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首短短二十字,却见字如画,美到极致。总会醉心于短小的文字间,寻访自然,探问内心,常常会感叹于中华文字的美好与神奇,一如“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淡泊静美;一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冷清寒;一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寂雅惆怅……
———————·01·———————
《画》
王维「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名句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释义 —
远远看去,山峦的色彩如此鲜妍明丽,走到近前,却连流水都安静无声了。春天转眼过去,花朵却仍然还在争奇斗艳,人走到近处了,鸟儿都没有被惊动。
◆看似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远山有色,水流无声,春去花在,鸟不怕人,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会让你静下来,静感自然,静感自我,静感美好。品诗静心,静心者亦能品之,是怎样一种灵魂,才能写出这样一种静境之美。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02·———————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名句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释义 —
黄昏时分的心情,略有忧郁,于是我独自一人驱车登上了乐游原。夕阳西下,欲落未落,这样的景色实在是过于美好,只是已近黄昏,转眼就将消散,引人唏嘘。
◆夕阳西下的美景过于美好,只是可惜已临近黄昏,再美也即将消散,对于即将沉落的美好事物,诗人发出了深长的慨叹,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当时的晚唐,正由繁盛转向衰败,怎么可能不让人忧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03·———————
《辛夷坞》
王维「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名句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释义 —
枝条末端的辛夷花,在山谷中静静开放,它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间,十分美丽。山涧口绝无人迹、亘古寂静,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儿们虽纷纷怒放,却也瓣瓣飘落。
◆辛夷花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它也不企求有人欣赏。一种自赏的空寂,遗于世外,却又有生命的闪烁。其实,于诗人而言,这终究是一种内心的矛盾、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落寞吧。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04·———————
《春望词四首·其一》
薛涛「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 名句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 释义 —
花开时,我们不能一起欣赏,花落时,我们亦无法一起伤悲;若要问我相思之情最为深重是什么时间?那就一定是花开花落的时候。
◆春光易逝,青春易老,有哪一对有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同舟共济”呢?花开花落,思念深重之时,只有将相思寄予远方,期待花开“同赏”、花落“同悲”、心心相印、欢乐与共。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05·———————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名句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释义 —
幽空的山谷里看不见人的踪迹,但却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照进深林,复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之上。
◆发现诗人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等。此诗“空山不见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全诗带着一份幽冷空寂的色彩,读来心境却豁然开朗。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06·———————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名句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释义 —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与人更加地亲近。
◆野旷江清、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中却更添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最终只能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归宿。正因为有了这人生的坎坷,才有了这篇千古名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07·———————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名句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释义 —
明亮如水的月光洒在窗前纸上,仿若地上泛起了一层清寒的白霜。抬头对望窗外空中的明月,心中涌起的,是对远方家乡无尽的思念。
◆故乡,是根种于灵魂的结,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对孤身远客来说,在月华如水的清冷秋夜,是最容易触动思绪情怀的吧。诗词短短几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其实,没有说的,比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思念千缠万绕,说不尽,道不明,千里相思,尽赋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8·———————
《马诗》
李贺「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名句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释义 —
月光下的大漠,万里平沙,沙面上就像是铺上了一层皑皑的霜雪。弯明如钩,它静寂地挂在连绵的燕山山岭上,让人更觉悲凉。什么时候才能给马儿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放肆驰骋,建功立业呢?
◆最爱“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每次读来,总会在脑中浮现一个画面:大漠平沙,皑皑如雪,远山清寂,明月如钩。塞外风光,在旷远豪迈之上,还有那不可言说的肃杀悲凉,更是那边塞志士不被赏识、报国无门的深深的孤寂清寒。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09·———————
《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名句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释义 —
在幽静的竹林里独自闲坐,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幽的山林远离闹市无人知晓,与我相伴的,只有天空中那轮安静的明月。
◆闲适悠然的隐居生活的惬意,莫过如此了。清幽竹林,月下独坐,抚琴吟歌,远离尘世喧嚣与打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净土,那是内心至深的向往,俗世尘霜,忙忙碌碌,繁华过后,学会宁静淡泊,寻一处清幽,静读文字,用诗词抚慰内心的千疮百孔。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名句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释义 —
春睡正酣之间,不知不觉已经拂晓,到处都有啼鸟的鸣声啁啾。昨天夜里,风声雨声总是不停,不知道又吹落了多少的花朵。
◆跟随着春鸟的啼声、回忆中夜里的风雨声,仿若复返自然,精神一片清明开朗,有很多执着似乎也可以放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是“管它落了多少”,而是“不知落了多少”,一种淡淡、算不得感伤的惜花之情,将春晓的美好更加地漫溢延绵开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鸟鸣涧》
王维「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名句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释义 —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缓缓升起,月光铺洒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花落、月出、鸟鸣,唯美的动态感,却更显春涧的幽静。只有放下世俗杂念、心境洒脱之人,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境吧。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赋予我们内心一份恬静从容,慢下来,看花开花落,月满山头,原来生活其实不仅仅是热闹,还有静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2·———————
《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名句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释义 —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尽”与“闲”,看似是大自然的辽阔与悠闲,却是人世间的最深重的孤独。一个“独”字,是独去之云,是独有之山,是独坐之人,更是那份从内心散发的孤独心境,一份世间无可告语的孤独与寂寞,尽在飞鸟与闲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3·———————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唐」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名句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释义 —
在秋夜的微寒里思念着远在天涯的你,一边散步,一边感叹着这初凉的天气。寂静的山中空旷清然,只听到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还未入睡吧。
◆凉秋,静夜,空山,松子落,人未眠——语浅情深就是这样吧!没有强烈的语言,只有从容的笔下深情,故人虽然远在天涯,然而想念却近在咫尺,徘徊沉吟间,虽挂念萦绕,却也恬淡悠闲。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4·———————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名句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释义 —
山峰虽绵延重叠,只是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苍茫的江面上孤舟一叶,只余有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这漫天风雪中垂钓。
◆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图画:下着大雪的江面,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纤尘不染,万籁无声,如此纯洁而寂静。这其实,讲述的就是一位清高、孤傲的渔翁,独自雪天江心垂钓的故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图片素材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