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晴:熟尽黄梅雨意深

 谷山居士 2023-06-06 发布于上海

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今天再读一首喜晴诗词。

喜晴,是久遭雨潦之苦的人,盼得晴日后而生的一种欢喜,这种心理感受在“梅雨既晴”时表现得最为突出。

来读戴复古的《喜梅雨既晴》:

喜梅雨既晴

宋·戴复古

屋角鸣禽弄好音,楼头夏木绿阴阴。

镊空白发愁根在,熟尽黄梅雨意深。

苔榻有泥妨客坐,稻田足水慰农心。

老夫已作丰年想,鼓腹思为击壤吟。

Image

简析

开篇二句“屋角鸣禽弄好音,楼头夏木绿阴阴”,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来写“喜晴”心理。

“鸣禽”即善鸣的鸟儿,鸟儿“弄好音”(悦耳的声音),表明听者内心欢喜,也预示好消息将至。“夏木绿阴阴”则是赏心悦目之好景。有好景、好音,怎能不“喜”?

颔联从题之反面写来。“镊空白发愁根在,熟尽黄梅雨意深”意即:我将白发拔尽,依旧消除不了愁;黄梅尽熟之后,我才感受到雨的深微用意。诗题写“喜”“晴”,这里却写“愁”、“雨”,愁在何处?李白诗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因愁生,愁引白发长,若“镊空”白发,是否就不再愁了?作者却说“镊空白发愁根在”,原来愁之根本并不在白发。通过下文“慰农心”“丰年想”“击壤吟”可知,他是为民生而愁,唯恐雨意不够,未能润泽万物。好在这场及时雨不但灌溉了稻田,还催熟了梅子,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Image

颈联从正面破题。“苔榻有泥妨客坐,稻田足水慰农心”,大致是说:雨后,长满青苔的榻上如今又沾满了泥污,以至客人来了无处可坐,但这并不妨事,只要雨水丰沛足以灌溉稻田,那么这雨就是一场“慰农心”的好雨。

尾联“老夫已作丰年想,鼓腹思为击壤吟”以想象作结,拓展了诗境。“鼓腹”,谓拍击腹部,以应歌节。“击壤吟”,即击壤歌,古歌名,相传唐尧时有老人击壤而唱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农人蒙受帝尧之恩德而不自知,以为天下本该如此,后喻太平盛世。作者作丰年之想,故欲高唱击壤歌,表达内心的狂喜。

如此“懂事”的梅雨,当然讨人喜欢。愿江南即将到来的梅雨,也能如这般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