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生命色彩引入认知症照护单元

 快乐英平 2023-06-06 发布于江苏

本文为乐知学院联合创办人洪立在2023养老产业推动者峰会上的演讲实录

感谢新姐(峰会主持人刘科新)的介绍,感谢国展又一次邀请我来到AID平行峰会来分享认知症照护。很高兴在这边看到一些老朋友,也很开心能认识新的行业伙伴。

我自己的认知症之旅,到今天走了整整十五年。之前新姐问我——你希望怎样介绍你;我就说您就用一句话就行——一个天天琢磨认知症的专业工作者。这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在做的事情。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们的工作就是学习、引进和推广以人为中心的认知症照护,并且转化为本地实践。

在座的各位伙伴哪些来自运营商——也就是来自养老社区或者养老机构?有没有感觉到认知症照护在近几年变得卷起来了?

几年前机构还可以把认知症照护作为一个特色服务,但是现在如果有人对我说,洪老师我们想把认知症作为特色,我就会这样问——认知症照护已经是标准建制了,新开的机构哪个没有认知症专区呢?

第二种卷表现在,过去打一个牌号就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但现在就很难了。举个例子:2015年远洋地产的养老项目椿萱茂引进了内奥米·菲尔女士(Naomi Feil)的“认可方法(Validation Method)”,这张牌一打出来就在北京市场立起来了,大家都把椿萱茂当成认知症照护的一个标杆。但是现在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或许有机构说,我们主打非药物干预。可现在哪个中高收费的机构不宣称自己有几种非药物疗法呢?所以当下要在认知症照护方面搞出亮点也变得很难。整个市场都很卷。

前段时间,有一位在2016年底接受过我们培训、在哈尔滨一家普惠型养老机构担任护理主任的学员在微信里有点焦虑地给我留言。她说洪立老师,我觉得认知症这块再按照以前那样做已经不行了,我们希望把环境什么的都进行改善,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应该怎么做才好。

大家想一想,哈尔滨不是长三角和北京这样的养老发达地区,而一位在普惠型养老机构的护理主任已经有了这样觉醒的意识——过去传统的照护环境,已经到了要改变的时刻。所以今天我分享的主题就是——机构认知症照护环境的创新探索

图片

今天的分享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会介绍两个创新模式——蒙台梭利之家蝴蝶之家的环境;第二部分是我们与南京银城康养在环境方面进行的探索;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对认知症友好环境以及照护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

当我们谈到认知症照护环境的时候,免不了提到衰老和认知症的影响。

衰老和认知症本身就会造成多个认知域的损害。这些损害可能改变一个人理解和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认知症长者的世界和我们的已经不同,尤其是视觉受到影响的时候更是如此。这是因为80%的外部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视觉接收,然后由大脑的视觉皮层来进行处理。因此,老年照护设施的物理环境是不是能够适应衰老和认知症所带来的变化,就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接下来的一组照片是我在访问不同养老机构的时候发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图片

首先就是照明不足。即便把上面的顶灯打开也依然照明不足。老人看不清楚环境就很难定向,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哪里,难以识别和寻路。

图片

这是一家北京普惠型的机构,一模一样的门帘,一模一样的国旗,一模一样的门。有段时间,这家机构的护理员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抓”老人,因为老人经常走错房间。在这张照片上还可以看到地面眩光的问题。眩光在高档养老机构里也会看到,因为采用了光面大理石材料。
图片
还有一个问题缺少色彩对比。这个木饰面顶天立地的,门隐藏在里面。到底是想让老人看见这个门还是不想让他们看见呢?
接下来几张照片都是这样的,从北到南不同机构的长者房间的门,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门都长一个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张照片上门口的标牌也没有明显的色彩对比——淡淡马卡龙绿反白字,看不清。

我们需要依赖颜色的对比来感知物体的边界。而这种同质化的、缺乏对比的设计,是一家设计公司做的还是你学我,我学你搞出来的,不得而知。但这种设计还是挺多的。


图片

2020年,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推出的年度报告,标题就是《设计、尊严、认知症——认知症相关设计与建筑环境》。这份报告强调要为认知症人士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来帮助他们发挥出全部潜能。环境设计被提到从所未有的高度。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蒙台梭利照护之家和蝴蝶照护之家两个不同创新模式在环境方面的不同特色。


图片

蒙台梭利照护法遵循这样一个理念——以长者为中心,以环境做支持,目的就是让长者继续过上有目的和有意义的生活,无论他们有没有认知症。


图片


蒙台梭利的照护环境首先是认知症友好化的。从这张照片上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充足的照明,可以把环境看得一清二楚,弥补视觉的缺损。

这里还有很多用来支持记忆的视觉辅助线索。大家可以看到不同长者房间的门的颜色都是不同的,而且还会贴上对居住在这个房间里的长者来说有意义的视觉信息。

蒙台梭利环境还有一个特点是活动无所不在。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走廊墙面也是一个活动,可以把花插到树枝上。


图片

这张照片是公区的活动告示,把这一天主要的活动以日程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旁边还会放上一个好大的钟,帮助长者把时间和活动对应起来。


图片

蒙台梭利环境还会呈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些特色。蒙台梭利讲究秩序,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井井有条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里有个术语叫做“难点孤立”,也就是一次呈现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这样避免让儿童或者长者分散注意力。这张图片显示的就是邀请长者来完成一些编织任务,无论是摆放的物料还是提示卡讲的都是这一件事情,也就是“难点孤立”。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蒙台梭利完备环境的特点——老年与认知症友好化;活动无所不在;大量的记忆辅助视觉线索;以及呈现出蒙台梭利理念。

蝴蝶和蒙台梭利是不同的照护模式,虽然它们的底色都是以人为中心,但是呈现出来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图片

蝴蝶照护之家源于英国,创始人是戴维·谢尔德博士(Dr David Sheard)。蝴蝶是小规模的家庭组团式照护。在英国,很多老年照护机构的住户数量只有二三十个人,五六十人已经算是大机构了。蝴蝶就在机构里做出来一个一个家庭式的小组团。

从照护层面,蝴蝶模式非常强调感受。因为认知症长者的大脑是受损的,但是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都有感受,哪怕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蝴蝶模式强调要和认知症长者在情感层面建立连接,这是一种高度的情商照护。

蝴蝶之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

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环境色彩非常明亮,而且是高纯度的、有生命张力的色彩。

图片

图片

在照护空间里塞满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饮料、饼干盒子、花卉、水果等等很多东西,看上去有点乱,但是富有生活气息,就像王菲的歌词——“世界因为有你才变得闹哄哄”。

图片

图片

在蝴蝶之家,娃娃和毛绒玩具随处可见,这可以满足很多认知症长者内心深处对于依恋的心理需求和照顾其他小生命的心愿。因为经常要给小娃娃换衣服,所以这里还有空间专门挂可爱的小衣服,颜色也很好看。

很多年来我们看国外认知症照护的创新模型,今天展示的只是两个,其他还有伊甸园、绿屋、荷兰的认知症小镇(Dementia Village)、John Zeisel博士的“我依然在这里”(I’m Still Here)等等。我们已经看到过那么多好的认知症照护模型,我们怎样把这些好东西整合起来,然后在中国落地实现?

2022年,乐知学院和银城康养达成合作,在旗下机构导入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环境优化也是其中的工作内容。当时有一个特别巧的契机,就是银城要把东方君颐养老社区里原来一个三层的员工宿舍楼改造成一个专门的认知症照护空间。银城工程部的设计专业高级经理夏婷婷就开始做设计,由乐知提供咨询。谢谢婷婷提供了下面这些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都是初始设计。效果图出来以后我们就进行远程讨论,因为当时还在疫情管控。

我们看了这个设计以后就比较担心。这样的设计中规中矩,但在行业里四处可见,好多机构可能都长得和这个差不多的样子。

当时我就很直率地说,我们先不说国外好的照护环境,我们就说国内,早在2015年泰康燕园在做记忆照护专区的时候就已经引入纯度较高的绿色和橙色,长辈在里面的生活感受是相当不错的。我说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银城难道还要走老路吗?咱们好不容易才等来了一个可以从头开始的改造项目、而不是在一个建成环境里修修补补,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实现一些更加大胆的突破,把生命色彩引入认知症照护单元?

图片

这里要给大家一个小贴士。如果你们的设计公司在做认知症环境的时候,你可以在效果图上加一个滤镜。我们需要从受到衰老和认知症影响的长者的视角去看一看效果。

我自己没有想到,就在这次讨论会结束的一个小时后婷婷就和我们说,银城的领导同意了我们的想法,鼓励大胆尝试、在这个小楼实现突破。一个小时,这是多么高效的决策速度!当时大家真的是又惊讶又开心。

婷婷很快就拿出来了修改方案。公区使用明亮的纯色,门做成白色,门框是深灰色,这样鲜明的色彩对比会帮助长者很容易就看清墙面、地面和房门。

图片

最终选色的时候我们也是远程讨论,每人拿了一本立邦漆色卡,为三层小楼的每一层精选出富有生命张力的色彩——一层向日葵,二层薰衣草,三层是青柠乐园。

施工的时候还有小插曲。工人师傅在现场涂了一片试色墙后有点不敢确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刷过这么大胆的颜色,于是就请示说是不是搞错了,真的要刷上去吗?毕竟过去银城的项目大多都是米色和大地色系的。结果无论是银城的领导还是婷婷都说,就按照这个颜色刷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就是一层(向日葵层)刷新之后再加上婷婷的软装布置呈现出来的效果。

这个项目的物理环境条件不那么好,层高低。所以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吸顶灯的照明方式,整个空间亮堂堂的,也不会因为层高低而感到压抑。

图片

这个地方同样要加一下滤镜。大家可以看到,就算加了滤镜也有明显的色彩对比。长者哪怕有视力缺损也可以识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层是薰衣草楼层,墙面采用纯度很高的粉紫色。特别说明的是,每一层我们都选用了适老化家具供应商沐恒的扶手椅和沙发,椅面与墙面色彩形成鲜明的撞色。同样加了滤镜,同样依然可识别。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层是青苹果乐园,加了滤镜效果依然很好。

这个环境呈现出来以后,住在这里的长辈也好像特别爱惜这个环境。当时在做墙面的时候出于美观考虑没有安装防撞条——当然未来可能会加装透明的防撞装置;但是到目前,三个月来住在这里的长辈没有一个用轮椅去撞墙或者用脚去蹬墙,墙面维护得很好,就好像长辈下意识地爱惜和保护这个环境,这个共同的家。

这是我们在银城的一次尝试。我很开心能在今天这么大的行业交流的场合,正式向银城表示感谢。引入创新的照护模式并在一线实施是非常难的,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有勇气大胆突破。因此在这里我要感谢银城的信任和果敢,让爱乐之家有了不一样的生命色彩。

最后我们进入第三部分——从改变环境到改变照护文化。我们先简单过一下2020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提出的认知症友好环境的十项设计原则

图片

在我看来,第10条——设计要响应照护理念和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前面9条都可以用设计的技术方法解决,唯独你的照护理念是什么,长辈在这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才是运营商在设计之前就必须要想明白的。

我们要给认知症长者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家?医院?高档酒店?还是凑合住的招待所?长辈入住以后会在这里怎样生活?他们有没有机会继续享受过去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他们有没有机会交到新的朋友,并可为这个社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些都是每个运营商在项目规划初始就要考虑清楚的事情。说到底,环境就是一家机构照护文化的映射和外显。

接下来我给大家放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剪辑,就是刚刚提到的蝴蝶之家创始人戴维·谢尔德博士的一段讲话。我们就请他来揭开谜底——蝴蝶之家为什么会摒弃掉常见的米色、白色,把饱满的生命色彩引入进来。

以下视频来源于乐知学院
伟大的认知症照护是什么?这么说吧,它不是什么火箭上天的技术,因为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人”是什么。当他们走进一个地方的时候,他们知道这里感觉对不对、这里听上去是不是对劲。
不过我觉得生活中的确发生的事情是,我们被告知我们应该专业,应该保持距离或超然。但这恰巧限制了我们作为人类在照护行业的发展。
蝴蝶之家对我来说是这样一个地方——你走进来的五分钟之内你就会感受到,我在这里会好好的,我在这里可以茁壮成长,我的内心不会死掉,我不会陷入无聊和瞌睡、对着空气发呆。这里有人真正了解我的内心,知道如何帮助我渡过低谷时刻,让我感受到自己是被在乎的。
一次又一次,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人这样对我说,戴维你在试图创造一个家,不过我们的家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你搞出来这么个准慈善商店,或者说是玩具店、托儿所,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都是什么呀!
我可能会这样回答:你不明白,因为我不是为我们创造一个家。我是在为那些世界正在不断缩小的人们创造家园。
到了认知症的晚期,这些人只剩下周围三英尺的空间。如果这个世界是空洞、无菌和临床的,涂着米色、棕色和奶白色,那么你给这些认知症长者的信息是:你什么都不是。你现在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而我想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是,你有着丰富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把世界带给你。我们要把回忆、情感、工作、家庭生活还有宝宝……所有一切都带给你,与你如此接近。这样你就会从内心感受到,你一直都是真正活着的。

小结一下今天的分享内容:

◎ 认知症会影响长者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但是他们对环境依然有自己的感受和独特的对应方式。

◎ 环境设计是一个机构照护文化的折射和外显。

◎ 预测一下未来:认知症友好环境十大原则只是基础;而创新的环境能立刻让用户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

7月6日到7月8日,我们会在南京做一场培训——认知症照护创新探索营。银城康养是东道主,乐知学院负责授课。6月6日是早鸟期最后一天,6月26日是报名最后一天。欢迎养老运营商伙伴选派自己的关键员工来参加我们的培训,一起探索以人为中心的认知症创新照护。

很多人都说,AI起来以后会把我们这些做培训的人干掉。我前段时间“挑逗”了一下聊天机器人,发现在认知症领域它还是挺小儿科的。希望在我们还没有被AI干掉之前,我们能与业界伙伴多多合作,一起创造中国认知症照护文化的改变。【整理摘编:时英平】

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