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曾是追光者”

 遇见独舞 2023-06-05 发布于广西

“天暗下来,你就是光!”

-1-

上周,在刷微博时,看到了一个追星女孩的故事。

看完视频后,差点泪目。

八年前,高三的她捧着亲手叠的纸玫瑰去见偶像,说自己要考一个播音主持的院校,要做一个主持人,以后要主持偶像的新歌发布会、歌迷见面会还有万人演唱会。

八年后,她真的有机会去采访偶像了。时隔多年,没想到偶像见到她的第一句话竟是:你把头发剪短了。偶像不仅记得她,还记得她送了自己纸玫瑰、说她要来北京、要成为主持人、要采访自己……

用八年的时间,去追一个人,自证了曾经的诺言。而八年后,自己的偶像竟然还记得曾经的自己。那一刻,真的是太太太好哭了吧。

  • 因为追星,她拼命学习,以文化课超艺术类分数线140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传媒类院校。

  • 因为追星,她进学校广播台、学音频制作、学视频制作、学配音……学了好多好多技能。

  • 因为追星,她坚持精进专业,保研来到了北京的中传,成了一名越来越好的主持人,并真的采访到了自己的偶像。

在那段视频中,小芮说了一段话真的特别感同身受:在对梦想还没什么概念的时候,偶像是一种不太理智、不太科学,甚至有点疯狂的形式,给了我很多正能量。

所谓的正能量,大概就是:因为有那样一个人的存在,你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变得更好点、更优秀点,希望能够成为跟TA同样优秀的人。

-2-

记得我的高中时代,也曾用尽所有的力气去追过一个人。因为那样一个人的存在,治愈了我高中时遇到的所有的迷茫和迟疑,拼尽了全力去学习,只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比肩而立。

刚入高一时,我其实过得挺迷糊的,看似在学习,实则是混日子。用分数来说话,就是物理考过28分,立体几何考过30分的那种。丢在人群里,是没有光的。

韩剧里的女主角数学不好、不爱学习,还能在踩水时穿越一把,和王谈起了恋爱,甚至改变了一个朝代的历史。可我们要是学习不好,大多数的命运就是上个专科,然后当个厂妹,等着结婚生子。毕竟,在一所不怎么样的高中,如果你不是名列前茅,读书改变命运这种话,其实是不适用的。

在高中混了一年后,觉得自己不能这样颓废下去了。于是,暑假报了个辅导班,开始补习。就在那个暑假,我开始走上了漫长的“追星”之旅。

之所以给“追星”打上双引号,是因为我追的不是明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素人。但对于当时那个没有梦想、也没见过世面、自卑又无力的我而言,他就是我那时生命中遇到的那颗闪闪发光的星啊。

如小芮所言:那时候,我们对梦想哪有什么概念啊。对于高三的小芮而言,就是考进传媒学院、当主持人。对于那时高一暑假的我而言,就是从班级倒数考进班级前10,以后要考大学,不能去当厂妹。

  • 因为追那样一个人,我开始啃特别难、特别难的数学,从考过30分到后来考高分。只是因为那个人跟我说过:对于文科生而言,学好数学才能占优势。

  • 因为追那样一个人,我开始听英文歌、学英文,并从此在英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使大学读了中文系,我还坚持学了英语口语。只是因为那个人曾经雅思考了7分,在英国留过学。

  • 因为追那样一个人,我开始敢于做出国梦,期待有一天能像他一样,去国外学习、旅居。虽然,我交不起海外研究生的学费,但最终用另一种形式实现了这个目标。

如果小芮的力量来自于刘惜君的每一张专辑、每一次活动、每一条微博。那么,我所有的力量就来自于那个人QQ空间里的每一篇日志、每一张照片、每一条动态。

得知他在英国读完研后又去德国读博了,我整个人都曾沸腾过。

看着他走遍了欧洲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的一张张照片,我就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以后,我一定也要像他一样,环游世界。

从高一到如今,就像追星一样追了他10年。他是我自卑、弱小时,上帝给我洒下的一束光;也是我迷茫、自我怀疑时,指引着我不断往前再走一点的力量。

在这十年里,他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样,真好啊!

-3-

我不知道,在你们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遇见一个那样闪闪发光的人,成了你心中最闪亮的星,在你无助时、孤单时、绝望时、迷茫时、痛苦时,给予你力量,陪你走过了一程又一程。

这个人,也许是明星、是偶像;也许是作家、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可以是你遇到的某个比你优秀的人。但因为TA的存在,成了照亮你前行路上的一道光,微弱但却温暖;TA是你青春时代,不可或缺的那抹颜色,简单地追寻着却丰富了你的青春。

记得看到过一个视频,是撒贝宁谈追星的意义。在节目中,撒贝宁说: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你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着一个你理想中的生活的人设状态。你其实追来追去,追的是你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现实并不完美,你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但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架构在虚幻的世界里。你觉得他的生活、他的状态、他的样子,就是你想要的。

以前,其实会在想,为什么我们非得把某些精神寄托在偶像身上?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能活成自己的光呢?

如今,也能慢慢理解这其中的原因了。除了一种感性的需求的外,其实是因为年轻时的我们,见识还不够多、经历也不够丰富、知识和视野都不够广,我们无法找到自身的内驱力。一旦我们从某个人身上找到了一种共情,我们就像找到了生命中的那束光一样,为之痴迷。

在小芮的青春年代,遇到了刘惜君和她的歌;在我那个不看电视、不上网的闭塞的青春时代,遇到的是那个极其优秀的他。

明星会渐渐老去、榜样也会慢慢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追星追到后来,会慢慢发现:曾经你为之痴迷的那束光,其实会变得越来越弱,甚至在生命中很多艰难的时刻,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无需再从偶像那汲取力量了。因为,慢慢地,你成为了自己生命的那束光。

大概,这才是追星真正的意义吧:追着光,成为更好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