讽,大家如果是袁绍,能听得进他的意见吗?

吕思勉先生说“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这或许才是最中肯的评价。至于荀彧、程昱、郭嘉等人评价,考虑到他们的阶级立场,大家要慎重去理解他们言语中的意思。

那么,本文开头陈寿的评价作何解释呢?咱从来不认为陈寿的《三国志》就没有政治立场的因素在里面,陈寿给袁绍泼了一瓢脏水,这几乎是无疑的。

要真正读懂袁绍这个人,其实是需要对整个东汉史的轮廓和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的,汉末天下大乱,其实背后是士族集团意欲重新洗牌,因为他们之前老被打压,他们意难平,要知道,他们的老祖宗们可是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原始股东呀。但是,为什么之前两次党锢之祸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士族集团依然没有翻身,还被逼夹着尾巴做人?袁绍为什么谈笑间就把外戚集团、宦官集团给一把扫了呢?人家袁绍真是士族集团几十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这个人几乎就是为搞大事而生的,在袁家脱颖而出,在士族众望所归,在朝堂搅动风云,在关东傲视群雄,在河北势盖天下……汉末前期几乎所有的重头戏都是出自他的手,这样的人居然会有人说他不厉害?没有他,曹操能不能从兖州那个四战之地杀出一条血路,统一北方,还真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都说袁绍是吃了家族红利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绩的,得了吧,承认人家优秀真的那么难吗?袁家的家族资源其实首先是倾向于袁术的,只不过袁术自己不争气而已。再说,袁家在董卓进京后不久就被灭门了,袁绍能吃多少家族红利呢?如果袁绍能拥有曹操那么大的家族红利,历史可能早就换成另一个局面了。家大业大,没有几个自己人可用,这是多少企业家难言的隐痛呢?

其实袁绍身上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他一死,他的那份家业就注定守不住了呢?但是限于篇幅,还是就此打住吧。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要想真正读懂一个人。首先一定要学会抛弃自己的主观情绪,不能被那些先入为主或者道听途说的印象给左右了,三人成虎的事情屡见不鲜。其次,我们要尽量尊重他的生死之敌对他的评价,比如公孙瓒、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比如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比如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最后,要我们要注重客观环境和事理逻辑,不能因为不喜欢别人或者服强不服弱的肤浅心态就一顿疯狂输出,喷得别人体无完肤为止。要去深层次地梳理人家为人处事的逻辑和方法,把人家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都客观地分析一下,再去下结论。

如果说汉末到三国这段历史是一部连续剧,人家袁绍是当之无愧的前传导演加主演,咖位无可比拟,就连曹操都得避其锋芒。曹操和袁绍亦敌亦友,亦是颠覆亦是传承,再看看曹操坟前哭袁绍那个画面吧,或许大家会有新的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