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关键词:实现

 遇见独舞 2023-06-05 发布于广西

好像,2018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我这个拖稿专业户终于开始写年终总结了。似乎,不写几句话,我的2018年就不完整。

其实,2018年整体的生活状态就像过山车一样,一会感觉自己牛逼得不行,一会又丧到极致,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劲。现在看来,其实自己不过就是普通人一个,有自己辛苦获得的一些小确幸,也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焦躁和苦闷,和大家差不多。

我是从2016年开始有意识地做年终总结,写了两年总结后,会发现:每一年的成长轨迹都在改变,每一年自己的人生主题莫过于赚钱和个人成长。诚恳点说,所谓的个人成长,其实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变得牛逼点,然后多赚点钱,生活变得更好点;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自我实现,希望每一年的自己都是在向上生长。

记得,在2017的年终总结里,我总结出来的关键词是“放弃”。

2018年,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大概是“实现”。

以前经常吐槽生活好艰难啊,如今想来,其实,命运真的已经馈赠给了我很多很多。虽然很多个日子,都觉得好难熬啊,但熬着熬着,却发现这一年真的实现了太多,就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工作 

本质是“谋生”

上半年,生活在悉尼,在一家local的party shop里“搬砖”,薪资很高、工作环境也比较单纯。

下半年,生活在墨尔本,在住处附近的shopping center里“数钱”,薪资不高,只能更勤奋点。

在土澳的2018年,一直都有做一份很普通的工作,谈不上有什么未来,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也并不大,工作的本质就是谋生,用时间换取体面的生活,用体力换来下一次出发的路费。

与此同时,还顺带运营着自己的小铺,卖卖土澳的“土特产”。但我实在不是那类爱买买买的女生,所以“卖货大业”迟迟未能带我走上人生巅峰。

我很明白,这一年做过的被称为“工作”的事情,都不是我内心所爱,皆为谋生。为了钱,做着这些工作,理由是充分的,也没什么好羞耻。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内心都无法与我所做的工作和解,总会排斥、会觉得辛苦、会觉得没意义。但熬呀熬呀,在年末时,终究还是与自己和解了。如果,我当下的处境和能力不能允许我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那么,就接受当下,把工作回归到它最原始的意义上——谋生,然后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一切,得到平衡后,日子就不会显得那么糟糕了。最怕你在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还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关于工作,即便是在2019年,我依然是同样的观点:赚钱和成长,你总得有一样吧。

 学习 

有趣的海外学习经历

准确来说,算不上留学,我更喜欢将这段学习经历定义为“WHV的延续”。

在2018年10月,打工度假签证即将结束之际,我报了口译课程,申请了学生签,算是作为WHV的延续。拿到签证后,生活中除了一如既往地打工度假外,还多了项上课。每周15小时课,看似很轻松,但想学好,其实很难。

开始上课后,慢慢接触到了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课堂模式,体验挺好。比如说,在我们班,学生的年纪从20岁到60岁,跨越各个年龄层,各种话题都能聊嗨了。大家的社会角色也是各色各样,有卖房产的、有华硕的IT、有政府医院部门的行政、还有在读的医学博士,也不乏类似我这样的打工度假者。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师生,但更像是朋友,遇到有讨论的地方,大家一起谷歌、一起就各自的语言背景来发表想法。

以前,听过很多言论,说海外的教育氛围很轻松,是鼓励式教育,学不到东西的。但其实,前半句说的很对,在课堂上,老师真的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不断鼓励学生;而关于收获,其实完全都是自觉,学不到东西,错不在这种教育体制,而在于个体的懒惰。

这段学习经历,虽没有自带光环,但于我而言,也是海外游学体验的一部分。在课上学到的知识、认识的新同学,都是这一年最宝贵的收获。

 阅读 

读完了21本书,我也很无奈

这一年啊,吭哧吭哧地读完了21本书,比2017年少了10本、比2016年少了24本。看到这组数据,我也很无奈,感觉别人好像越读越多,我怎么越读越少了?

在阅读这方面,我始终是比较任性和散漫的,没什么特别理性的规划,主要围绕需求和兴趣这两个方面。但每读完一本书,都会在自己的阅读表格里总结好,这样,到了年底,做数据总结时,就会知道自己的阅读曲线是什么样。拿今年的阅读数据来说:

从阅读的题材来说,依旧以文学类书籍为主,其次是励志和工具类书籍。

从阅读形式而言,基本是在微信读书APP上完成的,因为在海外,没有中文的纸质版书籍可阅读,所以基本是电子阅读。

从阅读月份来看,年初的阅读做的比较好,基本每周一本书,越到后来,读书的量越来越不能保证。从数据,完全可以反映出自己当月的阅读状态。

做完2018年阅读的数据透析后,我的阅读兴趣和每月的阅读状态,一目了然。这一年,读的书并不多,借口有很多,比如我要忙着赚钱、忙着旅行、忙着谈恋爱啊……但其实,这些借口呀都是没意义的,因为没做好是事实,死抓着、不放过自己,就是在浪费情绪。

当然,这一年阅读的量少了,但我开始往前跨了一小步,就是把个人觉得比较好的书,多读了一遍。记得,在2017年的阅读总结中,我说:2018,宁可少读,也要把好书多读几遍。2019,依然贯彻这样的阅读想法。

最后,贴上2018年的阅读书目表,分享给大家。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写作 

签下了人生的第一本书

在写作这方面,我起步的比较晚,错过了纸媒时代的末班车,在新媒体时代也后知后觉,很随性。虽然,从初中时,就喜欢在纸上写写那些不成熟的文字,但大多都是日记或随笔类。大学,虽然读了中文系,但似乎也不敢有作家梦,只是因为喜欢。

直到大四时,偶遇了简书,开始正式走上了写作这条路。这两年来,写作是爱好,更是无数个难熬时光的精神寄托。期间,也有很多编辑大大找我出书,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未能成功,新书稿都“胎死腹中”了。

2017年底,打算来澳洲间隔年时,其中一个心愿便是:这一年,始终在路上,愿自己的文字变得更好,能出自己的第一本书,也不辜负自己对于文字的这份热爱。年中,在悉尼的最后一个月,签下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到墨尔本后,完成了新书的创作。

这一年,我写得很慢,更文也不勤奋,我用龟爬般的速度,写了近乎25万字。相比朋友圈里的很多写作大神来说,我简直弱爆了,但看着自己这一年记录下的点点滴滴,我依然会觉得感动。

最后,很想谢谢你们,又陪我走过了一年。2019年,愿你依然在,听我的故事,见证我的成长。

 人生大事 

26岁生日时,签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

哇,终于写到这一部分了,感觉自己的两只手都在颤抖。请你不要笑我,因为买房,真的是我长这么大,经历过的最大的人生大事了。

往年生日时,都会“矫情”下,感叹自己又老了一岁,会总结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得与失。比如,在25岁生日时,我写了一篇《二十五岁,你好啊!》,满是孤独与自律的气息。但在我与世界交手的第二十六年,我悄无声息地过了,只是在那天的结尾,含蓄地发了条朋友圈:

其实,签下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后,我整个人失眠了好几天,没有心思也没时间来矫情了。

付完首付后,我的银行卡还剩8块钱,穷得叮当响,甚至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在哪里。就像小诗说的,为了买房,她连共享单车的200元押金都提现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所有写作平台的赞赏、大学时攒在另一张卡里的几千块稿费,全部都被提现了,把自己压榨到了极限。

后来,发现穷着穷着,也就过来了。买房前,其实我有预估到后面的日子可能很艰难,但还是坚持买了,因为我始终觉得:一切,都会熬过去的。年轻时,轻松点也是过;苦点也是过。如果苦点能让我有一套房子,我愿意苦上自己几年。

我承认,我就是一个俗气的女孩子,会觉得房子就是我的底气。在结婚前,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论大小,都是一件能让自己骄傲的事。

哇,终于写完那些重要且严肃的大事了,接下来,终于可以轻松地谈谈这一年的“风花雪月”啦。

 旅行 

12+次出行,走遍了大半个澳洲

算一算,这一年的旅行次数大概超过了我以往26年的旅行总和吧。基本,每月至少有一次长途或短途的旅行,一年下来,走遍了大半个澳洲。

1月,在悉尼,和几万人聚集在悉尼港,看了最美的跨年烟火,还去了南山寺和博物馆。

2月,在悉尼,去了达令港和周末集市。

3月,依旧在悉尼。去了Manly Beach、New Town、蓝山,在悉尼歌剧院看了一场歌剧,去了Royal national Park看了蛋糕岩,打卡了一些网红店的Brunch。

4月,从悉尼到墨尔本,参加了悉尼的Easter Show,在墨尔本去了Frankstone海滩。

5月,在墨尔本,去Dandenong山看墨尔本的秋,在莫宁顿半岛度过了一段美到醉人的时光。

6月,在墨尔本,多雨,抽空去看了Sarah的演出。

7月,在塔斯马尼亚,去了Mount Wellington眺望南极,去亚瑟港见证殖民历史。在布里斯班,穷游了五个小时。

8月,在达尔文,坐在阿德莱德河上钓鳄鱼,在卡卡杜公园参观了几万年的岩画。

9月,在吉朗小镇,坐了海边旋转木马,去小镇的最末端眺望莫宁顿。

10月,在打工度假的尾巴上,在大洋路,从15000英尺的高空一跃而下,完成了Bucket List之Skydive。

11月,在大洋路,看了最美的海滨公路。

12月,在南澳,去了阿德莱德中央市场逛吃逛吃;去了袋鼠岛,在没有围栏的动物园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去了巴罗莎酒庄、汉多夫小镇,在南半球感受小欧洲的慢生活。

这一年的足迹,跨了澳洲的六个州,基本走遍了大半个澳洲。对于悉尼和墨尔本,不止是旅行,更是认真地生活过。

打开谷歌地图,看着自己留下的那些足迹,真觉得这一年没有被虚度掉,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寻这个世界。

2019年,将继续探寻,第一站便是清迈。期待,余生都能步履不停,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无数种模样。

 情 

遇见了我生命中的那个人

说来奇怪,别人都是在十八九岁时谈一场不计付出、爱得死去活来的感情;可我这个“老阿姨”,却在奔三的路上,掉进了一场甜得发腻的感情中。

从来没有预想过,自己会在间隔年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谈一场两情相悦的感情。那种他喜欢我、我恰好也喜欢他的感觉,真的很好。

我们在一起已经快一年了,我们一天天明白彼此的平凡,但却一天天更加爱彼此。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曾经历过甜蜜期,也曾闹过几次不愉快,但直至今日,我们都不曾放弃过想与对方共度余生的渴望。

我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倔强,我们之间也存在各种现实的困难,但对于未来,我们总是怀着期待,不论任何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都不是放弃彼此,而是努力解决。

其实,他和这段感情,我觉得是我2018年最大的收获。我很感激,在异国他乡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喜欢的人。我更感激,这段时间以来,他给予我的陪伴与付出,真的曾经一次次地温暖过我。

他对我许过的最认真的一个诺言是:舞宝宝,我会把世界欠给你的温柔和快乐,在未来的日子里加倍偿还给你。是的,他有努力在做,而且也一点点地做到了。

我从来没有向他承诺过什么,但是,我想,愿意和他回家,应该就是一个女生能给的最美的承诺吧。

谢谢你,男朋友,2018年,因你更加熠熠生辉。余生,愿携手共进。

 光鲜背后 

那些不为人知的心酸

2018年,于我而言,真的收获了很多,有点赚大发的感觉。但其实,所有光鲜的背后啊,都是满目疮痍。这一年,经历的心酸和无奈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年初时,在悉尼,对于土澳生活的极度排斥,让我差点抑郁了,那段时间,前后找了十几位好朋友帮忙分析、开导。

在墨尔本,我们被罚了接近一万块后,出去浪的小破车也没了。

买房后,卡里只剩了8块钱,还有巨额学费、保险费、签证费要交,拼命打工加上借钱,才凑够了。

一整年,都没回过家,每次看到家人团聚只少了我时,只能独自神伤。

一直在拼命工作,但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银行卡的余额永远只有三位数,天天都在为生存担忧。

上班、上课、读书、写字,还得旅行、谈恋爱,看着生活无比充实,其实累得半死。不上班的日子,不是在码字,就是在去谈恋爱的路上。

写书稿的那段时间,彻夜彻底地失眠。疯狂打工的时候,一周兼职55个小时,晚上累得吃饭吃睡着了。

……

其实,谈谈那些心酸,不过是想说:像我们这类从零开始奋斗的青年,所有的获得,都得拼尽全力,哪里有什么容易的人生啊。

2018年,365个日子,8760个小时,每一刻,都值得认真去过。不过,这已经是2019年了,那就祝你们每一个人能在年底复盘时,年度清单上都写满了“实现”二字。

愿你的2019,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