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其明影视配乐中的民歌风插曲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3-06-05 发布于北京

吕其明先生

1930年出生的吕其明先生,在新四军当兵期间走入文艺殿堂。 那是在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的时候,有一天大家都到村头欢迎一位音乐教授来团里指导工作,他就是贺绿汀。他从上海来是要去延安,因为敌人封锁走不了,就在二师留了三个月,到剧团教教他们学习乐理和唱歌。时值春夏之交,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贺绿汀在树下拉着小提琴,优美舒展的琴声在夜空中传来,把吕其明吸引过去。他当时还不知道这是贝多芬的小步舞曲。贺绿汀一曲拉完回头一看,一个孩子正坐在旁边盯着小提琴听得入迷,就亲切地问:“你多大了?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呀?”吕其明高兴地和这个大音乐家攀谈上了。吕其明多次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决定了我走上音乐事业的启蒙老师是作曲家贺绿汀。” 1946年,七师部队到了山东,打下了鲁南峄县,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些唱片。文工团的管荫生曾经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过,他拿来唱片给大家边放边讲解,其中有贝多芬的第六交响乐《田园交响乐》。吕其明陶醉在这音乐的宝藏中,立志写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

1949年吕其明跟着军队来到上海,脱下军装到上影乐团当了小提琴演奏员,排练作品时他不仅仅是完成演奏人物,还琢磨它们的织体、感受它们的特色,思索创作者的初心。那时,他向罗忠镕请教和声问题,还向团里的钢琴手请教钢琴演奏,这样,一个器乐手渐渐转向创作音乐。1951年他去北京,在新闻电影制片厂干起了电影配乐。待1955年吕其明再回到上海电影乐团,已经成了音乐创作人员。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吕其明

水乡的春天
1955年

作词 鲍雨  作曲 吕其明

陆青霜独唱,黄贻钧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


重回上影的当年,吕其明担任谢晋执导的故事片《水乡的春天》作曲。这是他在上影独立创作的第一部电影音乐。片中同名插曲由陆青霜演唱。陆老回忆这是她进京工作前夕的录音,这样算来,这也是陆青霜女士在上影厂留下的第一条银幕音轨。这支女声独唱的短歌,是以剧中人在水畔放歌的形式唱出的,歌词有鲜明的水乡特色,听上去是一支情歌类的民谣,旁唱的歌词并不是纯言情的,道出了一些画面之外的角色身份。这支歌是吕其明依照故事发生地地域的民歌风格来写的。彼时浙江籍歌者陆青霜女士,腔调中的纤纤特质正好与这歌的韵味紧扣。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956年

作词 芦芒 何彬  作曲 吕其明

刘歌群 领唱 男声小合唱 ,李秉申 指挥上海电影乐团演奏

1956年春天,26岁的吕其明担任故事片《铁道游击队》谱曲。他根据既往军旅经历,定下来游击队员唱歌通俗质朴的基调,恰好诗人芦芒和何彬创作的歌词符合这个特点。吕其明曾经在山东采集过民歌,这为他谱写《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打下了基础。他将歌曲的开头“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谱写得抒情缓慢,有民谣风格;对歌曲的中间部分“踏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采用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调子,更完美地表现出铁道游击队队员的战斗激情与英雄气概。与开头相呼应,结尾部分又重回起头的民谣体,与开头相呼应,把“人民的胜利就要来到”的主题突出了出来。银幕上,游击队员拨弄着琵琶在微山湖畔群唱的歌,很生动的地方民谣特点,即为这部战斗片增加了轻松、愉悦的情绪间隔,也让吕其明的才华凸显了出来。脍炙人口的“土琵琶”深受听众喜爱,传唱几十年,演变成独唱、合唱等形式。


吕其明、李凌云夫妇的青年照
谁不说俺家乡好
1963年

作词 作曲   吕其明 杨庶正  肖培珩

任桂珍 演唱 ,陈传熙 指挥上海电影乐团演奏

1959年,吕其明得到了带职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机会。五年“大学”期间,他仍有诸多电影音乐出品,其中故事片《红日》中那首《谁不说俺家乡好》是这一季让观众印象最深的电影歌曲。吕其明能够进入《红日》片组,与之前的“土琵琶”有很大关系,据闻他是被导演汤晓丹点的将。这支歌由吕其明与杨庶正和萧珩合作,歌词也是他们三个人一道切磋出来的。

《红日》这个插曲出现场景也有一个小花絮。这是视频截图,C位那位拉胡琴的,就是吕其明。可见汤晓丹还是挺会运镜的。

吕其明与汤晓丹先生之子汤沐海先生

此歌的创作故事网上很好搜,第一季的配唱有俩,跟片播出的是任桂珍,王音璇的录音上影送给中唱发了唱片。


1965年吕其明在新乐路家中创作《红旗颂》

微山湖
1985年

作词 张鸿西  作曲 吕其明

陈海燕 演唱

1985年吕其明又接受了为12集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下面四张图为85版电视剧视频截图)谱曲的任务。近三十年后再写同一题材,吕其明继续坚持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他重新写了一首由女声演唱的主题歌《微山湖》,这首主题歌一反其他电视剧把主题歌作为全剧贯穿旋律的做法,而是放在片头,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它带有浓厚的山东民歌风格,淳朴亲切。写这部电视剧的音乐吕其明花了8个月的时间。为电视剧配唱《微山湖》的是上海歌剧院青年女声陈海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吕其明

大实话
1990年

作词 王冀邢   作曲 吕其明

李雪健 演唱  邱正桂 指挥峨影乐团乐队伴奏

1990年峨嵋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焦裕禄》,曾于1991年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李雪健);第14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李雪健);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等奖项。60岁的吕其明为了干这片的配乐,在兰考住了两个多月,走访焦裕禄的亲人同事,选取当地民间音乐作为素材。 他研究了豫剧、曲剧,研究了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试图融合到影片配乐中。片中有一支插曲,歌名叫《大实话》。歌词是导演王冀邢听他姥姥说过的一段顺口溜。内容是:“墙上画虎不咬人,砂锅和面顶不了盆,侄儿总不如亲生子,......”吕其明在为这首歌谱曲时,体现出了浓郁的河南风味。歌曲写好后,制片主任到北京、成都找配唱者,到录音要开工了,还是没有合适的人。正在焦虑的时候,王冀邢偶然听见李雪健用“农民嗓”哼哼歌,他和吕其明一商量,算了,就让李雪健唱吧。李雪健表演有自信,进音棚录音却不太勇敢。吕其明说那个《大实话》是作曲家本人在音棚亲自把关,雪健先生一句一句录,最后拼起来的完整录音。虽然雪健先生唱歌不是强项,但态度极为诚恳,吕其明怎么教他就怎么唱,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他农民嗓的优势。这首歌后来也成了雪健先生的“保留曲目”。

1991年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禄》获第十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他本人获最佳男主角奖,凭此角色他又获得第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某届CCTV青歌赛决赛,这段《大实话》作为知识考题播放,徐沛东是那一场的点评员。我记得他笑称李雪健采用了“原生态唱法”。

作为电影音乐创作者,吕其明先生的作品并不仅在“民歌风”一条线上。本篇只是谈谈他诸多作品中的一个枝杈。

关联旧文:

吕其明为《庐山恋》写的三支歌

吕其明写的童声歌曲|番外·朱逢博版

电视剧《秋白之死》《秋海棠》配乐

总想过太平日子,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是不切实际的。

另,本号有别苑,可顺带关注 ↓

感谢您对本号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