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胡子、黑珍珠、巴巴罗萨——有关十六世纪地中海的主要冲突》

 赵苏寒 2023-06-05 发布于江苏
87


文/趙小花

  当自己的兄长“红胡子”奥鲁奇命丧西班牙人手中的时候,赫兹尔怒不可遏的对着西方的大海咆哮,他发誓要“杀光基督教的每一个男人,并让他们的女人和孩子都成为奴隶”。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赫兹尔,在兄长死后,他作为海盗头子的地位岌岌可危,投靠当时势力通天的奥斯曼苏丹是一件非常值得一试的事情。于是赫兹尔接到封册书,他的名号是阿尔及尔总督。赫兹尔手捧苏丹的圣旨——并把它放到头顶,这是对苏丹效忠的示意。后来苏丹为了彰显对他的重视——更多的是鼓励他誓死对抗西班牙的查理五世,给了一个在今天看来更为响亮的名号,海雷丁.巴巴罗萨。
  册封赫兹尔的人是塞利姆苏丹,而这位苏丹的儿子,正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君主,苏莱曼一世大帝。在这里提起他相当有必要,因为正是在海雷丁不停的从西非侵扰西班牙的时候,苏莱曼大帝带领7.5万奥斯曼士兵直扑维也纳——如此一来,奥斯曼帝国从两个方向对欧洲的基督世界展开了钳形攻势。
  于是西班牙与奥斯曼这两个帝国的对抗成了十六世纪这个世界最大的主流态势。
  其实作为第二位“红胡子”的海雷丁,只是在形象上抄袭他的兄长,在他兄长死之后,他举起了地中海海盗的大旗并且把头发和胡子也染成了红色,后者效果看来更为明显。海雷丁因为兄长的惨死,对待俘虏的西班牙基督士兵丝毫也不同情。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想要花一大笔钱赎回这些士兵,海雷丁毫不手软的杀死他们,查理五世想再花钱赎回这些士兵的尸体,海雷丁把尸体抛入大海,“让这些基督异教徒来这里认领尸体吧,当他们到来,只能看着这汹涌的浪涛,悲惨的哭泣”
  阿尔及利亚的海雷丁.巴巴罗萨成了伊斯兰攻击西班牙的桥头堡。有关于他的骇人故事在基督世界已经被广泛流传,海雷丁的神通广大和无所不能的本领更是让他们为之战栗:“巴巴罗萨、巴巴罗萨,你是邪恶之王”,西班牙海岸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忘记了先前那位“红胡子”奥鲁奇,现在的这位才是真正在整个大西洋沿岸执手带来黑暗的人。
  无数的海盗慕名而来,他们追随着这位海盗之王。其中不止伊斯兰教的战士,还有基督世界的仰慕者,他们背弃自己的信仰,跟随着海雷丁在海上散布死亡。他们在海上生活,在海上死亡,并且,他给他们的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黑珍珠号”。
  事实上,十六世纪大海里发生的故事远比《加勒比海盗》更加精彩。查理五世也许真的不可一世,他的领土从秘鲁一直延伸到多瑙河,但是在地中海,他的家门口,查理五世的皇帝威名可是不太有保障。查理五世前去罗马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路上,海雷丁击败了他的海军将领波图翁,并且俘虏了整整九艘船的基督士兵,其中包括波图翁的儿子,他的头颅也被海雷丁插在长矛顶端,面朝地中海的西班牙方向。
  其他被俘虏的士兵更是无一生还,他们被割掉的鼻子和耳朵装满了十几个麻袋,然后送回他们的家乡西班牙,“让那些基督异教徒看看伊斯兰的战利品”,他们毫无规则,只有残忍与杀戮。
  当然,有关海雷丁的残暴的描述,都是基督世界的记录,在伊斯兰这一边则是相反的记述,对于1521年的中世纪,这种指责很难分的清真假。
  之后的日子里,海雷丁的所作所为让他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有名的海盗,事实上很难说他只是称他为一个“海盗”,他在那个年代带领着奥斯曼海军在整个地中海横冲直撞,把沿岸的基督世界搅的天翻地覆。
  正因为海雷丁.巴巴罗萨的作战风格雷厉风行,以快速的攻击和掠夺为主要目的,这显然非常具有海盗的作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在1941年6月22日以惊人的速度突袭入侵苏联,这个作战就被当时的纳粹头子希特勒命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