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写了三年公众号,想分享这五点心得给你

 遇见独舞 2023-06-05 发布于广西

2016年4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通了公众号,到今年4月,刚好三周年。这三年,经历了公众号的多次改革,也见证了自媒体行业里的一波波风潮。

身边的朋友,一部分因为做了公众号成了自由职业者、靠公众号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一部分做着做着就放弃了,受不了数据的绑架,回到了自己朝九晚五的生活里;还有一部分和我一样,一边工作一边用业余时间运营着公众号。

做过公众号的人都会明白:被阅读量、粉丝数绑架的滋味,其实真的很痛苦。每一篇精心写完的文章,在推送的那一刻,就像经历一场考试。这三年,推送了244篇原创文章,像经历了244场考试,挺要命的。

做公众号的人,除了要接受数据带来的刺肤体验,还得承受找不到好的选题、找不到好的素材等各种创作上的煎熬。熬夜、掉发、生物钟紊乱、焦虑、迷茫,哪个努力做号的人没体验过呢?

坚持做公众号的这三年,几乎大多的业余时间都奉献出来了。

还记得刚开始写公众号时,遇到了原创标卡得特别紧的风口。那时,为了早点拿到原创标,坚持日更了小一个月。

后来,公众号再三改版,我们这样的小号越来越难生存,阅读量一直低迷,加上我在上海工作很忙,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佛系更文。

而现在,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用户的获取也变得越来越难,头部号占取了大部分的流量,像我们这样的小号,坚持在更新的,其实大多都是在靠热情。

可不管怎样,吭吭哧哧地也走过了三年。这三年,在做公众号这块,还是积累了一些个人的运营心得。在公众号的三周年之际,想给正在运营公众号或打算运营公众号的你分享以下五点心得。

-1-

你的特质决定了你的受众

这一条建议,是关于公众号的定位。个人做公众号,难以避免的是:公众号被赋予了运营人浓厚的人格色彩。

翻一翻我关注的那些个人原创号,几乎都在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见闻,极少有个人运营的号能跳出个体去关注阶层或者社会。既然难以挣脱,不如索然接受,把你的个人特质融入你的每一篇文字和每一张配图中。

所以,在谈到公众号的定位时,其实谈的是你自己:你擅长什么?你在哪一个方面有比别人更深入的研究?

如果你擅长英语,那就分享自己的各种英语学习经验,做一个英语号;如果你擅长考研,那就做一个考研号;如果你擅长摄影,那就去做一个摄影号;如果你擅长写小说,那就去做一个故事号……

在社会竞争面前,去做你擅长的事,把某一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持续输出,你就能吸引到这个领域的受众,你就会有自己的读者。

-2-

涨粉这么难,小白还有机会吗?

公众号要想做大做强,粉丝数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个人号能有10万粉,基本可以靠公众号养活自己了。所以,涨粉,成了每一个运营人的必修课。

但需要实话实说的是,个人号的春天早已过了,可谓是大势已去,尚有余温。那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花钱,个人号还能涨粉吗?

答案是:能。

怎么涨?

一是靠过硬的内容,实现内部转发,刺破朋友圈,带来粉丝增长。想要做到这点,一般都不适合写作初级者,没这能力。而且,你的公众号基数太小,就算都转发了,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所以,这条基本不适用于90%的人。谁能做到?以前写纸媒的作家。一来,他们的写作功底真的很硬;二来,人家写纸媒有多年的粉丝积累。

除了第一条的内部转发,你还可以做的就是外部引流。可是,外部平台那么多,简书、微博、知乎、小红书、抖音、今日头条、百家号等等,到底哪些平台获取流量比较好?

我个人的经验是:知乎和同质号互推

我的互联网写作是起步于简书,那时,我还没开公众号,但在简书出一篇爆文,微博能涨2K粉,微信能有800人来加你好友。如今,简书能带来的流量几乎微乎其微,偶尔有个读者能跑来加你微信,估计都是真爱了。

微博更不用说了,有一万粉,都感觉自己是个假博主。目前,在微博,没50万粉丝,基本很难有经济价值。但毕竟是门面,如果做个人IP,还是需要好好运营下的。

在我试过的多种外部引流中,发现知乎和同质号的互推效果最好。

在知乎,主要通过答题的形式来实现个人曝光。一般,出一个爆款问答,至少能带来1000粉。当然,也得看你能不能把知乎问答和公众号完美嫁接起来,不能玩假的,对于每一个回答、每一个读者,都需真诚。

我是2018年开始佛系更新知乎,答了24题,出了5个爆款回答,其中2个回答是破万赞的那种。然后知乎粉丝破万,公众号也至少涨了5K粉。

在目前的几个平台,知乎可以说是还算有活力的。之前认识一个学弟,坚持在知乎答题,给自己的公众号引流了5万粉,每个月靠接广告月入过万。人家97年的,然后那阵子天天劝我:学姐,你一定要好好运营知乎。后来,我试了试,真的太太太有效了。

除了知乎,我试过的另一个外部引流方式就是同质量的号进行互推。在选取互推号时,最好选与你调性一致的号。比如说你的读者是大学生,最好对方的号也是大学生群体。

然后,两个号的粉丝差不多、阅读量差不多,就可以约一波互推。互推的效果好不好,其实和互推的文章有很大关系,所以互推前最好看看对方的文章风格,尽力挑能打动对方读者的文章。

当然,为了公众号的发展去进行互推在所难免,但前提是:推的号一定要优质,对得住读者,不能什么号都塞给读者。

有时候,互推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假号,靠买阅读量做起来的号,推完后,一个粉丝没涨,还得给对方引流,其实真的很委屈。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在心里把对方拉黑,也别无他法。而一旦遇到优质的号,一次互推都能涨500-1000粉。所以,互推有风险,最好找一些自己熟悉的号,又靠谱又能对读者有用。

-3-

以下几类人,不建议你做公众号

每个人都想红、想多赚点钱,这没错,人本能的欲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公众号。因为做公众号、成为IP,所需要的时间成本真的是太太太高了,也许是我不够努力,也许是我天分不够,做了三年的公众号,还是个小小号,说来挺惭愧的。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这三年,我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来兼职,也许我赚的钱要比现在多的多。可是,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我想也许我还会选择在公众号写作。因为,很多事情,不是钱能衡量的,它有我的一份热爱在里面。

经常,会遇到读者咨询:独舞,我也想做公众号,想成为自由职业者,请问我该如何做到?

以前我也许还会给他一些建议,今年,我真的很想劝他放弃。因为成为IP、成为网红,你不仅需要等待,还得看幸运女神会不会光顾你。在自媒体这个行业,除了实力是必备外,运气也成了很重要的因素。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出爆款;你也不会知道,自己哪一天就过气了。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带有运气成分的事里,不如去做一些努力便有收获的事儿。同样是赚钱,只要合法,其实都可以。

基于以上的讲述,以下几类人,我真心劝你不要做公众号,免得钱没赚到,时间投入了,人还变得极其焦虑。毕竟,这个行业普遍都是比较焦虑的。

(1)不喜欢写作的人。就算是做漫画号,也需要配一些得当的文案。所以,如果你本身就不擅长且不热爱写作,何必去折腾自己呢?不是从心底喜欢,一旦不写了,就很难再拾起来了。

(2)自律能力不强的人。做公众号是一个持续发声、持续创作的累积过程,除了前面提及的热爱,还有就是靠自律了。

(3)纯粹的文学/学术主义者。其实,我很不想把这类人写进来,因为他们大多都是真正写字的人。只是,公众号已经沦为一个名利场了,除非诗人早已出名、文学主义者早已被大家知道,否则,一个普通人,想要靠公众号去写严肃文学,从0到1,其实挺难的。

-4-

抛却平台和风口,你还剩些什么?

从2018年就已经陆续有一些大号被封杀或禁言,2019年更是寒冬。流量女王咪蒙矩阵号彻底被封杀,可谓是公众号届的一场地震。

做公众号,有时就觉得像做梦。不知道哪天一觉睡醒,号就没了,原本的热闹,仿佛只是一场闹剧。

这些年,新鲜的社交平台层出不穷。每一个平台的兴起,都伴随着一批内容生产者的走红。可是,当风口一过,昔日的网红,能顺利转型并持久发展、建立了个人品牌的又有多少呢?所以,抛去平台和风口本身,我们还剩些什么?

众所周知,公众号行业是一个普遍比较焦虑的行业。因为大家都太急于获取更多的流量、急于快速地流量变现。所以,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打开订阅号,能找到1000个角度去诠释它。可是,热闹是大家的、孤独是自己的。热点背后,又有多少人记住了作者的思考呢?

平台和风口,是这个时代给予普通人的机遇,但却有着太大的偶然性。并不是每一次的风口,你都能抓住。与其时刻担忧着变化着的风口,不如时常问问自己:抛却现有的平台和风口,我有什么能让我在面对未知的将来而丝毫不畏惧?

是过硬的写作能力?还是过人的营销策略?或者是广阔的人脉资源?我们永远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外力,而更应多积蓄内力。当我们自身更好了,一切都会变好。因为,我们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5-

不要只顾着羡慕日进斗金的大V,而忘了纳米网红也会有自己的市场

正如前文说的,做公众号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流量分化更为严重的今天,小号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无数人都在质疑:迟到入行的小号,还有未来吗?

说实话,大势已去了。单打独斗,请问如何拼得过那些有专业团队、还有大量资金投入的专业号?所以,与其羡慕着日进斗金的大V,让自己变得焦躁烦闷,还不如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当好纳米网红。

今年年初,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纳米网红,成为一股小趋势、正在崛起。所谓纳米网红,是指粉丝不多,但依然有带货能力的小网红。

对于商家来说,头部网红虽然基数大、影响力惊人,但毕竟价格高、合作风险也会高。但纳米网红因为知名度不高,所以尚未开发,成本低廉,合作的风险系数也小,对于商家而言,其实也会是一个比较靠谱的选择。

因此,对于才开始做公众号的人而言,如果你不能有团队、资金或大量的精力保证,做一个小而美的公众号,或许是你的机遇。

所谓小而美,是指写一些精分领域的话题,聚焦垂直领域内的人群。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去年才开始做公众号,但因为选择的领域是比较实用且精分的,所以才一年时间,便聚集了1-2万的粉丝,平均阅读量也保持在2K左右。再加上是垂直领域,所以商家在投放时也极其愿意买单。目前,他们号的变现能力,每个月基本保持在5-8K左右。

在公众号如此难做的大环境下,其实依然有人能做好。研究他们的成长经历,即使成功不能复制,但我们的思路一定会开阔很多。

断断续续地写了三年公众号,也一路看着这个行业的无数内容创作者起起又落落,其实还蛮感慨的。今天,写下这五条心得,送给和我一样还在坚持写原创的你。

其实,在公众号这块,我做的不好,但以上的心得,都是一些大实话和个人的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