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话题:#嫁错人和不结婚,哪个更可怕?# 评论众说纷纭,但最后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嫁错人。 不结婚的缺点往往千篇一律,但嫁错人却不一样。 一旦选择了不合适的伴侣,悲惨各有千秋,变着花地“丰富”着你的生活。 正如一些过来人说的: “每一段不幸的婚姻,都会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再努力也跨不过的鸿沟。” ![]() 嫁错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看过一个视频,一女子指着自己的丈夫大骂: “你就是个穷到骨子里,坏到骨子里的男人。” 听完她的哭诉才知道,当年父母是不同意这桩婚事的,她忤逆了父母,远嫁来到男人的家乡。 结果,买了房子后才发现,房产证写的是小姑子的名字。 而之后从结婚到怀孕,男人对她的态度都很恶劣,甚至在她怀孕7个月的时候,催她出去找工作。 婚后这几年,她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这才会在对着屏幕时,突然情绪失控。 评论区有人不解:“房子为什么写小姑子的名字?” 经历过的人解释说:“因为这个房子肯定是男孩的啊,别想是他媳妇的。” ![]() 你看,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处处充满着算计和提防。 嫁给这样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何来幸福可言,又怎么可能情绪稳定呢? 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日渐暴躁,加速衰老。 明明只是结了个婚,对她们而言,却像是渡了一场劫。 不断地遭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耗。 钱佳雯就是其中一个。 她和丈夫相识于18岁,21岁结婚。 在外人眼里,她们的婚姻甜蜜美满,还孕育了两个女儿。 可没想到,40多岁时,钱佳雯突然提出了离婚。 她不要一分钱,甚至不惜绝食也要结束这段婚姻关系。 “我宁愿坐在三轮车上笑,也不愿坐在宝马里哭。” 细细了解后才知道,在结婚的这20年间,丈夫在外人看来是个好丈夫,实则自私又傲慢。 丈夫家里想要男孩,就要求钱佳雯不断怀孕,发现不是男孩后,再不停地引产。 这20年里,钱佳雯怀孕15次,引产13次。 之所以生下的还是两个女儿,是因为实在无法打胎了,不得不生。 不用想都知道,13次的引产,给钱佳雯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更不用想,这些年来因为没能生出男孩,她在婆家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 她像个生育机器一样不断怀孕,再不断引产。 这样的伤痛谁能真的感同身受。 而她的枕边人,只知道盯着她的肚子,盼着她能再怀孕,能生下一个男孩。 全然不顾这样频繁的怀孕、引产,对妻子的身体会造成多大的损伤。 结婚前,本想找个男人遮风挡雨,结婚后才知道,原来所有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 不用想都知道,这20年间,在外人眼里美满幸福的婚姻,对钱佳雯来说意味着什么。 倘若不是忍无可忍,她又怎么会在40多岁时选择离婚。 我们总以为只有影视作品才会强行制造矛盾,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悲惨的故事。 可每每看到这些故事,包括我们后台的一些用户留言,才知道那些陷入婚姻樊笼中的女性,过的是怎样的日子,遭受的是怎样的摧残。 也就更理解了那句话:人这一生,和谁结婚真的不一样。 有的人会点亮你的生活,而有的人,只会熄灭你所有的光。 ![]() 不结婚会有什么后果? 那么,不结婚呢? 有人给出了答案,后果有两个: 一个是被“好心”的亲戚说三道四。 网上曾有一句话,劝说年轻人要早点结婚: “你可以不想结婚,可如果有一天,外面烟花四起,街坊邻居饭味溢出,大街上一家人手牵手出行,只要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很多人想到这里,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合家欢乐的场景中。 没想到,有人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 饭味溢出?那饭是谁做的,谁洗碗,谁收拾屋子,谁哄孩子睡觉? 牵手出行?那房子买了吗,孩子听话吗? 我在外面逛街、吃饭,拎着刚买的蛋糕准备回家打游戏、看小说,迎头碰上蓬头垢面、一脸疲惫,拎着孩子在外面玩的小夫妻,很难忍住不笑。 这直接把“幻想”打回了现实。 是啊,这就是婚姻的繁琐。 当很多人口中的结婚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保障,为了有个人陪伴自己过余生时,太多人早已看透了婚姻的本质。 结了婚,意味着要进行家务的分工,要开始攒钱买房,要规划孩子的未来。 如果这个时候,身边的是个靠谱的“队友”还好。这些事可能不仅不是苦难,甚至是一起走向美好的旅行。 但如果不靠谱,甚至是个“恶魔”。那到时候,你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会像个提线木偶,被操控着去过身不由己的生活。 这像极了一场买定离手的“赌博”,相比之下,不婚的收益就实打实地摆在了面前。 是数不尽的自由。 是你二十岁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 是你三十岁时,可以选择要不要被房贷、车贷压迫的自由; 是你人到中年,仍旧有着想辞职就辞职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容错率会变得很高。 你不用每一步都按部就班,不需要为碎银几两就低下了头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可以自由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当然,凡事都有利弊。 不婚最难抵御的,就是年岁渐长后,孤独的侵蚀。 这可能是我们二三十岁时,无法切实感受到的。 有博主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今年50岁,未婚,独居。 30岁时,她很享受自己的独居生活,没有孩子叨扰,没有琐事应付。 但45岁后,身边的朋友陆续成家,她明显感觉到了孤独。 想找人倾诉,但身边人都忙于自己的家庭,无暇顾及她; 想同人外出游玩,但看着别人一家欢聚,难免会有落寞。 更难过的是,有天晚上心脏突然剧痛,摔倒在地,身边连个端茶倒水的人都没有。 那天晚上,她强撑着身体,爬着找到手机,才拨通了120的电话。 独自躺在病床的那一刻,她真的后悔了。 她说自己不结婚,不是想要逃避家庭义务和责任,而是明白合适的异性太难遇见,所以不愿将就。 但她也明白,任何选择都有利弊。 选择婚姻,就要忍受婚姻的苦楚;选择不婚,就要接纳不婚的孤独。 人生没有什么选择是一定正确的。 成年人的世界,也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只是看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如何在每个十字路口,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 认真评估婚姻,是对自己的负责 钱钟书曾说:“婚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年岁渐长,愈发明白这句话的道理。 即便如今太多文章提倡女性独立,但也没有一个人敢言之凿凿地说: “女性不婚一定比结婚更好。” 所以,请认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婚姻。 因为婚姻不是一种归宿,不是一项任务,更不是你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即便没有合适的人,也要匆忙将自己嫁出去的人生课题。 我见过太多女孩,在逼近30岁时就着急了。 相亲网站一个接一个注册,陌生男性一个接一个见面。 一是被周围人催得没办法; 二是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不好找。 于是,不经认真考察,只为完成任务,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就结婚了。 正像那句调侃:“35岁后结婚,靠的是冲动。” 结果,婚后没有共同语言,和婆家相处也不好,就像哑巴吃黄连一般,有苦说不出。 也有人会说:“发现错了,离婚不就好了?” 身处一、二线的独立女性也许可以,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存款的女性也许可以,有娘家或是朋友支持的女性也许也可以。 那其他人呢? 这世间的大多数,是丢不下面子、放不下孩子,回不了娘家,赚不到生活费的普通人。 她们甚至没有在网上表达和汲取经验的时间和能力。 于是,只能一日日辗转反侧,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 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25岁硕士毕业后,在深圳找了份还不错的工作。 学生时代忙于学习,没谈过恋爱。 毕业后,因为没能与异性建立良好的关系,一度想着要成为“不婚主义者”。 在深圳时还好,大家都很尊重她的想法,可一回到老家,这样的观念无异于“忘祖”。 几乎每次都会遭受身边亲戚的围追堵截。 因为不忍再让身边的人担心,她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在30岁那年,辞了工作,回老家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 可由于没有共同语言,少有共同兴趣,婚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只能谈吃喝,无法谈理想。 “我们像两个酒肉朋友。”她自嘲道。 她时常会想起在外打拼的那几年,虽然辛苦,可眼里有光。 而如今,穿着围裙围着锅台转,个人追求与理想只能抛之脑后。 看似完成了父母的嘱托,实则束缚了自己的一生。 人们常说:“结婚要慢、离婚要快。” 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场婚姻,影响的不单是你后半生的生活状态,更是你全家人往后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它不该是一项要被匆忙完成的课题,而应该成为每一个人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只是很可惜,现在的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太快了。 车马邮件都很快,还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便按下了“确定”的按钮。 |
|