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文评·田小勇】文学人永远年轻

 新用户8249cTO6 2023-06-05 发布于陕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55


今天非常荣幸参加罗老师的作品发布会,我代表大荔县作家协会向罗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说实话,在罗老师的作品发布会上发言我心里非常忐忑。一,罗老师以前和我都在国棉十三厂工作,我是工人,罗老师是校长。我的几个徒弟还是罗老师的学生。进入新时代后,工人和干部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
二是罗老师是老牌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而我却没上过大学,尽管我已经拿到了自考汉语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和罗老师的科班出身的大学生比起来那只能有仰望的份了。在罗老师的回忆录《圆圈》里,罗老师提到了他的老师霍松林先生,我知道他是文化大家,霍教授几年前还给我朋友的文学平台提过字,可惜霍教授前年去世了。
三是罗老师著作等身,是陕西省作协会员,而我只是一个市作者会员,充其量是一个爱好者,而且并没有出版过一本书,所有的文章大都是在杂志和网络平台上发表的。
所以我非常忐忑,非常不自信。
但是,罗老师的人格和精神让我特别尊敬和佩服,罗老师既然让我发言,那我就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汉末的文学大家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不正是对罗老师最好的写照吗?
古今贤士心灵上是相通的。圣贤不是说过“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想必罗老师的灵魂深处住着一位忧国忧民,才华横溢的古代先贤,罗老师不知道是谁,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先贤的风骨和精神让罗老师的身躯高大起来,精神丰盈起来,品格高尚起来。中国传统文人的一切美德在罗老师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岁月流逝,光彩愈发夺目。
读罗老师的回忆录《圆圈》,我们没有岁月的隔阂感,没有岁月的沧桑感。作者文笔隽秀,娓娓道来,八十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的笔下风轻云淡,我们仿佛是和一位知心朋友聊天,听他讲那并不太久远的曾经。从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大荔的过去和变迁,看到了一位普通农家日子的起起伏伏。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


仔细体会,你会看到作品里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一种情怀。那就是热爱党,热爱国家,报效国家的赤子精神。那就是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感恩家人的家国情怀。
在罗老师的作品里,我们很少看到抱怨之词,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和事也是轻描淡写,豁达大度,从不计较。比如罗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小人也是“贵人”》里,就很好地论证了小人和贵人的关系。“视小人为另一种贵人,促己保持忧患意识,愈加坚强,更有定力,勇敢进取,小人给人压力,阻力,但从反面却给人以巨大的动力。”罗老师已经活通透了,想开了,所有的不愉快比起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一个认定了目标的人绝不会在意前进路上的枝枝叉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高风亮节才是一个文人应有的风骨!
罗老师在他的作品里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他的八秩之年。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和豁达感交织在一起。我曾在好多场合说过,忘记年龄,我们都是文友。是文学让我们团聚在这里;是文学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有新的追求;是文学让我们顾不上老迈而每日精神焕发。不是有一首红歌唱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松树冬夏长青,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不动,永远挺立在山顶。”这首歌何尝不是说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
我们还年轻着,罗老师还年轻着。因为我们是大荔的文学人,我们不能老迈,因为我们对家乡有太多的爱还没写出来。我希望罗老师的《圆圈》是未完待续的省略号里的点,是让我们时刻期待的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相信我们大家都熟悉这句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罗老师正在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名言。他把他后半生的精力,财力几乎都奉献给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罗老师每日里笔耕不辍?看罗老师许多文章后注明的时间和地点,都出自十三厂那栋沧桑的旧楼房。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老人在灯下奋笔疾书,认真阅读的身影。雪花飘落的季节,秋雨绵绵的时候,百花争艳的春夜,夏蝉聒噪的午后。只争朝夕的罗老师正在他十三厂的斗室里凝神思考着人生,治学严谨的罗老师正在他的书桌旁仔细推敲着文章,热爱家乡的罗老师正在编辑着他心爱的《三河潮》杂志。是的,心中的大爱是支撑罗老师努力前行的精神支柱。而且,这种大爱贯穿了罗老师的一生。从他的少年,青年,一直到老年。
这种大爱就是对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热爱。很难想象,73岁开始写作,十年时间竟然写出了十部著作,字数200多万,这种精神一般人做不到,而罗老师做到了。厚积薄发,跬步千里,铁杵成针,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有时候,词汇和真人真事比起来显得很苍白。罗老师就是让许多词汇变得苍白的人,因为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这真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我们尊敬的罗老师。
年龄只是一个记录人生命的记号,它并不能限定一个人的思想。有些人人年纪轻轻却老气横秋,暮气沉沉,不思进取,不想回报,这和真正的老迈有何区别?有些人虽然白发苍苍,但是他们的思想超前,思维敏捷,忧国忧民,为民请命,见解精辟,著作等身,何老之有?罗老师在他的作品《圆圈》写到“我将不悔人生,笑对三河,面朝蓝天……”我最喜欢他这句话后的省略号,这说明,罗老师还有好多好多要写出来的文章正在构思着,酝酿着,排版着。
青山在,人未老,壮心尤比蓝天高。此生若能再重过,依然为国唱赞歌!
我们的身体可以老去,我们的精神永远年轻。文学人永远是年轻!



文字:田小勇
图片:李跃峰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田小勇】大红袍

【大荔文学·散文·田小勇】大荔的春天

【大荔文学·随笔·田小勇】 菊花和野性

【大荔文学·小说评论·田小勇】2022年大荔作协线上研讨活动第二期点评柳芽短篇小说《诱饵》

【大荔文学·小说·田小勇】一粒药的童话
【大荔文学·诗歌·田小勇】赞《大荔文学》平台发刊第一千期及编辑李跃峰团队
【大荔文学·随笔·田小勇】淡淡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田小勇】苦水
【大荔文学·小说连载·田小勇】井殇(1)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田小勇】黄龙山石缘
【大荔文学·黄河文化行·田小勇】我家住在黄河边
【大荔文学·散文·田小勇】大荔人喝酒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田小勇】芬 芬

作者简介

田小勇,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协副主席,大荔县陕西明润嘉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