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私为公的藏书大家周叔弢

 铁血老枪 2023-06-06 发布于上海

藏书是风雅之事,不过不管你如何珍藏,如何不舍,书最终还是会散去。有几个儿孙能善守先辈藏书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像周叔弢那样,化私为公捐赠给国家图书馆,这样才能永世流传。

文章图片1

周叔弢号秋浦又号弢翁,安徽东至人。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曾官至两江、两广总督,与袁世凯是儿女亲家;叔父周学熙亦官亦商不仅两任财政总长,还创办了众多的工矿企业,是与张謇齐名的实业巨子。

周叔弢从小就喜欢读书,逛书店。1917年偶然的一个机会,他竟然获得清朝皇室旧藏的宋本《寒山子集》。这是他收藏的第一种善本古籍,也是他搜求宋元善本的开始。

周叔弢从1919年起,随叔父周学熙 在青岛创办华新纱厂。后历任青岛、唐山、天津华新纱厂董事、经理,启新洋灰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事长,逐渐成为北方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

有了雄厚的财力,周叔弢开始放手收书。等闲之书自然难入法眼,他收书讲究“五好”刻版好,用纸好,题跋好,印章好,装潢好。举凡内府旧藏、天禄遗珍、蜀刻精椠、佛教典籍,莫不孜孜以求。国内四大藏书楼之一杨氏海源阁散出之书,周叔弢得之独多。1985年冀淑英编《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录有他所藏古籍726种,其中宋版就达64种 。著名版本目录专家顾廷龙称'周叔弢先生藏书之富,夙与李氏木犀轩、傅氏双鉴楼鼎峙海内'。

周叔弢的藏书室典藏众多善本珍籍,其起名大都与之有关。如'自庄严堪',自明版《楞严经》之句,'佛庄严,我自庄严'而来。' '陶陶室',是因藏有宋版《陶渊明集》和《陶靖节先生诗》。这两部书由海源阁流出,他先购得《陶渊明集》,后来竟以4000元的天价方才购得《陶靖节先生诗》。

文章图片2

据周叔弢第七子周景良回忆,父亲藏书非常讲究洁净、完整。他在买书时,有时候同一种书会买好几套:自己收藏一套;平时阅读一套;送给孩子一套;送给朋友一套等。

周叔弢最难能可贵的是不以 藏书、藏品为一己之物,而视之为'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孙私守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1950年在他的推动下,居住在天津的周氏家族公议,将家祠'孝友堂'收藏的三百八十余箱约六万余册书籍捐赠给南开大学。

从1952年到1972年,周叔弢先后4次将几十年收藏的宋、元、明抄本、清代善本及其他中外珍贵图书计3.6万余册和历史文物1200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他表示,“这些书来之于人民又归之于人民,得到了最好的归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