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放自如的德奥之声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6-0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6月3日晚,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奏响“诗与远方——纪念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交响音乐会”。这是一场乐迷期待已久的重磅演出,这份期待源于门德尔松与勃拉姆斯两位德奥音乐大师的经典杰作,源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加盟,当然,也源于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的执棒。这是疫情之后,国交音乐季演出中首度迎来海外艺术家,而爱华德又是一位熟稔德奥音乐传统、并与中国乐团有着丰富合作经验的指挥家,他们的携手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自然备受瞩目。

图片
图片

音乐会上半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与爱华德执棒的国交奉献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在乐迷津津乐道的所谓“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这部唯一的小调作品有着格外独特的气质,第一乐章开启后小提琴独奏柔美缠绵的第一主题瞬时反映了这种气质,那凌空而来、飘然而至的浪漫,那略带感伤却仍洋溢着幸福的底色,为整部作品确立了基调。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乐团对独奏主题的呈示,并不是简单地延续和强化那份柔美,反而是以果决的力度和突出的重音展现出门德尔松音乐时常被忽略的潇洒与壮美。在长笛与单簧管清澈而温润的吹奏后,小提琴独奏进入动人的第二主题,在弦乐声部的拨弦铺陈下,吕思清的演绎舒展而富于歌唱性,在华彩乐段更是展现出从容自信的名家风范,弓弦在低音与高音区翻飞摇曳,坚实的运弓、空灵的泛音、精确的音阶跑动、浑然的速度变化,一个人、一把琴就征服了整个舞台,随后与乐团在默契的加速中收束了第一乐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巴松持续的吹奏下,音乐来到第二乐章,指挥家爱华德与乐团演奏家完美诠释了乐章开篇简短的序奏,那是门德尔松精心设计的“音乐调色盘”,木管和弦乐声部分组叠加,让音乐的织体由简约而至斑斓,国交艺术家在这里呈现出的音响层次堪称典范。独奏小提琴的澄澈吟唱宛如一首宁静的诗歌,而当乐章进入中段时,小号与圆号以恰到好处的力度推动音乐形象由静转动,呼应独奏家吕思清精妙的双弦演奏。末乐章是门德尔松音乐才情的极致释放,也是独奏家炫目技巧和乐团声部实力的卓然证明,在无穷动般的快速运弓和娴熟的声部交织中,吕思清与国交演奏家们在音乐中抵达了游戏般从容自如的境界,乐章结束前单簧管和长笛短小乐句的灵动穿梭和独奏小提琴实现了几乎只能在室内乐中听到的高级对话,将作曲家隐藏在乐谱中的细腻心思一一揭开,最终以精彩的加速齐奏完美收束,毫无悬念地迎来全场观众的热烈喝彩。

图片









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返场加演了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爱的致意》,这首风靡世界的音乐小品洋溢着作曲家对新婚妻子的浓浓爱意,吕思清的演奏甜美迷人,中段泛音口哨般的独特色彩与带有相思之意的缠绵旋律相得益彰,听众沉醉在音乐营造的幸福意境中。

图片
图片

音乐会下半场,国交在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的执棒下奏响了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这部历时21年反复打磨才问世的杰作,显然倾注了作曲家极大的心血,无论是与《“命运”交响曲》相同的调性、末乐章对“欢乐颂”主题的致敬,还是同时代指挥家彪罗“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著名评价,都显然将作品放到了与贝多芬这位交响曲巨人并肩的评判尺度之上。如果说国交在门德尔松作品中展示的是一种相对清澈明媚的音响色彩,那么从《第一交响曲》首乐章定音鼓敲击之下的坚定步伐开始,国交便展现出一种更为浑厚遒劲的整体质感,双簧管与长笛依次以饱满的音色奏出舒展的上行旋律,大提琴声部予以深情的回应。进入第一主题后,指挥家爱华德以明确的肢体语言引领乐团勾勒出音乐巨大的动态幅度,短小的音乐动机在各个声部中高密度轮转,将勃拉姆斯音乐的跌宕起伏、险峻陡峭呈现得淋漓尽致。乐章的发展部乐段,铜管声部兼具嘹亮与温润的质感,熨帖于乐团汹涌的音浪之中而毫不突兀,同时中提琴和低音提琴声部也总能以适度强化的音头为整体音响增加厚度,这一切都是一流德奥乐团的标准气质,在指挥家与演奏家们的倾力打造下,国交显然达到了这种级别。

图片

指挥家爱华德在采访中谈道,他非常钟情勃拉姆斯音乐中独有的、亲切温暖的情感抒发,《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就是这样的动人时刻,指挥家并不时刻紧紧掌控着音乐的行进,而是充分信任乐团艺术家,让河流般悠长而宽广的乐句缓缓流淌。第一提琴声部缥缈梦幻的色彩令人印象深刻,双簧管演奏家林水晶和小提琴演奏家姚亮先后奉献了堪称惊艳的独奏乐段,圆号声部更是以稳定的气息向观众诠释了何为“质朴的高贵”。在第三乐章中,勃拉姆斯以流畅的“小快板”代替贝多芬习惯的谐谑曲,同时又以灵巧的插入段来调剂音乐的氛围,国交在两种音乐形象中迅捷切换,乐段间也以几乎不易被察觉的速度变化完成细腻过渡。

图片
图片

浩荡洪流般的末乐章到来,深渊般壮美的序奏后,国交弦乐声部的演奏家们以高度的默契实现了两组拨弦齐奏,精确一致加速幅度和蓬松弹性的整体音质都无懈可击。由演奏家刘一君领衔的圆号声部在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号角”乐段呈现出无比温暖的动人效果,仿佛来自远方的召唤,长笛声部的承接则如清泉般甘美,将音乐自然引入弦乐在C大调上动人的歌唱。指挥家爱华德拥有卓越的结构把控力,他对每一个乐段的速度选择都不趋于极端,既确保浪漫主义音乐的感官冲击力得到完满的传递,又奉行勃拉姆斯所遵循的严格古典主义结构,当音乐抵达终曲前的真正情绪高点时,一头银发的指挥家指引乐团在本已极强的力度上再上一个台阶,情感的酣畅释放和节奏的一往无前抵达了光辉的顶点,结束了这次完美的音乐旅程。

图片

在观众持续的爆棚掌声中,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数度返回舞台,在感谢观众热情的同时也向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互道致敬。这次久违的携手标志着国交再一次与海外音乐家开启密切的艺术合作,而他们在音乐中所展现的、对于德奥音乐传统收放自如的熟稔和自信,既是乐团深厚底蕴的体现,也是一直以来坚持扎实提升业务、钻研经典的成果回馈,我们有理由期待乐团在未来与更多艺术家,奉献更多的美好时刻。

图片

撰稿:高建

摄影:掌握社

编辑排版:胡实、陈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