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问诊理要•外感问诊“四要”•寒

 四圣医苑 2023-06-05 发布于广东

临证问诊理要

二、外感问诊“四要”

(一)寒。一般问“是否怕冷?有无异状?

“寒”的问题,从六经来讲,主要是了解“足太阳膀胱经是否寒闭或水枯?足少阴肾经是否水泛?手太阴肺经是否热郁?”的问题。

1.恶寒。俗称“怕冷”。一般是足太阳膀胱经感应得天地寒水之气过旺的缘故,常称之为“寒邪束表”。如果确实是“恶寒”而不是“恶风”,作为外感病来说,此时必然并见“无汗”症状,宜麻黄类药解表(恶寒甚,身体蜷卧者,宜先用四逆汤)。但是,普通患者有时未必能分清楚“恶寒”和“恶风”的区别,因此,问“恶寒”,一般应同时问其是否“无汗”。《伤寒论》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的“恶风”,是“有汗”的。二者的辨别目的,在于决定是否需用麻黄类药解表。无汗而恶寒,宜麻黄解表;有汗而恶风,宜芍药凉营。“恶寒”和“恶风”均有营郁(阳郁)的病机,因此,麻黄汤和桂枝汤均用桂枝以达营郁。

2.恶寒甚,喜蜷卧。这是《伤寒论》少阴病的四逆汤证。此时,一般是没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所见,必然是一派清冷、敛缩之象。此时即便略有发热症状,亦需先用四逆汤类药温其里气。麻附细辛汤证和麻附甘草汤证,一般不至于出现“喜蜷卧”症状。该二证,《伤寒论》原文称,“二三日无里证”(《伤寒论》第302条。《伤寒悬解·少阴三》释该句为:“二三日内,尚无少阴之里证”)。患者若是“喜蜷卧”,通常应并见“小便清长”或“自下利”等少阴里证。

3.特殊部位恶寒。所谓“特殊部位恶寒”分两类。一类是患者特殊的恶寒部位。曾诊一女患者,自称右侧腰部恶寒,象身边有电风扇在吹。一类是《伤寒论》原文提及的“背寒”。前者,随其部位经络脏腑所在,结合其他症状而作阴阳、寒热的判断。后者,又分两种。一种是寒水上泛的背寒。这是因为足太阳和足少阴相表里,少阴寒盛,从太阳经表现出来的缘故。患者必然有其他怕冷喜热的症象。一种是肺部燥热的背寒。这是《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证,“阳乘阴位,而生里热,则阴乘阳位,而生表寒”的缘故(《伤寒悬解·太阳四十》)。第二种必见燥热之象,如口大渴、喜饮冷等。《金匮要略》还有一种“背寒”,那是杂病的痰饮病(《金匮悬解·痰饮四》:“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4.特殊时段恶寒。曾诊一小儿,早上和午休起床后恶寒。这是刚刚起床,体内阳气不能迅速上达的缘故。而阳气之所以不能迅速上达,往往是中焦湿阻的缘故。至于傍晚或晚上恶寒,那是天地阴气增盛,人体感应得寒盛的缘故,宜附子。

5.不觉明显恶寒。体表寒邪不旺,略加紫苏叶解表即可。

6.不恶寒,并见发热、口渴。这是温病。病理如《伤寒悬解·伤寒类证·温病一》示:“温家风露外袭,木火内应,感于太阳之部,应在少、厥之经。木火当令,寒水无权,故但见发热,不觉恶寒。风烈火炎,津枯肺燥,是以发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