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学第一课】窦桂梅:一块青砖的力量

 小红与书xh23 2023-06-06 发布于重庆

一块青砖的力量

——2022年开学典礼送给同学们的三句话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

图片

亲爱的成志少年、成志老师、成志家长:

今天,安静的校园又热闹了起来,二至六年级同学重返熟悉的清华园校区,同时,崭新美丽的双清苑校区迎来了一年级新同学——你们迈开了新学期启程成志的第一步,祝贺你们!

今天,与我们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的,有成志家长代表,有一直关心清华附小发展、支持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大学领导、老师们,还有参与新校区建设的设计师、建筑师、成志教师、保安叔叔和保洁阿姨们,以及学校属地的相关领导,欢迎你们!

今天开学第一课的题目是《一块青砖的力量》。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要选择“一块青砖”来讲呢?有位同学一走进校园就发现,教学楼和周边的建筑不一样,在拔地参天的高楼和色彩绚丽的幼儿园旁,我们的学校是由一块块青砖砌成的。

那你一定还会问:为什么我们新学校选择用青砖筑墙呢?难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青砖没有华丽的外表,简单又普通,既然讲青砖的故事,那么究竟想给我们传递什么呢?窦老师就站在这“青砖”砌成的校园里,围绕“青砖”跟大家聊聊下面这三句话吧。

第一句话,送给成志少

图片

愿你们经过六年的锤炼积淀,像一块小青砖那样方正坚卓,奋斗自强。


图片

你们看,我手中拿着的这块青砖,方正、坚硬也沉甸甸的。它和筑成双清苑新校区建筑的25万块大号青砖一模一样,虽其貌不扬,却极不平凡。

一块青砖,就是世界古老人类文明建筑智慧的见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砖是拥有超过11000年历史的一种存在,在我国蓝田出土的5块残砖,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砖,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堪称“中华第一砖”。而青砖,因性能优良且能保存上千年,备受人们青睐。

青砖的制作过程,更体现着人类智慧和耐心。首先,一块青砖的砖泥,要经历半年的日光照射、雨雪侵蚀,经过粉碎过筛、加水调和、翻泥成坯;然后,砖坯要在干燥一至两个月后,置身火窑,在900℃-1100℃的高温中持续煅烧十数日,期间还需要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呈青色。

原来一块小青砖,从本性温和绵软的泥土到成为有实力的担当,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名副其实的方正坚卓。

一块青砖,是民族精神与清华文化传承的见证一块青砖有着坚韧的身躯,它是默默无闻承载千年的秦砖汉瓦,它是历经沧桑的历史古建,它是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它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正是每一块青砖的坚定信念、恪守理想、保持清正,经受住时间空间的磨砺、经受住风吹雨打的考验,才能在平凡中铸就辉煌。

清华人的“行胜于言”与青砖精神有着同样的“气质”。让我们跟着一块青砖回到100年前的水木清华园。那时,清华学堂、同方部、二校门,以及周边很多早期建筑都是青砖砌筑而成。清华附小的前身“成志学校”也是青砖砌成。今日清华附小的清华园及双清苑两个校区建筑群,依然由青砖延续筑造,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庭院式校园风格与清华的百年气质一脉相承,就是赓续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一块青砖,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成志共同体”坚守与创新的见证。清华附小六年级同学廉珵讲述他们一家三代人精神传承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厦中,爷爷的砖,就像房子的底座,他打下的基础很牢靠。爸爸的砖,是在爷爷打下的基础上,一块一块往上垒,墙更高了、楼更稳了,让中华大厦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廉珵也要努力学习,不仅要像爷爷、爸爸一样传承砖的精神和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跨越,还给这座中华大厦筑起更美的“砖拱”,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由廉珵发现的“校园砖拱”,让我们明白了,小青砖不仅刚毅坚卓,身担重任,还形态各异可以做成条形砖、方形砖、栏杆砖、楔形砖、企口砖等,这些小青砖个性不同,但可以一起组成清华附小校园里拱状的“超越之门”。这也传承清华大学建筑群的拱门组合的风格。“小青砖共同体”密密匝匝、严丝合缝,互相支撑、越过门窗、越过小路,甚至跨过大河,就会完成不可思议的集体自我超越。 

一块青砖里藏着如此深厚的力量与丰富的内涵,不仅承载着对百年成志少年的时代新要求,也象征着当今世界形势下时代对国家、个人的呼唤。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只有如青砖“合心合力”,同心同德,才能“其利断金”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亲爱的成志少年们,在新学期里,在青砖筑墙的文化校园里,你们自己书写的稚嫩的姓名已经印刻在校园的青砖上,作为新校园第一届学生的启程历史标记。我坚信,意气风发的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常怀“青砖之志”,脚踏实地、打牢坚实基础,同时乐于团结协作,勇于挑战与创新,成为不负每一日期待的新时代成志少年。 

第二句话,送给成志教师

图片

愿你们日复一日的俯首耕耘,像一块铺路青砖那样奉献坚守、托举担当。


图片

亲爱的成志师生,当你们走进新校园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校园的成志大道、地面也是青砖铺就的?大家猜猜看,我们双清新校区铺路的青砖共有多少块?一共35万块小青砖!

一块铺路青砖,是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师者形象见证。桃李不言,青砖不语。这些青砖,好似为校园建设付出的所有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臂膀托起了你们的成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0年前,清华设计师规划设计图纸;7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5年前,这里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今年3月1日,清华附小教师正式入驻双清苑校区,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了184天。清华附小的老师们与清华大学2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设计师、建筑师、工人等等,共有近7500多人次踏勘,改进学校;项目施工人员5430多人次施工建设;1700多人次的义工,毕业生献言献策;清华大学及各院系领导老师们280多人次现场指导……

不知大家今天走进教学楼的时候是否注意到,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的“图形标识”有了成志教育更深的内涵。教室和走廊等视觉传达系统,都是按照学生身体高度设计的。

你们知道吗?为了使座椅更舒适更耐久,可以随着身高调整更加科学,更好地呈现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标识,老师们询问学生意见,货比三家,反复优化打样,甚至咱们大学校长也亲自坐下来体验。那是5月30日凌晨,你们的座椅才运送到双清苑校区。按照北京市规定,大货车在你们酣睡的零点,就是夜里12点后到早晨6点才能进入北京六环,再进五环到这里。所以附小教师和志愿者们从半夜12点一直忙到凌晨4点,验收摆放这500套课桌椅。当夜碰到了极端恶劣天气,半夜狂风暴雨,老师和保安保洁们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关窗锁门,保证桌椅不被雨水浸泡。

一块铺路青砖,是提前备课艰苦付出体现“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的师者形象见证。为了保证双清苑校区顺利开学,一年级的教师从7月份就开启“家长学校的培训系列课程”,“一年级小幼衔接的课程设置”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筹备工作。近2个月时间,老师们建立临时班群,发布学习任务、统计相关信息……时刻在线,随时为家长解疑答惑。

校园中的每一个走廊,角落中的每一幅画,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蕴含着老师们的心血。平凡而又普通如铺路砖的老师们,表现了成志教师永远把学生的成长当作最高荣誉的高尚境界。

亲爱的成志教师们,想象新学期里,在青砖铺路、青砖筑墙的文化校园,我相信,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这一块块铺路青砖功不可没,而自豪地称之为“基础作用”,因为没有小学教育的奠基,一切皆是空中楼阁。而我们在这所蓬勃兴旺的新校园中,一定会继续如青砖般“守正”,倾心做大国“砖匠”, 塑造新时代教师集体人格的精神气象。

第三句话,送给成志家长

图片

愿你们积极参与家校同向共育,像一块鼎力青砖那样从容坚定、众擎抵达。


图片

常言道:“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由此我想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添砖加瓦”。

小青砖的家庭就是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的见证。新一年级入学的同学,从接到清华附小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小青砖的家庭便开始为你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而努力。每周,我们都看到父母陪伴你们认真观看学校推送的系列课程,从读书、握笔到物品整理,人人练就一身好本领。李科霏同学每天都会坚持阅读……经典阅读必定成为她终身三个法宝之一。张贶之同学在爸爸风趣而富有激励性的指导下,每天坚持跳绳、打乒乓球等运动。还有胡锦宇、沈书正、曾心悦等等几百个家庭在为“小青砖”们成为健康、阳光、乐学的少年而赋能。

小青砖身后的“家校社一体”,就是共同献言献策双清新校区建设的见证。学校家委会主席和委员们60多人次来到附小专题讨论学校开办事宜,大学好多院系的家长们或指导空气环境测试,或参与体育馆建设,或赠图书、或指导花木种植,或参与围墙改造或上学放学交通设计……瞧,读着交通志愿背上“清华平安,附小平安,有你有我”的字样,那如此温暖与高大的背影,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

亲爱的成志家长们,想象新学期里,在青砖铺路、青砖筑墙的书香校园,每一天都发生着的青砖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和成志教师携手,迈进新时代“家校新关系场域”,共同立德树人,培养孩子结实质朴、担当责任、合作创新的精神,与学校一道高质量地心无旁骛地前行,风雨兼程抵达我们所期待培养成的儿童模样。

图片

青砖可明志,广厦待后生。 

在你们启程楼的青砖墙上,

镶嵌着“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成志教育使命,

它已与我们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汇聚成了同向奔赴的“教育共同体”。

我相信,

在新学期里,在国家使命召唤中,

让青砖见证成志教育的新百年。

一切因我和我们的坚定信念与担当擎举,

必将链接一切可以凝结的力量,

共同奔赴光明的未来。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