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明初当藩王有多爽?叶伯巨仅提出藩王之患,朱元璋将其下狱饿死

 醉风文史 2023-06-05 发布于河南
洪武九年九月,大明皇帝朱元璋正伏案处理国事,这时钦天监监正求见进言天象异变之事。


古人深信天象之说,认为星象变化与人间君王有很大关系,而监正所言天象之变预示着君王失德,因此朱元璋对此次天象异变十分重视,当即和丞相胡惟庸商议解决之法,不久之后朱元璋发布一纸诏令,命天下士人进献治国的建议。

快朱元璋就收到一封来自山西平遥小官叶伯巨的《奉诏陈言疏》,在这篇几千字的上疏中,叶伯巨提出了关于朝政的三个问题: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


朱元璋可以容忍叶伯巨提出的后两条问题,但阻止他宠孩子就是不行,对此朱元璋的反应是:这小子居然敢离间吾家骨肉,快将其抓来,我要亲手射死他。由此可见,朱元璋有多护犊子,那么在洪武年间当藩王有多爽呢?

01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目的


先来简单说说朱元璋分封的目的。


分封制有弊端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周朝和西晋的灭亡不就是因为分封制吗,但在朱元璋看来,肉总归是烂在自家锅里,如果分封的藩王对朝廷忠心,那大明必将千秋万代,即使藩王敢起兵造反,并且还成功了,大明毕竟还在朱家人手中。

反正左右不吃亏,朱元璋有什么理由不分封诸王,于是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相继分封了25位藩王,这些藩王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有的甚至还握有军权,手下拥有诸多百战老卒。


朱元璋给藩王那么大的权力,其实还是为了稳固朱家的统治,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起点可谓是最低的一个,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乞丐”也能当上皇帝,而当上皇帝之后的朱元璋自然希望自己建立的大明能够传承万世。

在朱元璋看来,分封诸王百利而无一害,除了前面所说无论藩王造反成不成功,大明基业都在朱家人手中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促使朱元璋做出分封决定。


首先,朱元璋需要儿子们震慑地方、掌控兵权。大明刚建立的时候,天下还不稳定,反对朱明的势力还有很多,朱元璋需要信任的人为他慑地方,而谁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呢?当然是他的儿子们。

而且当时大明的劲敌北元仍旧没有被完全消灭,为了能彻底消灭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曾组织过数十次北伐,结果仍没有将北方隐患完全消除,为了防范北方敌人,朱元璋需要在边疆囤积重兵,而这些兵放在自己儿子手中,朱元璋才会放心。


其次,朱元璋分封诸王也是为了限制勋贵。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曾经跟随他的那些老弟兄们都身居高位,手中掌控不少权力,尤其是对兵权的掌控,朱元璋分封诸王也是为了将兵权逐步从勋贵手中拿回来。

02

明初藩王的待遇


当然,朱元璋一开始分封藩王也是相信自己的长子朱标能压制住弟弟们,只不过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并没有当上皇帝,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登基之后则因急于削藩引发“靖难之役”,导致皇位被燕王朱棣所夺。


朱元璋当初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分封藩王的理由之一是“藩屏帝室”,而朱元璋平生最疼子孙,既然让儿子们担任戍守边疆的重任,相应的支持必然少不了,而这也是叶伯巨说朱元璋分封太侈的原因。

在朱元璋看来,既然自己的儿子都要去边疆苦寒之地了,那多给点东西应该不过分吧,于是在吃、住方面,朱元璋很贴心地给儿子们配备齐全,比如在晋王就藩时,朱元璋就将厨子徐兴祖派给他,晋王府也是建得富丽堂皇,据说其总面积几乎相当于故宫一半。


为了不让儿子们吃苦,朱元璋给他们的岁禄也十分丰厚,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藩王们的岁禄涵盖钱钞、米粮、布匹等诸多物品: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疋,纻丝三百疋,纱、罗各一百疋,绢五百疋,冬、夏布各一千疋,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一千斤……

如此丰厚的给养让大明藩王们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过上富贵一生的日子,而到了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自己就明白给的实在太多了,考虑到后面要封的亲王人数还有不少,朱元璋主动停掉了除米粮之外的茶、布等物,后来又将米粮削减至一万石。


不仅如此,明初藩王们还可以设立护卫队,这些护卫少则三千人,多则上万人,要知道这些护卫都是从军队挑选出的精兵,战力不俗,另外,早期藩王们也拥有节制布政司的权力,军、政大权在握,怪不得朱允炆继位之后要削藩。


03

叶伯巨谏言


朱元璋分封藩王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毕竟不管藩王们怎么闹腾,最终江山还是在朱家子孙手中,朱元璋的想法很难猜吗?其实不难,但偏偏有人要指出来,当着朱元璋的面说你做错了,这让朱元璋如何不怒。


这个人就是叶伯巨。洪武九年,天象异变,朱元璋下诏让天子士人对朝政提建议,而在山西平遥担任儒学训导的叶伯巨见此洋洋洒洒写了几千言给朱元璋提建议,其中一条针对藩王分封之策的建议引起了朱元璋的怒火。

在朱元璋看来,叶伯巨所谓的“分封太侈”就是居心不良,想要离间天家骨肉,毕竟没有哪个父亲会觉得给孩子的多,不过叶伯巨的进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群臣的心声,但只有叶伯巨这个“愣头青”敢戳破这件事。


叶伯巨在上疏中说:

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

叶伯巨以汉、晋旧事阐明分封的弊端,并提醒朱元璋以后藩王若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对朝廷的隐患太大。表面上看,叶伯巨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但从长远来看,叶伯巨的话不无道理,毕竟朱元璋给儿子们的权力太大了。


此时藩王们年纪还不算太大,没有引起各种祸端,朱元璋单方面认为叶伯巨是在离间皇家父子,于是盛怒之下将叶伯巨下狱,后来叶伯巨在狱中莫名其妙死亡,史书将其死亡原因归为“庚死”,即饿死。

04

结语


当时的朱元璋一直疼爱儿子,可能不会想到多年后叶伯巨的话竟变成现实,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造反,四年后便夺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且朱元璋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他精心为大明设计的分封之策最后却拖垮了大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