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谜底一旦公布,会不会很多人理解不了?

 伴读红楼 2023-06-06 发布于黑龙江

        谜底是对于谜面而言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显然是把《红楼梦》作为一个谜语了,就想当然地设想,它会有一个谜底。进而提出会不会很多人理解不了?我们用最简单的逻辑知识来分析,不难发现,这个提问有两个假设的前提:先假设《红楼梦》是个谜;再假设谜底一旦公布。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个谜语。不是谜语也就谈不上有个谜底,更谈不上谜底一旦公布《红楼梦》不可能有什么所谓谜底。对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会不会很多人理解不了?简单一句话:此题无解。

《红楼梦》是小说,是艺术,艺术是用来欣赏的。咱们普通读者,不搞什么研究;不去谋虚逐妄找什么谜底。就象咱们来到西湖,哪怕不知道苏堤和雷峰塔的历史,照样可以欣赏当下的西湖美景,静静地享受一样。只客观地欣赏文本的风光,只看白纸黑字的文本反映了什么。何乐而不为?

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时候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看见了什么,什么就是谜底。《红楼梦》是人情小说。如果你对号入座,你的生活就是谜底。这,也许人理解不了但是不会很多。

有那么一伙人,专门为了解谜语而读《红楼梦》,那简直就是往裤兜子里拉屎,跟狗过不去。我希望朋友们即不做那样的人,也不做跟着他们去追屎的狗。

《紅楼梦》是小说,虚构的,尽管书中人物和事件可能有原型,但绝不可能每一个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对应的原型,也不可能是对历史上某某事件的描述。

写小说是根据剧情的需要,编排人物造型,编排故事情节。地址,人物,时间,故事情节,咋合理咋写,咋吸引人咋写,咋符合小说的整体布局咋写,还要考虑别犯忌讳,别惹来麻烦,清朝的文字狱很严酷。说《紅楼梦》还有迷底,不知出自哪家之口,应该是人们无端揣测,信口说

紅学研究过份解读,远远超过应有的程度。都是个人站在自己认知角度的看法。有的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

红楼塌了,人去了,方知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八十回《红楼梦》就是全本,所谓的后四十回丢了,只不过是作者故意做的一个谜语烟幕,而其答案就在前八十回以及所谓的脂砚斋的批语之中。《红楼梦》的结局是什么?你根据前八十回去理解,你出来的结论是什么,那结局就是什么。确切么?不确切,因为曹雪芹就没想让它确切,百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的《红楼梦》。试想,如果《红楼梦》有一个确切完整的结局,红学肯定没有了。

但《红楼梦》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神密面纱暂时也不会揭下,《红楼梦》之所以带来一波一波的轰动,一代又一代的书迷,不仅是的文学魅力,还在于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这与作者的修养见解有关。

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讲的真故事,如果真的存在,那么活在当时的人,为什么没有找到对号人物事件呢?

脂砚斋说我在本书中到处搜刮线索注释,以待高明,就是告诉大家,《红楼梦》是有答案的,而且一定在《红楼梦》这本书中,就像作者一直说的要让读者看背面,不要看正面,可是背面怎么看,怎么打开背面?

作者一定在书中留存了答案,或者说作者用特殊方式隐藏了答案!这个特殊方式就是打开《红楼梦》的钥匙!《红楼梦》所有的答案就在其中。

《红楼梦》把封建大家族的世态炎凉,各种人物描述得生动、真实,令人叹服。(红学)研究并没有发现什么谜底,大多学者认为《红楼梦》并非曹雪芹一人所作。认为作者必然是破产的豪门公子,对封建礼教有切骨之恨。

巜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作者以丰富的生活经历,细腻的描写形式,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叙述描写复杂人际关系,社会层面的文学素养,展现了处于封建王朝上层的四大家族的没落,衰亡。小说里的人不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人也进不小说,进去了,也就变成了小说里的人。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只是被一些人臆想成谜。

凡故事就要有人物,有人物就必须要和吃喝玩乐分不开,和爱恨情仇分不开,也就是生活。只要有生活,那就有七情六欲,这样反反复复,形成循环效应,就成了书。要使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就必须让他们动起来,怎么动?这就有了平时的一些活动,甚至连穿衣解方便都少不了。

那种社会一切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离开这个纲,你就无法存在。

曹雪芹写《红楼梦》故意没写结局,就是把所写的八十回作为一个大大的谜面,让读者去猜结局(谜底)。这是曹雪芹最聪明的地方,把悬念艺术演绎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也是《红楼梦》魅力无穷而令人如痴如醉的原因所在。相反,如果曹雪芹写了《红楼梦》的结局,那么《红楼梦》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魅力了。

《红楼梦》之谜没有标准答案。曹雪芹在世时並没明确说明他写《红楼梦》的主旨是什么。既然是小说,虽有原型,但毕竟有虚构成分。胭砚斋批本认为是自传体,书中某些场面他亲历过;最髙传威人士认为是写阶级斗爭的,並未得到红学界人士普遍认同。《红梦楼》反映了贵族的骄奢过度,腐败糜烂的生活必然溃败落没。一般读者都能看出。

艺术不同于科学,没有唯一的答案。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就是一个人,你六十岁看红楼梦和二十岁会很不同的。艺术的多解性就是魅力所在。诗歌,绘画戏剧,无不如此。现代艺术更是需要创造者与观赏者发生共鸣,观赏者进行再创造。红楼梦被一种学派,一种观点所固定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红楼梦》就是一个梦,梦里什么都会有,人物、场景、曲折的故事,根本没有什么谜底,有什么可公布的。

伟大的红楼梦就像一座永远无法复原的迷幻城堡,关注哪一点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像是一幅艺术品,当时就这个自然而然的画了。它艺术上的成就是整体的,全面的。

《红楼梦》有迷底吗?那是一个对中国封建社会最广泛,最深刻,最鲜活,最艺术,最有价值的写照。不必追究它写的是哪个朝代哪个人,封建社会

红楼梦是时代的产物。红楼梦不是某个天才的一撮而就,它是同时代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有什么迷底,曹雪芹地下爬起来公布?

红楼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的残缺!就像是维纳斯一样!如果红楼梦是全本也就没有今天如此让人着迷了!

研究红楼梦,不过是研究其写作技巧,艺术架构之类。当然,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人文政治也极具文学意义。至于谜底,完全是博眼球之举,无稽之谈。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不是史志,有的读者想通过小说发现和考证历史,那是读者的权利,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沉迷于此,小说就是小说,参考历史、欣赏小说的艺术性,从中汲取生活的营养与乐趣很好反过来用小说证历史就很荒谬了。

红楼梦是小说,即使有原型,也经过作者的加工和再创作,附上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可能象后世人们猜想的那样离奇,不会有一个完整的谜底。

俞平伯先生说:红楼梦是越研究越糊涂,又说红学实是反《红楼梦》的,红学愈昌,红楼愈隐。”“下笔愈多,去题愈远。这的确是大家之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